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心得体会优秀6篇
随着现在的发展,我们有许多需要表达心得体会的地方,很多人在写体会的时候,都可以让自己的感受得到记录,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医的心得体会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中医的心得体会篇1
今年暑假,为了尽早接触临床,熟悉医学检验专业操作,增强自身见识面,我来到广东省茂名市中医院检验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预见习社会体验。我一直认为医院是个神圣的地方,只要我们穿上白大褂,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感。根据这次见习情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严谨的态度
检验科虽然不直接与病人接触,但发的检验报告与病人息息相关,并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有理的'依据。如果在检验结果这里出了问题,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在临床检验实验室做过几次地中海贫血初筛检测。尽管实验过程繁琐,但是每一步都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移液枪的使用,吸液要慢,放液要快,避免吸入空泡而量不足。吸取采血管血液时更要注意技巧,注意别把血粘到吸液头上,如果粘到了,要先用蒸馏水擦干净血液,再用酒精消毒(因为酒精能固定细胞)。有一次,我误将已经离心好的试管摇匀了,毫无疑问,我的错误让仪器暂停,我心存内疚地看着老师拿去重新离心。当然老师没有责备我,让我长个记性,让我明白了做错事先别慌,要想办法解决,不能得过且过。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是很重要的。对于检验结果出现很大的异常,应该找老师们先商量情况,讨论是仪器还是人为的操作出现了问题,有必要时直接联系临床医生。在医院里每一张检验报告单代表一条宝贵的生命,因此我们要持着严谨的医学态度。
二、注意生物安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免疫实验室看着实习生用乳胶法做hiv抗体的检测,我一边看着说明书,一边看着血清慢慢渗透进试纸,由说明书了解到,一条杠是阴性,两条杠是阳性,谁知,原有的一条杠旁边隐隐约约出现多一条,颜色逐渐变深,这不就是阳性的表现吗?开始我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在思考中,实习生第一次遇见hiv抗体阳性,有点不知所措。老师见我们慌,用粤语调侃的说:“咦,又喇嘢!”随后用其他方法检测一次,也是阳性,不过最后要送到疾控中心检测才能确诊。事后我心有余悸。艾滋病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我意识到,作为医护人员,在疾病面前不能退缩,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职责,医生要具有一丝不苟的态度。此外,我们也要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自己。
三、理论和操作结合
见习第一天,我的感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开始接触的是临床检验,看见桌面上一瓶瓶试剂但不知什么用途,对于仪器操作蛮分好奇,医生们口中的术语听起来一头雾水,看化验单像在看天书,偶尔有病人询问我并要解释化验单,可是由于理论知识薄弱,不能很好为病人解决问题。虽说很多人认为医学检验是个技术活,但足够的理论和经验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能在科室看熟所有操作,甚至学会操作,没有足够理论,遇到突发情况也不好处理。有一次老师上夜班时,遇到不确定形态的切片,拍了照片在微信群上求解,问是钩虫卵吗,很快主任就回复了:“不,是植物细胞。”可见,足够的知识面是重要的,不仅仅要学扎实医学的理论,还要了解所涉及领域的知识。
四、生即从容,死亦淡定
在医院,生死疾病乃家常便饭之事。我没有目睹过生命停止的那一刻,但感受到生命可以很脆弱。我随老师看过两次骨髓穿刺,他们都是年迈的爷爷,很消瘦,可以说是皮包骨的程度。说话的语速和声音听起来心疼,他们一定因疾病受了不少的苦吧。他们需要关怀,哪怕医生多一句问候,都会暖在心头许久。此外,在微生物实验室学习期间,每次血培养有可疑的标本老师都会直接联系临床医生,这次连续两个标本出现血培养有细菌。老师去打电话,实习生拿好试剂准备做细菌鉴定。还没挂电话的老师说:“不用做两个标本的细菌培育了,是同一个人的!”我们对视地笑了笑,怎么那么巧是同一个人呢?那好,我们只做一份培养。撕开试剂包装时,又传来老师的声音:“嘿!都不用做了,那个人不在了!”啊?!不,不在了?事情来得有点突然,有点接受不了。我们面前标本的主人已经不在人世了。实习生从容地把标本丢掉,说:“这些事很正常的,慢慢就习惯了。”我略懂的点点头。我好奇看看病人是什么名字,这,这是上个月在临检有输过血的病人呀。生即从容,死亦淡定。生命可以很脆弱,请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通过这次见习,我加深了对医学检验专业的认识,更加崇拜这份职业。我也认识到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会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感谢检验科所有的老师和师兄姐们,感谢学校提供见习机会,我将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虚心求教,争取早日当上一名合格的医护工作者。
中医的心得体会篇2
我的老师李砚民主任是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的主任,现已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未离开过病人,从未离开临床第一线,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家。而我仅仅跟随学习不足2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李砚民老师不仅在技术方面给我以指导、更是教导我何为医德。她认为"医乃仁术","为医者,应待患者如亲人,至精至诚,让饱受病痛的患者饮桔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困境,步入坦途。"
专攻疑难重症是李砚民临证的一大特点,经她治愈和挽救的重患究竟有多少,谁都很难数得清。
例如,一位久患心脏病的阿姨,在西医院已经宣判无药可医,患者阿姨抱着一线希望找到李砚民主任,李砚民主任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觉得这种疑难重症治疗很棘手,但一个医生的责任感促使她一定要挽救这个病人。于是,她研究病情开出了第一个处方。以后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药方,并鼓励病人坚定信心。服药50多剂后,病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可以正常生活。
又如一位脾肿大的患者,在多家医院都没有查找出病因,也是听到病友介绍,找到了专看疑难杂症的李砚民主任,在李砚民主任的详细问诊及检查下,帮患者找到了病因——寄生虫!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再如,从新西兰乘飞机慕名而来的杰克贝兰克,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步履蹒跚。国内外多种疗法几乎用尽,这次他要找李砚民主任碰碰运气,医好他的腰痛病。神奇的中医中药使他站稳了脚,直起了腰,迈开了坚实的步子。回国后,兴奋地用电报向他的恩人报喜:李砚民女士,万分感谢您用神奇的医术治好了我的腰痛病,一切感觉良好。虽然我已经61岁了,可是身体却象16岁少年一样充满活力。
李砚民主任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擅内科,对中医肾病、心病、脾胃病、风湿病、温热病、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临床上独具特色,经验丰富,疗效卓著。
李砚民主任不但继承了前贤精湛的医术,同时也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医德医风,她以"大医精诚"之训,铸成"救死扶伤"之心。她崇拜仲景论证之精辟,更佩服仲景"下以救贫贱之厄"之至诚。她虽已久负盛名,但毫无名医架子。多年来,她废寝忘食地工作,耐心地接待每一个就诊者。一般来说,来请李砚民主任诊病的人,大都为重患或疑难病。人们常常看到,下班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她还在为"号外号"的病人悉心看病,特别是对那些慕名远道而来或一时挂不上号的农村病人,宁肯牺牲自己的休息,也要为他们诊治。有的病人跟到家中,或截在路上,她都是和颜悦色地接待,安排时间为他们耐心诊治,从不厌烦。对于一些来信、来电寻医问药的病人,她总是认真回复,或调剂药方,或鼓励病人增强信心。因此,许多患者不仅把她看作救病的医生,还把她当成自己的朋友,精神的寄托,康复的希望。
李砚民主任作为开封市中医院人,以其高超的医术,坚韧不拔的科研作风,带动了开封市中医院的发展,慕名前来诊治的患者众多,并于20xx年成立了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李砚民主任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精确的辨证论治,丰富的临床经验,使她练就了胜人一筹的医疗技术,有多少患了所谓"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她的精心治疗下恢复了健康。她谦虚谨慎,从不满足自已的成就,虽已患者众多,仍手不离卷,孜孜以求。
中医的心得体会篇3
一晃大学已经过去四年的时光,我们也进入了临床的实习阶段,也向医生迈进了一步,虽然离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但毕竟这个距离在一步一步地缩小。
现在南乐县中医院实习,虽然仅仅一年多,但是通过和老师的接触,给我的感触很多,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给了我心灵的礼德,让我想起了中学读过的一本书《论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医学注重的是理论和实践,理论是指南针是依据,只有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正确地做出判断。经常不断地看书,弥补一下自己以前所未注意到的问题,在读书中寻找乐趣,会发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其乐无穷!
经过了四年的理论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医学是一门实践的科学,我们必须积极地投入到实习当中,在实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理论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为自己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里汇聚了四面八方的医学生朋友,“相逢即是缘”!能够认识这么多的朋友,难道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吗?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是来这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既然来到了这里,聚在了一起,融入了南乐县中医院这个集体,我们就是朋友,应该团结互助!希望我们可以在一起度过这一生中难忘的实习时光!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过去学习过的知识,从中可以有新的收获,对知识的认识就可以提高一个档次。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抽时间看看课本,还可以在临床的实践中和课本的知识相结合,上升一个新的高度。我不求可以为老师,最重要的是自己可以能够有所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原意是:“三个人一起走路,也定有值得学习的老师。选择优点而学习,看到短处而改正自己。”我们这么多人在一起实习,虽然学校各有差异,但是学习的知识都是一样的。每一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谦虚地向他人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看到他人有什么缺点,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类似的毛病,多反省一下自己,“一日三省己”,又如孔子说的另外一句话那样:“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我相信能够考上医学院的学生都是很聪明的,已经经历了n年的学习,已经有了扎实的理论功底。但是临床上不仅仅要求我们要有理论标准,还要求我们实际操作能力,因而我认为任何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除去医生和护士,还有很多人是我们的老师,包括某些患者,他们在某些问题上或许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我们应该谦虚地向他们请教一些我们不明白的东西,不要认为这是很没面子的事情。其实这些都没有什么!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不断学习的一生,医生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不多学习,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迟早会成为社会的弃儿,因而我们要向任何一个比我们强的人请教。把自己永远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不断地学习,弥补自身的不足,力求更上一层楼!
6、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们应该不仅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有较高的境界,能够有一颗仁爱之心,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拥有娴熟的技艺,这样才算是一个比较合格的医生!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岁月就像流水一样,我们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等到我们老去的时候,回想过去,我们不会因为自己没有好好把握自己的青春年华而悔恨就行了!
中医的心得体会篇4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学教学方法单一,抽象思维多,形象思维少。要想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怎样来提高西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以往当西医学生开始接触中医时,觉得很玄,难以理解,甚至难以置信。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其次,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忆、考试的简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课程结束之后很快把所学知识置之脑后,缺乏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契机。最后,教材的内容不能满足当前需要,内容多而课时少等因素也影响着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手段日益普及的今天,西医院校中的中医教学大多仍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这显然与当今快速发展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5]。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出现,使计算机辅助教学得到空前的发展,使我们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课堂以板书及口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图象、动画等多种方法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例如讲授诊法中舌象时,各种舌象的图片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这时候展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学,往往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研究表明[6]应用这种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实践证明,采用电教、多媒体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变成具体而直观的形象化教学,常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7]。
总之,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药系统而形成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教学中应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构建整体与辨证思维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课堂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发散的、联系的、触类旁通的学习和思维方法,是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最现实可行的思路,其中具体的、可行的教学方法还需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在西医院校,要使中医教学与西医教学有机结合,进而对学生的思维模式产生积极影响,为学生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充分了解中西医学思维互补、方法互参的优势,促进我国医学的创新和发展。
中医的心得体会篇5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为期十个月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实习是我们将理论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收获颇丰,心得体会也不少,本人在市中医医院实习,按照学校和医院的要求和规定,我被分到了药剂科学习,在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努力做到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用于实践。
在中医院实习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实践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并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经过十个月的实践我熟练掌握了药品的采购、药品的储存、药品的销售等,在良师益友的指导帮助下,系统掌握了专业知识,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基础。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品销售岗位接受锻炼。初到医院工作,老同事向我说明了医院药房的药师需凭医师处方发药,对每一个顾客负责,医院有分中药方、西药房、药库、病区药房、还有制剂室等,现将实习学习情况作一个总结报告。
一:中药房
首先我是在医院的中药房实习,经过一段时间中药房的系统实习培训,我学习到了中药处方的识别、审查和按方发药,常见中药奥饮片的鉴定,中药入库和库存管理(包括特殊药品的管理),认识新药;系统的了解一些中药的药性、药理、药味及其药物配伍和药物禁忌等。从第一天到中成药房转科,到现在在中草药房帮忙,我的心里还对很多事物充满着新鲜感和好奇心。记得第一次对着满室的中药让我想起了古代的药房,抽拉式的药箱,称药的戥子,熟悉的药材名,甚至不时的捣药声,一切都向我展示着草药的神秘,我喜欢这个地方。记得第一次跟着老师从识称,到自己称药,我从中学到了很的多知识,还第一次体会到取错药的尴尬,将后下的砂仁一股脑的分到群药里,然后被查药的老师纠正,又重新分发。中草药房的工作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交到患者手中的每付药是整个中药房所有人共同劳动的结果。实习了一段时间,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团队协作的优势,学会与人配合,学会条理分明不慌不忙工作的态度,牢记并严格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也是在这,我受到了教育,开始关注细节,想干好并达到熟练必须发现细节,刻意练习,需要认真用心去学。学会观察,细心从容,这就是我学到的。通过这么多天的忙碌,才知道药学工作的不易。我觉得药学工作不仅需要熟练的技巧,而且同样需要优秀的职业素质:思想素质:要教育和培养每一个药学人员热爱药学工作,献身药学事业,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要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医德修养:真诚坦率,精神饱满,谦虚谨慎,认真负责;要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专业素质:药学人员要对病人极端负责,态度诚恳,和蔼热情,关心体贴病人,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细致的身心护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岗位,按章办事,理操作正规,有条不紊,执行医嘱和从事一切操作要思想集中,技术熟练,做到准确、安全、及时,精益求精;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既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科学素质:药学人员要具有实事求是、勇于控索的精神,要认真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药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注意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要掌握熟练的技术和过硬的本领;要刻苦钻研业务;要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控索,开展研究,勇于创新,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为病人的身心健康服务。
中医的心得体会篇6
中医实习期间,我学会了拔针,这是来针灸科之后第一学的,而穴位注射,这个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从按摩室来到针灸这边的第一天,我看到他们给病人穴位注射觉得好神奇,指导医师叫我动手,我怕,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说我来病人却说不要我来打,指导医师二话不说一步一步教我,很完美,第二针就是我自己完全给病人注射了,一直到现在。扎针还是有难度,因为不好找穴位,偏瘫患者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调整穴位,从头至脚:百会,印堂,水沟,地仓,承浆,廉泉,角孙,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中渚,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溪,解溪,行间,一路往下。期间还有三伏贴,这是一种防病的方法,在三伏天给病人或者一些无大碍的人的特殊穴位上贴上贴伏,很管用。
在还没参加中药实习的时候,我就学过拔罐,现在只是复习外加熟悉,就在病人需要的时候给病人拔罐,有时候也走罐,闪罐,刮痧,还学习了放血治疗,这个是刚学的,指导医师不在自己给病人放血,现在想起来应该早点上手。因为病人的一句:我相信你,我就二话不说给病人治疗了,还有什么话语比起这个更振奋人心的呢?这是病人对自己的肯定,所以坚决不能让病人失望,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这次中医实习。
寒假的中医实习,我学会了很多知识,都是在课堂书本上所学不到的,对一些病情的临床反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总而言之,是一次难忘的实习经历。
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