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课心得体会优秀6篇
心得体会是当我们的内心有了新的收获之后所写的一种感受性的文字,心得体会是指把实践中的想法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表达,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学史课心得体会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学史课心得体会篇1
:
学史课心得体会篇2
学史明理,明的是真理,需笃信之。回望党的一百年灿烂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建党之初,我们便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印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并始终高举着这面真理的旗帜,前赴后继、浴血奋斗。陈望道先生怀着满腔热情,以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翻译出《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留下了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而这本苦心翻译而来的《共产党宣言》也成为了我们党开创事业、开辟未来的思想起点,让无数的共产党人从中看到了希望,找到了真理,并获得了信仰的力量。而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厚重的百年党史,我们更加要笃信马克思主义所闪烁的真理光辉和科学力量,从中细细品味真理的甜味,汲取信仰的养分,坚定前行的力量。
学史课心得体会篇3
学史增信,要始终坚定政治立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学史增信就应该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定政治立场,就要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改变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也绝不能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们应当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群众的安危冷暖和急难愁盼,时时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刻刻同群众保持鱼水之情和血肉联系。要自觉将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的为民情怀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做到学史增信,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坚定政治立场。
学史课心得体会篇4
把学史当作明理崇德增信力行的引擎
一百年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穷二白、艰苦卓绝,到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更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从嘉兴南湖小小红船上初建政权,到如今党的政治建设方向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果凸显;从长征精神中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到如今抗疫精神历久弥坚、航天精神鼓舞斗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可以说,党史既是一部凝聚无数仁人志士力量的奋斗史,更是一部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创业史,增强学党史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须臾不可松懈。
学党史明理崇德: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武装,延续听党话跟党走、艰苦奋斗忠诚担当的精神血脉。
学党史增信力行: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理想信念之光,涵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为民情怀。
理想信念是光,照亮新时代的长征路。李大钊同志在《大哀篇》中愤慨道:吾民瘁于晚清稗政之余,复丁干戈大乱之后,满地兵燹,疮痍弥目,民生彫敝,亦云极矣。治世为民的无私精神让他意识到转变民生涂炭局面、复兴历史宏伟大业的极端重要性。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以抛头颅、洒热血的拼搏精神将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开展社会主义建设,以凝心聚力、开放包容的担当精神强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开放之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怀揣对人民的感恩之心、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坚定理想信念、实干担当作为,使国家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开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带领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如今,跻身全球化的时空坐标系中,新时代共产党人更加坚定制度自信,广泛树立起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党员干部要在学党史中汲取历史经验、坚定必胜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厚植为民情怀,将小我融入大我,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奋斗!
学史课心得体会篇5
学史课心得体会篇6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国全省全市各级各地都在学习党史,因为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不仅是领导要学党史,公职人员要学党史,教师要学党史,学生也要学党史。
一、红色文化助力苏区创建发展
红色,是横峰最炫目的底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黄道 、邵式平等革命先驱曾在这里领导过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创建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中,横峰6万人民就有2万儿女参军参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牺牲和杰出贡献。
横峰县葛源镇,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红色省会,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赣东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鼎盛时期的闽浙赣省,红军总人数达3万人,是中央苏区右翼的有力屏障。毛泽东同志曾称赞这里是“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并授予“苏维埃模范省”的光荣称号。
在葛源,沿着时空交融的红色之旅,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片根据地曾经“一等的工作”。在这里,有我军历史上最早的一所军校——红五分校,培养红军骨干1500余人;有我党最早建造的人民公园——列宁公园,由方志敏亲自设计筹建,供广大军民休闲。根据地内各项社会事业颇具特色:苏区儿童进入各级列宁小学学习,均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创办妇女职业学校——省三八女子职业学校,走在了全国苏区的前列;创办群众文化娱乐场所——红色俱乐部400余个,发展群众文艺;还组建了工农剧团,方志敏曾亲自登台出演由自己创作的话剧《年关斗争》……正如方志敏当年说过的,这一切都“表现出苏维埃惊人的创造力量”。
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形成的红色文化,对苏区政权建设、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都有极大的宣传鼓舞作用。即使当时残酷的战争环境、落后的经济、薄弱的文化教育基础都严重束缚了红色文化的发展,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把马列主义文化理论与苏区实际结合起来,正确处理了文化与政治、文化与革命战争、文化与经济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关系,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民主革命时期的文化发展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红色文化助力老区振兴发展
葛源至今还保存着红色旧址5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旧址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旧址多达30余处。2009年,葛源镇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旧址群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目前,闽浙皖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等旧址保存完好。近年来,横峰县大力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加强宣传,发展红色旅游和红色教育,让革命旧址与文物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为干部群众奉献了一本活的历史教科书,让红色文化继续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一是创新领导体制。成立红色旅游领导小组,把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列入重点工作,近年来累计投资约15亿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景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了游客中心、标识标牌以及旅游配套基础设施。
三是促进文旅融合。推出了走进“可爱的中国”旅游专线,打造了忆江南、原乡记忆等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形成了“以红带绿、以绿助红”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在黄道故居、娄底弋横暴动旧址周边打造了好客王家、兰子畲族、礼孝东山、耕读苏家塘等10余个乡村旅游点;在赭亭山、猪头山等红军古战场遗址附近打造了梧桐畈4a乡村旅游点、亭子上、丁家、天野牧场等3a乡村旅游点,合力打造集红色教育、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精品旅游景区。组建了“红歌演唱队”“苏区民间乐队”“苏区秧歌队”等红色文化群众艺术团体,让游客在欣赏景点的同时,参与编草鞋、纺棉花等体验活动,让干部群众全方位感受葛源深厚的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
四是做大旅游经济。2016年初,横峰县启动了全域旅游规划,围绕“一核一线四区”的战略布局,把以葛源镇为主的红色旅游核心示范区作为“秀美乡村”的重点打造区域之一。如今,通过近三年的秀美乡村建设,全镇90个自然村的七改工作都已全覆盖,建成了一批景点亮点村。在此基础上,县里致力发展旅游扶贫,做大旅游节庆经济。成立了3个村级旅游公司,新建农家乐20家、民宿15家。开发采摘游等参与式、体验式的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八方游客前来,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欣赏葛源秀美景色,实现红色旅游与秀美乡村的完美结合。2018年,到横峰县学习、参观的党员干部及游客近7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019年上半年,横峰县旅游人次累计达581.1万次,同比增长41.7%;旅游综合收入累计49217.4万元,同比增长69%。
在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方面,我们横峰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