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狗教案通用5篇
教师可以通过教案更好地规划教学内容和进度,出色的教案是教学的脚本,教师自我评估的基础,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科学狗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科学狗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淀粉遇到碘水会变成蓝紫色这一神奇的现象。
2、在玩一玩、试一试的过程中找出含有淀粉的物体。
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好奇心,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碘水、用淀粉水画好的“神秘书”、棉球。
2、ppt课件。
3、苹果水、橙汁、玉米粉水、米粉水;记录表。
4、录音片段。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美猴王送“无字天书”。
1、师:今天老师请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我们来看看是谁。
2、孙悟空送礼物。
3、师:让我来看看孙悟空到底送了什么给我,咦,我怎么看不到呢?
(二)探索活动:读“无字天书”。
1、幼儿用碘水动手发现“无字天书”上的.内容。
2、播放ppt。孙:我在无字天书上用白色的淀粉画了小动物,碘水和淀粉是一对好朋友,当它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出现蓝紫色。
3、你们看过淀粉嘛(出示袋装淀粉)它是什么样子的呢?(白色的、粉状的)
(三)探索活动:淀粉在哪里。
1、师:你们知道淀粉是从哪里来的吗?我们来听听孙悟空是怎么说的。
2、老师这里有一些植物水。(出示准备的物品)幼儿探索发现,并做记录。
3、师:都找到啦!谁来说说你选的是什么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师:还有什么植物中也有淀粉呢?我们来看看(图片)。
(四)结束活动:激起幼儿去生活中探索和发现的欲望。师:生活中还藏了很多植物,它们也有淀粉,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发现它们呢?那么下次请你们都来告诉我你们都发现了那些植物好吗!
科学狗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知道瓶和瓶盖的作用,能选择合适的盖子。
2.能积极尝试拧紧瓶盖,获取拧、按的技能,发展手部动作。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法袋、小蜗牛图片2.收集各式带盖子的瓶子。
3、伴奏音乐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1.教师:( 1 )魔术小蜗牛逛超市。
(2)出示魔法袋,引起幼儿兴趣。
(2)教师:谈话引出主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出示ppt.
小结:没有了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掉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的不卫生。
(3)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谁能帮老师的瓶子找找盖子呢?”(个别幼儿探索)
二.幼儿动手操作。
1.讲明要求:四人一组,每人站在放有瓶子的桌子前面,把盖好的瓶子轻轻 放进篮子里,瓶子都盖完了请小朋友坐回自己的位子上。
2.观察并引导幼儿用拧、按的方法盖瓶盖。
3.鼓励幼儿说说自己是怎么样盖瓶盖的。(盖好与没有盖好的'各举一个例子)小结:给瓶子找盖子,要找到跟瓶口一样大盖子的才能盖上,太大或者太小都盖不了,盖瓶盖可以用按的,拧的。(请小朋友一起试试,按和拧的动作)
三、游戏《找朋友》
幼儿听音乐找朋友:音乐开始拿瓶子和瓶盖的幼儿就互相找朋友(盖子要盖得上瓶子)。音乐停老师检查,并提问为什么找对方做朋友。反复玩两次。(第二次瓶子和盖子要互换)五.结束:“小朋友真棒,我们一起回班上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好吗?”
科学狗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幼儿平时在吃饭后,或者脸上有东西的时候会去照照镜子,但是他们不明白这里面的科学原理。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在操作探索中了解镜里镜外影像的关系,以及初步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并联系实际生活,让孩子们感知镜面反射原理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捷。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了解镜里镜外影像的关系。
2、初步了解镜面反射的原理。
3、培养孩子认真观察的习惯。
活动准备
1、镜子人手两面。
2、写有幼儿自己名字的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探索镜面反射现象。
1、用镜子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东西。
: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块小镜子,你可以用它来照一照自己和教室里的东西。一边照要一边动脑筋,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哪些东西,你看到这些东西时镜子是怎么摆放的?
2、交流自己的发现。
请小朋友回到位子后和小组里的好朋友讲一讲自己的发现。
你从镜子里看到了哪些东西,当时你是怎么看的,镜子是怎么摆放的?
3、:小朋友用镜子看到了在我们身后和旁边本来我们只用眼睛看不到的东西。这是镜子的反射现象。
二、探索镜子内外影像的关系。
1、讨论生活中的反射现象。
镜子的这项本领用处可大了。能帮助我们人类解决很多问题。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镜子的反射原理。
2、材料,幼儿操作。
老师把你们的名字都写在了纸上,现在请你将纸放在桌上然后用小镜子在旁边照一照,你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幼儿操作。老师巡视。
3、小组交流。
将你的`发现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讨论一下你们的发现一样吗?
4、集体交流
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发现。
5、
原来镜子里的东西和镜子外的东西方向是相反的。有趣吧。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三、多面镜子尝试。
1、小组操作。
刚才小朋友只用了一面镜子就发现了镜子的小秘密。老师这里还有很多镜子,你试一试用两面镜子一起照名字,看看和刚才又有什么不一样。
一边照一边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看看你们看到的现象一样吗?
2、集体交流发现。
四、延伸。
:镜子的秘密真多,看来我们光靠上课的时间是发现不完的。老师会把小镜子放在区角里,你们可以去继续探索观察,发现它的更多的秘密。
那如果同时用很多面镜子一起照,又会看到什么呢?你可以和小小朋友试一试。
科学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
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尝试设计合理、清洁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3.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
4.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是怎样处理掉的呢?你知道关于垃圾处理方面的内容吗?
2. 垃圾填埋起来,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方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3. 是不是把垃圾填埋起来就一定安全了呢?
二、进行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过程
1.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22 页的内容。
2.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科学狗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动物尾巴形状不同,并初步感知尾巴的功能。
2、在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和谈论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尾巴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背景图,动物图片若干。
经验准备:有去动物园参观小动物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激发兴趣。
师:今天呀,老师想带你们去树林里玩一玩,你们愿意吗?看,真漂亮呀,树林里有些什么呀?
二.观察尾巴、感知不同。
1、捉迷藏:感知金鱼、马尾巴形状的不同。
2、用分别先出示松鼠、孔雀身体的方法说说尾巴形状。
3、小结:尾巴长在身体的后面,不同的动物尾巴不同。
三.操作游戏、巩固知识。
1、操作要求:看一看,说一说,贴一贴。
2、幼儿操作。
3、小结:你们真棒,帮这些小动物们都找到了尾巴,小动物说要谢谢你们,小朋友,谢谢你们!
四.儿歌渗透、了解作用。
1、让幼儿试述4种动物的尾巴的功能。
2、老师通过儿歌的形式来说一说这4种动物尾巴的功能。
3、小结:原来小动物不仅长着漂亮的尾巴,而且这些尾巴用处还真不小啊!
4、通过儿歌《尾巴的用处》加深幼儿对尾巴作用的了解。
五.延伸活动、拓展经验。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通过猜一猜的方法,让孩子来猜一猜这是谁的尾巴,孩子们兴趣很高。接下来我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游戏,幼儿们通过帮小动物们找尾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尾巴的一些特征,这不仅培养了幼儿对局部事物的观察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我尝试了填表格的形式让孩子了解尾巴的作用。由于孩子们对填表格的形式较少接触,所以在活动的开始显得较为陌生,但是孩子们填对了一种作用后,后面的过程都显得兴趣十足。
小百科:科学家们把现存的人类已知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科学家已经鉴别出46900多种脊椎动物。包括鲤鱼、黄鱼、草鱼等鱼类动物,蛇、蜥蜴等爬行类动物,青蛙、娃娃鱼等两栖类动物,鸟类以及红熊猫等哺乳类动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