分数除法一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4-12-13 09:30:15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是教师评估教学效果的重要参考依据,教师在写教案时,需要清晰标明每堂课的核心知识和难点内容,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分数除法一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分数除法一教案模板7篇

分数除法一教案篇1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33—38页“分数除法”例1—例4。

二、简要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刚刚学过“分数乘法”和“倒数”这一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有的知识还有“商不变的规律”。本课例就是教者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去探索获取新知识,形成和发展新知识结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大胆的改革教材,进行知识的组块教学,勇于实践,缩短“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教时的一个例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导入新课。

1、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出示卡片)

2、6、—、—、0.5、 1—、 0.7

2、用投影打出:下面两题简便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12÷25=(12×4)÷(25×4)=48÷100=0.48

11÷125=(11×8)÷(125×8)=88÷1000=0.088

[简析:商不变规律的应用,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出充分准备。]

3、用投影分a、b组分别出示:下列算式中,哪些算式你一眼就能看了它的商?

a组:78÷10.35÷1136÷721.8÷9

b组:—÷1—÷1—÷218÷——÷1

—÷——÷÷2——÷0.7

[简析:这两组有趣习题的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学生很快说出除数是1的算式,一眼就看出商是几。当学生看出除数为1时,计算就最为简便。(这里为学习新知作了重要的铺垫)一看就知道商是几(即被除数)]

师:接着问b组题中是些什么算式,生答师板书“分数除法”算,今天就来研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二)指导探索,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教师加以点拔导学。

(1)请大家列出b组算式中除数不是1的算式。

—÷218÷——÷——÷—

4—÷2— —÷0.7

(2)先来研究前四道算式,这四道算式中除数都不是1,你能想办法将这除数变为1,而商不变吗?

[评析:此时学生的学习情绪积极性高,纷纷欲试,是学习新知识的最佳时机。]

师:下面分学习小组进行讨论。

(3)交流。

学生甲:以—÷2为例,除数是2,将2×—除数变为1,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乘以—。

学生乙:以18÷—为例,除数是—,将—×—除数变为1,要使商不变,被除数18也要乘以—。

[评析:此题是倒数的概念和商不变规律同时应用,运用旧知,用得巧。]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好下列板书)

—÷2=(—×—)÷(2×—)18÷—=(18×—)÷(—×—)

=—×—÷1=18×—÷1

=—×— =18×—

(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类推,得出结论。

师问:这里我们是应用的什么进行变化的?(商不变的规律)

(教者把上面板书用虚线框起)让学生观察比较。

—÷2=—×—18÷—=18×—

问:这两个等式的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他们变化有什么共同点?(分学习小组讨论)

生汇报:除号变成了乘号,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分数除法算式变成了分数乘法算式。

师小结: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将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来做,今后到中学里学习还可用到“转化”这一重要思想把未知的转化成已知,去探索知识,为人类服务。

练习:用复合投影片打出:

将下列除法算式转化为乘法算式(学生边回答边出示下排转化的式子)

—÷— —÷— —÷612÷—

=—×—=—×4 =—×—=12×—

[评析:抓住时机,练重点难点,强化新知。]

6、讨论、比较、类推,概括方法。

问:在刚才的练习中,你认为有什么规律?

(生答:被除数不变,除号变成了乘号,同时除数变成了它的倒数。)

师问:如果这些被除数作为甲数,除数作为乙数,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它的规律吗?

生答师板书: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这就是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看书第38页)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乙数要加上零除外?

(四)利用法则,练习重点,巩固新知。

1、—÷3=—×———=12÷—=12×———=

—÷—=—×———=—÷—=———()———

2、计算。(并指名板书,注意书写格式)

—÷3—÷——÷36÷—

3÷——÷——÷— —÷—

3、改错。

(1)9÷—=9÷—=—=10—(2)—÷5=—×—=—

(3)—÷—=—×—=—

4、判断。

(1)1÷—=—÷1(2)a÷b=a×—

[评析:改错题、判断题的设计,进一步强化了计算法则。]

(五)作业练习,熟记法则。

1、练习八第3题的前4题

第6题的前4题

2、校对答案。(说出过程,强化法则的应用)

思考题:计算(1)4—÷2—(2)—÷0.7

[评析:这里是知识结构的完整,知识点的引伸。]

(六)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什么内容?

2、你有哪些收获?

3、计算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教后评析

本节课教者利用旧知识的学习作铺垫,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对分数除法法则进行整体教学,利用观察、比较、类推等方法缩短了教学课时数,打破了原教材的束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恰当地调整了教材,进行知识的组块教学,挖掘了教材(知识)本身的潜在因素,利用旧知,通过师生的对话、教师的点拔,为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发现方法概括法则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掌握、研究教学问题的思维方法,打破了一例一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的特点。

2、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知识连接点衔接处精心设计习题、提问,让学生主动探索问题。

3、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和方法指导,从铺垫(全员练习)→新课(转化除数、变除为乘、试做、比较、类推、概括法则)→巩固新知(填空、计算、改错、判断)→作业练习→思考题引伸拓展→总结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分数除法一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3.重点引导: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分数除法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

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计算下面,直接写出得数

×4 ×3 ×2 ×6

÷4 ÷3 ÷2 ÷6

2、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

(速度=路程÷时间)

二、新知探究

(一)、例3,

1、实物投影呈现例题情景图。

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 ÷

2、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

(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 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

(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 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

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个,算式:2×

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 ×3

(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 =2× ×3=2×

(二)、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三)、计算÷,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根据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自己独立尝试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 = × =2(km)

2、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3、总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三、当堂测评

1、p31“做一做”的第1、2题。

2、练习八第2、4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帮助学困生度过难关。

小组内讲评,发挥组长的作用,以求“兵强兵、兵练兵”。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2、在这节课上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

设计意图:

这两节课的教学我从以下着手:

1、重视分数除法的意义过程性。我只是让学生理解,并没有强调口述,而是重点让学生应用分数除法的意义,根据给出的一个乘法算式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使得对除法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2、在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动手操作、集思广益,根据操作计算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

分数除法一教案篇4

课时目标

①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③知道“事物间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及训练

重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口答:30分米=()米180分=()时

练习后引导学生回顾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

2.说一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算式的商。

(1)7÷9(2)4÷7(3)8÷15(4)5吨÷8吨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学习“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出示例4。

(1)出示例4并审题。

(2)提问:根据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的方法,这两题该怎样计算?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商应该如何表示?

让全体学生尝试练习。

(3)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比较例4与复习题第1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重点说明当两数相除得不到整数商时,其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练习教材第80页下面的“练一练”第1题。

3.教学例5。

(1)出示教材第80页复习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集体订正时启发学生分析:这道题把谁与谁比,求鸡的只数是鸭的几倍,把什么看作标准,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怎样列?

板书:30÷10=3

答:鸡的只数是鸭的3倍。

(2)出示例5并读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方法。

讨论后师生共同评价,主要有两种方法:

①从分数意义入手。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也就是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把10只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1只,7只就是这个整体的。

②从倍数关系入手。求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是以鸭的只数作标准,可以用除法计算,列式为:7÷10=。

(3)比较复习题与例5异同点。

通过比较使学生看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都用除法计算,都拿作标准的数作除数,得出的商都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都不能注单位名称。所不同的.是,前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得到的商是大于1的数,后面的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得到的商是小于1的数。

4、练习。教材第80页“练一练”第2题。

四、课堂实践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8厘米=()米146千克=()吨23时=()日

41平方分米=()平方米67平方米=()公顷37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2.五(1)班有女生25人,比男生多4人。

(1)男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2)女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1、把低级单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名数当得不到整数商时,该如何表示?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是什么?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一个数÷另一个数=教学

后记

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能熟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分数除法一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题目。

教学重点:

分析题里所含的数量关系,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教学难点:

怎样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式计算,并口述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

(1)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2)14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3)1的是多少? ( )看作单位1。

二、新授

1、板书课题:列方程解文字题

2、出示例4:一个数的是,这个数是多少 ?

(1) 分析数量关系

提问

①这道文字题与刚才复习时的文字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明白它们的数量关系一样,只是已知未知不同)

②硬该把哪个数看作单位1?为什么?

③单位1所表示的数知道吗?

④怎样求单位1所表示的“这个数”?(引导学生用设未知数x的方法来解决)。

使学生明确: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由已知:一个数的`是,得:一个数×=?

(2) 列方程解文字题。

第一步,设未知数为x。教师板书

解:设这个数是x。

第二步,根据题意列出方程。教师板书

x×=

第三步,解这个方程。教师板书:(略)

第四步,检验:(略)

第五步:作答

3、小结

(1)怎样设求知数?

要求单位“1”的量,设单位“1”的量为x。

(2) 样根据题意列方程?

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三、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35页“做一做”。

2、一个数的1倍等于2,求这个数。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第12、16—19题。

五、作业

练习九第13—15题。

六、课外思考

练习九思考题。让学生发现规律:第(1)题,后一个数是前一个分数的。第(2)题,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后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前一个分数分母的2倍;而分子是前一个分数分子的3倍。

分数除法一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提高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三、综合练习

四、课堂。

五、作业

1、复习法则。

问:分数除法要怎样计算?

2、计算:

5/7÷1014÷413÷8/9

三人板演。

3、练习八17

上下练习,说说是怎样想的'。

问:分数加减法要怎样算?分数乘法怎样算?分数除法呢?

4、练习八18

学生口答,选择说怎样算的?

1、练习八19第一行

四人板演;计算时说明要注意的约分等问题。

2、练习八20

说说已知什么数量,要求什么数量。

练习计算。

口答算式与结果,让学生说说各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

3、练习八21

问:解答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学生解答。口答算式。

为什么3/4×2/5来计算?

3、口答。

根据下面的条件,先说出哪个是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桃树占果树总棵数的2/5。

(2)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20。

(3)修好了一条路的3/7。

(4)一堆煤的1/4已经运走。

(5)这批布的2/3是花布。

单位“1”的量×几分之几=几分之几的对应数量

练习八19第二、三

课后感受

本节课上下来,分数计算学生们掌握得都不错。在分数乘法应用题如21题的第三小题还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些题型方面下功夫。

分数除法一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是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

小明2小时走了6 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速度=路程÷时间

2、计算:151×4 ×3 ×2 ×6 971215

8352÷4 ÷3 ÷2 ÷6 9765

二、探索新知

1、阅读例题3主题图及题目,要“比较谁走的快”可以比较他们的什么?如何列式?

2、探究2÷

(1)“2的算法 32小时走了2 km,估一估1小时走多少千米? 3

(2) 动手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

1小时走的路程,再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

表示的就是2小时走的路程。 3

(3) 结合线段图,思考:要求小明的速度,第一步可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

2要怎样计算?它把除法转化成什么?怎样转化? 3

55553、计算例3第二个算式÷,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 612612(4) 结合解题思路,思考2÷

4、通过上面的2道计算题,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31“做一做”的第1、2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巩固训练:练习八第4、5、6题;拓展提高:练习八第7、8、9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分数除法一教案模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