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利剑2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3-06 14:01:27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就是将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反思内容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材料,写好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巡视利剑2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巡视利剑2心得体会5篇

巡视利剑2心得体会篇1

十八届党中央开展了12轮巡视,共巡视277个党组织,对16个省区市进行了“回头看”,对4个中央单位开展了机动式巡视,兑现了全覆盖的政治承诺。党中央的巡视抓住并推动解决党和国家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发挥出令人瞩目的利剑作用。有数据为证,十八届中央纪委执纪审查的案件中,有超过60%的线索来自巡视。

唐代御史韦思谦讲过,“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巡视就是要当好中央的“千里眼”“顺风耳”,寻找线索,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这八个字是十八大以来巡视工作方针的根本变化,也让巡视工作效果获得根本性提升。发现问题,不能让有问题的人心存侥幸,让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处。发现问题越准确,震慑作用就越大、越持久。

巡视不是权宜之计,说说而已。要坚持中深化、在深化中坚持,发挥标本兼治作用。发现问题并不意味着巡视工作的结束,它只是前提,整改落实是目的。必须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巡视工作不仅要“向前走”,还要注重“回头看”,杀个“回马枪”,让问题真正能够得到整改落实。

一颗参天大树,如果任由蛀虫繁衍啃咬,最终必会逐渐枯萎。一个政党,如果任由腐败滋生蔓延,最终必会走向崩塌。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反腐,无异于一次刀刃内向的“刮骨疗毒”。巡视整改不是一阵风,也不允许走过场,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加强日常监管,扎牢制度的“笼子”,真正发挥出巡视的“政治体检”作用。高悬巡视利剑,深化全面从严治党。

得罪千百人,不负十三亿,真反腐败才能兴党兴国。高悬巡视利剑,坚定不移改进作风、惩治腐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步步向纵深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巡视利剑2心得体会篇2

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担任安徽国债服务中心主任期间,利用职权为私营企业主施永炒作期货、拆借资金提供帮助,为对方带来了巨大利益,然后向对方索取回报。施永交待说:“他就说准备让他弟弟炒股,能不能借点钱过去,借个一千多万这样。我就说干脆送你算了,就是这样。”(据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报道)

官员准备借一千多万,老板大方地表态“干脆送你算了”!对这等好事,稍微动脑思考一下,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电视专题片《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向我们披露了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隆向老板借钱炒股等违法乱纪案情。

遇到“一千多万干脆送你算了”不是好事。归根到底,老板舍得大方地花钱“投资”在官员身上,是看中了官员手中的权力能够给予他丰厚的“回馈”,这时候,“一千万”的眼前利润置换成日后的“数倍”甚至是数十倍利润。有这种丰厚回报的“投资”,老板们怎能不出手大方?

只要官员敢于拿手中的权力来谋取利益,敢于向老板们开口,老板们必然趋之若鹜。因为在生意场上摸滚爬打的他们,知道权力一旦打开了缺口,官员就将成为他们的“仆人”,他们就可以在幕后随意在操纵权力,让权力为他们在各个项目建设以及各种事项上打开方便之门,谋取他们想要得到的利润。在这种必然下,老板们岂会错失良机?可惜的是,官员以为老板送上的是“蛋糕”,送上的是“好处”,而没有提前意识到,收受老板送来的巨额好处,这是让自己身败名裂甚至是玩火焚身的“炸弹”。

遇到“一千多万干脆送你算了”不是好事,杨振超和陈树隆的反面案例也提醒党员领导干部,商品交换原则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是行不通的。据报道,杨振超和陈树隆都曾同为安徽省原副省长,也曾经长年担任企业一把手,此后虽然从企业到了党政机关,但逐利至上的价值取向却从未改变,既想当大官,又想发大财,将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严重破坏政治生态。这条亦官亦商的道路,最终通向的是毁灭——无视国纪党法,不守纪律和规矩,玩权钱交易的手段,落入毁灭的深渊,那是必然的下场。

“前车可鉴。”忏悔者的话,应当令我们深思。落马后,陈树隆说:“我要想告诉党政领导干部的一个教训就是,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从政就好好地从政,经商就好好地经商。否则的话必然是像我这样人财两空,后悔莫及。”——如果,从进入党政机关后,就保持清醒的认识,及时消除“发大财”和逐利至上的念头,始终以纪律和规矩严格律己,会至于在官商勾结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吗?

巡视利剑2心得体会篇3

巡视利剑2心得体会篇4

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松懈,多名干部管党治党失职失责,在金钱开道下,“五假干部”卢恩光“平步青云”当上了省部级干部;南航集团因为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存在腐败多发、利益输送等严重问题,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司献民因为个人嗜好,竟然让集团内部公款打高尔夫球成为风气;天津市委原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作为天津系列腐败案件的第一责任人,严重失职失责,导致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甚至为了“官运”迷信风水,封了市政府大院的一扇门……这些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说明党员干部一旦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丧失、政治上存在错误和偏差,将会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何等重大的损失。

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已经有了基本遵循,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就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全面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把政治巡视视作压力和动力,对照巡视的要求查找问题,同时对照《准则》开展党内政治生活。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全党范围内树立起清风正气,涵养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

巡视利剑2心得体会篇5

“现在想想,确实当时做的选择都是愚蠢的选择。还是有侥幸心理,觉得能躲过去,不是也挺好的吗。”在《巡视利剑》第三集《震慑常在》中,甘肃省委原党委、副省长虞海燕如是说。

什么是“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指偶然地,意外地获得利益,或躲过不幸,引申为人们贪求不止,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或免除灾害的心理活动,如侥幸过关,心存侥幸等。

虞海燕为何会有侥幸心理?仔细思考之下,无非以下几点:一是自己的事情做得很隐秘,无人知晓;二是自己作为“高官”,即使有人举报也可以“摆平”;三是自己搭上了中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的原副主任明玉清这条线,可以第一时间得到第一手消息,并且有些时候还可以帮助自己“莫抹平”问题;四是认为第一轮巡视已经过了,自己没有“出问题”,算是“安全着陆”;五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自己不仅手中有权,更是和妻子找到一个自称在中纪委工作过的人,一起演练如何对抗审查,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六是低估了党中央的反腐决心,认为自己“位高权重”,反腐的潮流不会波及自己。

心理学研究表明,侥幸心理是人的本能意识,这种心理反映在人们的各种思维活动中,通常情况下,侥幸心理只是一种潜意识,不足以支配人的行为活动,但是当一个人自控能力不强,这种潜意识得到孕育膨胀以后,就会引发冲动。正是因为虞海燕的自控能力不强,侥幸心理这种潜意识不断膨胀,最终引发了一系列的违规违纪,最终无法自拔,走向堕落的深渊。

谁到底,侥幸心理是一种信念的迷失。随着“官”越做越大,“位置”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理想信念动摇了,原则底线失守了。因为信念迷失,坠入欲望的沟壑里难以自拔,最终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因为信念迷失,因为自己能“摆平”有些问题,逐步变得变本加厉,侥幸心理慢慢变成了明目张胆目无法纪!

“侥幸”必然带来“不幸”!

《巡视利剑2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