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小雨》教案优秀5篇
教案的完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科学性,要想制定出有效的教案,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课程标准和大纲,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雨小雨》教案优秀5篇,供大家参考。
《大雨小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春雨对动植物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并感受下春雨时的意境美 。
2、熟悉音乐旋律,乐意创编歌词。
3、尝试用歌声和动作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体现自然现象与歌曲形象结合的趣、美。
重点:让幼儿体验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难点:创编歌曲
活动准备:
flash课件、音乐磁带、电脑。图谱、图片若干幅、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2、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春天的'雨我们叫做春雨。
4、你们喜欢下雨吗?雨天的时候你喜欢做什么?
教师小结: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小朋友也可以在雨天嬉戏、玩耍,别有一番情趣。可雨有时就像个调皮的孩子,让人烦恼又让人喜欢。
6、除了你们,还有什么也喜欢春天的雨滴?
教师小结:春天是多雨的季节,雨对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有重要的作用。雨水滋润了植物,让草变得更绿,花开得更艳;雨像清洁工,把城市洗涤的更干净……
7、雨声真好听。你们听到过雨点落下的美妙声音吗?
教师小结:雨点就像一位演奏家,有时发出……有时发出……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熟悉旋律,并感受春雨的美。
1)分辨大雨和小雨不同力度的雨声。
2)听音效:怎样区别是大雨还是小雨,他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谁能模仿下大雨的声音?下小雨的声音?
4)用动作表现下大雨、小雨时的情景呢?(大雨时要快、动作幅度大,下小雨时要轻、柔) 大雨和小雨唱的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2、出示图谱,幼儿了解歌曲的节奏和强弱,并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1)根据大小雨的不同,尝试用强弱力度演唱。
2)大雨和小雨唱歌有什么不一样?(歌词不同、唱的力度不同)
3)为什么唱大雨时重重的,而唱小雨时却轻轻的?(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唱不同力度)
4)分角色对唱。①老师当大雨、小朋友当小雨。②男孩、女孩分组表演歌曲。
5)边唱边用动作来表演歌曲。
3、创编歌曲。
生活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有大有小,引导幼儿创编。如:大笑笑哈哈,微笑笑嘻嘻。
三、结束部分
集体演唱创编的歌词,邀请个别幼儿表演交流。教师小结。
《大雨小雨》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的情景。
2、进一步感受与关注夏天雨的变化。
活动重点:
感知乐曲旋律及节奏的变化,能较大胆地进行表现
活动难点:
理解音乐的强拍,尝试用动作及乐器进行表现
活动准备:
1、引导观察夏天多变的天气,积累有关雷雨的经验
2、ppt课件
3、乐器(幼儿收集的会发声音的材料及老师提供的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兴趣导入(开始部分)
1、复习歌曲
2、(雨声)什么声音?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欣赏乐曲,感知表现
(一)完整欣赏,感知节奏的.变化
(1)你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较大胆地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再次欣赏,感受音乐的节奏变化。
(二)分段欣赏
欣赏小雨,表现节奏
1、小雨的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感觉(小雨听上去是---)
2、听音乐踩雨点(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节奏)
3、谁也喜欢小雨点?
欣赏大雨,表现情景
看!雨越下越大了,我们该怎么办呢?
1、边听音乐边表现(表现大雨时的生活情景)
为什么听到这个音乐会跑得这么快?
2、在雨中跑的时候你们还听到了什么?真的有雷声吗?让我们仔细地听一听。
(三)重点欣赏雷声,感知理解强音
1、欣赏感受雷声
音乐里的雷声听上去是怎么样的?
2、用动作表现雷来了(感受音乐里的强音)
3、用乐器表现(进一步感受音乐里的强音)
告诉老师什么地方打雷了,我可以躲一躲,什么地方不能躲呢?(结合安全)
四、结束部分
歌表演:小雨伞
《大雨小雨》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熟悉歌曲旋律,会仔细听辨并感知歌曲《大雨与小雨》的强弱对比特点。
3、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彩带数条
活动过程: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哗啦哗啦……)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尽量用夸张的动作来表示)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
2、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淅沥淅沥……)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小雨图片)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1、大雨、小雨高高兴兴地从天上落下来,听,它们还在唱着好听的歌呢!(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强弱力度)
2、它们唱的.好听吗?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
3、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4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5、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四、大雨和小雨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但是有一个规则:唱大雨的时候用小彩带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明白吗?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
4、大雨小雨们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因此,我设计这个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的目标是: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通过动作、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通过多种形式:当唱到大雨时,让幼儿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整堂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较高,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没有较好的达到。
《大雨小雨》教案篇4
一、接待活动(9:00—9:30)
1、师迎接接待,给每个宝宝贴上写有其小名的水果胸饰。
2、家长签到,询问宝宝今天的身体情况。
3、家长带领宝宝分散区域游戏并熟悉环境。
二、数学活动(9:30—9:45)
活动内容:方宝宝和圆宝宝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红色和绿色,初步感知方形和圆形。
2、激发幼儿对数学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颜色的正方形和圆形纸片若干,红、绿颜色小蓝若干;
2、圆罐子和方罐子各一个(作为图形宝宝的家)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正方形和圆形,让宝宝说出两种颜色,并认识形状。
2、游戏“谁和我们做游戏”
师:“方宝宝和圆宝宝跟我们一起做游戏呢,你们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1) 教师说出名称,宝宝按颜色分类,分别放入红、绿小蓝
(2) 父母说出名称,宝宝在父母的提示下分别找出相应的图形。
父母:方宝宝、方宝宝快出来;圆宝宝、圆宝宝快出来。
3、送图形宝宝回家
把方形和圆形宝宝分别送到前面的“家“里。
家长指导要点:
1、父母根据宝宝的个体情况,进行适当引导。对于有困难的宝宝,父母可以手把手地指导。
2、父母在家中可以利用生活中宝宝经常接触的方形和圆形物体让宝宝分辨,使宝宝进一步感知方形和圆形。
三、区域活动(9:45—10:00)
指导要点:
1、教育宝宝在游戏中学用礼貌用语,和同伴团结友爱。
2、提醒宝宝及时盥洗、喝水。
四、音乐活动(10:00—10:15)
活动内容:大雨和小雨
活动目标:
通过动作和乐器表演,初步感受乐曲的`强与弱,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钢琴伴奏、人手一对摇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宝宝学习《大雨和小雨》的歌词。
1、“宝宝有没有见过下雨?大雨下起来是什么样的?对,大雨下起来是哗啦啦、哗啦啦的”教师作出“下大雨”的动作,请宝宝学一学。
2、“小雨下起来又是什么样的?下雨下起来是淅沥沥、淅沥沥的。”教师做出“下小雨”的动作,请宝宝学一学。
二、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动作,家长和宝宝一起跟老师边做边念1~2遍。
三、家长和宝宝骑膝马念儿歌1~2遍。
1、宝宝和家长面对面,坐在家长的大腿上:“大雨哗啦啦”时,双腿大幅抖动:“小雨淅沥沥”时,双腿小幅抖动;最后一个时,家长边摇晃宝宝边将其后仰,最后使宝宝躺倒在家长平伸的双腿上。
2、提示家长:大雨和小雨的动作幅度要有较明显的区别。
四、节奏练习“大雨和小雨”
1、出示摇铃,请宝宝自己来取两个,自由练习摇铃,家长指导宝宝正确使用。
2、教师边唱歌边示范用摇铃表演儿歌(上、下、左右)
3、提示家长:通过乐器演奏可以让宝宝初步感受乐曲的强弱,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带领家长和宝宝听音乐用摇铃演奏两遍,第一遍宝宝握摇铃,家长握住宝宝的手腕,随音乐做动作,第二遍时宝宝自己独立尝试。
家长指导要点:
和孩子一起感受大雨和小雨的强弱,能握着孩子的手,一起用摇铃表现出强弱。
五、区域活动(10:15—10:30)
指导要点:
提醒宝宝及时盥洗、喝水
六、整理离园活动(10:30——)
请家长帮宝宝都穿戴好了再出早教中心,以免孩子感冒。
《大雨小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会仔细听辨并感知歌曲《大雨与小雨》的强弱对比特点。
2、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动作或歌声等)表现对强弱力度的理解。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相关ppt,各种自制乐器,幼儿有观察和聆听过大雨和小雨的情形及声音。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复习歌曲《太阳喜欢》。
今天的天气真正好,太阳公公咪咪笑,小朋友们拍手唱。我们来唱一首什么歌?《太阳喜欢》
二.欣赏歌曲旋律,感受强弱不同。
1.这首太阳的歌曲真好听,我们的雨朋友也不甘示弱了!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雨的歌吧!仔细听,里面还藏有一个小秘密呢?
2.教师弹奏钢琴,请幼儿仔细倾听。
3.提问:你从这段旋律中找到雨朋友了吗?里面藏了一个什么秘密呢?(大雨和小雨)
什么时候是大雨?什么时候是小雨?(声音响的是大雨,声音轻的是小雨)
三.欣赏ppt,进一步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1.让我们来看一看你们找到的小秘密是不是大雨和小雨呢?
2.请幼儿欣赏ppt,进一步感知大雨和小雨的强弱不同。
3.提问:大雨和小雨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四.多种方式表达强弱力度
1.动作表现
(1)大雨和小雨有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我们能不能用动作也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呢?
(2)鼓励引导幼儿大胆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对大雨和小雨的不同感受。
(3)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4)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2.乐器表现
小乐器也想来和大雨小雨做朋友。它是想和大雨做朋友还是和小雨做朋友呢?
请幼儿自选乐器,并能讲述自己选择的理由,尝试表现大雨或小雨。
五.学唱歌曲
1.大雨和小雨到底都唱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范唱,幼儿倾听。
3.大雨和小雨唱了些什么?他们唱歌的声音一样吗?
4.我们也一起来唱一唱吧!请幼儿随ppt演唱歌曲,重点表现出强弱对比。
六.手指游戏:下雨了。
教师和幼儿边念儿歌边做动作:两只小手做雨点,雨点从天空落下来,淅沥沥,淅沥沥,雨点雨点真调皮。两只小手做雨伞,雨点落在雨伞上,啪啪啪,啪啪啪,小伞小伞遮住我。两只小手做小船,雨点落在船浆上,哗啦啦,哗啦啦,小船开进大海里。
活动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因此,我设计这个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的目标是:1.能用强烈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在活动中通过动作、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孩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幼儿进行表演唱时通过多种形式:当唱到大雨时,让幼儿扬起手,唱到小雨时,让幼儿放下手。表现大雨时,让学生们站起来,当表现小雨时,让学生们坐下来。这种边唱边表演的形式,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整堂活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性较高,使得活动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但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受演唱大雨、小雨时的不同强弱力度”没有较好的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