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教案6篇
教案的设计应与教学评价相结合,以便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完整的教案设计让我们在课堂上应对变化时更加灵活,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人际交往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人际交往的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年龄小,他们离开朝夕相伴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陌生的环境——幼儿园,不免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家长也反映孩子回家常说小朋友不跟他玩。要稳定幼儿的情绪,最好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拥有自己的朋友。因此,我设计“小鸭找朋友”的活动,期望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体验到有朋友的喜悦心情。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懂得有朋友是快乐的。
2、初步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小鸭找朋友》vcd一盘 电视机 dvd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画面(一):有一只在哭泣的小黄鸭。
老师:小鸭为什么哭了?
幼儿:小鸭找不到爸爸妈妈了。
幼儿:小鸭没有妈妈。
幼儿:没人跟小鸭玩。
幼儿:小鸭找不到朋友。
幼儿:小鸭没有朋友。
幼儿:小鸭心里难受要打针。
2、画面(二):小黄鸭一路在找朋友,一直找不到朋友。
老师:小鸭为什么找不到朋友?
幼儿:因为小鸭不乖。
幼儿:小鸭爱哭,不勇敢,我没有哭。
幼儿:小鸭打人就没有朋友,不是好宝宝。
幼儿:小鸭玩具不让小朋友玩就没有好朋友。
幼儿:叫小鸭要乖,才有好朋友。我和茜彬是好朋友。
3、 画面(三):有一群小鸭在河边、河里嬉戏、玩耍,小黄鸭看见了,高兴得跳起来,”它走向小鸭们,
和小鸭一起游戏,小黄鸭的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脸。 老师:小鸭高兴的'笑了,小鸭为什么笑了? 幼儿:小鸭找到了朋友。
幼儿:小鸭有朋友了。
幼儿:小鸭心里不难受。
自由交流:
老师:你和谁是好朋友?
幼儿:我和慧英是好朋友。
幼儿:我和宋北航、陈鹭是好朋友。 幼儿:我和小鸭是好朋友。
幼儿对幼儿:我们俩个是好朋友。 老师:家里的朋友多还是幼儿园的朋友多? 幼儿:幼儿园的朋友多。
幼儿:周毓熙、黄筱丹、郑秉政……是我的好朋友,我有许多好朋友。……
小结
1)老师:幼儿园的朋友多,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还有老师这个大朋友,只有到幼儿园,才有许多朋友玩,玩起来可快乐了。
2)请小朋友找自己喜欢的朋友拉拉手,相互拥抱,体验有朋友的快乐。
老师:与好朋友抱一抱,心里怎么样? 幼儿:高兴。
幼儿:舒服。
老师:让我们天天上幼儿园,天天跟好朋友玩,好吗。
幼儿:好!
活动反思:
小鸭是小朋友喜欢的动物。通过小黄鸭从找不到朋友伤心的哭了,到后来找到朋友高兴的翻跟斗的剧情,让幼儿感受到有朋友的快乐。虽然托班的孩子年龄小,自身的自控力差,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但色彩鲜艳、可爱动人的小黄鸭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边看边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的回答是简单的,但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是需要、喜欢同伴的。当让他们与自己的好朋友拉手、拥抱时,孩子的情绪达到高潮,他们友好得抱在一起,脸上露出了欢快的笑脸。整个活动孩子想说的气氛十分活跃,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人际交往的教案篇2
【活动设计】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有了更多与他人合作、交往的机会和需要;但是有些幼儿不能和同伴友好合作、交往,常为一些小事发生纠纷。究其原因,幼儿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进行合作交往。为此,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协作、商量的口吻与人合作交往,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礼貌用语和商量的口吻与同伴交往。
2、在交往中体验被拒绝、被接纳的感受。
3、以积极的态度、友好的方式与人合作。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半个红心小卡片;纸制立体交通工具:汽车4辆、轮船4艘、三轮车2辆以及图片各2份。
2、录像片段。
(1)在拼红心游戏叶,一幼儿站在旁边不敢和问伴交往,没有找到朋友。
(2)—幼儿用蛮横无理的态度占和别人拼人红心做朋友,没有成功
3、在日常生活中开展一些有关幼儿商量、协作方面的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游戏“拼红心,找朋友”,引起幼儿交往兴趣。
1、提问:今天我们要去公园,请你找一个好朋友手拉手,好吗?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每名幼儿手拿半个红心去和别人拼,如果能拼成一个红心,就可以成为好朋友。
3、提问:你应该怎么说,才能让人家愿意和你拼红心?(评:幼儿尝试个别与个别之间的合作交往。合作目标明确,幼儿的兴趣很浓,教师在分发红心时,注意突破幼儿原有的交往圈子,让活动目标真正落到每个幼儿身上)
4、幼儿合作操作,找朋友。
5、提问:小朋友都找到好朋友了吗你怎么找到的?你怎么说的?(我对他笑了笑;我对他说:能不能把红心给我拼——下严引门一起拼红心……)
6、小结:跟人家——起做事时态度要友好,要有礼貌,这样,人家会觉得你很客气,然后就愿意和你一起做事。
二、观看录像片段,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学习协商性语言:
1、提问:这边有几个小朋友,我们一来看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观看录像片段1,提问:
①他们为什么没和他一起玩?(他胆子太小了,不敢和大家讲话……)
②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我勇敢地说:我们可以一起玩吗;我参加你们的游戏好吗;我主动和他们打招呼…)
3、观看录像片段2,提问:
①他们为什么也没和他一起玩?(他很凶,他没有礼貌;他态度不好…)
②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说话时态度要友好,有礼貌;我轻轻地对他们说;笑嘻嘻地说……)
4、小结:当我们和大家一起玩时,要态度友好,有礼貌;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试着和人家商量一下,说一些“行吗”、“好吗”、“行不行”这样好听的话,取得人家的同意,这样你才会玩得开心。
(评:通过对直观的、来自幼儿生活的录像进行观看,突破了教学难点,使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三、找朋友去公园。
1、出示三种交通工具,“请小朋友商量——下,你们准备乘什么去公园厂(讨论)提问:你们是怎么商量的(原来我想乘轮船的,但我的好朋友想乘汽车,后来我们商量,好朋友应该一起玩,我和他就一起乘汽车;他要乘三轮车,我要乘汽车,我随了他……)
2、出示相应的数字,提出要求:三轮车满4人能走,汽车满6人能开,轮船满8人能开。问:一对好朋友只有两个人,不满人数怎么办?(再去找朋友和我们一起乘……)
3、提出活动要求:在要求别人时,你应该怎么说,才会让更多的朋友和你一起玩?
4、幼儿根据游戏规则找朋友,听音乐开汽车、轮船、三轮车去公园。
5、提问:你乘的是什么交通工具,你说了什么话,你是怎么找朋友的?(我们乘的是汽车,我们在找朋友时,先问他们:你们想乘什么?你们愿意和我们一起乘汽车吗?然后他们就同意了……)
6、小结:和别人一起做事时,不仅要态度友好、有礼貌,而且和别人商量时,应该先了解别人的'想法,然后再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原望,征询别人的意见,取得别人的同意,这样,别人就会喜欢你,愿意和你一起做游戏。
(评:游戏进行中,能注意目标落实的递进性,先进行单个方面的协商,再进行群体交往。教师对交通工具的投放要照顾到能力差别,满足能力强的幼儿进行多次交往。)
活动评价: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和共性。合作玩是幼儿在交往活动中存在的一大障碍。本次社会活动立足于让幼儿运用一定的交往语言学会合作交往。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注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以找朋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商量交通工具的使用——找更多朋友结伴而行为线索。在这样的游戏线索中,幼儿都以主人公的姿态介入,愉快、主动地获取知识。
(二)活动环节清晰,教学层次递进。
1、交往语言目标的递进性。体态语(礼貌友好的表情、态度…)、协商性语言、了解别人意愿语言等在交往中逐步增加。
2、交往范围的递进性。单个之间的交往一两个与两个之间的交往一两个与多个之间的交往…在交往游戏中,每一次的交往范围不同,逐步递进。
(三)教具的投放满足不同的需要。
1、教师有意把“得颗红心”投放在两个不常交往的幼儿,以便扩大该幼儿的交往范围。
2、有游戏规则限制的交通工具的投放既满足能力弱的幼儿,让其进行一次交往就能完成游戏,也满足能力强的幼儿,让其进行多次交往完成游戏。
总之,本次社会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幼儿欢快的合作交往过程中,教师自然引导让幼儿学会了初步的交往技巧。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人际交往的教案篇3
一、 背景分析:
?〈好朋友〉〉是一篇内容简单却很有意义的童话,先是用整齐对称的文字描述了四组关系密切的生活用品,通过孩子们简单的推理,第五组鸟与鸟笼也应是一对好朋友,可此时作品笔锋一转,一贯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鲜明主题就此诞生。语言活动借助一个有趣的童话,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赋予熟悉的物品以生命和友情,是孩子学会辨别、观察与体谅,在听听、说说、找找中既了解故事内容,又发展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活动目标:
1. 在看看、听听、说说、找找中理解童话内容。
2. 学习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3. 喜爱大自然,乐于和鸟类做朋友。
三、 过程介绍:
活动开始,我用韵律活动“找朋友”,让幼儿感受找到好朋友的乐趣。
接下来引出童话欣赏〈〈找朋友〉〉,让幼儿认真听,让幼儿想和好朋友在一起心里怎么样。
展示教学软件,引导幼儿讲述。
1.先观察小鸟的家里有什么:窗户、门、桌子、雨衣、椅子、茶壶、茶杯、小鸟等。
2.然后给它们进行配对,说说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迁移生活经验,丰富联想,大胆讲述。 1. 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也能成为好朋友? 深入探讨:寻找小鸟的朋友
1. 有的认为鸟笼是小鸟的家,应该是好朋友。
2. 有的认为小鸟不会愿意和鸟笼做好朋友,因为小鸟关在笼里, 不能飞,很可怜的。
说一说为什么小鸟不愿做鸟笼的朋友,它的好朋友到底是谁?
1.小鸟在鸟笼里没有自由,所以不是好朋友。
2. 蓝天、白云是小鸟的好朋友。
3. 要保护小鸟,做它的好朋友。
最后,我请小朋友来做游戏,让它们随着音乐找老师为他们准 备的实物的好朋友。引导他们可以找更多的好朋友。
整个活动,孩子们表现十分投入,移动的画面和寻找之后的满足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的提问给予孩子们很大的空间。
孩子们拥有敏锐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第一背景上书和书架也可以做朋友,但是,由于童话中没有这一细节,因而教师未将其设计进去,为了不让幼儿失望,教师立即用笔指图片,向孩子们说:“老师来让它们做好朋友把!”教师和幼儿一起说:“书架对书说:‘我们是一对好朋友!’书说:‘对!’”用灵活的应变来弥补前面的`不足,随机应变是教师必备的能力,这会让孩子和老师都有所收获,同时,使活动圆满成功。
活动反思:
本此活动构思巧妙,将枯燥的社会性活动融入到孩子喜欢的游戏中,并从两个小朋友的交往到多个小朋友的交往,以层层深入的方法进行施教,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体现了尊重幼儿,同时以提问及让孩子在亲身参与和感受中,了解了与同伴交往中的正确言行,注重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人际交往的教案篇4
课前教材分析:
新学期开始了,作为一名小班教师,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如何让孩子们爱上幼儿园、爱老师、爱同伴?这是我们必须首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在与幼儿相处的这段日子里,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
孩子还会苦恼不止呢?在观察和思考中,我找到了答案:主要原因是陌生环境没有同伴,离开亲人失去安全感,于是焦虑情绪油然而生,哭闹成了最好的发泄方式。这节《鱼儿好朋友》活动,节奏朗朗上口,歌词简单易学,活动中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动作模仿学习,在音乐活动中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地参与游戏,愿意与同伴游戏,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感受歌曲中一条鱼的孤单和三条小鱼的快乐的情绪;
3、能随音乐做模仿动作(小鱼摆尾游水动作)
活动准备:
1、《鱼儿好朋友》磁带,录音机,钢琴;
2、鱼儿好朋友的视频课件;
3.小鱼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实录:
一、幼儿随教师学小鱼游
教师做小鱼游的动作引出歌曲。教师扮演小鱼,一边做鱼游动作,一边用缓慢的速度读出“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并伴随孤独、苦恼的表情。
实录:
老师以小鱼的'身份:小朋友们好,我是一条小鱼,你们好!
幼儿:小鱼你好!
老师:我在水里游泳,游啊游。
教师蹲下做发愁的动作与表情说:
“我开心吗?”
幼儿:不开心、难过的。
教师:对呀,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发愁,没有人和我做朋友。
分析: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在倾听习惯能力方面与回答问题的完整性都不够好,所以需要老师,反复的讲述,通过提问与强调,让孩子们学会其中的词句,通过动作与表情,让他们明白其中词汇的含义。
二、听音乐,引导幼儿一起边唱边做游戏
(1)教师一边做小鱼游的动作,一边用缓慢的速度唱出“一条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并伴随孤独、苦恼的表情。
教师:小朋友们,你能帮帮我,让我变的开心啊?(自由回答)
(2)和小鱼做朋友。
教师:这里也有一条鱼,和我一样孤孤单单的,在发愁;
(放第一段课件)
教师:咦,来了一条小鱼,它们碰在一起做了些什么呀?教师示范做出相应动作;
教师:谁愿意和我做朋友啊?
(放第二段课件)
教师和一个幼儿一边做鱼游的动作,一边用中速读出“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并伴随高兴的表情。
教师:我们一起来学学两条小鱼在一起是怎么样做的?(摇摇尾
巴,点点头)
教师:做的真不错,这时候又来了一条鱼,也游来和他们做朋友了。三条小鱼碰在一起会怎样呢?(大胆想象发言)
(放第三段课件)
教师再请一名幼儿边作鱼游动作,并唱出“三条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伴随愉快的表情。
三、听音乐,引导幼儿一起边唱边做游戏。
1、教师:小朋友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朋友么?
2、在音乐声中,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唱歌,一边做动作,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大家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这次音乐活动,孩子们的兴趣比较高昂,在说说、做做、唱唱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但在活动中,少数孩子们对词句的倾听不够,表达不清,有的甚至眈眈地看着老师,不知要做什么,所以在这次活动中,我的教学重点放在愿意与同伴一起游戏,让幼儿大胆参与游戏中来,与同伴共同游戏想,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孩子们普遍达到了目的。
教学反思:
我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作了更变,我加了小鱼的头饰,配合歌曲清唱,将幼儿的情绪带入到歌曲中,并且深受感染,情不自禁地跟着我一起唱着曲调。在幼儿听了以后,一下子便能感受到小鱼在单独一人和与朋友在一起是不一样的情绪体验,有了朋友便
很快乐。在表演的时候,幼儿由于经验不丰富,我便让幼儿模仿学习小鱼的动作、表情。在此基础上,还鼓励幼儿自己大胆做动作,用肢体语言感受到音乐的情绪和节奏。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比较高昂,在说说、做做、唱唱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小百科;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
人际交往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知道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朋友。
2、学会简单的交往语言和适宜的交往方式。
3、喜欢并愿意多交朋友。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萤火虫找朋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谈话,引出课题。
1、问:“妈妈、爸爸上班去了,家里就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想干什么?”
有一只小昆虫,今天也是一个人在家,他想干什么呢?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萤火虫的故事(出示),故事的名字叫《萤火虫找朋友》。
二、分段讲述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片,讲述故事第一段。
提问:
(1)萤火虫为什么要找朋友?
(2)萤火虫交朋友时,是怎么对朋友说的?
(3)小青蛙和小鸭子有没有与他交朋友?为什么?
2、出示,讲述故事第二段。
(1)妈妈是怎样对萤火虫说的?我们来学学萤火虫妈妈说的话?(帮助幼儿简单了解长处和短处的意思。)
(2)听了妈妈的话,萤火虫会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呢?
3、出示图片,欣赏故事第三段。
提问:
(1)萤火虫又一次遇见了小青蛙和小鸭子,他是怎样说的?
(2)小青蛙和小鸭子有没有与萤火虫做朋友呢?为什么?
(3)这时,小青蛙和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
三、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表演故事中的部分情节,体验角色的情感。
提问:萤火虫第一次找朋友,对小青蛙和小鸭子,他是怎样说的?小青蛙和小鸭子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幼儿表现语气、语调)
萤火虫又一次遇见了小青蛙和小鸭子,他是怎样说的?小青蛙和小鸭子的心情变怎么样?,知道只有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好朋友。
四、组织幼儿讨论,与同伴交往的方法以及应该使用的语言。
(1)谈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呢?(有礼貌的、好东西和同伴分享的)
(2)在生活中,你们交朋友的方式呢?交朋友时应该怎么对朋友说?(微笑着和别人打招呼、好东西和同伴分享等)(你好,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也可以说一些赞扬的话……)(3)请个别幼儿到集体中来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优点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请出自己的好朋友,像萤火虫一样找出好朋友的长处并说一些赞美朋友的话。
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看看谁的方法又多又好?
总结:和别人成为朋友的'方法很多,如:一个微笑、一句好听的话、一个大拇指、一个拥抱,别人就乐意和你做好朋友。朋友之间只有相互尊重才能赢得彼此的信任。有真诚付出,就会收获真正的友谊。
五、与同伴结伴游戏:参与《喊数抱团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使幼儿知道有朋友一起游戏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师:现在我们去交更多的好朋友,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好吗?
?喊数抱团找朋友》
玩法:教师可令幼儿站成一个圆圈,沿逆时针方向走,当教师喊:“4个”、“2个”、“6个”时,幼儿应立即与临近的同伴按所喊数字抱成一团,最后剩下没有及时抱成团的人受“罚”,请到旁边休息。游戏规则:听数抱团时,不得因人数不符而互相推撞人。
教学反思:
首先,我上课的时间过长了,导致后面的时间孩子已经失去耐心,开始出现各种小动作。这一点我会在平时教学中加强注意,严格控制好教学时间。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本次活动我是通过《萤火虫找朋友》这个故事开始,希望孩子通过故事(目标1)知道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朋友,但可以我的引导还是不够,孩子对故事不够熟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还是比较模糊。对什么是长处和短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老师们给我建议是可以让孩子多听几遍故事,带着问题听故事效果会更好。最后,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发现我们班孩子相比其他班级,在课堂纪律这方面有待加强,并且平常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在看到有其他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反而胆怯了。这一点也在提醒我一日生活常规的重要性,要抓好常规,并且应该在平时要多给那些胆怯的孩子机会,鼓励孩子自我表现。
人际交往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在学念儿歌过程中,根据朋友的名字改变儿歌。
2、激发幼儿喜欢同伴的情感。
活动重点:在游戏情境中学念儿歌。
活动难点:替换儿歌中的名称,尝试改变儿歌。 活动准备:课件,毛绒玩具、小鸡、小鸭、小牛头饰。 活动过程:
一、观察树林场景,激发幼儿兴趣。
1、师:这是什么地方呀?原来这是一片树林。
2、师:今天有个小动物也来了这里,那我们来听听看,是谁来了?我们请它出来看看是不是小鸭?(今天的客人是小鸭)师:原来嘎嘎叫的是小鸭子。你们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呀?
师:你们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鸭呀?(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述小鸭特征)
3、过渡:宝宝们真有礼貌,告诉你们哦!今天,我要去找朋友玩,找呀找呀找朋友,(点击)看看我找到了谁做朋友啊?
二、欣赏课件,在情境中学念儿歌。
1、小鸭走呀走,走呀走,瞧!它找到了哪个好朋友呀?(出现小兔耳朵画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哦!长长的耳朵是小兔。
2、听听小鸭对小兔说了什么话?(放录音)
3、小鸭是怎么说的?哪个宝宝听清楚了,来告诉老师。(个别念儿歌)我们也来学学小鸭跟小兔说一说,好不好?(集体念儿歌)
4、小鸭有这么个好朋友,她遇见朋友会用这么好听的话来说,好朋友听了可高兴了。她又开始找了,找呀找呀找朋友,咦,地上有两只小脚印,会是谁呢?(出示小鸡脚印画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鸭又找到了小鸡做朋友,小鸭刚才用好听的话和小兔做了朋友,她会不会也用一样的话和小鸡做朋友呢?你来做小鸭,我是小鸡,你会对我说什么?(继续学念儿歌)
5、宝宝们真聪明,小鸭继续找朋友了,看得清是谁吗?
猜猜小鸭这会儿会对小牛说什么?
6、小鸭一共找到了几个好朋友啊?数一数。
过渡:小鸭和朋友们可高兴了,它们一起做游戏呢,宝宝们想不想找好朋友啊?
三、游戏:找朋友
1、小鸭子有那么多朋友,好会用好听的话对好朋友说,你们有朋友吗?(幼儿自由说)赵老师也有一个好朋友,不告诉你们,你们听听看我的朋友是谁?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xx做朋友,xxxx我爱你,你是我的好朋友。
2、我的好朋友是谁?我把他的名字说进去了,你们就知道是谁了是吧。那你们也有好朋友,你们找到朋友的`时候也要把名字说进去哦,那我就知道你的朋友是谁了,好不好,那一起找朋友吧。
3、教室里还有好多我们的朋友,我们一起回教室找找吧。
反思:
亮点:
1、老师考虑了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用情景贯穿整个活动,激发了孩子的兴趣。
2、老师的在制定目标时考虑了适切性和挑战性。
不足:
1、由于是语言活动,所以老师在对孩子的语言要求上要从头贯穿,这样孩子的语言才能得到发展。
2、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让幼儿发散语言,提问:你看到了怎样的小鸭。丰富幼儿的词语。
3、地上的小脚印制作的不明显,可以减少小脚印的数量,提问时可直接导入。
4、由于是小班孩子,所以念儿歌时可以角色扮演,请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动静交替效果更加。
5、活动可以从情感处挖掘。如小鸭会对好朋友说什么话,好朋友听的才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