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的体会和心得8篇
对于心得的写作是不能随意的,要仔细斟酌过后才能下笔,优秀的心得是能让我们的不断进步的,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色基因的体会和心得8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基因的体会和心得篇1
我是一名江西红土地上的县委书记,从小受井冈山革命故事熏陶,多次登临共产党人初心的重要形成地——井冈山,接受初心教育。当年,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崭新道路,还孕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为精髓的“井冈山精神”,历经岁月沉淀,越发熠熠生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而不懈奋斗。步入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井冈山精神”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尤其作为一类革命老区县——宜丰的县委书记,更应继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__、砥砺奋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一、以身许党,始终对党绝对忠诚
二、__,始终恪守民本情?
我们党的根基在群众、党的力量在群众,党的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紧紧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重要法宝”。当年的井冈山处于敌人的严酷封锁之中,群众缺衣少食,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们仍然竭尽全力援助红军,甚至把仅存的一点粮食和物资都捐献给了红军。我们党之所以能得到群众真心拥护,就是因为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真正为人民谋幸福的。时代在变,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县委书记是直接面对基层群众的领导干部,更应传承党的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一是恪守为“民”之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二是善谋为民之策。交流到宜丰工作三年多,我经常深入村组社区、厂矿企业、学校机关,带头搞调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找准发展的历史方位,谋准发展的战术措施,使工作举措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三是多办利民之事。坚持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工作,注重在人民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的地方下功夫,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特别是着力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风险防范攻坚战,建设精致县城、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真正让宜丰人民生活得更有质量、更有尊严。
三、担当实干,始终履好为官之责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就会有多大成就”。县委书记作为“一线总指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兴衰成败。唯有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在干成事上,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提升“想为”的境界。牢记“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教诲,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夙夜在公,全身心投入到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去,决不当太平官、逍遥官。二是增强“敢为”的魄力。事实证明,只有以事不避险的勇气、攻坚克难的锐气、战天斗地的豪气,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才能推动工作高效开展。去年,我们投入17.5亿元改造棚户3439户,拿下了城南、窑前等片区最难啃的“硬骨头”,干成了几年前想干而没有干的事。今年,我县正在推进2000户棚户改造,继续圆百姓的新房、好房、楼房梦。三是锤炼“善为”的本领。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宜丰坚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先行先试,率先建成生态警察中心,率先实现林区天网全覆盖,率先“立规矩”保护天然阔叶林,持续厚植生态优势,迸发了强劲“绿动能”,建成全球首条浮法微晶玻璃生产线,中国矿泉水行业领先品牌百岁山接二连三在宜丰建厂,借“绿”生“金”闯新路,推动新型装饰材料、食品饮料等绿色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四、保持定力,始终做到廉洁自律
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之初,__创立了“三项纪律”和“六项注意”,以铁的纪律约束官兵行为。县委书记官虽不大,但面临诱惑、考验却很多,若不受约束、任性用权就会犯错误,甚至违纪、违法,必须保持定力、手握戒尺、廉洁自律。一是守住“底线”。“底线”是对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是最基本的行为操守,是衡量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称职的下线指标。县委书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处理好公与私、廉与腐、俭与奢、苦与乐的关系,把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守住做人底线、党员底线和从政底线。二是不越“红线”。党的纪律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准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县委书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经常对照规定进行自查,对照革命先辈自省,检点自己的言行,把好感情关、金钱关和爱好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做经济上的干净人、作风上的正派人。三是不碰“高压线”。“高压线”就是国法,是不可触犯的。县委书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秉公用权、依法用权、谨慎用权,严格按规则、按制度办事,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特别需把好选人用人关、重大项目决策关、生活情趣关,不碰国法的高压线。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深的告慰。作为一名红土地上的县委书记,我将继续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__,担当“谋幸福、谋复兴”的使命,争做人民满意的县委书记。
红色基因的体会和心得篇2
创业难,守业更难。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__、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平战役纪念馆,在一个个“小展厅”中重温那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历史、永志不忘的红色记忆、革命英烈浴血奋战的红色坚守,把革命英烈在“四战四平”中表现出的崇高无私、不怕牺牲的精神传承。
“战史厅”里,在一幅幅图片影像中重温那段感人至深的红色历程
参观完序言厅,映入眼帘的便是战史厅。透过一幅幅图片影像,我们从一战四平时,东北民主联军从国民党军队中奇取四平的“四平解放战”走到有“四平保卫战”之称的二战四平,再到东北联军返工,国民党军队坚守,伤亡惨重的三战四平之“四平攻坚战”,以及四战四平时的“四平收复战”。解放、保卫、攻坚、收复,其中的每一段,都是热血与烈火交织的革命战争画卷,都承载着先辈们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四战四平”等战役是扭转东北战局的关键,为东北解放奠定坚实基础。战史厅,是对史实的回顾,更是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的生动教材。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铭记历史,在红色文化上补足精神之“钙”,在激活红色基因上坚定更理想信念,在弘扬红色精神上激发爱党爱国情怀。
“支前厅”里,在一组组生动雕塑中重温那段永志不忘的红色记忆
步入支前厅,首先看到的便是人民支前的景观复原,一组组生动雕塑,是人民支援最好的见证。景观复原雕塑是当时场景的再现,也是那段红色记忆的载体。通过展示着手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东北根据地人民对东北民主联军的战勤支援,重点展示北满和西满根据地人民对四战四平的有力支援,让身处展厅内的我们,仿佛真的回到了那时那景,遇到了那事那人,回到那段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始终与广大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站在一起,并肩作战的时光,看到群众的援助、听到人民的认可。人民之伟力是取得战争胜利之根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人民。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在带头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的同时,要不忘群众恩、常念群众好,时刻心系群众,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用心用情为群众排忧解难。
“英烈厅”里,在一件件实物展品中重温那段革命英烈浴血奋战的红色坚守
在英烈厅里,不仅有英模谱,还有四平战役中双方使用的武器设备、电报、文件、奖章、锦旗以及战时使用的器具等。一件件实物展品、一幅幅影像资料,把当年那场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和催人泪下的烈士悲歌生动地呈现,既介绍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几支主要参战部队的历史、四平参战概要,也着重介绍了东北民主联军为四平解放所付出的重大牺牲情况。东北民主联军四战四平,虽然这支英雄部队百炼成钢、威名远扬,但他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没有他们的英勇无畏、不惧牺牲,就没有当年战争的胜利,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把革命英烈身上的崇高无私、不惧牺牲的精神传承好,把东北抗联精神传承好,在爱国奉献中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当好先锋、做好表率。
从战史厅到支前厅再到英烈厅,一组组生动的雕塑、一幅幅图片影像、一件件实物展品,是对东北解放战争中四战四平那段历史的见证,更是对革命英烈们浴血奋战、崇高无私、不怕牺牲的传承。我们“一定要牢记革命先辈为中国革命事业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在深入学__、新中国史中,__、勇担使命。
红色基因的体会和心得篇3
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也许不必每天挂在嘴上,但是需要我们铭记于心。
一位剧作家说:“我经常恍惚,我的脚下埋藏着曾经鲜活的生命,我就踩在他们的身体上,我们的幸福和我们的生命来自于他们勇敢的牺牲。”所以,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那些血与火相伴随,与你我相联系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情感的依托,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缕魂。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人用寸寸鲜血换来我们片片山河,换来了供我们踩在脚下的寸寸热土,用他们的生命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敬爱的主席同志领导共产党人走过了震古烁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吃了世界上最大的苦,流了一个人可能要流一生的汗水。这就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长征过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马宝玉、曹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个人,他们在作战时带的子弹打光了,就用山上的石头打击敌人,为了不被敌人俘虏,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毁掉了枪支义无反顾的纵身跳下狼牙山。曹振林和宋学义在坠落时被树枝挡住保存了性命,而其他三人从此长眠狼牙山。这件事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誉为“狼牙山五壮士”,这也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凝聚了力量,引领了未来,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红色基因的产生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心血,他们依靠“铁石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坚定信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为我们留下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基因。
每个人都有着来自父母给予我们的的不同基因,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永不消失、永不变异的基因。这个时代的我们在向前奔跑的过程中会面临数不尽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应该珍惜共产党留给我们的这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的基因传承万代千秋。
红色基因的体会和心得篇4
在湖南考察调研期间,专程来到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红军长征途中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使全党再一次受到红色教育的精神洗礼。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把“半条被子”故事的精神传承好、弘扬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永葆共产党员初心和本色,用实干担当写好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新篇章。
写好“理想信念”新篇章,涵养“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定力,彰显一心向党的政治本色。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长征精神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无论外界风云变幻,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红军依然坚守必胜的理想信念,只顾风雨兼程、奋勇向前。尤其是3个女红军在艰苦卓越的条件下仍然能坚守崇高的革命理想,是__的真实写照。作为党员干部,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唯有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革命信念,才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披荆斩棘、闯关夺隘,无往不胜。
写好“担当作为”新篇章,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志,彰显一心干事的担当本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一代人有一代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3位风华正茂的女红军,背井离乡,用女子柔弱的肩膀担当起拯救人民疾苦的历史重任,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用大无畏的担当精神谱写了青春篇章。生活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理应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扛起党员应有的担当,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和魄力,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国内复杂情势中,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昂扬斗志,为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而不懈奋斗、勇往直前。
写好“为民服务”新篇章,厚植“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情怀,彰显一心为民的奉献本色。解衣衣我,推食食我。“半条被子”的故事深刻诠释了“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折射出3位女红军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的赤子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忧人民之所忧,解人民之所难,在为民利民中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依靠人民力量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秉承“半条被子”精神,不忘长征来时的路。让“半条被子的故事”穿越血与火的历史时空,带着历久弥新的温暖,焐热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初心,用滚烫的初心写好新时代“半条被子”故事新篇章,在新时代征程中温暖更多人心!
红色基因的体会和心得篇5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对于“红色”故事,离我们有点遥远,但是所有的“红色”故事留下的足迹却是永恒的,对于我们当代人的影响不仅仅是潜移默化,更多的对现代生活的珍惜,对幸福生活、和谐环境的珍惜和对我们个人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启发。让我们做一个更有责任感的青年人。
通过了解“红色”故事,体现那时候人民群众为了党和人民利益的无私伟大的精神。为了党、为了国家,不畏牺牲的英勇精神,值得我们的学习。看到的多个故事中,有一个让我觉得很感动,是“千金献党--母子皆楷模”,这个“红色”故事主要讲了母亲金永华和作为共产党员的儿子王朴,母子为了党做的贡献。在儿子王朴的表明身份和请求变卖家产,支援党国,作为母亲的金永华在考虑几天后,毅然做出了决定,变卖了全部家产,共有2000两黄金全投入支援党,从一方首富变为无产者,这一行为真正折射出一位新女性的爱国情怀。而此时也通过自家开的“莲华中学”为地下工作做了很多事,“莲华中学”成了培养干部的“红色摇篮”,但由于某些原因,王朴被捉获,由于作为母亲的金永华变卖了所有的家产,那时并没有太多的钱打通关系,错过营救的时候,他牺牲在了“辛梓桐”,痛失儿子让金永华难过非常,但是在儿子的遗书中,希望母亲能继续掩护地下工作第一线。继续做着儿子留下的事情。她是为伟大的母亲的同时,也更反映出她的爱国情怀,为了党,为了国家,母子俩都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的无私,他们的牺牲,都值得敬佩,都值得学习。
而在金永华做掩护工作到重庆解放时,党将她当初支援党工作的资金归还 时,她不肯收,多次提出不愿收回当初支持的资金。与此同时,她还 提出了“三个应该”和“三个不应该”,更体现了她的无私。在她去世后,还 将自身财产捐给了重庆妇联。她的精神和品质都是进步的。
从“红色”故事中,得到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事情。而一个一个小的故事折射出的背后的精神、力量不可小觑的,他们做出的贡献,做出的努力,是我们能有目共睹的,也是让我们有了如今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要好好珍惜现今拥有的幸福生活。因为,它来之不易。
红色基因的体会和心得篇6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这种红色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人们,他们的理想,他们的信念,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也许战争的硝烟已离我们远去,但爱党、爱祖国的信念却始终没有改变。
2024年5月16日,在学院团委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云南省红色文化体验馆,找寻着中国共青团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我在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最深的感受。偌大的革命烈士和革命史纪念馆中,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逼真的场面,真实地再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革命史,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个为了光明而战的英烈们。他们为真理而战,受尽折磨仍宁死不屈,甚至用生命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方向,真是可歌可泣。革命先烈的鲜活事迹感染着大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的凯歌。他们大义凛然的气概,让每一位参观的人感慨不已,同时更深深地感受到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在烈士陵园参观者的心中默默传递。我们从烈士的足迹中找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正原因。
时代没有选择让我们像烈士们那样轰轰烈烈的为祖国就义,但我有一颗同他们一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心。忘记历史是最大的背叛,我们每一个积极分子都应该了解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艰苦的历程,理解我党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从而更加相信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持并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过去艰苦的环境中,烈士们能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新时期,我们一定要更加珍惜今天所拥有的一切;一定要以先辈们为榜样,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时光漫漫,许多往事都会如同过眼浮云,稍纵即逝,但参观红色文化体验馆所激发出来的坚定信念,将会永远铭刻在心。
红色基因的体会和心得篇7
前几天,恰好去了市里的烈士陵墓。走近一间大大的革命烈士陈列室,里面陈列着烈士生前的照片、遗物等个人资料,以及详细地记载了革命烈士一个个动人的壮烈事迹。看完后百味杂陈,心里很是感慨。
走出陈列室,抬头前方是一片整齐的绿荫成林。我不免想到,这片生机勃勃花红柳绿的大地、以及我们所拥有的美好生活,是多少革命烈士在这片土地上浴血奋战拼下来的,他们为我们铺就了一条条通往实现美好中国的光明大道。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赵一曼等一个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在民族存亡之际,全然地舍弃个人利益、放下他们挚爱的这片热土和亲友,为了人民的利益、祖国的未来,他们毫不犹豫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宝贵生命,他们的事迹流传不息、家喻户晓,传播大江南北整个中华大地。董存瑞怀抱炸药义不容辞地走向战场与敌人共归于尽;刘胡兰因为拒降而被铡死在钢刀之下;邱少云在燃烧的炙热烈焰里为了保护战友而任由大火吞噬了自己……回想起课本里这熟悉的一幕幕,我的眼眶湿润了,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新一代,这些或许已变得遥远飘渺了。只是,在当今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有着丰富的物质条件,生活不再艰苦困顿,但不少人明明怀抱梦想却在灯红酒绿的世界边缘中慢慢地迷失了自我。我们当代人逐渐活成了这个样子,上班上学混蒙度日,手机电脑不离不弃。终日沉迷于电子产品、网络游戏,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就像俗语说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并且,遇到一点点困难就偃旗息鼓、逃之夭夭,不敢自我挑战迎难而上。缺乏勇气缺乏毅力,受到挫折就垂头丧气、自艾自怜。想到这些,我不禁脸颊发烫羞愧不已。
尽管战火时代早已离去,没有了炮火轰鸣、硝烟弥漫的艰苦岁月,有的是安逸平静的幸福生活,但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那个缺衣少食、贫穷困苦、遭受敌军围剿的年代。革命烈士为我们打拼出这么美好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时刻铭记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也正是这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应该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因为只有传承红色信任,才可以做真正意义上的时代新人,才可以实现中国梦,才可以中华振兴。
“生吾炎黄,育我华夏。待之有为,必报中华!”
红色基因的体会和心得篇8
迎着第一缕晨曦,我们踏上了红色研学之旅。一路上,我们怀着忐忑而又期待的心情,憧憬着这次研学。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创建纪念馆。该馆坐落于我的家乡青驼镇,每年的清明节、国庆节,我都会来这里转一圈,只是以往都是以好玩的心态,并没有从中学到什么,这一次可不一样了。我们跟着讲解员进入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塑像,顿时肃然起敬。我们听完一个个令人窒息的故事,从那段悲惨的历史中,感悟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意。
接下来,我们抵达了大青山烈士陵园。当大巴车停在门口的那一刻,原本嬉笑打闹的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噤了声,许是看见了神情严肃的教官,也许是看见了一眼望不到终点的长阶,又或许,是因为看见了那一座座刻着“烈士之墓”的墓碑。排着长长的纵队,我们进入了园内。入耳的,只有不怎么整齐的脚步声,可能是怕打扰了这里长眠着的英灵吧,每一个同学都那么的小心翼翼。我们聆听了他们的故事,向他们进献花篮,为他们哀悼,最后向他们告别。整个过程中,九个班级近五百人鸦雀无声,我想,安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
最后参观的是沂蒙红嫂纪念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搭人桥的红嫂李桂芳。那时的汶河水有几十米宽,深到腰部,水流异常湍急,可是部队亟待过河,不能耽搁。李桂芳连忙通知了村子里的妇女,很快,32名妇女立刻响应号召,用她们瘦弱的身躯扛起厚厚的门板,搭起了人桥。河水冰冷刺骨,但她们没有丝毫犹豫地跳入河中,咬紧牙关,扛起木板,抵住急流,让战士们踏着她们的身躯渡过河。可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妇女中,有的是怀着身孕的少妇,有的是正在生理期的姑娘,最后,有人为此落下终身残疾,更有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深深折服于她们的义无反顾,那份浸润了鲜血的沂蒙精神值得我们铭记,那一个个闪耀光辉的红色基因值得我们传承。
在返校的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反复回响着那句口号:“__跟党走,红色基因代代传”。我想:未来,我会继续聆听你们的故事,厚植你们的情怀,发扬你们的精神,传承红色的基因。唯有此,才是对历史最大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