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演讲稿8篇
一篇优秀的演讲稿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示个人观点,你想发言顺利,就必须要反复钻研你的演讲稿,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有趣演讲稿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趣演讲稿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春节的习俗可多了!有贴春联、贴“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抒发完美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添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种类很多,根据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等。“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在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在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一样的资料,贴在相应的地方。
去年的春节我们家还贴了一个倒“福”字呢。春节贴“福”字,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向往和祝愿“福气”、“福运”,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明白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最终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春节的习俗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我真盼望春节能早日到来!
有趣演讲稿篇2
大家好:
昨天,爸爸带我去书店买了一本书,叫《经典寓言故事》,我高兴地回家,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下面就让我为你们介绍一下吧。
这本书的前言是:寓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并喜欢的一种文学作品。它以生动贴切的比喻,揭示深刻的哲理,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能够给人智慧的启迪和美的熏陶。
书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1。画蛇添足:战国时,楚国有一个贵族。有一天,在祭祀过祖宗后,他把一壶酒赏给了几个门客喝。门客们拿到这壶酒后,有人提议说:“如果我们几个一人一口分着喝这壶酒的话,肯定觉得不过瘾,不如干脆给一人痛痛快快地喝更好。我们可以在地上画一条蛇,谁先画完谁就喝。”
有一个人画的非常快,不一会儿就把蛇画好了,于是他赶紧抱起酒壶准备喝酒。这时,他看见其它人还在专心致志的画着蛇,更加得意了,他想给蛇加上一双脚,不料,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的蛇画完了,那个人把酒壶抢过来。大口大口地喝着酒,一下子就把酒全喝完了。而给蛇画脚的那个人却只能愣愣地站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那壶酒被别人喝完,后悔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把握分寸,恰到好处。明明已经完成的事情却要多此一举,而错失良机!
这一本书可以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希望你也看一看,让我们从读书的乐趣中学到一些课堂学不到的知识,从课外书中学到生活中的常识问题,来丰富我们的人生阅历!
有趣演讲稿篇3
中国社区养老可行性研究—以芜湖为例
一.研究假设
1.传统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不能很好的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发生晚,但发展速度快,这使得我们无法回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庭养老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一主要的养老方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2.养老机构养老因其存在收费高、服务质量差、服务类型单一、忽视精神照顾等不足而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需求。
3.在家庭养老弱化和养老机构缺乏的背景下,社区养老将会成为中国老人养老的重要补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或许成为主要的养老模式。
二.国外养老体系
在发达国家,享受社区养老服务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95%左右。社区养老具有地缘上的归属感、参与感,并有心理上的认同,可以及时解决老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可以减轻子女的心理压力和劳动负担。另外,社区利用已有资源提供服务,弥补了家庭照顾的不足,更好地适应了人口老展。
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 在国外一般称为老年人社区照顾。英国政府从 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开始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 即社区老年照护服务。所谓社区照顾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社区内照顾, 也就是不让被照顾者离开他( 她) 所熟悉的社区, 而是在本社区内对其提供生活服务。二是由社区来照顾, 也就是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 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对老年人的照顾服务。社区照顾能够使被照顾者像正常人那样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里活, 而不再产生被抛弃感。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 社区照顾在英国各地已相当普及。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英国颁布了《照顾白皮书》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 进一步强调, 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人们”。
三.中国养老状况
从1982年的成年型国家到20xx年的老龄化国家,短短18年的时间中国就完成了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实现的转变。李珍认为中国老年人的基本特点是人口老龄化过程发生晚,但发展速度快,这使得我们无法回避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我国传统文化一直庭养老为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这一主要的养老方式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有研究表明,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推行,传统的城市家庭养老受到来自人口条件、居住条件、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冲击,在城市,老人家庭出现空巢化[3]。从20xx年全国1%的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来看,20xx年我国的城市家庭规模为3.13人,比20xx年第5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减少了0.33人[4]。另有研究指出老年人的'主要照顾者是配偶和子女,但配偶本人也是老年人,健康状况往往令人忧虑,子女中通常作为照顾老人日常生活主力的女性已经大规模加入了劳动市场,而现代社会大量出现的子女外地求学、谋职、移民海外等情况更加弱化了家庭养老的功能[5]。养老机构养老因其存在收费高、服务质量差、服务类型单一、忽视精神照顾等不足而不能满足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的需求。在家庭养老弱化和养老机构缺乏的背景下,我国正在探索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社会服务体系。
4.我国社区养老理论发展
在今天的老龄化背景下,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已成为研究热点。史柏年等人对于社区养老的定义进行了探讨,赵立新等人论证了中国传统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正
在逐步弱化,牛康通过考察认为养老机构养老在我国行不通,宋言奇等人论证了社区养老的优点以及可行性,这几部分研究共同印证了社区养老研究的必要性;还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我国社区养老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老年人需求研究、我国社区养老现状调查研究、社区养老问题及对策等。社区养老发展至今,已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文献数量较多,头绪纷繁。
社区养老的定义。史柏年认为: 史柏年认为它是介于老年人家庭照顾和老年人社会机构照顾之间的一种运用社区资源开展的老年人照顾方式。社区养老模式即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机构在老年人所属的社区建立养老中心,采取非营利组织的运作方式,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家政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
社区养老的性质。社区养老的性质是纯福利性,还是福利性与营利性相结合的问题,目前在学术界还存在分歧。支持纯福利性的学者认为社会福利性应该成为社区养老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服务的目标、对象到服务的效益、资源都应该体现福利性[10]。这种观点体现了一种绝对的福利。李学斌认为这个问题应该是一个本质属性的问题,社区养老本质是福利性的,但是供给方式是可以产业化的,由政府作为第三方为弱势人群从服务提供者那里购买服务,以此扩大社会福利供给的规模、提高服务质量。郑功成(20xx)也认为在老年服务中适当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民间机构提供老年保障服务,在政府的支持下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支持福利性与营利性结合的学者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应该是一种与市场经济和人类自我主体意识相适应的带有一定福利性质的经济活动,它与纯义务性和纯福利性的服务不同,应具有互助性和有偿性[11]。有学者
直言,社区养老不是慈善事业,应建立一个集有偿、低偿、盈利与非盈利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以实现社区养老的产业化[12]。对于社区养老的一些服务可
视具体情况收费,以此达到以实业养事业,以服务养服务的目的[13]。对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后一种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社区养老当前应立足发展补缺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兼顾发展普惠型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社区养老性质的不同定位意味着政府承担责任的差异,也决定着我国社区养老最终走的道路是官办民助还是民办官助,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在考虑我国国情后继续深入探讨。
社区养老的好处:居家养老符合世界多数老年人的传统观念 。养老院缺乏“家”的感觉, 不符合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 集中宿舍式的生活使老人失去了适应社会的能力。从经济学角度,居家养老既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家庭物质资源, 如住房及生活措施等; 又可根据老年人多年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 节省开支的同时有利于保证老年人生活质量。从心理学角度, 居家养老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养老机构中的老人远离自己生活过的社区, 心理上易产生一种被家人和社会冷落的孤独感。在自己长期生活过的社区养老, 熟悉的环境能帮他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 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年人精神愉悦而且社区具有社会化功能, 为老人的继续社会化提供了平台, 可以增加老人与家庭以外的其他人或组织进行联系。
有趣演讲稿篇4
大家好!
今天我没有华丽的辞藻,精彩的情节,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我真实的成长故事。我叫孙丽丽,是20xx年开始进入喀左县公营子高中的,后来学校搬进了县城,改名为喀左县第四高级中学。对于新教师,我已是一名工作近20xx年的老教师了。在我工作的这几年中,我的专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教学经验也增加了很多,我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真的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对于我所教的专业——信息技术,我是知之甚少:硬件不会,从未开过一台机器;软件也不善长,word、电子表格我是第一次学,而flash和photoshop更是没有接触过。我感谢学校给了我这次机会和为我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让我学到了这些我以前从未学习过的知识。现在我可以很熟练地使用word、电子表格等办公软件,可以轻松地做简单的动画,可以使用photoshop简单地处理图片。
最初开始上课时,总是以“师道尊严”要求自己。对学生总是板着脸,一幅高高在上的样子,认为学生就应该规规矩矩的.上课认真听,认真学,一旦学生不听话就大声呵斥,总是把学生规矩在一个框内。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回头再看看自己,觉得自己的经验太少了:没有注意到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差异,更没有调动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臧克家先生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和孩子常年在一起的人,他的心灵永远活泼像清泉;一个热情培育幼苗的人,他会欣赏到它生长的风烟;一个忘我工作的人,他的形象在别人的记忆中永远鲜活;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温暖。”我虽然做不到忘我的工作,但是我可以用心去温暖我的学生。现在,我在课堂上不是板着脸,而是带着微笑上好每一节课,有时还会开一些小玩笑调节一下课堂气氛.但是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多听课,多向老教师学习,多与老教师交流。我要使我的课堂既有内容,又生动、有趣,充分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的教育生涯还很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多学习、多实践、多思考,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
谢谢大家!
有趣演讲稿篇5
老师们,同学们,评委们:
我是四、三班学生,名叫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三个小故事》。
书是我的小伙伴,书是我的好朋友,我有许多关于书的故事。我想让大家分享的第一个小故事是《我哭了》。
记得在今年过年的第二天下午,我在家看课外书。我看一本名叫《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小册子,我哭了。读书的开头,我就感到我的鼻子酸酸的,眼里噙满了泪水。当我读到书的结尾——“失明的我可以给那些看得见的人们一个提示——对那些能够充分利用天赋视觉的人们一个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同样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感官。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遇耳聋的厄运……”我终于忍不住哭出声音了。坐在客厅里也在看书的妈妈跑进我的卧室,问我:“雅雅,你怎么了?”我拖着哭腔说:“妈妈,她的命太苦了,她的要求太低了,她太勇敢了!”
书是我的小伙伴,书是我的好朋友,我有许多关于书的故事。我想让大家分享的第二个小故事是《翅膀》。
可爱的书好像给了我一双想象的翅膀,我又用它飞翔在书的天空。读书的第一章,我就想象第二章。看到书中的人物笑了或哭了,我就思考她为什么笑了或哭了。记得在三年级上期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篇题为《续写〈陶罐和铁罐〉》的作文,我的想象翅膀立马展开了,心里有文思泉涌的感觉,我很轻松地提起笔,飞快地写出——“一天天过去了,人们把土翻了很多……终于,有一天找到了铁罐,他身上是一块块黑锈,他的样子又脏又丑,陶罐看见它怪可怜的,就对那些人说:‘求求你们,帮他把身上的锈擦了吧,好吗?’……”
书是我的小伙伴,书是我的好朋友,我有许多关于书的故事。我想让大家分享的第三个小故事是《小窍门》。
我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范文朗读。前不久,老师又在作文课上读我写的作文《春天的百花洲》——“春天就像一阵风一样悄无声息地向我们走来了。你们看:那高大而粗壮的树上满是新绿,每一片叶子都是那么娇嫩,娇嫩得让你都不忍心去触碰它们。春天来了!今天我们来到龙脑桥百花洲观赏可爱的春天。…。。”班上的同学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又时不时的扭头来看我。老师读完了我的作文后,突然点我的名,让我站起来介绍写作的方法。我站起来,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写作小窍门,那就是在平时读书时,摘抄书中的好词好句。”此时,同学们都用疑惹的眼光望着我,我不慌不忙地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本子,翻开其中的一页,然后说道:“我读《三国演义》时,我就摘抄了好词一马当先、万夫不当 、气壮山河 、百战百胜 、冲锋陷阵 、英姿焕发 、挺身而出、威震天下、勇冠三军等几百个词语。”
书是我的小伙伴,书是我的好朋友,我有许多关于书的故事。书朋友带我去穿越《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接受《爱的教育》,常给我讲《英雄的故事》和《科学家的故事》,还指指点地让我认识《我们的动物朋友》,还陪我走了《海底两万里》 ,去看望《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们》…。。
从我认识第一个汉字起,书朋友就牵着我成长。我长高了,我懂事了,我文明着,我快乐着,有我爸爸妈妈的功劳,有老师的功劳,有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的功劳,当然也有书的功劳!
我爱书,我爱读书,我愿一生一世和书作朋友。我愿世界上的书越来越多,我关于书的故事也越来越多!
有趣演讲稿篇6
hold fast to your dreams
i have a dream today.
i have a dream that one day every vally shall be exalted, every hill and mountain shall be made low, the rough places will be made plain, and the crooked places will be made straight, and the glory of the lord shall be revealed, and all flesh shall see it together.
wow, what a dream it has been for martin luther king. but the changing world seems telling me that people gradually get their dreams lost somehow 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up, and sometimes i personally find myself saying goodbye unconsciously to those distant childhood dreams.
however, we meed dreams. they nourish our spirit; they represent possibility even when we are dragged down by reality. they keep us going. most successful people are dreamers as well as ordinary people who are not afraid to think big and dare to be great. when we were little kids, we all dreamed of doing something big and splashy, something significant. now what we need to do is to maintain them, refresh them and turn them into reality. however, the toughest part is that we often have no ideas how to translate these dreams into actions. well, just start with concrete objectives and stick to it. don’t let the nameless fear confuse the eye and confound our strong belief of future. through our talents, through our wits, through our endurance and through our creativity, we will make it.
hold fast to dreams, for if dreams die, life is a broken-winged bird that cannot fly. hold fast to dreams, for when dreams go, life is a barren field frozen with snow. so my dear friends, think of your old and maybe dead dreams. whatever it is, pick it up and make it alive from today.
有趣演讲稿篇7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无人需要的数字》。
爱尔兰作家伯明罕年轻时曾在一所乡村小学做过多年的教师。那所学校既偏僻又破旧,校舍是由废弃的农场改造而成的,学生最多时也没过百,一片没有任何体育设施的空地是孩子们课间嬉戏玩耍的乐园。加上伯明罕,学校共有三名教师,这两名教师因为忍受不了学校的艰苦和荒凉,相继离开了学校,只留下伯明罕这唯一的教师兼校长坚守在学校。伯明罕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将自己的所学所悟传授给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学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除了学生,一年难得见到几个人,这些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几次徒步40里地到当地的教育部门送各种报表。
有些报表在他看来纯属浪费时间,毫无一点用处。比如有一个报表要求每个学校每年报送一次校舍的面积,自从伯明罕来到这个乡村学校,校舍面积从来就没有过一平方米的增减。伯明罕有一次负气地拒送这张表格,没过多久,教育部门就派人光顾了这所几乎被人遗忘的学校,警告伯明罕说,如果再不按时报送他们所要求的各种报表,他们就将关闭这所学校。从那以后,伯明罕虽然心中充满不满,但再也不敢怠慢。前几年,伯明罕都是如实地填写那个不变的数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无任何反应。这一年,伯明罕突发奇想,决定变化一下数字,他将校舍面积乘二以后得出的数字填在了报表上,报上去后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第二年,他将数字在上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没人理睬。此后数年,他都如法炮制,一次增加一倍,不断膨胀的数字丝毫没有引起教育部门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着自己填写的数字,决定计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学校真有这么大面积校舍的话,那究竟有多大。计算出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他上报的“学校”太大了,不仅远远大于圣保罗大教堂,而且远大于爱尔兰的任何一所学校,甚至还大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伯明罕暗自猜测,校舍面积不断扩大符合教育官员的要求,所以虽然没有任何反馈,但也没人来学校找事。
如果将校舍面积缩小,教育部门会不会派人来查访呢?伯明罕将大得惊人的校舍面积缩小了一半报了上去,几个月过去了,仍然没人理睬。以后几年,伯明罕都成倍缩小数字,直到他告别学校,都没有见到教育官员的影子。伯明罕最终明白,他所上报的大大小小的数字,其实根本没有一个人会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没有人需要这个数字,他们需要的只是那张报表,不,他们连报表也不需要,需要报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谓的条款、规章、规定或制度。
多年以后,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这段经历,他说:“我渐渐认识到:条款、规章、规定或制度并不可恶,可恶的是那些随意制订并机械而刻板地使用它们的官员们。这段经历给我的最大帮助是,它让我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领悟到了——什么叫形式主义,什么叫官僚?!”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有趣演讲稿篇8
同学们大家好:
从六年级下来,又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带孩子了。转瞬间,我在这个三尺讲台上已经十几年,从一个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老师,酸甜苦辣,有血有泪有汗,回首,留下的更多是珍贵的记忆,更多是对人生的领悟。如今已为人母,也更加知道了老师的责任,更加明白我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这些年我坚持的认真教学及幽默教学。
参加工作十几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主要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家与学校是我两点一线的生活轨迹。每天准时上下班,有时工作忙,有任务时会牺牲节假日时间进行加班。每周近20课时的授课任务,经常是放下这个班,走进那个班。每天到校后,自己在心中已安排好一天的工作,争分夺秒,力争把自己定的任务完成好。虽然很忙,有时感到很累,但我觉得工作的有意义,有价值。我会尽自己最大能力,认真地备课,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认真批改每个孩子的作业,认真出好每套试卷,认真反思自己每天的不足,认真地面对每个懵懂的孩子及他们的家长??因为我深知,如果没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个孩子、每一堂课,损坏的不仅是自己的教师形象,最重要的是每个孩子的未来和前程。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安排到这个班里是对学校、教师的一种信任,如果我们用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来看待他们,用一种马马虎虎的态度来教授他们,真是一种犯罪。
我生活里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但我知道,一堂让学生受益的课,需要我的激情调动,需要我发自内存的幽默。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谅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老师。”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以愉快的方式增进与他人关系的艺术;幽默是一种力量,一种可以减轻压力,摆脱逆境的力量。而幽默艺术为数学课堂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有了它,课堂如磁石般具有吸引力,有了它,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有了它,课堂才会变得更精彩。
一般说来,数学课堂学习的大都是固定的知识和理论,因此数学课堂枯燥乏味,平淡无奇,多数学生不乐意听讲,更不愿意去思考,甚至昏昏欲睡。要打破这种局面,靠训斥恐怕是不行了,但假如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比如:讲解判断题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笑话:小明买衣服喜欢买耐克,因为耐克的标志是一个“√”;而不喜欢买特步,因为它的标志是“×”。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后来学生都非常积极地用“耐克”和“特步”来回答判断题的结果,这样让课堂变得异常活跃,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勉励学生时,老师依然诙谐地说:“希望同学们的作业本上多一点耐克,少一点特步”,班上又是一阵大笑。
几句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也会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就接受了新知识,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
该讲到10以内的数字分解时,我给学生出了道题:关羽夜晚在府中读《春秋》,卫士在房间里点燃十支腊烛,点燃的蜡烛首先被风吹灭了两支,之后又灭了一支,卫士为了不让蜡烛再被风吹灭,关上了窗门,此后蜡烛就没有被吹灭过。那么,请问最后还剩下多少蜡烛呢?有学生答7支,有人答6支,当我告诉同学们,剩下的是3支早就被吹灭的时,全班又是一阵大笑。也为了引入数的分解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工作十几年来,有成绩吗?不能说没有,从自身来讲获得了一点荣誉。但从学生层面来讲我还做得很不够。哪里做的还不够呢?
我的课上的精彩吗?学生愿意上吗?他们能从我的课上学到些什么?家长是否真的对我的工作满意??
讲到这里,我想到屈原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的,我还有好多年的教学生涯,还要面对更多的孩子,“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更加认真地对待教学,认真对每个孩子负责。同时,我也将不断地充实自己,使我的每堂数学课都充满笑声,充满和谐、愉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