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鲍叔牙作文5篇
有大量阅读的经历才能写好作文,抓住作文的中心就是抓住了文章的灵魂,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管仲鲍叔牙作文5篇,感谢您的参阅。
管仲鲍叔牙作文篇1
?上智九合,打造时势】
各位书友:
大家好!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意思是齐桓公成就霸业,多次会集诸侯,不是凭借武力靠的是管仲,但我认为人才能够发挥作用,根本在于齐桓公,具有九合人才,造时造势的上等智慧,才终于一匡天下。
关于管理之道,刘邦的一番话特别精当:“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历史告诉我们: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促人成才,才尽其用的关键在于制度环境,而环境的关键在于领导者。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易,英雄造时势难。一个杰出的领袖,不是把自己造成英雄,而是那个打造时势催生英雄的人。这样的领导者能造就奇迹,甚至造就一个伟大的时代。
曾被评价为“能力一般”的齐桓公是位杰出的领导者。他广开言路,从谏如流,鲍叔牙才敢于把重罪在身、名声不好的管仲举荐给他,而不是像骄矜专横的汉武帝,让臣下无人敢为李陵说句公道话;他有容乃大,不计前嫌,给人才以机会,给千里马以草原,最终,明君贤相相互成就,恰如刘邦与张良,刘备和诸葛亮,唐太宗和魏征。上行下效,齐桓公广开言路,其下属也就不会闭目塞听;齐桓公招揽人才,尊重人才,他的属官不敢苛待人才,驱逐人才。
而在制度上,齐桓公的做法也值得赞赏。齐桓公重赏培养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而把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才排第三。伯乐激励千里马,而他既激励千里马也激励伯乐,从而催生更多的伯乐。此外,徐干《中论·亡国篇》说:“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我想,百家争鸣的中心稷下学宫出现在齐国绝非偶然。这些措施使齐国上下敬才成风,人才辈出,最终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一切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进入21世纪的20年代,我们的国家在内外都遇到一些挑战,内有经济转型考验,又要迎接外部的贸易战,方方面面都亟需人才。然而无论制度还是风气,都还不尽人意。我们是不是该向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学习一下?学习如何尊重人才,奖励伯乐,最重要的是提供平台,打造时势,从制度和风气上,使人人乐于且能够成为千里马和伯乐,给他们尊重、机会和价值。
同学们,明天的我们或许是千里马,或许是伯乐,或许是那个搭建平台,培养和吸纳人才的领导者。我期望一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生机勃勃的中国。唯有赢了人才,民族复兴才指日可待。
以上是我的感触,谢谢大家。
管仲鲍叔牙作文篇2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是永远的,一生中鲍叔牙连连不断地帮助管仲,他们的友谊是真正的友谊。
小时后,管仲和鲍叔牙一起经商,管仲出本钱总是少一点,鲍叔牙总是多一点,挣了钱分的时候,管仲总是多拿点,鲍叔牙总是少拿点。人们都说管仲贪财,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比较穷,出不了太多本钱,而管仲家里需要钱,就多给他一点。”
长大了,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当兵,冲锋时,管仲总是冲在后面,鲍叔牙总是冲在前面,人们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却说:“管仲家很穷,他的母亲又老了,他不是贪生怕死,只是担心家中老母啊。”管仲常常说:“生我的是我的母亲,最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啊!”
后来,管仲做了公子纠的师傅,鲍叔牙做了公子小白的师傅,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要争夺皇位,管仲决定先拦截小白前进,再让公子纠名正言顺地当上皇帝,于是,管仲在公子小白必经之路上设下埋伏,一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管仲见公子小白应声倒下,便回到了公子纠那里,浩浩荡荡地赶往首都。但谁知管仲射中的是公子小白的腰带,他应声倒下是公子小白的计谋,当他们赶到时,公子小白已经继承了皇位,就是齐桓公,后来,齐桓公杀了公子纠,把管仲押送过来治罪,鲍叔牙推荐管仲当相国,齐桓公不同意,说:“难道你觉得差点杀了我的人可信吗?”鲍叔牙说:“管仲当时是因为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现在公子纠已经死了,管仲就会一心为国了,他比我强十倍!”齐桓公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管仲当了相国,鲍叔牙自然就不能当相国了,但是他情愿让管仲接替自己,心甘情愿地做管仲的下属。
鲍叔牙与管仲的友谊,是永远的友谊,是真正的友谊。
管仲鲍叔牙作文篇3
春秋时期的鲍叔牙与管仲是好朋友,他们合伙做生意,鲍叔牙出三分之二的本钱,赚了钱却只要三分之一。家人表示不满,鲍叔牙却说:“管仲家里穷嘛!”后来,管仲当了大官,带兵打仗,每次打败仗时总是先逃走。人们讥笑管仲胆小如鼠,鲍叔牙却说:“管仲家中有老母要照顾,并非他怕死。”管仲和鲍叔牙分别是齐王的两个儿子纠和小白的老师。后来兄弟为争夺王位互相残杀,纠被杀,小白即位,鲍叔牙立刻向齐王小白推荐管仲:“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人,请大王聘请他做宰相。”齐王说:“你是我的老师,我愿拜你为相。”鲍叔牙语气坚定地说:“多谢大王的信任。大王如果要干一番大事业,管仲绝对是个可用之才。”齐王在管仲的辅佐下,国力强盛,当上了盟主。
?管鲍之交》告诉我们朋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道出宽容的智慧:宽容能化害为利,化敌为友,能使对方吸取教训,感化一切心灵的坚冰。宽容能助人交到更多的朋友。
生活中,我有个能言善辩的朋友,但她爱表现,自己的聪明常常不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平平。我虽不擅长说话,却善于学习,成绩优异。我们都是性格开朗的女孩,对彼此的优缺点都了如指掌,又特别谈得来,于是,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常在一起玩,我就跟她学说话,因为我说话总喜欢重复。每当我说话重复时,她不但不嘲笑我,而且总是给我热情的鼓励,耐心地帮我纠正。我们一起朗读我们喜欢的文字,一起阅读课外书,一起谈论书中的人物与观点,时间长了,我的表达能力提高了,上课回答问题、组织讨论不再着急,于是重复的毛病也就越来越少犯了,我很开心,她比我还开心。她更是常常鼓励我每参加活动都要多要积极发言。我的语言越来越流畅了,我打心眼里深深地感谢她。
在我努力学习的同时,我把我的学习心得都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她,她不再总想着玩,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本来就聪明的她,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俩无话不谈,无事不说。我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就这样我们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每当我们受到老师的表扬时,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笑着跟对方说:“谢谢你!有你这个朋友真好!”
我们一定要学习鲍叔牙,有一颗宽容的心,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
管仲鲍叔牙作文篇4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分别在当纠、小白公子的师傅以前,合伙做过买卖。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家里穷,出的本钱少。赚了钱呢,管仲倒多拿一份。伙计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难,等着钱用,多分点给他我乐意。”他们俩也一块儿打过仗。冲锋时,管仲排在鲍叔牙后头,退兵时,管仲跑在鲍叔牙前头。人家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分辩说,管仲不贪生,不怕死,他的母亲老了,多病,不能不奉养母亲。还说:“他的勇敢天下少有。”管仲听了这些话就对人说:“唉,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却是鲍叔牙!”
公元前年,齐襄公被人杀死了。第二年春天,齐国的大臣派使者迎接公子纠回去做国君。鲁国的国君鲁庄公亲自派兵护送。管仲怕小白抢在前头,就带着几十辆兵车赶紧走。走到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听人说公子小白已经跑在头里了。管仲使劲地追,追了三十多里路才追上。管仲瞧见公子小白坐在车里,也不多说,偷偷地拿起弓箭,对准了公子小白,“嗖”地一箭射过去。公子小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车子里。管仲一看,小白死了,急急忙忙带着人马逃跑。他想公子小白已经被射死,公子纠的君位稳坐了。
谁知道公子小白并没有死,只是咬破舌头,弄得满口的鲜血装死。鲍叔牙护着小白抄小道赶到都城临淄(zī),可是公子纠年龄比公子小白大,照理应该立公子纠。鲍叔牙硬是说服了大臣们,立公子小白为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任命鲍叔牙做宰(助手),鲍叔牙推辞不做,说管仲才可以当这个官。
不久,鲁国的兵马送公子纠回到了齐国地界。齐国的鲍叔牙立即请齐桓公发兵抵抗,结果鲁庄公吃了败仗,又把公子纠和管仲带回鲁国。不料齐国的追兵追上门来打。鲁庄公没有法子,逼死了公子纠,拿住管仲。鲍叔牙关照齐国的使者对鲁庄公说:管仲射过齐桓公,齐桓公要报一箭之仇,亲手杀了他。鲁庄公只好把管仲装上囚车,押回齐国。管仲明白,自己能活着回去,全是鲍叔牙的主意。原来鲍叔牙要举荐管仲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怕鲁国先杀管仲。等到管仲一回到齐国,鲍叔牙就亲自到城外迎接。
接着,鲍叔牙大力把管仲保举给齐桓公。齐桓公说:“他拿箭射我,要我的命,你还叫我用他吗?”
鲍叔牙说:“那会儿他是公子纠的师傅,管仲自然冒死帮着公子纠啦。管仲的本领比我强十倍。主公要是用他,他准能给您立大功。”
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话,立即拜管仲为相国。鲍叔牙反倒做了管仲的副手。
管仲当相国以后,发挥他的政治才能,大力实行改革,使齐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七年后,齐桓公就称霸四方,不久齐桓公就成了春秋第一霸。他尊称管仲为仲父。鲍叔牙则一心为齐国着想,甘居管仲之下,历传为美谈。
管仲鲍叔牙作文篇5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以君子之风,破心中之贼”。齐桓公重用管仲,内尊周王,外攘蛮夷,拉开了春秋争霸的序幕,成一代雄主;管夷吾箭伤小白,兵败被俘,沦为贱隶,得鲍叔之荐,而身居相位,匡合诸侯,扬名显身,百代荣之。但细究齐桓公之左膀右臂,最具君子之风的当属鲍叔。
举贤不避亲近之人,彰显鲍叔以国为先的公心。管鲍二人年少交游,共同经商,尽管其后二人分道,各为其主,但情深谊厚,世人周知。举荐管仲,拿什么让国中之人心服?如何避免任人唯亲的讥讽?《吕氏春秋》记载,祁黄羊向晋平公举荐自己的仇人和儿子,皆能人尽其才。孔子评价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是的,以至公之心处事,则私情私利尽消;以利己之心举荐,虽荒远之人皆为党羽。小说《人民的名义》中,李达康不举荐自己的至交易学习,看似爱惜羽毛,实则耽误政事。而鲍叔之举管仲,其心磊落,以国为先,破“唯己”之私心,一派光风霁月,君子之气也。
举仇不避君主之恶,昭示鲍叔审时度势的慧心。韩非子在《说难》中说,说客能够不触犯到君主的逆鳞,那么劝谏就能成功了。而鲍叔举荐与桓公有仇怨的管仲,不仅是触君主之逆鳞,更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此举看似莽撞,实则显出其深远谋国的慧心。桓公即位之始,要务在于弥合国内因争君位而产生的裂痕,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而安内必先得人。人心定,则国力盛。汉高祖首封雍齿,将相之间反侧自消;李世民重用魏征,河北之地反意冰消。当此际,鲍叔审时度势,不惧逆鳞,举荐一管仲而公子纠的势力瓦解心附,老成谋国,克制了众人每易有的畏上媚君之怯心,直如海畔尖峰,撑天拄地,君子之智也。
举友不顾胜己之议,尽显鲍叔成人之美的仁心。管鲍二人相交多年,管仲之贤,天下又有谁能像鲍叔这样明晓?管仲才如盈月,一待拂去阴霾,则天地之间只余管子的辉光;其建功立业、奔腾千里之时,朝中诸人,不过如青蝇之附骥尾。《左传》有言:“凡有血气,皆有争心”。作为公子小白的谋主,争位战的胜利者,谁甘心拱手让出高位?可鲍叔硬是破除了人心中幽微难明的嫉妒心、争胜心。孔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鲍叔急公尚义,推己及人,仁者之风,当如是哉。
同学们,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而鲍叔,则以君子之风尽破心中之贼,风格高古,胸襟开畅,实乃我辈之楷模。吾人当传诵其高风亮节,以照亮现实,辉映寰球。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