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8和9的认识教案6篇

时间:2022-12-02 18:03:05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在撰写的时候,你们需要强调讲授内容要点,为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大家需要事先制定一份教案,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8和9的认识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8和9的认识教案6篇

一年级8和9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让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爱集体、讲卫生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组织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个人计数或指名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 1、( )、( )、4、( )。你能说出下一个数是谁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新朋友,就是6和7。出示6、7揭示课题。(板书:6、7的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

1、打开多媒体,出示第42页的主题图:

2、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要求学生先观察图中的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说说图中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指导。)

3、汇报刚才交流的情况。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可提示:先数什么,再数什么?)

生:先数教室里面清洁卫生的老师和同学有6人,再数从门口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也一共有7人。

师:你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呢?先数什么,再数什么?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通过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6和7的意义。

(要求:抽学生到黑板数数。)

师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二)运用6、7的意义来表示生活中的物体个数。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在投影上展示,加强认识。

3、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意义]

(三)教学数序。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2、通过直尺教学数序。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6和7吗?

教师也出示直尺图,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在5的后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四)比较大小。

1、用课件出示,先摆5个圆片和6个圆片,观察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

板书:55

(五)看谁钓鱼“多”。

师:今天有一个有关钓鱼的做事,在一天,天气清朗,几位小伙伴们到小河边进行钓鱼比赛。经过一轮紧张的比赛,他们都钓到了许多可爱的小鱼。瞧!这就是他们的收获。

(课件出示7个装有不同数目小鱼的鱼缸。)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 。)

师:(1)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4) 你能给这些小猫排一下比赛的名次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六)、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

6后面的数是几?5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全面复习6和7的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学习。]

2、完成练习七第2、3题。

(1)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

(2)第3题,要求独立完成,再订正。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6、7的认识

1、2、3、4、5、(6)、(7)

一年级8和9的认识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能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示的整时。

2.学会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能准确、熟练的认出整时。

教学难点:

时刻的两种记录方法,读法。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一个实物钟。

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实物钟,。

教学过程:

一、迷语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唐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们猜一猜!

(课件出示谜语:滴嗒滴嗒,滴嗒滴嗒,铛铛铛,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生:钟。(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钟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这是唐老师办公室的钟(出示实物钟),请小朋友说一说,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钟?

(生说)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钟和表,咱们一起来欣赏!

补充课件(课件展示各式钟表。)

师:这么多的钟表,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生1:它可以叫我起床,让我不迟到。

……

师:对,在我们的生活中,钟表随处可见。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提醒我们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认识钟面

师:请同学们拿己准备的钟,(展示大钟面)仔细观察你们的钟面,钟面上都有什么?

(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师:那你能说说有哪些数字?

生:从1到12。

师:那你能一个个的数给老师听一下吗?

师:上面有数字,那还有什么呢?

生:还有针,一个长,一个小。

师:能用更好的词来说说吗?

生:老师那个中间有个圆圆的东西。

师:是呀,一个长针,一个短针,但是我们总不能叫它长针、短针吧!谁知道它的名字?

生:时针。

师:你知道时针,那你知道哪个是时针吗?

生: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

师:说的真好,你怎么知道的啊,虽然我们还没有认识,但这个同学已经给我们指出来了。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师: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

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一学生指出老师钟模型上分针与时针。)

(由学生自己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并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提问)

三、认识整时

师:认识钟了,要知道准确的时间,咱们必须学会看钟表。

1.课件出现:情境图

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画了什么?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

生:7点

师:在数学上我们叫它7时。(学生跟读7时)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怎么知道是7时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

生:7时,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师: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我们说这个钟面表示的时刻是7时,因为他的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7。

2.出示8时的钟面

师:现在又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针指着8,分针指着12,就是8时

3.出示钟面时间分别是3:00、6:00的钟面

老师这还有两个钟,你们来说一说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时间,我们都把他叫做整时(板书:整时)

当钟面表示整时的时侯,我们看看这四个钟的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如果无法回答,再按照下面蓝色的字方式引导)

生:...

师:他们的分针都指向几了?

生:12

师:好的,分针都指向12。再看看时针呢?指向几?

生:7

师:再看第二个钟面呢?第三个钟面、第四个钟面呢?

师: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师板书该结论)

师:小朋友们把这句话一起来读一读,好不好?看看谁的声音最好听,准备好了吗?(生读)

3.认一认

师:你们读得真好,声音真好听。现在你们会认整时了吗?

生:会

师: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拨钟面5时,12时,生认读)

师:这是12时,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这个时刻的钟面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时针和分针都指向12

师:说得好,你的小眼睛观察得真仔细。那你们想不想也来拨一拨时间啊

生:想

4.拨一拨

⑴师:那好,现在拿着你们自己带来的钟、表。张老师说一个时刻,你们马上把他拨出来,听好了。(1时,11时)

学生拨,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拨的。

⑵师:你自己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时刻(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让学生到展台上展示)

师:我们现在把自己的钟表放在一边,让他休息一会。

四、教学记录整时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并且读出了整时,现在我们来学一学怎样用笔把整时记录下来。

1.出示情境图:我们知道,7时菲菲起床了。7时,先写一个“7”,再写一个“时”字就可以了。读7时。(在课堂本上自己写7时)

师:在这个房间里面还有一个钟,看谁的小眼睛最厉害,找得最快,

生:......

师:菲菲床头的这个钟叫电子钟,仔细观察桌面上的电子钟是几时几分?7时也可以象电子表一样,用数字表示:先写7,再写两个圆

点,再写两个零。(生在课堂本上跟着老师学写)

2.学生把剩下的三个时间(8时、3时、6时自己用两种写法写在本子上,请学生上黑板完成,讲评。)

五、巩固练习

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整时,并会写整时。我们来看看小明在干什么?

1.p92小明的一天(根据时间,如果时间还有很多,可做;如果时间不够,先完成第2题练习,这个作为家庭作业)

师:请小朋友们在书上用两种方法帮小明记录时间。(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学生练习

师:我们发现明明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他每天都会把时间安排的好好的,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上课,什么时候睡觉,他都安排得特别的好,你们想不想像明明一样,做一个会安排时间的好孩子呢?

生:想

师:今天回去后和父母一起商量一下一天的时间安排,然后把时间记录下来,好不好?

生;好

(2)师:现在我们再来做一些练习,请小朋友们看看第一钟钟面显示的是几时?生:3时

师:请你们想一想,1个小时过后会是几时呢?

生:4时

师:第二个钟钟面是几时?

生:9是

师:那如果再过1个小时,你知道是几时吗?

生:10时

师:那第三个钟呢?

生:5时

师:再过一小时是几时

生:6时

师:请小朋友们看第二道题有三个钟谁来说说每个钟面分别是几时?(4时、3时、12时)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一个小时前,这三个钟又应该是几时。(3时、2时、11时)

师: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掌握了知识。时间啊,就是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流走了,就像唐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认识钟表的这节课,再也回不来了。所有我们要珍惜时间还要爱惜时间,明白了吗?

六、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一年级8和9的认识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一年级8和9的认识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策略,指导学生学会有序思考。

三、教学准备

学具:书籍封面的图片纸。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题意

1、出示情境。

教师:玲玲和妈妈在书店看到了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可是零用钱只剩下13元了,妈妈也没有带多余的零钱。于是,妈妈就跟玲玲说:“我们今天先买两本书,你就把13元正好花完吧,没有买到的书,我们下次再买。”玲玲这下有点犯愁了,该买哪两本书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她吧!

2、理解题意。

出示问题:用13元正好可以买哪两本书?

教师:谁来读一读?

(预设)学生1:语气平淡,没有突出“正好”。

学生2:突出“正好”。

教师:有同学突出了“正好”两个字,那么“正好”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学生1:生活中的意思是不多也不少。

学生2:这道题中“正好“的意思是把这13元都花完,不剩钱。

3、揭示课题。

教师:玲玲该怎么选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问题,寻求策略

1、在尝试解决问题中获得方法。

教师:请你拿出第一张纸,用你喜欢的方式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巡视监控,收集学生信息。

(预设)学生会出现不正确答案:5+7=12(元)或6+8=14(元)。

教师监控:

如果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再次审题,重点理解“13元正好要花完”的意思。5+713,说明超出了13元,只能等于13元。教师引导学生把错误的算式变成对的。例如:

在算式5+7=12(元)中,把5换成6或者把7换成8。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2)

?认识人民币》第5课时 教学设计(2)

(预设)学生依据单价找书的名称;依据总价找到缺失的书价钱,并找到书的名字,最后修复账单。

小结: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依据条件逐步推理出结果。

(三)回顾总结

1、这节课上,什么知识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2、今天学习的解决问题策略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如,一把锁只能用配套的钥匙开门,如果有很多把钥匙,那么哪一个是配套的钥匙呢?我们通常会逐个尝试找到配套的钥匙,这个过程就是“尝试──调整”策略。

一年级8和9的认识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认识人民币及其单位和进率,简单的购物。

分两段安排:

1.认识1元及面值小于1元的人民币,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1元以内的简单购物(p68~70);

2.认识面值大于1元的人民币,超过1元的简单购物(p71~73)。

另外安排一次实践活动“小小商店”(p74~75)。

二、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

1.以购物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

教材首先呈现购物的场面,引出对人民币的认识,然后在购物活动中认识人民币的进率。在练习中联系物价巩固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不仅认了钱,还认识了它所标志的实际价值,在购物活动中学习人民币的加、减计算,最后安排实践活动进行模拟购物或实际购物。这样安排能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作用,逐步学会解决现实的购物问题。这说明教材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再认识其他人民币。

先认识1元、1角、1分的人民币,有利于了解人民币的单位,容易建立元、角、分的进率的概念,教材从“买1元钱的笔记本付10角可以吗”的讨论引入人民币的进率,并以换算图示表示出人民币单位之间的进率,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认识其他面值的人民币,之后安排伍角币、贰角币与1元币的换币活动,加深对元与角之间进率的认识。要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认识人民币中的数学知识,即人民币的单位及进率。

3.在认币活动中既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要突出重点。

多数学生已经认识了小面值的人民币,有的曾有过独自购物的经历,但也可能有学生没有接触过人民币,教学前应了解学生的认币情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人民币,教师也可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分组活动,指认人民币。在交流时重点应放在了解人民币的币值,认识大写的壹、贰、伍、拾、佰和繁体字圆,当然也要认识币面上用阿拉伯数字写的1元、1角、2角、5角等。至于人民币的颜色、形状、图案、印制日期等不要作为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了就让他说说,没提到不要往上面引导,鉴定真假人民币显然不是一年级学生的工作职责。还有的把人民币上的盲点也教给学生,这更是多此一举,因为教师如果不看资料也未必了解。数学课上的认识人民币重点是学习人民币的单位、进率以及换币和购物时的计算,要突出数学内容。

4.要利用练习题进行数学思考,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如p70③、⑤,让学生从给出的人民币中拿出5角或付出8角,拿法、付法是多样的,题目极具开放性,要让学生思考出尽量多的组合,并通过交流得到比较全面的认识。不能只图课堂上热闹,过多地安排排队购物,而把这些题目弃之不用。p72⑤需要想像,p73⑥⑦⑧题也都具有开放性,也是发展学生分析、推理能力的良好素材,都应认真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以发展思维能力。

5.要认真组织实践活动。

p74~75“小小商店”属于综合型的实践活动,前半部分是情境问题型,让学生面对提供的情境解决数学问题,为后面的活动提供经验支持。后半部分属于动手操作型,组织学生进行现实的或模拟的购物活动。教师可根据当地学生的经济状况安排活动,可以从商店批发一些便宜的文具,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购买活动,或让学生自带玩具标出价格在教室里买卖,也可以发些写有币值的纸片模拟购物。在活动过程中要教育学生遵守秩序,准确计算,正确付币、找币,活动结束后还要让学生说说买东西的经过,也就是让学生反思购物过程,积累购物经验。

一年级8和9的认识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前后、上下、左右”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请学生说一说你身边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

二、看一看,说一说你的教室

1、看看我们自己的教室前后、左右、上下有什么?先自己说一说。

2、同桌说一说。

3、全班同学交流。

三、想一想,说一说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的?

1、想一想,你小房间里的东西是怎么摆放?

2、说一说,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介绍你的文具盒

指一指,说一说,你的文具盒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

五、介绍火车站路线。

1、出示火车站的挂图。

2、学生用箭头画一画去火车站的路线。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用上前后、左右、上下。

六、巩固练习

1、书上63页第3题,看图回答问题

2、完成随堂练习。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一年级8和9的认识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