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文明的心得体会优秀6篇

时间:2023-03-10 13:03:28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把人生经历中的想法用文字书写下来的重要文体,心得是记录我们自己内心活动的文章,我们写之前一定 要认真对待,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创文明的心得体会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创文明的心得体会优秀6篇

创文明的心得体会篇1

当您步入餐厅时,是否会因为混乱拥挤的人群而半天打不到饭?是否 会举着餐盘犮躲右闪,生怕不小心将菜水洒在别人身上?是否曾经看着座 位上的书包却找不到座位就餐?是否因刺耳的声音、杂乱的桌面而吃不下 饭……此时你是否想过,如果大家都能排队买饭,文明就餐,就不会为这些事情而烦心!为了增强同学们的文明意识,全面提升大家的品位素养,共同 营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我代表学生会特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自觉排队买饭,不插队。

(2)为了维护自己的财物安全,也为了他人的方便,不用书包等物品占座。

(3)根据自已的饭蹵买饭,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充分发扬中华民族 节约粮食的光荣传统。

⑷注意维持桌面卫生,饭后自觉把餐具带到餐具回收处,并随手将 自己的垃圾带走。 (&)爱护餐厅公共物品,不乱移餐桌,不乱摔碗筷,不把餐具带出餐厅。

(5)在餐厅不大声喧哗,不在餐厅内喝酒、袖烟。不做影响他人就餐 的事情,注意个人形象。

(6)注意饮食卫生,不用有毒有害塑料袋盛饭,用校园卡或专用饭票 买饭,不随地吐痰、乱扔餐巾紙或食物残液。

(7)发现饭菜质量问题,或对餐厅工作人员不满,及时向有关负责人 反映,妥善解决,不与工作人员发生冲突。

方便他人,就是方便我们自己。餐厅的良好秩序需要大家共同维持, 文明就餐,从我做起,您的举手之劳可能就会给他人带来极大的帮助,一 个舒心的笑容、一个让位的动作、一句真诚的道歉都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 中的温暖。希望所葙的同学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窃 造一个温罄的就餐氛围! 谢谢大家!

创文明的心得体会篇2

关于交通规则大家大概都知道,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还是有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因不知中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给每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带来痛苦和悲伤,所以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记得有一次去医院看望我的伯伯,在伯伯旁边躺着一位少年,是我姐姐的同学,便问了问事情的经过。原来他和妈妈因为急着去亲戚家,干脆灯没亮就闯过去,俩边连看都没看,恰巧一辆汽车急速行驶过来,一下子就把母子俩撞进了花坛,母亲为了保护儿子,紧紧抱住他,因此伤势更惨重,血管断了不少,正在极力抢救。一边感叹母爱的伟大,一边指责他们为什么不遵守交通规矩

?如果遵守了,岂不就没有了这些悲剧了吗,就可以平安无事了其次正是酒后驾驶,我在凤凰网上看见一个叔叔喝的醉醺醺的,摇摇摆摆的上了车,在马路上横飞直撞的,场面真是提心吊胆的,警察怎么拦也拦不住。突然,这辆车把一辆宝马给撞了,在视屏里看出来里面的三个人伤势不轻,这个叔叔有连拉带拖得把三个人从车里拉出来,又打又踢的。看到这场面我生气极了,真想拿鞭子抽这个叔叔。紧追其后的警察马上跑过来,一拳把他打晕,铐起来送往派出所。三个人也被送往医院抢救,可惜抢救无效;叔叔清醒以后,知道自己所作所为以后,哭得不成样子,还想用自己的生命换去他们的生命。可一切都不可能了,谁喝了太多酒,就会处于昏迷状态,连自己做什么也不知道,所以会干出出人意料的事情。可想而知,酒后驾驶是那么可怕,这使多少无辜生命丧失。

遵章守纪,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当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像文明的彼岸考进了一步。重视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这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

创文明的心得体会篇3

在我们的生活中,交通一直是安全隐患之一。在去年交通事故一共发生了29750起,在这些案件中一共有186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一般交通事故一共发生了1813起,186人死亡,1867人受伤,直接损失259.2万。简易交通事故,发生了11370起,2475人受伤,直接损失704.8万。这些数字是很庞大的,现在看上去那些数字没啥理解,如果死的是亲人朋友,这些数字就会离我们很近。

交通事故中最主要的是酒驾。酒驾发生269起,29人死去,214人受伤,饮酒驾驶16起,128人受伤,醉酒事故203起,17人死亡。

这时候有的人就以为四个轮子不能喝酒,开车那两个轮子总可以了吧?但摩托车也属于机动车,所以摩托车也不能喝酒驾驶,摩托车酒驾144起,14人死亡,140人受伤。

当然有的时候不喝酒也会发生事故,开车玩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平常的23倍,发信息比平常反应时间慢35%。别小瞧这些数字,有可能你刚发现那个人在你车旁边,但由于你发信息慢了一步,就已经毁坏了一个家庭。

无证驾驶也是比较多的,汽车无证驾驶有141起,24人死亡,171人受伤。摩托车无证驾驶15人死亡,125人受伤。

视野盲区也是很重要的,就比如大货车,货车不光有盲区,还有内轮差。站在路边的话,人会被撞倒在地,婴儿车被刮伤,自行车直接被货车开走。

这一例例的交通案子都在警告着我们,可我们何时听过?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创文明的心得体会篇4

环保,这个词,无时无刻的存在着我们身边,老师说要环保哦!父母说要环保……可到头来,这些话有用吗?我们需要的是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

在学校门口,我们经常会发现各式各样的垃圾:吃剩的果壳,没用的瓜壳纸屑,各种广告的宣传单……被扔在地上。花坛里,草地里到处都是,这给同学与老师带来了不便与困扰,这更加重了环卫工人的负担,这些纸被无用的乱扔,污染了环境,原本干净和谐的家园就这样被毁于一旦,你只需走一小步,把垃圾扔在该扔的地方,这将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美好,老师和父母用嘴巴教导我们的时候,为何不用这一点点空闲的时间做一些宣传工作呢,只不过是劝导一些人将垃圾丢入垃圾箱……

其实环保,需要从我们自己做起,你自己为环保做出了贡献才更有说服力去推动更多的人去维护这个美好而安详的家园,我们是学生,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我们就可以从做好校园环保卫生,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不是我们应该做的吗?而这,纸需要平时将果壳纸屑扔进垃圾桶,把塑料袋扔进垃圾桶,把喝剩的饮料瓶送进回收站,这都不是更好吗?为什么要把垃圾乱扔呢?因此,环保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生活习惯,而不是人人挂在口边的一句话。

大家行动起来吧,你的一小步,就向促建全国模范城市跨进了一大步!我们生存的环境,要靠我们自己去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创模,我们来了!

创文明的心得体会篇5

文明之国礼仪之邦,让文明礼仪携手共创美好明天。——题记

伴着中国五千年的传统美德,讲文明、用礼仪,已经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中华儿女也因此感到骄傲,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难道不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吗?

对于文明礼仪的理解,古人曾这样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习“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足,事实确实是这样,从我们呱呱落地到慢慢地学习说话,那些“叔叔、阿姨、对不起、谢谢”无一不标志着我们是一个文明的孩子,从我们迈入学校时,就意味着我们长大了,要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用礼仪的孩子,当看见老师时,向老师问好;不随意践踏草坪,不乱扔垃圾,看见垃圾要有责任地捡起;不能和同学打架,要和同学友好相处。是的,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常常这样嘱咐我们,可做到的同学又有多少呢?在别人面前滔滔不绝地大谈文明礼仪,看着校园中随处丢弃的小食品袋,听着某些同学口中吐出的脏话,我怎能不感叹一句:悲哉!为何我们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啊!

在这文明的社会里,我们不能做行动的矮人,否则只会损中国五千年来的形象,让自己没有颜面。我们是生在新时代,是祖国的花朵,讲文明、用礼仪,是我们成才的标志,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讲文明用礼仪。

记得一个校长曾写过这样一句箴言:“面必争,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装”。一个人的仪表就代表着自己的整体形象,作为学生时代的我们,仪表不仅要得体,还要大方和端庄,这样才能展现出一个文明的青年。

让文明在我们心中驻扎、成长、争做文明小青年,文明谈吐,文明举止,文明做人,文明做事,只有这样才会让中国传统美德弘扬久远,才会共创美好的明天。

创文明的心得体会篇6

每当我吃到又香又软的粽子时,我就会想起我第一次学习包粽子的情景。

去年端午节的前一天,奶奶买好了棕叶,泡好了糯米,备好了枣子,准备包粽子了。我很好奇,心想:粽子是怎么包的呢?于是,我就跑到奶奶跟前,说:"奶奶,我要学习包粽子!"奶奶一口就答应了。

开始包粽子了,奶奶一边做示范,一边告诉我包粽子的步骤和要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拿两片棕叶,一片放在上,一片放在下,然后从左边捏一个小角出来,小角不能有缝。可是,我捏了半天才把小角捏得"天衣无缝"。我再放一点糯米,就像一张白沙铺成的小床,然后把枣子小姐请上床,最后在放一点糯米,帮枣子小姐盖上"被",接着,把右边的棕叶拉倒顶左边还捏一个小角,把棕叶对折,围着那个出发点转几圈,再用绒线系紧,拿剪刀剪去"杂草"。嘿,大功告成啦!你们猜,我的粽子怎么了?第一个小角没捏好,漏了!唉,我笨手笨脚的,还是别包了吧。可是奶奶不停地鼓励我,我就继续包……

呀!终于包出来了!虽然没有奶奶包得那么好,但第一次能包成这样,我觉得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我拿着自己包的成果放到了蒸粽子的锅里。过了一会儿,粽子熟了!看着它"站"在盘子里,就像一名军人似的,我多有成就感啊!

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别提心里多甜了……

《创文明的心得体会优秀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