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演讲稿7篇
演讲时的观点表达,一定要在演讲稿中做到深刻体现,与其他文章不同的是,演讲稿有很大的影响力,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老舍的演讲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老舍的演讲稿篇1
您不爱用华丽的语言,所以,我用一个最朴实无华的词还形容你,那就是——伟大的老舍!
在我眼里,老舍应该是现当代作家中比较另类的存在。这种另类不是指老舍先生的行为言论异于常人,而是说他虽然处于那个文学界群情激愤、百家争鸣、正反交锋的特殊时代,其笔触却依然温敦柔和,即使有讽刺批判之意也只是隐藏在文字中,相当含蓄。在他的作品中,几乎找不到任何激烈的话语。此外,老舍的作品中政治目的性也不像同期作家那样浓厚,前期基本没有,建国后的作品虽应时代要求添加了一些与新中国政府相关的内容,也歌颂过新时期新风尚,但整体上也只是淡化色彩。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也许也是老舍在后来的运动中受到冲击的原因之一,但这也正好说明了其与世无争,但求平和的性格。
其实,老舍对于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有着更加深刻的感受。作为旗人,入主中原的自豪感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城的一瞬间荡然无存,有的只是耻辱与不舍,就像其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一样。虽然在内容上,老舍写了很多民俗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但里面总能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他用调侃的语气来写他大姐的婆婆一家,一面吃亏空一面又要撑脸面,鄙视他们欠债不还的无赖和无钱仍讲奢侈的贵族毛病;同时又用一种赞颂的口吻来写肉店掌柜的这个汉族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争取到了和满人平起平坐的机会,但对他被封建传统僵化了的思维表示扼腕。在这些人物中,老舍最欣赏的是他的二表哥,聪敏、好学,还没有满族青年身上那种没来由的优越感和惰性,十分勤奋,并对人生有着明确的规划,但他也不是完人,也摆脱不了那个时代的人的共性。字里行间,你都可以听到老舍那沉重的叹息声。
如果《正红旗下》能够完成,那它一定是一部足以传世的经典。不论人物细节、民俗风情的描绘还是社会现实的揭露,都细腻深刻,甚至可以说不输《红楼梦》。只可惜作者中途停笔。
老舍的演讲稿篇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孝”,何为“孝”?很多人对于孝只有一个抽象的概念。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甚至是古人选拨官吏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既然“孝”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孝”,如何弘扬孝文化呢?
“孝”,有很多种的体现。对父母,对社会,甚至对于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可以称之为“孝”。
父母以血汗养育了我们,用他们辛劳的双手,为我们创造了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孝敬父母,孝敬长辈是做好子女,作为后人应尽的职责。一个人如果不能做到对父母长辈的孝敬,那么就更不能完成对社会的“大孝”。社会,是所有人生活的环境。社会给了我们和平安宁的环境去生活。社会创造了家庭;家庭创造了我们。我们也理应对社会有一颗炽热的孝心。我们生活于一个大社会之中,我们也生活于一颗蔚蓝的星球——“地球”中。地球以其广阔的胸怀接纳养育了我们,是世间万物真正的母亲!怀着一颗炽热的孝心,我们绝不容许有人能伤害地球,危害社会,以及我们的家人。
“孝”,是中华民族拥有的最美好的品质。我们不会让它在这一代陨落。以后的千秋万代亦然不会。从现在起,弘扬孝文化,将它永远传承下去!
老舍的演讲稿篇3
说到老舍,大家一定都不陌生,没错,他便是《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济南的春天》、《骆驼祥子》等一些经典名著的创作者!其实老舍先生的故事只有三个字:急,急,急!老舍先生曾被后人李敖称为“文学巨匠”“一代宗师”。那老舍先生是怎么去世的呢?这还必须在他小的时候说起。
老舍小的时候,他们家非常穷,因为老舍的爸爸在战场上被炸死了,家中的顶梁柱没有了。还好老舍的姐姐早已出嫁,在那一年还给老舍做了一双新袜子。但是姐姐回家后,发现老舍并没有穿新袜子,问完之后姐姐才明白,原来老舍怕把袜子穿坏了,所以一放学便立刻脱掉了,又穿上了旧袜子。
还有一件事便是老舍当校长的故事,如果没有事变发生的话,那么老舍可能只是一位校长。
老舍靠着一位善良的人援助,九岁时进入了小学,我此时的内心是感慨万千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好的时代,却偏偏有人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期,真是让人们可惜啊!想一想我的生活和老舍先生的生活,真是没得比啊!老舍先生九岁上学,我七岁上学,为啥差距就那么大呢?老舍19岁当了校长,我到了19岁会干什么呢?是继续学习?我想应该是的。
老舍先生是我们应该尊敬的人,但在以前把老舍当成了“造反派”拼命的打他,最后奄奄一息,投湖而死。他的结局是悲惨的,因为他晚年曾说过,他有三部长篇小说要写,第一部便是我所有的《正红旗下》,我们不禁叹息,因为这三本书如果写完了,一定是不朽之作!
老舍先生那么的爱国,那么热爱生命,没想到落到了如此的下场,真是让我惋惜啊!一个作家,竟然这样的死了,没有留下过一句遗言。
老舍的演讲稿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每每翻开《骆驼祥子》这本书,顿觉沉重,辛酸的气息袭来……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现实主义手法,简洁生动的北京口语成功地塑造出了祥子、虎妞等人物形象,通过对人力车夫祥子由一个地道的好人坠落成买人命的社会痞子的描写,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否定了劳动人民个人奋斗的生活道路,作品的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鲜明。《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小说深入下层的重要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作品。
祥子出身于旧社会中国的下层劳动人民家庭,自幼家境困苦,是京城里的一个普通车夫。他身体结实健壮,身量与筋肉都发展的年岁前边去,没什么模样,但人长得挺精神,他像一棵树一样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他勤劳、朴实、忠厚、善良、注重信用和讲义气,有积极进取的求生意志和人生理想。虽然那理想不算高:有一辆自己的车,自食其力。他要强,希望能凭本事吃饭。但是生于那个黑暗的世道,在经历了好不容易买来的车被抢,委曲求全的娶了自己并不爱的虎妞,卖车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自己喜欢的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又自杀等一系列事情后,他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心以及要强的性格都在生活中一点点丧失。他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还耍无赖,成了彻头彻尾的“刺儿头”,逐步滑向坠落的深渊,最后禁不住夏太太的诱惑,得了一身脏病,成了一堆行尸走肉。祥子的遭遇和命运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
?骆驼祥子》——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读罢,不禁为此流泪罢、叹息罢……
旧社会——黑暗!
而且小说在人物描写方面,通常以间接的方式进行人物的肖像描写,即从别人眼中写人物的肖像,从而达到生动形象和简洁深刻的效果。
“把顶平凡的的话调动的生动有力”,从老舍的文章中,我受益匪浅。
在老舍的文章中,心灵得到了沉淀、洗涤,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一个更高的升华!
……
又一次重温《骆驼祥子》之后,我陷入了更深的沉思……
老舍的演讲稿篇5
自从学了第三单元关于老舍先生的文章之后,我对老舍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先生虽然生到一个贫困的家庭,但是老舍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是他第一位老师,老舍先生平易近人、节俭、与人和善、做事从不敷衍的品质,这都不是他的母亲传给他的吗?这位母亲是改变他一生的英雄。
老舍先生是勤劳的,对什么事都非常的认真,老舍先生有腿病,但是,老舍先生还不辞劳苦的养花,养花虽然很辛苦,但是他却觉得很有意思。还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对阿,人如果不劳动,连养花这么简单的小事都做不好,何谈做成大事呢?这句话触动着每一个人,启发着每一个人。
老舍先生是一个会生活、懂生活的人。他热爱周围一切的美好事物。养花、藏画、养小动物、听戏等等都是他的爱好。所以他的生活从来都不枯燥,相反却充满了乐趣。老舍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于花给他带来的麻烦他并不厌倦,而是更加爱护花,对于母鸡的叫声一开始给他带来的烦躁也消失了,因为母鸡是鸡母亲了,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
老舍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但是他过着不比普通人高级,而是比普通人还普通人,他从不在别人面前摆架势,在他眼里,人人平等。老舍先生是多么伟大的人阿,具有那么多优秀的品质,怎能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老舍先生在我眼中,是平易近人的,是节俭的,是与人和善的,是做事从不敷衍的,是勤劳的,是热爱生活的,是伟大的!
老舍的演讲稿篇6
一个人,一生为文学奉献,一个人,一生怀着一颗爱过的心,他就是平民作家——老舍先生。
小时候,也就是三,四年级,包括五年级,心中不喜欢老舍的作品,觉得他的作品很难懂,而且有些句子都很难理解。
或许那是自己与老舍太生疏了,估计我接触他作品很少的缘故吧,与他越来越疏远。但是,我读了第三单元,通过与老师,同学们交谈,我感到老舍先生的作品是那么奇妙,他用极其普通的文字来描述当今社会,不得心中对老舍心中肃严起敬。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我看了其中的一章《祥子买车》,就像书中所说,老舍先生把他的作品描写的犹如那幅旷世奇作——《清明上河图》的结构一般
祥子之所以进城,是因为乡下呆不住了,要拉车,为了养家糊口,买新车,也是因为希望家里日子可以过得很好,这难道没有把人间的人情世故写出来吗?把当时旧社会的昏暗与腐败也体现了出来。
老舍先生文章幽默,用词准确,精神,结构,层次分明,在《济南的冬天》,一个“卧”字生动地体现出那副景象的唯美,祥和,看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老舍的文笔真的让我赞叹不如。
老舍的作品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熟悉,亲切的字影在读者的心里跳动。虽然您离开了,但是,您永远是我们最亲近的作家,最亲近的老舍。
您不爱用华丽的语言,所以,我用一个最朴实无华的词还形容你,那就是——
伟大的老舍!
老舍永远是我们的朋友!
老舍的演讲稿篇7
坚强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品格,但有些时候,纵使坚强在现实中破碎,也是一种伟大的悲壮。
我曾经读到过一篇中学生习作,作者写到老舍先生本可以再坚持一下,想对老舍先生说:“您应学会坚强。”而且,因为老舍的去世,诺贝尔文学奖与他擦肩而过,成为国人长久的遗憾。
对此我不敢苟同。老舍曾经生活在一个动乱不堪的年代,法治被无视,人权被践踏,国家领导人刘少奇都未曾逃过一劫,平民百姓中更是有许多无辜的人因为莫须有的原因遭到迫害。在承受了无尽的折磨后,曾经怀着诗情画意写作的老舍也疲惫了,站在冰冷的湖水前,他满怀对现实的无奈和绝望,含冤而去,一颗文坛巨星从此陨落。
即使无法再欣赏温情的济南冬天,即使《茶馆》已成绝唱,即使那时诺贝尔奖的名单不能出现中国人的名字,老舍的文学生命已经永恒。他无缘诺奖的缺憾,成为那个年代里永远无法绕开的伤痕,时刻昭示着后人不要再犯下愚蠢的错误。他写下的作品,无论对黑暗旧时代的控诉,还是对温情的向往,永远在历史上闪耀光芒。
的确,___中有坚强走过的人,他们以巨大的毅力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困苦的时代,这值得歌颂,也值得赞美,值得作为坚强的典型。但是这不意味着选择死亡的人,就是不坚强。他们经历的苦难已经足够深重,活下去的人是勇者,没有活下去的人只是以尊严的方式成就了自己生命中最后的一点完整,昭示着灵魂的高贵。
何况,我们还不能忘记那些活过了人间浩劫的人,并不是每一个都是真正的意志坚强,有多少是狗苟蝇营,靠着苟且的卑躬屈膝,靠着给错误溜须拍马而生存下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作者借尼克父亲之口写道:“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我深以为此。撰文说老舍不够坚强的人,恐怕连他经历痛苦的百分之一都未曾体会,不过是站在幸福的高点俯瞰他人仿佛可以走过的艰难险阻。
永远不要轻易说别人不够坚强。有些人的破碎,即使不够坚强,却成就了一个人生命尊严的圆满。
老舍先生,我仍向您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