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植物心得8篇
心得的记录可以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开阔,心得是记录我们内心活动的重要文件,只有静下心来认真思索我们才会有进步,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养植物心得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养植物心得篇1
动物学学习心得体会动物学学习心得体会在暑假期间,我最喜欢看的节目就是cctv10的动物世界,这次的节目进行很大的改动,比如“最毒的动物”,或者是“致命毒液”其中都讲到了一种相当出名的杀手——黑寡妇。黑寡妇也许是世界上声名最盛的毒蜘蛛了,但一般来说,被黑寡妇咬伤并不会致命。黑寡妇的腹部有红色的沙漏状图案,这是它的标志性特征。“黑寡妇”蜘蛛身体为黑色,雄蜘蛛腹部有红色斑点,身长在2—8厘米之间。由于这种蜘蛛的雌性会在交合后立即咬死配偶,因此民间为之取名为“黑寡妇”。
黑寡妇蜘蛛(简称黑寡妇)是一种具强烈神经毒素的蜘蛛。它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大型蜘蛛,热带及温带地区发现。成年雌性黑寡妇蜘蛛腹部呈亮黑色,并有一个红色的沙漏状斑记。另外黑寡妇蜘蛛这一名称一般特指属内的一个物种latrodectusmectans,有时也指多个寡妇蜘蛛属的物种,其中有31已被识别的物种包括:澳洲红背蛛和褐寡妇蜘蛛。
黑寡妇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常见的类型是l.geometricus被发现几乎遍布全球。其他的品种通常比较稀少,并且分布范围稳定。然而,颜色花纹的多种多样并不是黑寡妇之间的唯一区别。这个物种也能从猎食方法,外形特征,网的编织,卵包的形状,躲避场所,体型大小,交合方式等等不同来区别。即使从毒性上也能区分不同种类。应该注意的是成体雄性是没有毒腺的。当你被雌性黑寡妇叮咬以后,你死亡的风险只有百分之五。但你的身体都会遭受剧痛。尽管是轻微的叮咬,他们的毒性直接影响到中央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
黑寡妇蜘蛛的毒液会促进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的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肌肉,能引起肌肉的收缩。一般而言,黑寡妇蜘蛛的毒素对儿童和体弱者威胁较大。在毒液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毒液中含有一种叫做latrotoxin的蛋白质,这种蛋白可以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此外还有一些分子量相对较小的多肽和毒素,这些小分子物质与细胞表面的阳离子通道在空间结构上显示出一定的同源性,能够与离子通道特异结合,它们能影响钙、钠和钾等阳离子的离子通道1;另外还有更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
黑寡妇的毒液比草原响尾蛇还厉害15倍,在美洲市场,它的价值比黄金贵千百倍,一盎司最少230万美元,此外,它的蛛丝强度超过目前所有已知的天然纤维,甚至连以坚韧著称的钢丝和凯夫拉纤维都望尘莫及,它的韧性,在拉断前足可以延伸27%,强度则超过普通蛛丝的2倍。
但是尽管其毒素的毒性很强,但注射剂量很小,且黑寡妇蜘蛛咬人导致死亡的案例非常少。所以大家不用特别害怕的。
在野外学习的这些天,大家一起外出捕捉昆虫,在捕捉的同时我们学习到了昆虫的生活习性,比方说我们总能在隐蔽的土壤中找到蚯蚓,潮湿的地面上就能看到蟾蜍等等;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品质,更是一次将大家胆子变大的绝美机会,即使每次看到蜘蛛都会躲得远远的我,也大着胆子抓了一次,为了各种标本,大家几乎都豁出去了,连马蜂我们都抓了,当然,牺牲有点惨痛;在制作标本的时候,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屏住呼吸,锻炼了我们细心谨慎的好习惯;在给各个昆虫分科时,翻阅资料,了解了更多的知识,同时通过那本厚厚的彩页的昆虫分类书,我们还见识了更多我们没有抓到的昆虫,学生物,书就该是彩色的好呀~
养植物心得篇2
十月十一日,我们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园林植物的实习。第一天主要是对新乡市和谐公园以及人民公园进行了参观学习,第二天我们主要去了郑州市植物园,第三天在郑州市绿博园进行认知实习。
新乡市和谐公园坐落在新乡市人民东路北侧,与路南新乡市政府行政办公大楼的相对,与西侧牧野湖相邻,是新乡市行政文化中心区中轴线最北端的规划景观节点。和谐公园主要定位于“生态自然、和谐共融”,并且据网上资料记载和谐公园内共有237种乔木。不久的将来,和谐公园将作为新乡市的绿肺,充分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氛围。
虽然我们的实习时间在“十一”过后,但是和谐公园的主入口仍然保存有欢度十一的氛围。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有不同花坛植物摆设而成的景观,使得假日的气息依旧不减。进入和谐公园后,各种各样的灌木、乔木、地被等植物高低错落的布置着,山体与水体的结合被发挥的淋漓尽致。
作为新乡市最先发展起来的人民公园,它所特有的历史沉淀感是新乡市任何一个公园所无法与之相比的。新乡市人民公园位于健康路东段,始建于1958年,是全市最大的一所集清幽的园林秀色、水上娱乐、文化健身、动植物观赏和休闲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园林。人民公园以其特有的植物造景形式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为它赢得了众多的游览者。
新乡市和谐公园 新乡市人民公园和谐公园造景一角 人民公园造景一角
如果说和谐公园是新乡市的未来绿脉,那么人民公园就是新乡市的绿岛。两者之间的对比就是现代与历史的对比,同时也是文明与传统的对比。
郑州植物园位于郑州市中原西路和西四环交叉口向南500米路东,原郑州市第二苗圃范围内,西四环以东,防汛路以北区域内,是郑州市内最大的植物种植基地。据网上统计,目前为止郑州市植物园共栽植乔木近5万株、花灌木70万株、藤本植物万平方米、地被13万平方米、草坪14万平方米,被称之为中原地区的“植物博物馆”。
郑州市绿博园规划设计立足生态性、注重示范性、拓展休闲性,融入了绿色生命、绿色生活、绿色经济、绿色家园和绿色科技的理念,充分体现“让绿色融入我们的生活”的主题,绿色景观结构分为:“一湖、二轴、三环、八区、十六景”。
虽然郑州市植物园和绿博园都体现了“以绿为本”的思想,但是两园之间也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的。植物园主要是为了增加人们的植物知识而建设的,在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应有尽有。如果植物园是单一模式下的园子,那么绿博园就是综合性的园区,在绿博园可以充分体会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郑州市绿博园在三天的植物认知实习过程中,不仅认识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植物,而且对园林植物造景方式以及植物的搭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三天的实习,总结了一些有关于植物方面的知识:
常见的花坛植物:矮牵牛、孔雀草、彩叶草、吊兰、三色堇、金盏菊、佛甲草等
常见的地被植物:中华结缕草、狗牙根、早熟禾,三叶草、麦冬、小叶扶芳藤、红花酢浆草、蛇莓等
常见的水生植物:香蒲、芦苇、唐菖蒲、千屈菜、水葱、黄菖蒲、花叶芦竹、醉鱼草、芡实、睡莲、荷花等
常见的藤本植物:紫藤、金叶凌霄、爬山虎、常春藤、花叶满常春等
常见的灌木:月季、玫瑰、蔷薇、紫薇、金钟花、金银木、紫荆、木槿、无刺构骨、构骨、木香、榆叶梅、龙游梅、黄刺梅、珍珠梅、红花檵木、金森女贞、美国红栌、紫叶小檗、紫叶矮樱、紫叶稠李、巨八仙、金心丝兰、小丑火棘、地中海荚迷、迷迭香、千鸟花、八仙花、白千层、幸福树、锦带花、腊梅、虎杖、荆条、荀子、迎春、连翘、木芙蓉、蚊母树、枇杷叶荚迷、红瑞木、八角金盘、阔叶箬竹、洒金桃叶珊瑚、六道木、大花六道木、茱萸、猬实、肉桂、小二仙桃草、云南黄馨、十大功劳等
常绿乔木:香樟、广玉兰、女贞、雪松、棕榈、肉桂、马尾松、塔松、油松、侧柏、红豆杉、枇杷等
落叶乔木:银杏、合欢、白玉兰、水杉、丝绵木、朴树、木瓜、悬铃木、栾树、五角枫、青桐、柿树、鹅掌楸、七叶树、枫杨、喜树、栾树、杨树、柳树、榆树、国槐、椿树、白蜡、黄栌、楝树、三角枫、柞树、黄金槐、杜仲、乌桕、黄杨木、巨紫荆、梓树、重阳木等
花坛植物:矮牵牛
地被植物:红花酢浆草
水生植物:睡莲 藤本植物:常春藤
灌木:千鸟花 落叶乔木:柞树
在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中,我们的植物认知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很多关于植物运用方面的知识。
关于大树移植:皂荚、榔榆、广玉兰、丝棉木、黄杨木、槐树、椤木石楠、柞树、栾树、枫杨、朴树、紫薇、银杏、对节白蜡、香樟、大叶女贞、木瓜等
众所周知,现如今“大树进城”已经一种潮流,越来越多的公园、广场等都
采用移植树木来达到增强气势的效果。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的树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生长,甚至于很多都频临死亡。可是在郑州市绿博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致的大树们再那里生活的很好,这一方面与工作者的悉心照料是分不开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所以,我们不可以只为了个人利益就去破坏植物的自然生长习性,应该为它们营造一个最适宜它们生长的环境。
关于植物造景:紫薇花瓶、木瓜海棠亭、动物造型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纯的植物造型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各种各样的植物造型层出不穷。
木瓜海棠亭
紫薇花瓶
大树移植:栾树和木瓜
三天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虽然每天都很累的满园子的去发现并观察植物,但是我们的热情却丝毫没有褪减。在这次的实习中,除认识了很多的植物以外,我认为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很多关于植物造景方面的知识。这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水平。
养植物心得篇3
通过一年植物学的学习,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为了让理论联系实际,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化,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我们接触大自然,了解到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次实习激发我们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1实习目的与意义:
实习目的:
(1)通过学习,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2)学会识别植物的途径,增强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
(3)初步掌握植物的采集,压制,标本制作,种类鉴定等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为今后的植物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4)学会利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
(5)搞清亚热带气候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
实习意义:
(1)通过实习可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的植物学理论知识。
(2)通过实习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通过实习可以接触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4)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积极探索自然界的奥秘的兴趣。
1、2实习时间:20__年5月20日至20__年5月25日;20__年6月29日至7月3日。
本次实习的地点主要为校内和湛江的周边地区。湛江地处北回归线的南侧,为南亚热带和北热带的交界地区,是三面临海的半岛,气候资源优越。年平均温度21℃以上,全年无霜,雨量充沛,植物资源较丰富,盛产热带、亚热带作物、农林牧业产品。该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较为规范,管理比较完善,符合本次实习的要求。
2、实习日程与实习内容:
5月19日:植物学课程实习动员大会,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方法讲授。
5月20日:常见观赏植物的形态分类特征观察与识别。
5月21日:常见野生植物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2日:山地植物的识别、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3日:常见农田杂草的采集、制作与鉴定。
5月24日:鉴定与整理标本。
5月25日:休息。
6月30日:热带经济植物种类识别
7月1日:了解当地种苗培养技术,参观花卉市场。
7月2日:红森林生态调查,参观渔港公园。
7月3日:温习寸金公园,校内植物的鉴别。
7月4日:植物鉴别考试,实习资料整理,实习总结,撰写实习报告。
(1)植物标本采集与植物标本制作:
学习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识别,对采集部位的不同要求,野外采集保存方法等。
学习干制腊叶标本制作方法。包括:高等植物的标本选取,整形,野外资料记录,整理和标本编号,干制过程。
(2)农田杂草的物种调查:
学习和掌握植物样方调查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了解植物的分布规律。
(3)植物的常规分类鉴定:
学习借助《植物检索表》,《植物志》和其他资料,观察,分析标本形态结构特征,对植物种类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鉴定。
(4)后期整理:
学习干制标本的后期制作,进行分类学实习资料的整理。
3、实习结果与分析:
(1)到寸金公园、森林公园、校内、南亚热带植物园、南方林木种苗示范基地,花卉公园等地进行实地考察的结果分析。
20__年5月20日至7月3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植物实习,对湛江植物的分布、植物种类等进行了考察,选择了寸金公园、森林公园、南亚热带植物公园、广东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考察。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不论在知识面,还是在野外的生存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对亚热带的湛江植物、植被的分布类型和特点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其中的收获是认识了很多植物,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
寸金公园处于湛江市区内,座落在赤坎区西侧,是湛江的八景之一,是湛江市的亚热带园林式公园,是市区内保存得较有价值的“植物王国”。20__年5月20日至20__年5月21日两天,我们分组对寸金公园的植物进行了全面考察。在寸金公园的两天考察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踏查,对公园里的植物进行全面的辨认,记录植物名称用途,且进行了全面整理。进行了两天的寸金公园考察后,我们认识了寸金公园内众多的植物种类,了解了其植物分布:公园里的植物以乔木为主。道旁主要是高大树木,譬如棕榈科的砂糖椰子,油棕,乔木类的大叶榕,萍婆,黄葛榕,石栗等等。湖里有睡莲,水棉等水生植物,阴暗潮湿的斜坡上长着密集的草本植物,蕨类……在这两天中我们也进行了标本采集和压制标本。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工具书的查阅,我们基本上认识了寸金公园的植物,并深入了解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植物,其植物的科属、种名、用途如下:(1)桃金娘科:桃金娘,全株药用,果可食用和酿酒。(2)使君子科:榄仁树,观赏植物,种子供炸油食用或入药,树皮与幼叶可作为染料。(3)棕榈科:大王椰子,庭院及行道绿化观赏树。(4)苏木科:洋蹄甲,木材供农具及家具用材,可作行道及庭院绿化树。(5)苦楝科:桃花心木,木材作农具及舟车等材料,作行道、庭院绿化观赏。
考察完寸金公园后,我们去考察广东省湛江东海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它位于广东省湛江市境内,地处雷州半岛,受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沿海滩涂上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红树林植被,其中红树植物有12科、16属、17种,是除海南岛外我国红树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保护区为我国现存红树林面积的一个自然保护区。我们听取有关人员作详细介绍和观察室内的红树林的模型、看到东海岛红树林的形成过程的录像对红树林进行了解。“红树林”名称的由来源于一种红树科植物——红茄,这种树的木材、树干、枝条、花朵都是红色的,其中树皮的部分可以提炼红色染料,马来人于是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而中文名称则叫做红树林。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红树林是陆地过度到海洋的特殊森林,因随潮水涨落而出没,故有“海上森林”“海底森林”和“潮汐林”之称。而海岛红树林是“海上森林”。由于不同红树林种适应滩涂土壤条件、海水漫泡程度以及演替阶段不同,各个种都有特定生长区域,分布在滩涂的不同部位,在滩涂平面上形成与海岸带相垂直的生态序列。通过考察调查,我们得知红树林有红海榄、桐花、秋茄、木榄、白骨壤等品种。
在20__年5月22日至20__年5月25日,我们还分别对森林公园、校周围植物进行了考察。在这几天的考察中,认识了印度紫檀、金银花,虎刺梅,野生猪笼草等等。6月30号我们对南亚热带植物园进行了考察。导游带我们快速踏查了南亚热带植物园,真的让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认识了很多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如:绞股蓝,疯痳树,指甲花等。我们不仅看到了很多珍贵的人工培育品种,而且看到了许多珍贵的野生植物品种,如印度紫檀、印度第伦桃、澳洲坚果、能改变味觉的神秘果,有特殊香味的百香果(鸡蛋果)、听到音乐会跳舞的跳舞草,世界最毒的植物之一——见血封喉等等。我们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森林公园的植物、南亚植物园的奇花异果,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眼光,使我们都不断称奇,都伫立在它们面前不想离开。我们这次实习的时间比较匆忙,很多植物还没深入了解,分析它们的形态结构的异同,进而了解它们所属的科属的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印象最深的是豆科,因为它十分常见,又喜欢吃豆类食物。从它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分析它的特征是木本或草本。常有根瘤。单叶或复叶,互生,有托叶,叶枕发达。花两性,5基数;花萼5,结合;花瓣5,辐射对称至两侧对称;雄蕊多数至定数,常10个,往往成两体;雌蕊1心皮1室,含多数胚珠。荚果。种子无胚乳。
(2)农田杂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经过周密的调查、细心的调查,我发现农田作物与杂草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作物叶变黄,被虫子吃。杂草分布过多,导致作物养分不足,生长状况不良。我觉得,适当的除杂草、除虫能改善作物和杂草、昆虫之间的营养关系,缓和竞争关系。这样才能使作物得到更高产量,更好的质量。
(3)标本的压制。
标本采集回来之后,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标本的压制和干燥,目的是迅速压干新鲜含有较多水分的植物标本,将其制成扁平的腊叶标本,保证植物的形态和颜色不起很大变化,并防止植株部分脱落。
1)标本整理和修剪的注意事项有:
①将标本折叠或修剪成与台纸相应的大小(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
②将枝叶展开,反折平铺其中一小枝或部分叶片。调整植物体上过于密集的枝叶及花果(保留叶柄以表明叶片的着生方式和着生位置,花果部分不要重叠)。
③茎或小枝要斜剪,以便观察中空或含髓的内部结构。
④大叶片可从主脉一侧剪去,并折叠起来,或可剪成几部分。
⑤草本植物可折成v形或n形、w形。如根部泥土过多,则应整理干净后再压制。
⑥野外采集的弱软花朵花序可散放在餐巾纸或卫生纸中干燥;若为筒状花,花冠应纵向剖开。
⑦若果实过大可切成片状后干燥。
2)标本压制的注意事项:
注意调整由于标本的原因造成的凹凸不平,使木夹内的全部枝叶花果受到同等的压力。压制时应注意植物体的任何部分不要露出吸水纸外,否则标本干燥时,伸出部分会缩皱,枯后也易折断。在最初的几天,特别要勤换纸,每天应换干燥的吸水纸至少1-2次,标本基本上干燥了,则可隔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全部干燥为止。换下的湿纸要及时晒干或烘干,备以后使用。在换纸的同时,还应注意对标本进行继续修整,铺展枝叶,收藏脱落的花果和清除霉烂等。
由于之前有些事项我们没有注意到,例如大叶片可以剪成几部分,大的果实可切成片,因此我们组几乎没有大叶子标本,大的果实没有切片,整个压制,干燥不了,发霉坏掉了,或不敢要植物的果实。压制过程,我们并没有对标本进行继续修剪,霉烂清除得也不够。放假时,标本已基本干燥,但偏逢上南方的雨季,我们都回家去了,标本再没换过纸,一些标本因此坏掉了,但总的来说还算成功。
4、实习收获和感受:
这次实习我们达到了预期目的,虽然说有点辛苦,但收获匪浅。通过农田杂草物种调查综合实验,进行农田杂草样方调查,农田杂草物种调查;我大体上认识湛江周围的植物,尤其公园中的植物;学会了通过辨认植物的科属,进而辨认植物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在实习中,我们开阔了视野,巩固和深化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初步的野外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将所学知识在野外工作中运用,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我们还培养了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在互助中增进了友谊,锻炼了意志品质。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我还了解到:每一种植物既有与其同科植物的共性,也有自己的特性,因为这样我们可以通过植物本身的特性来辨认它们,例如:桃金娘,水蒲桃等有自身各自特有的气味:木麻黄有退的鳞叶;对于同一科的植物则可以通过比较法来分辨,例如短长鱼尾葵可通过是否是簇生来区别:椰树树杆比假槟榔树杆光滑和节间较短等;通过对湛江植物分布的观察可以得出亚然带地区的植物埀直分布规律:阔叶林——灌木林——草甸区——水域;对于采集标本一定要以保护自然资源为前提,可持续地采集。
整个过程,我一直明确实习目的和要求,从没有把实习当作旅游,而是认真对待。在实习时,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作记录,不懂的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请教老师。采集植物回来以后认真辨认和压制标本,记好实习日记。实习中,我认识了200多种植物,了解部分植物的用途,了解到红森林的作用:红树林由于特殊的位置、环境,注定其有特殊的作用。(1)红树林生长茂密,根系发达,相互交错,减缓风浪对海岸的冲击,保护堤坝基围。(2)红树林能净化水源,防止赤潮发生。(3)丰富渔业区,这为鱼类、无脊椎动物和腐生植物提供了栖息地。(4)药用价值:因富含单宁,它有收敛、止血等作用。(5)食物利用:海桑果实可直接生食,其它的经处理可食用、作软饮料等。(6)旅游业开发:由于红树林的特殊作用,可利用作环保宣传、科普教育等。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通过植物辨认,了解植物的科属的特征,进而加强巩固了课本的理论知识。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更真切深刻的认识,实习的过程是难忘的,学到的东西将使我终身受用。知识要温故而知新,所以,我们有时间就得常逛逛公园,多跑图书馆或上网查阅更多的生物知识。
5、实习意见和建议:
我们的野外实习没有真正到野外去见习,虽然经济不许可,但我还是觉得植物野外实习应亲临野外,亲临大自然。湛江地区的植物分布不是很集中,植物的种类不是很多主要是适应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植物。有一些情况令我们担忧,有些植物、植被,由于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遭到了破坏,树木被砍伐、红树林遭破坏等。
政府要适当增加一些植物品质的引进,使湛江公园的植物更加丰富,成为科学考察、科学实验的试验基地。我们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去保护公园的植物,使湛江成为度假、旅游、休憩的场所。
养植物心得篇4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zui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zui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zui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zui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zui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zui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zui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zui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zui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
养植物心得篇5
外出实习的机会很是难得,因此这次实习是令我很兴奋。虽然这次去实习时为了学的更多的知识,但是还未去实习时我就开始在幻想去实习的地方是多么的美丽、神秘,实习时是多么的开心。在这次实习中我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的实习时间历时三天(__年11月9号~11号),第一天实习是小哨山上,我早晨9:00出发,下午13:30坐车回来。我们的任务是上山采集植物并将采集好的植物制作成标本。到了小哨山下,我们都迫不及待的往山上爬,在上山的路上,我们一边上山,一边采集植物,植物何其之多,风景何其之亮丽。上山前老师教会我们在采集植物时,最好的是要有花、有叶、有根、有果实。在采集植物时更是得到老师在旁指导。得到老师的指导,我们在采集时减少了很到麻烦。也许是长时间没有上山的缘故,我们山上都很兴奋,我们满上遍野的去采集植物,看新奇的景观。当我们采集好植物时,老师教我们压制标本,还不时告诉一些我们不知道的植物,让我们认识、了解了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植物。
在山上,见到了小哨山上的很多奇景,比如是很多不同形状的石头,很多新奇的小花。 这次山上之行更是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之前不曾有机会见到的植物(忍冬科的天门冬),也让我认识了一些在课上见过图片而不曾见过真实模样的植物,让我在课上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在山上,我们精诚合作,最终我们完成了任务。
第二天实习是步行去植物园,去植物园的任务是去认识更多的植物(种名、学名、科名和生长地区)。虽然我以前也去过植物园,但那是去游玩,不曾留心去注意植物的名称、习性等等。这次去植物园让我见识到了很多不曾相识的植物(比如,漆树科的清香木、忍冬科的水红木等等)。植物园的植物种类很多,珍惜植物也不少,植物园里可以一边学知识,一边赏景,也是一件快事。植物园之优美,大有回归自然之感。我也很喜欢这次去植物园。
第三天,我们是在实验室里鉴别我们采集回来的植物,并制作标本。在实验室里,老师教会我们鉴别植物,教会了我们制作标本。我们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才把所有植物鉴别完成。虽然在鉴别植物时有些枯燥,但是当鉴别出自己采集回来的植物也大有成就感啊。看到上几届同学制作的养眼的标本,更是大欣慰。
三天的实习虽然是很短暂,但是在三天的实习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不但得到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还学到了很多知识。这次实习让我更深的认识了植物,还学会制作标本,同时,还使我们的凝聚力得到加强了,我想我们以后合作的回更加顺利。这次的实习,会为我们以后的很多知识做好铺垫,我很高兴,我参加了这次实习。
养植物心得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基本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体会。 2.根据自己观察,客观真实地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二、教学重点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三、教学难点
规范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四、教学准备
1.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绘图纸、铅笔。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显微镜结构和如何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走进了微观世界,通过观察了永久装片,我们看到了细胞。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装片去观察一下活的细胞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玻片标本的类型
1.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我们先要进行对光,其目的是使外界光线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穿过通光孔,到达物镜和目镜,最终我们才能看到放大的标本。 2.在学习完显微镜之后,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载物台上,想看看自己放大的指纹。还有的同学在载物台上放上一张纸,想看看上面的字是否能被放大。甚至有的同学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来想看看头发的显微结构。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3.有的同学说,这些材料都太厚。确实如此,如果我们观察的材料太厚了,光路就无法通过了。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生物材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呢?有的同学会说,实验材料一定要薄。那么要薄到什么程度?我们观察的生物材料一定要薄到透光才行,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所观察的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装片:将能透过光线的标本直接放在载玻片上制成。切片:将标本切成薄而透明的切片。涂片:将液体标本涂在玻片上制成涂片。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实际感性认识出发,理解显微镜工作原理。
(三)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1.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临时装片的制作(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制作)。我们今天制作的临时装片名称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我们选择的实验材料是洋葱鳞片叶。所谓临时装片,就是现场制作,制作完成后马上可以进行观察的装片,不宜长久保存,它是相对于永久装片而言的。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任务。
2.教师介绍实验用具(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第一步:我们要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一手拿着载玻片的两端,另一只手用纱布沿着一个方向擦拭。在擦拭盖玻片时,因为其非常薄,所以要注意在擦拭的时候,手不要用力过猛,小心不要把它弄碎!擦拭的目的是为了后期在观察装片时能够更加清晰。
第二步: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当然,一定要注意“一滴水”的量,既不要太多,也不能太少。水太少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过多实验材料容易漂浮移动,另外,水溢出会弄湿载物台,甚至会污染物镜。
第三步:取材。我们今天选取的材料是洋葱鳞片叶。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制作临时装片的材料,(低头操作,小镜头)紫色的一面为外表皮,另一面为内表皮。从它的内表皮上非常容易撕取薄而透光的一层表皮组织,我们用刀片在洋葱内表皮上划一个方形,边长大约5 mm左右,用镊子从一角上把中间的一小块薄薄的内表皮撕下,这个就是我们要观察的内表皮细胞了。它只有薄薄一层细胞,非常便于观察。
第四步:把撕下的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注意:因为洋葱内表皮表面有一层蜡质,为了防止产生气泡,一定将整个内表皮都浸润在水滴中,再用镊子把它展平,保证我们观察到的是一层细胞。
第五步: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加盖玻片呢?
因为我们的载玻片上有水,加盖玻片时候可以防止液体污染物镜,同时也可以使焦距聚焦在一个平面上。
?设计意图】学生边学边做,减低学习难度,易于保持兴趣。
(四)观察未经染色的植物细胞
1.此时,我们将初步制作完成的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取显微镜,对光,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进行观察。
2.同学们请看,此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洋葱表皮细胞的轮廓了,我们看到的每一个“小格子”就是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是不是一个挨着一个,非常的紧密?但是现在我们还不能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所以还可以对细胞进行染色,以便于我们更好地观察细胞。
?设计意图】观察未经染色的植物细胞,便于与染过色的植物细胞进行对比。
(五)染色观察
1.教师边讲解边演示临时装片的染色方法。
第六步:用吸管吸取少量的稀碘液,滴加在盖玻片的一端。
第七步: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反复多次,直至标本被染色为止。用吸水纸另一侧吸引,可以使标本快速,均匀地被染色。
2.现在,洋葱鳞片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就制作完成了,我们赶紧到镜下去观察一下吧。将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低倍镜下找到细胞,换高倍镜进行观察。 3.和前面没有染色的细胞对比一下,你们观察到什么不一样了吗?
同学们都发现了在细胞内部有一个被染成深色的部位,那就是细胞核(指一下细胞核)。染色能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制作成功的临时装片,应该是只有一层细胞,干净、清晰、染色均匀、没有气泡干扰观察。
(六)小结让我们再简单回忆一下刚才的实验步骤,可以概括为7个字。第一步: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第二步:滴,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清水。
第三步:取,从洋葱内表皮上撕取5 mm左右一薄层细胞。第四步:展,用镊子将水滴中的片内表皮展平。
第五步:盖,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它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玻片。第六步:染,吸取少量稀碘液,滴加一滴在盖玻片的一侧染色。第七步:吸,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取,直至标本染色为止。
大家在制作装片时,记住擦、滴、取、展、盖、染、吸这7个步骤,再注意操作时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制作装片了。
?设计意图】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七)实验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1.由于同学们是刚开始学习制作临时装片,所以很多同学在制作的临时装片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有的同学制作的洋葱内表皮临时装片,在镜下观察时发现了许多大大小小边缘呈黑色的圆圈,用镊子在盖玻片上压一压,这些圆圈还能移动,(放动画)他们是什么呢?有同学猜测出他们就是气泡。
有可能是什么原因使这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出现了气泡,影响了观察呢?
有可能在第五步,盖盖玻片时,没有按照正规的操作要求,先让盖玻片一端接触水滴,然后在缓缓地放下盖玻片。盖玻片没有接触水滴,或是盖玻片放的太急了,都有可能出现气泡。
2.我们再来看,这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又出现了什么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位同学制作的装片有几层细胞叠加在一起了,那这又是哪步操作不正确导致的呢?
有可能是在取材后没能将它展平导致的。
3.再看这位同学制作的装片,怎么细胞轮廓这么不清晰,洋葱表皮和盖玻片、载玻片之间形成很多空隙,不利于观察。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他没有滴加清水,滴加清水过少,也会出现这种效果。
4.我们看,这是一位同学制作的临时装片,在盖玻片旁边到处都是清水,再滴加稀碘液之后,更是满载玻片上都是水,染液也不能被吸水纸顺利吸引。所以掌握好滴加清水的量还是很重要的,能够把实验材料完全浸润的一滴水就刚刚好。 5.由此可见,我们每一步的操作都很重要,都决定了我们最后制作的临时装片是否能成功。经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已经基本掌握了制作和观察临时装片的方法。
同学们,学习制作临时装片,这是初中阶段同学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只有我们掌握了这项技能,才能更好地观察、了解微观世界,更好地认识细胞。相信同学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努力,一定会制作出干净、清晰的临时装片。
(八)练习绘制细胞图
下面我们以洋葱内表皮细胞为例,来学习生物绘图的方法,掌握了正确的生物绘图方法后,我们就可以绘制所观察到的细胞。
1.接下来我们要选定目标,在显微镜的视野内找到一个结构清晰的细胞。
2.生物绘图的原则就是真实,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什么就要用笔记录下什么,要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布局要美观、整洁。
3.首先要选位、勾轮廓图:依据显微镜下看到的实际情况,在绘图纸中央偏左侧的位置上,用铅笔轻轻勾画出细胞的轮廓。勾画轮廓的线条要一笔到位,不能来回的描画。图的大小要适中。各部分的比例要正确。
4.接下来绘图、注字:在勾好草图的基础上,用铅笔准确、清晰地绘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结构图。
5.绘图时细胞的明暗部位应用“铅笔点”的疏密表示,细胞核的颜色深,我们就用密集的“铅笔点”来表示。点点的时候,要让铅笔与绘图纸垂直,所点的点不能带“小尾巴”。图画好后要注字,字要尽量注在右侧,用尺子引出水平的指示线,字应尽量上下对齐,最后在图的下方注上所画图的名称。一张细胞结构图就绘制完成了。
六、板书设计
1.利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材料,材料必须透光,使不同的材料透光的处理方法通常有三种:装片、切片、涂片。
2.制作临时装片:擦、滴、取、展、盖、染、吸。
养植物心得篇7
1、实习目的与任务
1。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2、实习步骤与内容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2实习内容
7月5日上午从珠海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上午在__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现在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可以知道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也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__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起打篮球一起吃饭聊天,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不过到现在都没搞懂就是了……希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实验室,希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朋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悄悄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对比较陌生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愿意和我们一起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认真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悉,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到详细又耐心的解答。最遗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交流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应该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单而快乐的,每天的生活忙碌而充实,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的交流取代了天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舒畅。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想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最后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终于胜利登顶!黑石顶是我们友情和集体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不过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可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珍贵的副产品。到最后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必须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进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观察提出以下问题与建议: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知识不够准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如果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及时观察到标本,不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情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护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附近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可以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致勃勃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保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线。我想,我们在惊叹大自然的造化奇妙的同时,是不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应该抱着爱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实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需要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在正式开始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爱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实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重要的内容。在三次的进山经历中,前两次老师偶尔还会提醒大家注意周围的植被变化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观察周围植被的变化!我走在前面,所以偶尔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内容,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应该始终注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内容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应该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给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采取集体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然会忽略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建议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希望能够对黑石顶实习的不断改进起到一点帮助。
养植物心得篇8
转眼之间,两个月的实习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感触很深,收获颇丰。这两个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我自身的不懈努力,我学到了人生难得的工作经验和社会见识。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园林岗位工作实习这段时间自己体会和心得:
一、努力学习,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在园林岗位工作的实习过程中,我始终把学习作为获得新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解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和方法,切实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上积极进取,积极的把自己现有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也才能检验知识的有用性。在这两个月的实习工作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很少用于社会实践中,这样理论和实践就大大的脱节了,以至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找不到方向,无法学以致用。同时,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也是弥补自己的不足的有效方式。信息时代,瞬息万变,社会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所以你一天不学习,你就会落伍。通过这两个月的实习,并结合园林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的园林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通过这些工作条例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各项工作的理解,可以求真务实的开展各项工作。
二、围绕工作,突出重点,尽心尽力履行职责。
在园林岗位工作中我都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虽然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和认识不够,觉得在园林岗位工作中找不到事情做,不能得到锻炼的目的,但我迅速从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为使自己尽快熟悉工作,进入角色,我一方面抓紧时间查看相关资料,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我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使自己对园林岗位工作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根据园林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把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尽心尽力
完成园林岗位工作的任务。两个月的实习工作,我经常得到了同事的好评和领导的赞许。
三、转变角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从大学校门跨入到园林岗位工作岗位,一开始我难以适应角色的转变,不能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认为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我就有一点失望,开始的热情有点消退,完全找不到方向。但我还是尽量保持当初的那份热情,想干有用的事的态度,不断的做好一些杂事,同时也勇于协助同事做好各项工作,慢慢的就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明白自己该干什么,这就是一个热情的问题,只要我保持极大的热情,相信自己一定会得到认可,没有不会做,没有做不好,只有你愿不愿意做。转变自己的角色,从一位学生到一位工作人员的转变,不仅仅是角色的变化,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
四、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在工作间能得到领导的充分信任,并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给我的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能积极主动地协助其他同事处理一些内务工作。个人的能力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实习期的工作,让我充分认识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团队的精髓是共同进步。没有共同进步,相互合作,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合作,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
五、存在的问题。
几个月来,我虽然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如理论水平、工作能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园林岗位工作岗位还不够熟悉等等,这些问题,我决心实习报告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使自己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