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第三次座谈会心得7篇
心得体会是对生活中点滴细节的思考和总结,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写心得体会让我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新疆第三次座谈会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新疆第三次座谈会心得篇1
有一种沙漠中生长的特殊植物,它的名字叫胡杨。胡杨树不仅具有活着昂首一千年,死后挺立一千年,倒下不朽一千年的特殊气质,更有耐盐碱、抗旱耐涝、抗热和抵挡风沙的非凡特性,堪称沙漠中的英雄树。
胡杨型干部意志顽强,坚守贫瘠土地。胡杨有着惨不忍睹的长相,是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但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新疆尤其是南疆,自然环境恶劣、贫困程度高、工作压力大,胡杨型干部在下沉和走访过程中常常以沙洗面,但仍乐于扎根基层,勇于坚守这片贫瘠的土地,经历磨难而又自强不息,在基层的大熔炉中不断锤炼自己。
胡杨型干部甘于奉献,默默为民造福。胡杨树生长在沙漠戈壁,就像一个百折不挠的灵魂忍受着干旱、盐碱的恶劣环境,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用尽一生为沙漠戈壁增添绿意,用尽力量阻挡黄沙。胡杨型干部始终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讲条件、不打折扣,奔波在脱贫攻坚、政法维稳、疫情防控等一线吃劲岗位,默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担当作为。
胡杨型干部绚丽多彩,深受群众喜爱。胡杨树的颜色在四季之间不断变幻,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和游人的青睐。胡杨型干部在新疆这片艰苦复杂的环境下,练就了适应各种复杂局面、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硬本领,逐渐成长为善打整体战、能出组合拳、会奏交响曲的多面能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真正将为民服务送到家。
六年来的成绩举世瞩目,一批批胡杨型干部付出的辛勤汗水乃至生命会被历史永远铭记。新时代标明新方位,新征程提出新任务,做为新时代党和人民培养的年轻干部,必须时刻传承胡杨精神,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精神不朽!
新疆第三次座谈会心得篇2
我们要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投入到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结对子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教育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大力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积极支持党委政府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坚决打击败利用民汉矛盾纠纷破坏民族团结的人和事,切实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新疆大地越开越艳。
新疆第三次座谈会心得篇3
新疆第三次座谈会心得篇4
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随着脱贫攻坚号角吹响,阿克陶县这个身处南疆地区的深度贫困县,成为边疆地区跨越发展的时代见证。一个个贫困村、一批批贫困户脱贫退出,当地农牧民生活迎来可喜变化。
路基防护、铺轨作业……时值金秋,洛浦县和田至若羌铁路架设现场,1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倒排工期,挥汗如雨奋战在施工一线。
新疆阿拉山口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口岸。今年1月至8月,阿拉山口验放进出境中欧班列同比增长均超过40%。
稳疆兴疆,法治为基。
位于哈巴河县的阿克齐镇民主中路社区,居民人数多、管辖范围大、管理难度高。为破解这些难题,当地社区在辖区成立临时党支部,调动下沉干部、社区干部、党员、双联户长等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我们要认真履行基层干部的职责,把街道和社区工作做实、做精、做细。社区干部马迪娜·木汗表示,要进一步增强基层社区的组织动员能力,发挥基层社区优势,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释放法治正能量。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家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热依拉·麦麦提是巴州博物馆讲解员。多年来,她致力于通过文物讲解工作宣讲和传播新疆历史文化,同时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介绍新疆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和繁荣进步。
这些年来,新疆发展快、变化大,人民安居乐业,大家都深有体会。热依拉说,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我们不仅要运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向各族群众精准宣讲新疆历史文化,也要理直气壮宣传新疆社会稳定的大好局势、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成为新疆故事的传播者。
新疆第三次座谈会心得篇5
党旗下,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使天山南北民族团结进步“同心花”常开常盛。
党旗下,以文聚魂、以文润人,使天山南北民族团结进步“共荣花”常开常盛。
党旗下,组织谋定、组织带动,使天山南北民族团结进步“合流花”常开常盛。
党旗下,真情动人、以情联心,使天山南北民族团结进步“联情花”常开常盛。
新疆,亚克西!
新疆第三次座谈会心得篇6
以活着一千年不死的忠诚守望,造福一方。
胡杨林树被维吾尔人称之为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它的特点为生命力强、抗旱力强,可以活一千年。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礼赞它的美,今日,我们基层干部当以它的精神、它的灵魂为引领,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基层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就像胡杨林所处沙漠之洲一样,忍耐着干旱,抗拒着风沙,任凭严寒酷暑,始终以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姿态毅然扎根大漠戈壁。我们基层干部也要比别人多一份忠诚守望的责任与担当,多一颗坚守一方、造福一方的民心,以活着一千年不死的勇气和决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绽放青春绚烂的生命之花。
以死了一千年不倒的坚韧不拔,孕育希望。
胡杨林之所以能够死后千年不倒,是因为它的根足够深,木质足够硬,这是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经千年风霜之忍耐力的最直接体现,这是它给予荒芜沙漠的蓬勃希望之光,这是它作为大漠孤烟不朽丰碑最好的见证。如今的我们,来这一世,为官一任,真正能为百姓留下点什么呢?值得我们深思。笔者认为,我们要像胡杨林一样勇于进取,埋头骨干,在基层扎深根、打好基、壮筋骨、长才干,以死了一千年不倒的定格姿势真正为群众留下一些值得回味和铭记的事情,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以倒下一千年不朽的风骨凛凛,书写奉献。
胡杨林还有一个别名叫沙漠的英雄,这是因为它倒后千年不朽,这是一种恪尽职守的生命状态,它以风骨凛凛挺立在风沙线,在生命的轮回中书写着自己的无私奉献,它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纯粹的,是彻底的,它把这一生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沙漠。而我们作为基层干部,奉献也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的课题,特别是在祖国的边疆之地,远离家乡亲人奔赴远方,一待就是一辈子,一干就是一生,如胡杨林似的守护着这一方土地,服务着这一片群众,用自己的步伐丈量着这里的山川河流,不知不觉把他乡当做了故乡,以倒下一千年不烂的态度镌刻着奉献精神。
新疆第三次座谈会心得篇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