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情演讲稿7篇

时间:2023-11-25 10:02:22 分类:演讲稿

一份出色的演讲稿能展现出感染力,引发听众心灵深处的共鸣共振,为了能够促使听众思考和行动,我们需要将演讲稿写完善,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故乡的情演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

故乡的情演讲稿7篇

故乡的情演讲稿篇1

小时候,“余光中”这个名字并不被我熟悉,《乡愁》这篇思乡佳作也未见过。然而,当真正离开了自己生根的家乡,不远万里来到异地时,才知思乡之痛,才知恋乡之情,才知隔着千山万水遥望家乡的难……

20xx年的夏天,还穿着稚嫩童装的我踏上了火车,驶向了陌生的城市———兰州。

那一夜,无法入眠的我向窗外睁大了双眼,仿佛想像余光中一样,“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而不同的是,我希望的是看家乡的一轮明月。

心,在灿烂星空中仿佛脱缰的野马,向遥远的家乡奔去,向灿烂的海滩,向澎湃的大海奔去。

不知为何,此时突然想要爬上母亲的背。想从她那儿感受到外婆的爱与温馨,想在她的背上尽情地睡,尽情地想,想家,想家乡的山与海,家乡的花与草,家乡纯朴的人,家乡的每场雨,家乡的每一次成功与遗憾;还想家乡的每一幢楼,每一座桥,每一条路;更想家乡的小吃,家乡的海鲜,家乡的名菜;甚至还想翻开地图,饕餮那小小的板块上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小县,每一个小镇。

我希望自己有一双千里眼,那双远望家乡美景的眼睛,从厦门到武夷山,从铁观音的产地安溪,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再从闽江驶船,直到台湾,去尽情游览东南的美景与人文。

家乡,家乡,这个令我热血沸腾的字眼,看到是那么的温馨、如此的贴心,我希望,能够用这饱蘸热情的文章,转换成一双翅膀,飞向我魂牵梦萦的家乡,飞向我出生的地方。飞向双鬓斑白的外婆身边,一起看那最美、最皎洁的一轮明月。

故乡的情演讲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很高兴在此给大家作一次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魅力大方,情系你我》。

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可爱的故乡——大方。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的大方县,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拥有名贵的中药材,令人迷醉的景观,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中国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历史文化名城”这些都是对我们大方的美誉之称。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我们有被中外地质专家誉为岩溶地质教科书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九洞天;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奢香博物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奢香墓和中华苏维埃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旧址;有洪家渡水电站蓄水后形成的高原湖泊——支噶阿鲁湖;有已知为世界第一的天生桥——清虚洞;有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生产基地——乌鸦洞;有神秘悠远的油杉河原始自然风光… …

当这些赏心悦目的自然景观,净化灵魂的文化遗产还在时,在座的朋友们,让我们肩负起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责任,让我们人人都参与到“双创双提,整脏治乱”的行动中来。街道上,校园内,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草儿绿,花儿香,优美环境人健康!”“你我多一份自觉,校园多一份清洁!”但是,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双创工作做出一点点贡献了吗?双创工作不是一种时尚,更不是一句口号,它应植根于我们的心底,指引我们去行动!那么,在教育行业中,我们教师不就是要做到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吗?两个世纪前,本杰明富兰克林每天都要问自己这样两个问题:“我今天要干什么好事情?”“今天,我做了什么好事情?”在他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领导人的道路中,这两个简单的问题一直指引着他。那么,今天我们面临着这样的使命“双创双提,整脏治乱”,朋友们,我们是否也应该去想想: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只有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用意识指引行动,用行动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我们可爱的故乡——大方,我们美丽的校园,我们生存的每一个地方,才能成为我们快乐的天堂!

谁不希望我们故乡的天空湛蓝如镜?谁不希望脚下的大地绿草如茵?谁不希望身边的湖水清澈明净?谁不希望眼前的阳光灿烂如金?是的,我们应该想想怎样让我们的大方更加辉煌,让我们的环境更加清幽迷人。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bob dylan的几句歌词来完成我今天的演讲。

一个人要行过多少路,才能称为男人?

一个人要抬多少次头,才能看到蓝天?

一座山要存在多少年,才能成为沧海?

答案,我的朋友,并不在风中寻找,答案,属于我们!谢谢!

故乡的情演讲稿篇3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xx我的第二个故乡》。“人是故乡亲、水是故乡甜”。谈起故乡,我们心中不由会产生一种温暖、依靠的感觉,因为是故乡养育了我们,是故乡塑造了我们,它就象我们的妈妈,给予我们需要的一切,在故乡,有我们的根。但有人却离开了故乡,不是他不爱他的家乡,而是为了追求,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追求更广阔的天地。

20xx年7月26日的凌晨两点,一个江西小伙在爱情的呼唤下,经历了一条长长的旅程,只身踏上了xx这片土地。深夜的路灯格外耀眼,点缀着这座陌生的城市,也给这个异乡人无尽的遐想。xx比小伙的家乡要小,人口也少。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座小城,曾经位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真是一片创业的热土啊!这就是宁国给他的第一印象。很快,小伙顺利地找到了工作,开始了他在美丽山城的新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组名为《宁国沧桑十年》的相片,山乡的巨变又给了他一次心灵的震撼。

十多年前的xx是那样的寒酸,没有像样的街道,没有几栋楼房,可就在这短短的十来年间,一条条宽阔的大道四通八达,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个个住宅群落遍地开花……整体形象的改善、城市品位的提升凝结了38万宁国人的智慧和汗水,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的目光。可想而知,这其间它演绎了多少波澜壮阔的精彩故事啊!小伙被这一切所感动,他想起了四年大学的菁菁校园,当时小伙和同学们有过许多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小伙没想到,他为着纯洁的爱情来到宁国,在这里也追寻到了他的关于未来的梦想,小伙渐渐地乃至于执着地爱上了这个充满勃勃生机的山水小城——xx,坐落在群山之中,xx河畔,湛蓝的天空之下,碧绿的山峦绵延不断……

小城是如此的美好,它山川秀美,青翠欲滴,让我们享受着阳光雨露;它晶莹剔透,灵气动人,让我们感受着鸟语花香。青春的xx,正当凤舞飞天;开放的xx,更是百舸争流;飞速发展中的xx,已吹响了“决战十一五、重返百强县,打造新xx”的嘹亮号角,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小伙也在感受着它豁达、包容的宽广胸襟,他正豪情满怀,准备和勤劳朴实的宁国人一道勇立时代潮头,建设美好新家园。在小伙心里,宁国,已经成了他第二个故乡。

今天,小伙很有幸地站在xx的演讲台上,向大家倾述他对宁国的这一份情感。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这个来自千里之外的江西小伙就是我。在此,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xx的这一片热土上,用青春和激情谱写更加动人的乐章!谢谢大家!

故乡的情演讲稿篇4

走进我的家乡綦江,脑子里就剩下一个字:美!

树是美的。綦江的树是绿油油的美,是挺拔的美。这种美是高大的美:几十米高的银杏树拔地而起,绿油油的叶子在风中颤抖,使人看了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什么“小叶榕”,什么“黄角树”,听着名字就让人回想起森林。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树独秀,也不是三五树呼应,而是千花万树绵亘直延。“绿色走廊”、“百花圣殿”令人浩气长舒。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上云天,或花香四溢。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水是美的。綦河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女孩子,十分有修养。与大地公公手牵手,并肩而行。曾经的它并没有这样整洁漂亮,可经过我们的细心照料后水面波光粼粼、清澈无比。我们坐在划艇上,与水挤碰着,水花四溅,近看似小人国瀑布,我们的心怦怦直跳??

彩虹桥是美的,它和彩虹一样美,及弯的弧线,彩色的光芒虽然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滚滚河水流向远方,可你依然如旧七彩的霓虹灯在月光下格外耀眼,这种美无语伦次。 在这綦江城里走,人也变美了见到垃圾主动拾起,扔向

垃圾桶;见到老年人坐公共汽车主动让座;见到盲人过马路主动搀扶 这种美是——心灵美!

我爱我的家乡!那里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美得人更是美的!

故乡的情演讲稿篇5

一张无意中手机拍的照片,欣赏之余,让我时常看着思索……。

那是去年正月了,去大台山,女婿买的一处改作榛子园的撂荒苹果园,给清理扔了多年,里面长出的杂柴。初春乍寒,歇息之余,站在果园的半山处,面迎凄凄的北风,眺望山下。北国的早春。回家过节的人走啦、出门打工的人也陆续走啦,摆弄地的时候还不到,田野,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那依河的庄茧公路,偶尔有一两辆车驶过。过去不是这个样子,自庄盖高速通车以后,这条宽宽的柏油路,就很少有行车啦。静寂的环境并不影响山乡内在的美。山下,偏坡子河和半截沟河交汇,冰还没有融化,那冰封的交汇的两条河,恰巧是一个诺大的“人”字,书写在山间大地上。特别是那“人”字的一撇的顶端,刚转弯被远远的小学教学楼遮挡,转弯正在宽处露留一弯尖,如带笔顿笔,“人”字顿笔挺劲,走笔任意,犹如毛笔书写一般,阳光下,晰晰发光,十分抢眼。我掏出手机,站在看果园子的破房残壁后面,拍了下来。

回家欣赏时才发现,眼前这堵残垣,有碍大雅。后悔,怎没躲开。再看远处,人字的顶端,盖了不过十余年的小学教学楼,曾经的希望工程,现在并校了,人去楼空。再后面就是那从包干到户后就闲置起来的囤塌院荒的粮库。

前景、人字、远方,看不到一个人影的公路、大地……。哦,本来是好静的一幅美丽图画,却把我带入另一番意境。

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随上社会发展大潮,进城了。现在农村环境也在改变,我支持二女儿一家在农村发展。这片果园,面积上百亩,原先是政府一个部门,承包了山下村民组的一片山岚建的一大片苹果园,后转包给私人,几易其手,因山高坡长作业不便,加之苹果落价,劳务费用上涨,都赔得不干了。果园承包期六十年,每年承包金3500元,一年一交。当时合同已经过去了十七年,期满还有四十多年,就是我的女儿女婿他们要到近八十岁才能到期。我算了一下,十年、二十年后,3500元承包金是什么概念?物价要变化,钱的价值也会改变,那时候,不就是一顿饭钱吗?在我拨弄的如意算盘里,女婿把合同从政府手里接了过来。

家乡,一切都在变,山在变,水在变,路在变,村子也在变……。不止这些,生活环境,还有人,人的理念……。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从生产队、到大队,到政府工作,风风火火几十年,累累在目。

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政府工作盛传一个顺口溜:“人上环,狗带牌、扒死尸,要小钱。”即计划生育、犬防疫、殡葬改革、收乡村提留,四项硬性工作,农村,干群矛盾尖锐。没想到社会发展进步这么快,几年工夫,这些矛盾,自然而然的划解了。计划生育,为了孩子的生活质量、教育质量,年轻人有的给他们二胎指标都不要。林业工作,头六七年还是山区老大难工作,封山禁牧,抓滥砍盗伐,现在大不一样,村民房屋大都改造、家用电器普及,家务烟呛火燎蹲灶坑,都嫌埋汰,也再没人愿意出砍树、捞大柴那份力啦。几年工夫,山绿啦、树密啦,山林,又恢复到史上原始生态美的状态。村民世代赖以生存的柴山、一项被视为绿色银行的自留山、责任山,树木到要长大成材时,竟没人经管啦。看到村民对山林资源的淡漠,满腹憧憬给女婿参谋的那片山,栽上了近万株大榛子,扔进十余万投资,如今倒成了一个烫手的地瓜,弃之,不舍得,经营,刨一遍树盘子要几千元钱,打一遍药也要几千元钱,况且这些活,年轻人不稀干,老年人不爱干。老百姓说:“再过一二十年,我们这茬人干不动了,那时地都没人种了,还会有人在乎山吗?”我不知道,包下这片还有近四十年的山岚,是拣个便宜,还是一个亏?

农村,人,都去哪了?

家乡的屯子,与附近屯子相比,不算小,有名字就算,七十来户,二百六七十人,但常年在家的不足百人。年轻人成了市民,五十左右岁的也要进城打工,给孩子攒楼角,进城给带孩子。种地,大都是数了一辈子苞米粒的六七十岁的这代人,这个群体,现在给冠上一个新名词——留守老人。我退休,看重山村自然环境,天然氧吧,本以为回乡过过清闲日子,同时也想让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伴歇下来,可是她不肯,成天上下八沟的跑,给人家稀苹果、苹果套袋、大棚黄瓜授粉、西瓜领秧……。有找工的就干,他说:“嘎街居邻的,一家家都很忙,咱能好意思呆在家里呀。”当我提到女儿的山上有那么多的活需要干,她眼睛一瞪,圆圆的,你猜她咋说:“看眼前的吧,现在钱好挣,干一天,就挣个百八的,她那块山,你成月在里面,能干出点啥名堂,鼠年马月能见回头钱呢?”

家乡,人少了,资源相对丰富了,有不少人看到这一点,但愿呆在这里的人却越来越少啦。伯父的孙子,十几岁就进城了,念完技校,分配在大连九塑,不几年厂子改制下岗。打工、练摊,一混就十几年,结识一位在超市干了十几年的吉林姑娘,结了婚。去年,小俩口看哥哥扣大棚挺剩钱,好大的胃口。跑了回来,一下子就扣了九个大棚,种植西瓜和蔬菜制种。俩人,十几亩大棚,干不过来呀,本应找个长工,但是跟前没合适的人选,能行的都自己干,余下的都不肯操那份心,担那个风险。没办法,小俩口就自己干,时间长了养成不吃早饭的习惯,早上四点来中就起床,胡乱带点吃的就进棚,一干就是一上午。婆婆身体不好,帮不上忙,又是气又可怜,说:“人家孩子都能出息走出去了,咱家孩子转了一圈,又转回家了”。是呀,家乡,确实很少能看到这样的年轻人,即使有几人也很少有能服这样的辛苦的。

我的家是在屯子后面的小北沟里。上世纪七十年代,也正是我国人口的膨胀期,为了少占耕地,新建民房都被撵到山上或山沟里,从此那条水沟就是我家出行的路。夏季下过雷雨大雨,山洪来兮,泥沙俱下,带下的那些山石,搪塞了河道,七高八矮,别说骑自行车子,就是步行都很困难,况且还是在溪水里。冬季好歹把道扒拉光糊了,又结上冰,这些坡坡坎坎的冰雪小道,在上面走都打晃,时常有人扬草木灰或者沙土。并乡前,我在3公里外的单位上班,这区区二百多米的水沟,要占去我上班路上的三分之一时间。20__年,国家投资七八千万元对家乡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逢水筑坝,见河搭桥,改善山里人生产和生活环境。我上下班走了一辈子冬冰夏水的壕沟,如今水泥路铺到大门口。我好事,给大门口拉了电灯,夏日,屯里人都喜欢这里洁净的路面,喜欢这里的的环境,老者里乘凉、打扑克,也学城里人跳广场舞。不止这些,这些年,国家加大了向农村倾斜的投资力度,家乡也一样,油路到屯,水泥路进户,还有不少屯通了自来水。现在的家乡,距县城七八十公里,坐班车一个点就到了,去大连二百多公里,也不过三四个小时的路程,偏僻的山村也不偏僻啦

俗语说:“道走直,水绕弯”。家乡的道直了,走路省劲了,但方便的是进城,人的流失。道上脚印少了,偶有行人,腰也弯了。家乡的河经过治理也直了、宽了,流畅了,汛期再无山洪灾害,但是河套再留不下潭汀溏湾,山洪突来即逝,小时候学会游泳的的地方找不到了,小鱼小虾也没了生息地。

夏季,葱茏的群山之中,大台山下,依河而建,同地相交的庄茧公路和半截沟村路,与河重叠,加上路树护岸林镶嵌点缀,那“人”字,被浓浓的描粗,更为壮观。但是那破房残壁还在,那人去楼空的小学操场堆满了小山似地砂石料,眼下,想起乡愁,未来它将怎样续写?

故乡的情演讲稿篇6

江水,深爱着这美丽的重庆。重庆有很多富有特点的外号,有的人喜欢称她为“雾都”,有的人更喜欢叫她“山城”,还有的人迷恋她如“小香港”一般的夜景。而这一切均是我深爱重庆的原因。

有的人喜欢称她为“雾都”。重庆的早上空气中时常是浮着浓雾的,能见度很低,有的时候甚至要开路灯。而后会慢慢转为薄雾,在薄雾中看远处的山,模模糊糊的,就像一幅写意的山水画。中午太阳亮照,雾也慢慢地散了,显出城市的真面貌来。重庆真美啊,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商店、饭店、书店、玩具店随处可见……

有的人喜欢称她为“山城”。重庆的山是很美的,四面环山的地形就像被妈妈的手轻轻地捧在手心一般。重庆有几个南北走向的小山脉,其中靠西侧的一条就是缙云山脉,山上风光无限。缙云山是一座有着悠久宗教历史文化传统的养生名山,来到这里的人既可以享受美景,也可以享受养生,真是一举两得。另外,金佛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雄险怪奇的岩体造型,神秘而幽深的洞宫地府,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和珍贵的文物古迹而荣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被国内外专家评定为极有开发价值的自然风景区。

有的人喜欢称她为“小香港”。每当夜幕降临,重庆就亮起来了。整个重庆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观音桥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环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桥犹如道道彩虹。解放碑商圈照明灯,草坪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街道。龙头寺公园一到晚上树上的彩灯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我的家乡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特色美食,如重庆火锅,怪味胡豆,奉节的脐橙,涪陵的榨菜,合川的桃片……重庆在山的环抱中,在薄雾的笼罩下,犹如披上一层薄纱,到了晚上,重庆又像一位朝气蓬勃的妙龄少女。近几年重庆的经济快速发展,腾飞中的重庆便是我最爱的家乡。

故乡的情演讲稿篇7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我的故乡,一年四季都有各自的特点,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夏天是郁郁葱葱的,秋天是五谷丰登的,而我的最爱,却是那白雪皑皑的冬天。

姥姥家就住在山脚下,放寒假的时候,妈妈总是要去见一见老人家,而我所期盼的,是飘雪时的故乡。

冬天自然是暖不了的,刺骨的寒风吹着。你看,那河面上泛起一层薄薄的冰片。鱼早就没影了!我经常到村边的小溪里拾溜溜冰吃,那清凉的感觉,比吃糖块还过瘾。

要是下大雪就更妙了。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犹如一位位身着白色长裙的仙子。这雪美是美,可倘若你要是在这时出门,准保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雪人”。在朦胧中,一切都仿佛披上了银纱。远处的山是银色的城堡,山上的树是一个个身披银白战甲的士兵。在这雪中,仿佛已置身梦境。

大雪过后的小山村是最热闹的了。一出门,就被清新的空气撞了个满怀。再看吧,街上,树上,山上,屋檐上,都是雪白的一片。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露出七彩的虹光,仿佛是漫山遍野的水晶,晶莹剔透。雪后,河套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河水被冻得实实的。我和一群孩子坐着三只大狗拉着的雪橇在冰雪上左冲右撞,别提多开心了。你再看,悬崖下是什么在流动?近一看,原先是山泉水呀!我问姥姥:“山泉水为什么不上冻呢?”姥姥说:“这水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是活水,不能被冻上的。”

天晴了,雪停了,小山村又恢复到原先的面貌,人们也各干各的,又是一幅和谐的画面。

我爱我的故乡,更爱故乡的冬天。

《故乡的情演讲稿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