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勋章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2-11-22 13:02:41 分类:心得体会

在记录心得体会的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有一个更为清晰的头脑,心得体会的内容应该都是我们内心真实的看法和见解,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7.1勋章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7.1勋章心得体会7篇

7.1勋章心得体会篇1

6月29日上午,“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党中央首次颁授“七一勋章”。“七一勋章”以朴素、庄重为主要设计理念,以红色、金色、白色为主色调,旨在表彰各条战线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广大党员干部要从“七一勋章”中汲取“营养剂”,学赶先进、见贤思齐,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与使命,永葆初心、奋楫前行,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奉献。

汲取“红色信念”营养剂,点亮信仰之“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七一勋章”上的红色,吸纳了朝阳富有生命力的元素,蒸腾着熊熊烈火的极温,凝聚着共产党人红色血液中鲜明的成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民族振兴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红色理想,忠于信仰,敢于牺牲,坚持以“舍得”换“获得”。“一等渡江功臣”马毛姐,不畏枪林弹雨6次横渡长江,运送90余名解放军成功登岸;“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英勇作战,誓死不屈捍卫祖国领土主权,还有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用大义凛然的英雄壮举诠释对红色信仰信念的坚贞。广大党员干部当汲取这份“红色信念”营养剂,常补精神之“钙”,常固信仰之根,始终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把红色信仰信念融入血液、铸进灵魂。

汲取“金色奋斗”营养剂,照亮初心之“光”。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都是在不断斗争中发展和壮大的。“七一勋章”上的金色,明亮了经历困境磨砺后的第一缕曙光。回望百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我们党始终把人民作为“源”和“本”,深深根植在人民之中。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的“活雷锋”王兰花,扎根贫困地区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张妈妈”张桂梅,把党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的“小巷总理”林丹……他们都践行着为人民谋幸福的铮铮誓言,以生命热血坚守爱民为民初心。广大党员干部当汲取“金色奋斗”的营养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以造福人民为政绩,始终围绕群众满意搞调研、作决策、抓落实,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信赖和支持,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汲取“白色廉洁”营养剂,强健正气之“魂”。清正廉洁,是融入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不变本色,也是共产党人赢得人民群众信赖和支持的有力保证。“七一勋章”上的白色,洁白如玉、清美如雪,是共产党人不能丢弃的政治本色,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回溯历史,我们党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反对奢靡享乐、发扬俭以养德的优良传统。无论是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李宏塔,还是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向党伸手,从不搞特殊化”的瞿独伊,他们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遵规守纪、干净清白的精神品格和崇高风范。广大党员干部当汲取这份“白色廉洁”营养剂,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修身律己,慎终如始,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底色。

7.1勋章心得体会篇2

有首歌唱到:“何惧那急流险滩,何惧那地裂山崩,你一往无前奋不顾身托起生命彩虹……”是的,人民子弟兵就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7月20日,郑州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大街小巷眨眼间便一片。熟悉的道路变成了咆哮汹涌的洪流,无数的汽车在泥水的裹挟漂浮不定,无助的人们顿时陷入了灾难之中。

7月20日当晚,全城停水停电。在风雨交加的夜晚,身穿橄榄绿迷彩服的人民子弟兵来了。他们驾着冲锋艇,开着“龙吸水”来了!

在暴雨如注的贾鲁河岸,到处奔跑的都是战士们橄榄绿的身影。战士们用双手用铲子筑起高高的沙袋墙,解除了贾鲁河的溃堤危机……

在洪水奔流的街头,“橄榄绿”驾着冲锋艇,就出了一个又一个受困的群众;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啼哭的婴儿、有身怀六甲的孕妇……可爱的“橄榄绿”啊!你们就是我们的生命的守护神啊!

在布满泥水的路边,“橄榄绿”席地而睡,日夜奋战的战士们,已经疲累到了极点。他们的衣服早已湿透,是汗水还是雨水,谁也说不清。泥巴裹满了裤腿和鞋子,他们的双手和双脚早已被浸泡得不成样子……

没有人生而无畏,穿上了迷彩服,你们就是我们的英雄!是我们生命的守护神!

可爱的“橄榄绿”呀!我向你们致敬!可敬的人民子弟呀!我要向你们歌唱!

7.1勋章心得体会篇3

以生命和青春组成着旋律,军人以牺牲和奉献击打着节奏。日出日落,潮涨潮退;理解与误解,崇敬与嘲笑,都无法改变军人的忠诚和信仰。军人毕竟是军人,变化的是岁月,不变的是英雄本色!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题记

核心价值观是一盏明灯,指引着当代军人前进的方向,军人的忠诚,是一种惊天动地的形势,是一部彪炳千秋的史诗,是一个国家不朽的魂魄,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忘不了舟曲之子王伟,他是砥柱,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那个大雨磅礴漆黑的夜晚,留给我们一种力量,却留给他自己一个永远也不能接起的电话;忘不了山崩地裂之时,他一身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的武文斌;他义无反顾,用纵身一跃放大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留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他是孟祥斌,一位为救落水者牺牲的年轻军人;忘不了从深山导弹阵地走来的军人杨业功,因他的使命、奉献、崇高,感动了全中国,将军的身影虽然远去,但英雄的精神已经烙印在人民的心中,他是理想信念与我军神圣使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全军官兵永远学习的榜样;忘不了勇立时代潮头的忠诚卫士丁晓兵,他牢记使命,献身国防,以伤残之躯续写人生辉煌篇章;忘不了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他用血肉之躯在洪水中筑成新的时代长城……

中国军人,从南昌起义的硝烟中走来,84年的风雨历程,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光辉的篇章。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每一个军人的职责,更是每个中国军人的使命,而每一次困难降临的时候,他们总是冲在人民的最前面,他们不畏千难万险,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敢于和死亡做抗争 。这也是军人精神,军人永远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绿色,生命的绿色。仿佛有了这抹绿色就永远不会害怕。蓝天上、碧海中、边疆岛到处是英姿飒爽的身影,他们是绿色的钢铁长城,扛起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涌动一腔青春的热血,如今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跨入军营走上各自岗位,脱掉了学生服,穿上了绿军装,人活着就要有信念,自觉把个人的人生追求融入党的事业之中,立足本职,不断提高履行使命、英勇善战的本领。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献身异国,8位中国英烈。献身神圣使命维护 世界和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革命军人。为了圆满完成维和任务英勇献身。沉重悼念八位中国英雄,铸造了不朽的军魂。为抗震救灾献身,为军队荣誉而献身,为维护和平而献身……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军人,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人。有危险和困难的地方就是军人的战场,军人愿血打战场就是为了使军魂增添血色之光,血染的军魂是军人们甘撒热血的。

7.1勋章心得体会篇4

看到了一个个矫健而又坚定的身影,那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心情极为悲伤,但同时人民解放军在抗震救灾时所表现压不倒的精神令我万分感动,他们黑瘦的躯体里藏着永恒的力量与博大的爱意。

看过一则报道,我深为感触:在一座坍塌的教学楼下,一些小学生被压在残垣断壁下,当一块巨大的混凝土摇摇欲坠时,有战士大喊又发现了孩子,可是面对突如其来的余震,想去救人的战士却被战友们死死拽住,最终,悲壮的一幕发生了:一个刚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荆利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大哭:“你们让我再救一个吧!求求你们让那个我再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看到这情形,所有的人都哭了……

在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英勇的战士们,你们以“不抛弃,不放弃”的实际行动冒死救人,用大写的爱谱写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诗篇,你们用行动把“人民军队爱人民”的誓言,化作一座座丰碑。你们用满腔热血化作灰蒙天际的曙光,使灾区人民增添了信心,感到了希望,增添了力量。尽管灾区不是真正的战场,抢险也不是军事上的战争,但,你们抱着大无畏的,必取胜利理念的英武之师,中国人民可以放心。

又有一则报道,又令我感慨万千:解放军精锐空15军星夜启航,冒雨空降,有4人当场死亡,据说这次出动的第一部队都是写好遗书去的。在电视里那些年轻伞兵们坚定地登上飞机,心里真的很感动,又很担心。没有地面指挥引导,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高山峡谷中,境内山峰多在海拔4000米左右,他们中有多少人会不幸被卷入江水中,有多少人会被丛生的树木割破身体,有多少人会遭遇地震和暴雨后的山体滑坡,又有多少人会在营救过程中遭遇楼房的再次坍塌,还会有多少人吸入震中的有毒气体,感染上灾后的流行疫病……会有多少人受伤,多少人死去,我不敢再去计算那个可怕的几率,只能同所有人一样,在心底为他们默默地祈祷着……

电视屏幕闪烁着,我看到空降军15勇士高喊着“请全国人民放心,我们就从这里跳下去!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完成任务!”就从4999米的高空往下跳,顿时,我热泪盈眶,心中激昂澎湃,国歌庄严地回荡在我的心中,脑海中不断回放这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话语。

英勇的战士们,你们身负神圣的使命,带着祖国人民的期望,在你们离开机舱的瞬间,完全是心无旁念,视死如归。愿风能止住,雨能停歇,让你们携带着希望之光,能够平安地投射到最需要你们的灾民中去,无畏的战士们,在你们离开机舱的瞬间,是世界上伞兵史上最辉煌的一刻,这赌上生命去拯救生命的一跳,空15军,你们是真正的英雄!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郭沫若曾作出这样的词句,抗震救灾以来,解放军用他们坚硬的脊梁和超越人伦之爱,上演的无数可歌可泣的壮举和感人至深的故事,足以对此作出了证明。

他们全都是真实的“许三多”,他们有值得祖国和人民永远铭记的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

碧血丹心书青史,军人精神谱赞歌!

7.1勋章心得体会篇5

他的一生朴实无华,却又传奇。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都是一个光辉英雄的存在。他不求回报,一生艰苦奋斗,献身医学。称他为二十一世纪的华佗,毫不为过。他,就是正在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钟南山院士。

磨难是金·助成长

1936年10月,钟南山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蕃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之一。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1960年7月至1971年8月,担任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教研组助教。1978年9月至1982年12月,担任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讲师。1979年至1981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及伦敦大学呼吸系进修。1992年5月至2002年12月,钟南山担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非典”爆发,以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2009年9月10日,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0年,获澳门科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20年1月21日,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次会议,钟南山任组长……这一人生路上,他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坎坷,我们已经数不清了。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竭心尽力·抗非典

2002年12月,在广东,一名患者不幸的被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感染。之后的几个月,sars病毒以惊人的速度,在各省份,各城市里广泛的传播。同年3月世界各地均传出病毒感染者。此刻,疫情刻不容缓,而钟南山,也已整装待发,准备背水一战。那一刻,钟南山这个名字,便与疫情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不顾生命危险,奔赴疫区,并在全世界率先探索出了一套富有明显疗效的防治经验。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如果没有他,非典可能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但是,在我国人民的共同抗击下,抗击非典胜利了!在我们看来,钟南山这样做,是多么的劳苦,多么的危险。但,对钟老来讲,这些似乎都不足挂齿。是啊,他已经把人民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从未考虑自己。他对我们的贡献已无法言表,是新中国的一大伟人。

再度出山·共战"疫"

今年一月,时隔十七年,病毒感染卷土重来,新型冠状病毒这只恐怖的恶魔在荆楚大地疯狂肆虐。短短一个月间,全国确诊人数达到了数万例。疫情严峻,八十三岁的终老再度出山,驰援武汉。此时的他,已有满头白发,在其他人都在养老的年龄,他却不顾自己的身体,加入了这次战斗。每天高强度的工作,让每一名医护人员都吃不消,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并不好打。病毒比当年更加狡猾,传染源每一日都在扩大。但,抗击病毒的我们也比当年更加强大,医疗多年的发展,让我们有了底气!抗击疫情,我们一定赢!

中华民族是大海,风和浪不会将其掀翻。这个特殊的时节,相信祖国,相信大爱,因为,我们有身先士卒的钟南山们!齐心合力,此战必胜!

7.1勋章心得体会篇6

我们时常赞扬君主丰功伟绩,佩服大臣的足智多谋,敬仰贤士的德高望重,却忽略了支撑君主、大臣、贤士甚至整个国家的基石——军人。有一首诗形象的描写了军人的风采:不是每一朵花都代表爱情,但是玫瑰做到了;不是每一种树都能耐得住严寒,但是松柏做到了;不是每个人都能甘于奉献,但是军人做到了。的确,军人这一称谓,总是和牺牲与奉献连在一起的。他们扎根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里,跋涉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坚守在风寒暑热的哨所中,与野猪为伴,与山鸟为邻,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样的军人有成千上万。他们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割舍了人间的亲情,在天涯,在海角,在雪线以上,在荒岛之间,挺立起他们那庄严肃穆,孤独而美丽的身躯。

20_年5月13日是一个让人不忍回首的日子,当天下子女向自己的母亲送去祝福的时候,家住西安的一位六旬老母亲却再也听不到一声来自儿子的祝福,一个年轻的八零后军人最后都没有来及叫一声妈妈。这位年轻的军人就是沈星,他在陪妻子和3岁多的女儿在南阳桥附近游玩时,恰巧遇到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一学生王鸿昊在南阳湖畔不慎落水。当沈星听到“救人,救命”的呼救声,发现一个男孩正在水中挣扎,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他还没等妻子反应过来,就迅速脱掉外衣,纵身跳入河中施救。沈星一次又一次奋力将王鸿昊托出水面。但由于河堤湿滑,被推上岸的王鸿昊一次次重新滑落水中。沈星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王鸿昊托出水面,让别人把王鸿昊拉到岸上,自己却不幸沉入河底。当人们把沈星救上岸时,他已不醒人事,被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最后壮烈牺牲。

在危难时刻,沈星挺身而出,面对冰冷的河水,他没有丝毫犹豫,奋不顾身,全力救人,直至献出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这一英雄的壮举,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在生死考验面前,他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立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这就是军人,从身着军装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下定决心要一往无前了。他们从来不知道爱惜自己,只想着完成任务、报效祖国;他们每天接受着超负荷量的.训练,只是为了在某个未知的时间,替人民解除危机;他们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爱人,孤独的在祖国的边陲为千万人民竖起一道防线。有多少次枪林弹雨,就有多少次出生入死;有多少次魂归长天,就有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爬起;有多少次血染残阳,就有多少次献身大地,他们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没有军人,就不会有和平,就不会安全;没有军人的奉献,就不会有社会和平安宁,就不会有人民的安家乐业;没有军人,就不会有巩固的国防,就不会有我们今天享受的一切安宁。作为军人,他们虽身在军营,却心忧天下。他们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时刻想到中华民族不可欺,祖国领土不能丢,他们把一个个哨位、战位、岗位变成侵略者无法逾越的钢铁堡垒,连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安全屏障。一旦国家的主权、安全和统一受到挑战和侵犯,他们将毅然决然,挺身而出,用热血和生命续写新一代精忠报国的胜利华章。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军人,他们干的就是叶的事业。风平浪静的日子,他们仍然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紧握手中的钢枪;花好月圆的时候,他们依然在万里海疆守护祖国的安宁;家人团聚的时刻,他们仍旧独自驻守在某个夜黑风高的港湾。他们把赤诚无私地奉献给祖国,把爱心无私地奉献给千万家。他们的奉献永远是那样的无声无私,他们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不朽的英雄。

7.1勋章心得体会篇7

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总会有一些不变的东西停留在我们内心,正是因为有这些不变的事物,世界才会一直在改变,在越来越好的路上改变着。

军人对我们来说,是神圣的。我们的国家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个国家才这么的固若金汤,才能够这么平静安全。对于他们,我们应该怀着崇高的敬意面对他们,国家无数次面对危险的时候,是他们及时的冲出来。

在这个国家中,最应该被铭记的应该就是他们。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能够想象的到,训练场上的他们挥洒着汗水,呼喊着口号,只为保护着背后的那一方土地;战场上的他们,哪怕流着鲜血,也不会退缩。

当年的'他们,面对浩浩荡荡的敌人,却毫不畏惧,只拼命的往前冲,留下一声声激烈的嘶吼声。哪怕敌人的武器有多么的先进,哪怕敌人的声势有多么浩大,哪怕机会再渺茫,哪怕只剩下自己一人,希望永远停留在他们的心中。就算他们的力量有多么渺小,就算可能他们的名字没有机会被我们听到,这一段历史也会停留在这里,永远不会被时光所冲淡。

中国军人,如此神圣的名字,蓝天白云之下,是他们的身影使云都变得宁静了,使风都变得温柔了,使中国变得更加繁华了。

向中国军人致敬,为那些日夜坚守风雨无阻的人们致敬。

《7.1勋章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