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素材的作文模板6篇
写作文能够增强我们的自信心,让我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一次落笔写作文都是一次情感的释放,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爱国素材的作文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爱国素材的作文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皎洁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弥漫着一种清凉的气息,月亮是那么鲜亮、清澈,像一轮玉盘嵌在蓝色的天幕中。夜晚的宁静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她总让人回忆起美好的往事,对着今晚的月光我思绪万千。
我们现在的丰衣足食和国泰民安都是由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百姓民不聊生,是他们站了出来,开创了美丽的新中国——他们为党和人民服务一直默默无闻,却毫无怨言。他们常常出兵打仗正如“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做亡国奴。
有一次我看到国旗倒了,我就赶紧去扶,可保洁阿姨抢先了一步。拿起红旗,放了上去,放得整整齐齐,只见保洁阿姨扬起眉毛,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国旗,那目光像春天的一缕春光拂过我的脸颊,又像夏天里的清凉,还像冬天里的第一杯热可可。看到这我不禁热泪盈眶,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这颗爱国的心却从未改过。
遥望历史的长河,爱国的事迹还有很多很多。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看重,他博学多通,志向远大,后来遭他人诬陷,被流放在异地他乡,可他为人正直,不再注重此事,一直怀念着故乡。后来,楚国国破家亡,屈原便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这难道不是爱国吗?
这次疫情,我们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下同心,同舟共济。白衣天使和医生们救死扶伤,他们跟时间赛跑,跟病魔战斗。汗水浸湿了衣服,他们任劳任怨,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全,马不停蹄的奋斗了80多个夜晚,凯旋归来时,全国人民欢天喜地的迎接他们,他们激动盈眶,多么可贵的爱国情啊!
新中国成立一眨眼就有__年了,祖国在__年里不是变老了,而是愈来愈年轻,愈来愈富裕了,强盛了。我们以后要好好读书,将来报效祖国。中国,我爱你,我深深的热爱着您!希望您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强大!
爱国素材的作文篇2
一、道理论据:
1、忍看图事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秋瑾
2、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3、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
二、事实论据:
1、苏轼牧羊,虎门销烟
2、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得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科学家归国。40年代后期,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等一大批科学家在国外都有良好的生活、科研环境,但是,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时,他们放弃优越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挠,辗转返回百废待兴的祖国,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爱国素材的作文篇3
一、爱国的名言
1. 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
2. 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
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4.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
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6.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候。(岑参)
7. 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江晖)
8.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司马迁)
9.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10.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1.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抗战口号)
12.一身救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游)
13.愿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掊土。(李清照)
14.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
15.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祖咏)
16.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周小平)
17.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
18.你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崔伟平)
二、爱国的典例
1.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604年,顾宪成重建东林学院并在此聚众讲学。他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读书人的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他所撰写的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更是有口皆碑,激励了无数知识分子心系天下,以身许国。
2.共同体红利
股神巴菲特说,没有一个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国而成功。这话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在分享一个共同体的红利。巴菲特采用稳健的价值投资策略,能够大获成功,其实也是乘上了国家发展的东风。要知道,祖国发展变好了,每个人都会从中受益,这也是我们需要祝福祖国并让她变得变好的重要缘由。
3.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巴斯德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因微生物学方面的卓越成就而闻名欧洲。德国的波恩大学曾想邀请这位学者去执教。当时德国通过普法战争强占了法国的领土,出于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对侵略者德国的极大憎恨,巴斯德毅然拒绝了波恩大学的邀请,他说:“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这掷地作响的话语,表达了高尚的爱国情怀。
4.琉球使者
甲午战争时,有人上奏说有外国奸细住在北京城。朝廷下令缉拿。官差调查后发现,所谓的奸细,原来是琉球被日本吞并时派到中国来求救的使者。这位使者已经在北京滞留了十二年,每年都会向总理衙门提交求救的奏章,但每次都是石沉大海。他的旅费早就耗光了,如今处境艰难,极其可怜,但依然怀着一腔对故国的赤诚,希望从清廷借兵,光复琉球。
爱国素材的作文篇4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
文水县云周西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毛泽东在指挥全国战局之余,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新型的农民战争,是用先进阶级的思想发动和武装千百万原来是小生产者的农民。刘胡兰作为一个14岁的农村少年便能加入共产党,这首先在于她从儿童团起就接受了党的教育,并看到党领导的土地改革给贫苦农民带来了根本利益。为了捍卫本阶级的利益,她能不贪财、不惧死,最后面对敌人的利诱,只回答说:“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白。”在刑场上,她又大呼:“怕死不当共产党。”当时,匪军曾从现场的群众中拉出几个人,要他们去打刘胡兰,但没有一个人动手,这也恰恰表现出当时党与群众的鱼水关系。
爱国素材的作文篇5
大米,是中国人的主要食品。可长期以来,水稻产量不高,人口又那么多,农民们成年累月种田栽稻,还是满足不了“吃”的需要。粮食产量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障碍。农业科技工作者袁隆平决心为国攻关,解决这个难题。
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 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
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 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爱国素材的作文篇6
各位教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滚滚黄河,滔滔长江,翻涌万年不息;巍巍中华,泱泱大国,沉浮千年不变。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祖国!一个响彻世界的名字——中国!
在华夏大地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竖立着一面千古流芳的旌旗,她,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精神,就是我们世代相传的中华魂!
勤劳与奉献的品质就是中华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回首历史,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儿时记忆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让我们懂得了中华魂的流芳与不朽。
宋芳蓉这个名字应当不会让大家陌生。她的家境贫寒,历经苦难和艰辛,年仅15岁就走上山区小学的讲台,做了一名乡村教师,扎根山间十几年。朋友们推荐了许多比教师职位好一百倍、一千倍的工作给她,可她不愿放弃播种明天的花朵与期望,舍不得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和未来的眼睛。虽然教学条件很艰苦,她执著地以勤劳度日,以奉献为生,她种菜去卖为的是替孩子们交上学费,她放假打工为的是不让孩子们辍学,她放弃优越是为了让孩子们懂得还有一种精神:勤劳与奉献。
宋芳蓉在艰苦的条件下,在家乡的土壤里用她的精神播下了一粒又一粒期望的种子,她用最好的方式为中华魂做了最好的注解。
像宋芳蓉教师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社会里还有很多,但丢掉中华魂,丢掉勤劳品德甘心做寄生虫的人却让我们蒙羞,为社会所不耻。
一篇报道让我感慨万千。一群过着优越生活的城里孩子参加体验农村生活,他们一味嘲笑朴实的农民,他们看不起勤劳和朴实,嘲笑农民们老土、落后,竟然应对记者镜头毫无羞耻地说:谁叫他们是农民?是农民就得这样!他们真以为自我是所谓的“纯种血”、“上等人”吗?他们错了!其实,辈儿往上翻翻,他们家也是地道的农民!虽说此刻住在城里,可农村有每个城里人的根啊!他们眼里仅有荣华富贵,不明白勤劳和奉献,他们丢了最不该丢掉的中华魂!一个丢掉了自我民族灵魂的人,还有什么资格说自我将来能够做社会栋梁!
失去朋友,能够再交;失去金钱,能够再挣;但失去灵魂,却永远找不回来。一个没有品质和灵魂支撑的民族与国家是悲哀的。
让我们的中华魂世代相传,让我们的中华精神永存!多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