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修养和心得体会6篇
每一次写体会都是可以让我们写作水平得到提升的,在认真思考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我们就可以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师德修养和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师德修养和心得体会篇1
自从学习《幼儿教师基本素养与师德修养》后,我觉得收益很大,让我对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幼儿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幼儿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在这次的讲座中,我了解了如何做一个受孩子喜爱的优秀幼儿教师:
首先要热爱本职工作,对幼儿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我认为即然选择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就应当热爱自己的事业。竭尽所能,做好本职工作。
其次,是对孩子的博爱,大爱。爱永远是第一位的。爱要与责任同行,对孩子微笑,宽容、欣赏,让自己的学生成为最幸运的人。必须对每一个幼儿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幼儿,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幼儿。我深深的懂得:只有热爱幼儿,尊重幼儿,真正从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去关心他们,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深入到孩子中去,关注他们的举动,观察他们的言行,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很好的为幼儿服务。
第三,以身作则,恪守承诺,做真诚的朋友。要求孩子做到的事,老师必须做到。对孩子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努力成为孩子们和家长们的好朋友。
最后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充实自己,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才能那个更好的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努力做一个让孩子喜欢,家长放心,领导省心的优秀幼儿教师。
师德修养和心得体会篇2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路南区青年教师师德培训。在这短暂而珍贵的几天里,给年轻的我又一次充足了电,上满了弦。从心理知识的学习到教学头脑的更新,都给予了我莫大的影响。现将本次培训的点滴感受作粗浅汇报。
通过这几天的培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在听了两位老师的经验介绍后,我更加明确了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还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被社会所淘汰。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然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更应该是一条清澈的,不断流动的小溪,吸引着学生到你身边来汲水。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熟练掌握专业学科知识和教材教法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修养、听说读写水平、观察思考判断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教育教学基本功。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光彩,自己的魅力来感召我们每一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应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学生头脑中已储备的与学习新知有关的材料充分地挖掘出来,优化组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创新的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开放教材,开放课堂,给学生提供“凭借”的机会,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沟通,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各学科教学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沟通,扩展外延,丰富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的关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给课堂面貌带来生机。
短短几天的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多读一些教学书籍,多看优秀的课堂实录,积极主动地向优秀教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感谢领导为我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能与各校老师一起研究教材、探讨教学。
师德修养和心得体会篇3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传统教育中,把学生仅视为“塑造”的对象,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这显然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因此重新认识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是能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待教育信息是有选择的,他们有正常的心理需要,希望别人尊重与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完善人格的过程,因此,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召学生。教师的人格力量主要体现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操和敬业精神以及学术品格与风范等方面。教师如何用人格力量感召学生呢?我想对学生的教育,更需要的是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因为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任务是在师生广泛的参与、交流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教师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学术品格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求学生为祖国而学,自己必须为祖国而教;教师要求学生要有事业心、热爱自己的专业,自己必须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师要求学生关心他人,自己必须关心他人,爱护学生。
现代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主动地学习、观察与思考。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以言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目的,树立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和严格的学习纪律,更主要的则是用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校风校纪规范自己,真正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爱岗敬业,自觉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这是对学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现今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因此,教师要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要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目标。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向全国优秀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爱国情怀、高尚品德、无私奉献,修身敬业。我们要不断地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业务上刻苦钻研,热爱教育事业,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精心栽培祖国的花朵,让芬芳弥散人间。
师德修养和心得体会篇4
通过对师德修养的学习,我深刻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拓宽了学习的视野,更新了教育观念。通过学习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要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要对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尽心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受到老师的影响而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必须知道爱生是立业之本,读书是立生之本,每一位教师都要爱读书、读好书,我们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肩负起我们的责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而不是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只有从内心爱上这份职业,才不会叫苦叫累,学习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二、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和尊重。我们要与学生平等相待,不能把学生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我们把学生看重了,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了,他们才会尊重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用师爱铸就崇高的师魂,在教育中要做到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成天使,那么我们就生活在天堂,相反,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地狱。
三、努力进取,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如果教师知识缺乏,腹中空空,教学水平低,教学效果差,就难以起到榜样的作用,难以使学生信服。教师知识水平的高低还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具有创新精神,广博知识的教师,不但起到表率的作用。而且能更好地推动班集体工作,更有可能与学生取得更多的共同语言。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
四、以身作则。
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教师要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做到讲课谈话使学生信服,行动举止为学生模仿佩服。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要知道教育是一朵云吹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心灵感动另一个心灵。
我深切体会到教师的道德风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育者、传授者为指导者。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做到以身立教才能以自己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学会做人,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去引导学生学会发展,才会有学校教育的高质量。
师德修养和心得体会篇5
?新时期师德修养》教师的道德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师德的内涵:一是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二是教师对待受教育者的道德;三是教师对待同事和教师群体的道德;四是对待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人员的道德。我想这是根据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接触的对象来划定的四个范围内的道德吧。这些道道要求在理想层面上要求是很崇高的。具体有如:
经过学习,我思考自己,反思自己多年的教学行为,以前也有损师德形象的表现,但是当时并不觉得怎样,可能是当时师德学习不够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今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想首先需要奉献。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其实教师这个行业就象那默默奉献的绿叶,学生就像那含苞欲放的花朵,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美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行和素养是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只有对“怎样做一名教师”这一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提出对自己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想“平平淡淡的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的死。”正因如此,我羡慕那诗意的生存,羡慕那丰富多彩的人生,不甘于过平淡、庸常的生活。如今教师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传递者。因此,师德的形象,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形象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共同携手撑起那片教育的蔚蓝天空吧!
师德修养和心得体会篇6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半年多,经历了数不清的琐碎事情,也正是这些琐碎的事,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自己成为细心,注重细节的'人。但是琐碎的平凡,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孩子,每一个琐碎可以说联系到孩子的健康、安全、成长和快乐!
这半年多来,我面对着孩子,懵懂、迷茫、不知所措、惊慌、焦虑也有喜爱和成就感带来的快乐。总的来说,自己是发自内心的爱孩子,但是没有更好的方法和专业理论来指导自己工作。爱孩子是母鸡都能够做到的事,所以真正做到爱孩子,要不断学习师德师风,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使孩子一生受益。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只知道教书而不知道育人,那么,只能称其为教书匠,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也是空有其名。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灵魂的基石。道德的培养和提高,不管是对教师自身还是对学生都是尤为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要通过自己的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无疑也提示了我们: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所以在教学和生活中,要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还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此外,教师既要善于汲取民族精华并赋予时代精神,还要善于吸收古今中外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文化,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教育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创新,既提高人文素养,又打好科技素质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