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的作文600字7篇
为了将作文写好,我们一定要先认真观察哦,我们在写作文时一定要先将作文的题目审好,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清明的作文600字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清明的作文600字篇1
每年的4月4日,是我国人民缅怀先人,烈士的季节——清明节,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我校精神文明建设。我们胸前佩带着鲜艳的红领巾,怀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来到烈士陵园,缅怀为了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宁而英勇牺牲的战士,瞻仰他们的丰功伟绩。烈士陵园是那么庄严、肃穆,迎门两侧的松柏是那么挺拔、青翠。
我们排着队来到烈士陵园门口,我们开始了主题队会:首先由校长讲话,然后由大队干部代表发言,再由辅导员带我们宣誓最后为革命先烈默哀。在那三分钟里,我想了许多许多:我们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为我们创造出来的,也是血红的鲜血换来的。于是,我的心中起了一个念头: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努力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
到了中队的主题队会,同学们先后背诵了烈士生前写的诗,由我和陶彭昊念了一首现代诗,赞美了革命先烈的伟大。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个队礼,双手把白花献给了烈士,就在这一刻,我心里默默在说:安息吧,先烈们。祖国和人民永远怀念你。我们走进纪念馆,见到了烈士生前用过的东西,有模型、字迹、图片等。
我们要珍惜这金色的童年和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如果他们看见了,会欣慰的说: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关于清明的作文600字篇2
每当到了清明,天空也会随着人们的心情,下起杏花小雨。雨越下,人们的心情也越发悲伤。这时,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那首清明诗。
清明下雨,这已在人们的脑海中成了一个概念。充满哀思的清明日,似乎有了春雨的身影,才更能使人感受到节日的氛围。雨不停地下,石级小路,被雨水冲得明净光滑。路旁的竹子,被春雨罩着,雾蒙蒙的,很难看到远方;山下的村子里,一片绿意,盛开的桃花,被藏在着四月的春雨中,显出一番诗情画意。这迷人的绿意,这朦胧的细雨,好似颜料滴在宣纸中,朝四周蔓延开来。我和家人看着这如诗如画般的风景,驱车在蜿蜒的山路中,开往要前去扫墓的老家。路上,有许多与我们同方向的车辆行驶在路上,但这其中,很少人是去游玩的。和我们一样,只想着早些到达目的地。经过两三个小时的奔波,终于看到了老家的标志性树木。下了车,大家从后备箱内拿出了几袋扫墓用的物品,大人到以前的街坊邻居家借来镰刀和锄头后,就往山上前去扫墓了。我独自一人扛着锄头,还拿着一包的祭品,轻快地走在队伍的前面。大家在路上边走边聊,没有那种浓烈的哀思,却有着对长辈的无限遗憾。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看着远方迷人的景色,感受林间清新的空气,仿佛这次是来春游的。穿过一条条窄小的田埂,爬上陡坡,一座庄严的墓地赫然眼前。来到墓前,大人们挥动着手中的镰刀和锄头,除去那些烂叶杂草;我和妈妈把祭品摆好在坟头,点上蜡烛,拿着香火摆上几拜,依次寄托我们对祖辈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也能幸福快乐地生活。想到这些,我不禁凄然泪下。这当中,大家都没怎么说话,默默地做着正在做的事情。我想,大家一定都在思念着已逝的亲们吧。墓旁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扫墓也便在这爆竹声中结束了。
春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着,我的心情也随之忧伤了起来,在这朦胧的雨景中,我们踏着一路凄清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关于清明的作文600字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这天的夜晚果然下起了蒙蒙细雨,雨后的空气是清新的,花草上的尘土都被冲洗干净,能闻得见草的香味儿和花的香味儿,我发现楼下的大树,在雨后也努力地长出小叶。
清明节是一个怀念逝去的亲人的日子,许多人都以自己的不同的方式思念他们,怀念他们。我们学校也组织了同学们去烈士陵园扫墓,是让我们都能记住那些为解放而牺牲的烈士们。
清明节不单单是祭祀,还可以踏青,郊游,放风筝……小长假的第一天,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去了水上公园。公园里游人如织,杏花开了,雪白雪白的;桃花也开了,粉粉的,红红的;草地泛出绿色;树上的叶子也都长出了嫩芽;最漂亮的就是湖边的柳树,随风摇摆,婀娜多姿。我们几个在绿草上跑一跑,跑累了,就坐在湖边的草地上,聊聊天,谈谈心,这是多么美好惬意的事情啊!
这个假期,舅舅带我和妹妹还有姥姥去太平河边玩。河边也有很多人出来郊游,我还看到有人在地上挖野菜。在太平河公园的冀之光塔那边,有很多卖风筝的,天空中更是飞舞着各式各样的风筝。我和妹妹也拿着风筝,跑来跑去,特别快乐!
据说,插柳也是清明节的一种习俗,俗话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也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真是挺有意思的。
清明时节,不仅神圣、庄严,春天的气息还让我们的心轻舞飞扬。我喜欢这个沉重与喜悦并存的季节。
关于清明的作文600字篇4
又是一年清明,虽少了纷纷落下的雨,少了墓前祭拜的人,但绝对少不了那些悼念英烈的心。
夏思思是武汉的一名医生。年仅二十九岁,便早早离开了人世。她,为了从病魔手中抢救病人,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29岁,多么美好的年纪!面对新冠病毒,她却毫不畏惧。受家庭影响,夏思思从小就希望像他的父母一样,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去救死扶伤。他毕业后,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医生,从此,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夏思思是一位妙手仁心的医者。她对待病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无微不至地照顾病人,不仅关注病人的病情,还很关心病人们的生活。夏思思的母亲说“女儿总是把病人看得比家人重要”。夏思思也总是最积极热心的那一个,她为领导同事分忧,那句“有事叫我,我来”被她挂在嘴边;她也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放心吧,我来帮你”也是她的口头禅。她还曾与丈夫商量“等我康复后一起上一线!”可是,她那仅有两岁大的儿子,却还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已经离去。夏思思,是时代的楷模,一位名副其实的巾帼英雄。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这个清明,我们虽然没能站在烈士的墓前悼念,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在心里向英雄们致敬了。古有屈原投江,文天祥宁死不屈;近代黄继光、董存瑞为国捐躯;今有钟南山、彭银华、夏思思前赴后继,正是有了这些英雄人物,我们才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时间流逝,沧海桑田。周遭的景物在变,人们的面孔在变,活动的方式在变。可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对烈士们崇高品质的敬佩,以及大家对英烈精神的学习。这个清明,你在祭英烈;多少年后,愿你也能成为英雄。
关于清明的作文600字篇5
“清明时节雨纷纷,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春。”这首《清明》的作者是唐朝的杜牧,全诗表达了作者怀念逝去亲人的思想感情。
要说清明的故事,那可真不少,话说,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荒无人烟的地方,重耳没有力气,站不起来。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给重耳做了一碗肉汤,重耳喝了以后,体力好了。19年以后,重耳当上了国君,重赏了他流亡的功臣,他就忘了介子推。有人劝介子推面君讨赏,他最鄙视这种人,介子推打好行装,悄悄跑到山上去了。重耳听说后,就想把介子推请下来。可山上树木太多,不好走,重耳就想把他熏下来,结果介子推死了,还留下了一封血书是:“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长清明。”之后,重耳为了祭拜介子推,便有了清明节。
话说了上面的清明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明的风俗——扫墓。
每当我们到烈士纪念碑前扫墓时,我的心情都无比的沉重,回顾以前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无不使我们感动,回想起那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呐喊,无不使我们震撼。当一朵朵白色的花敬献在你们墓碑前,我们的心情格外沉重。为了我们祖国付出了多少血和汗,我们怀念你们,我们也爱戴你们。是你们用自己的身躯筑成我们血的长城,是你们用那铿锵有力的呐喊教会了我们如何反抗,也是你们,我们才有了现在幸福的生活。我决定,从今天起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量。
同学们,让我们紧握时代的接力棒,让革命先烈们的呐喊响彻云霄。
关于清明的作文600字篇6
清明节是24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天人们将会去坟地祭祀,扫墓。据说,清明节的由来,还有一个故事呢。
在秦朝末年,有一位叫刘邦的男子,离乡去打仗,后来他立了大功,当上了皇帝,就坐着马车回故乡。大将问刘邦要去哪里?刘邦说:“我要去墓地看望我的父母。”到了墓地,很多墓碑旁长满了野草,看不清字了,刘邦怎么也找不到父母的墓碑,于是他将一张纸撕碎,如果哪一块小纸片粘在墓碑上,连大风也吹不走,就是他父母的墓碑。纸片在空中飞呀飞,终于有一片小纸片粘到墓碑上,连大风都没有刮走,刘邦扒开草一看果然是他父母的墓碑。他激动地叫:“天缘,真是天缘啊!”于是,刘邦就祭拜了父母。后来民间的人们也效仿这种做法,在每年的这时都会祭祀祖宗。在我们这儿也是如此。
清明节这天,爸爸爷爷带着我和妹妹,还有哥哥去给太奶奶上坟。我们一直绕了很远的路才来到太奶奶坟前。爷爷和爸爸先跪在太奶奶的坟前,我们也学着大人的样子跪着,接着爷爷和爸爸给太奶奶烧了很多的纸钱,爷爷嘴里还念叨:“活着没有享福,现在给您多烧些钱,在那边吃好喝好……”只见爸爸脸上神情严肃,眼角湿润,显得很伤感。我想爸爸和爷爷肯定很想念太奶奶。看到这个情形,我不禁想起杜牧笔下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上完坟,我们怀着对太奶奶的思念,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清明节,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怀念亲人的节日。我们要将这个有意义的节日永远传承下去。
关于清明的作文600字篇7
歪戴破草帽,手拿木枪,身穿白褂,光着脚丫。他只有13岁,擅游泳,能爬树,会摔跤,爱咬人。机灵鬼透,野气逼人……
当画面定格在这里时,现在20、30岁以上的“小朋友”们都不会陌生:他就是小兵“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惟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为替奶奶报仇,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枝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伤未痊愈,就偷偷离开养伤的老乡家在归队的途中被捕。当敌人拷问时,他英勇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这些小英烈我们都要铭记,如今这社会的不良习惯越来越多,甚至还在这和平时期发生了枪杀案件,至今未捕。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英烈们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