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2-26 17:01:28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心得的写作,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清楚,心得体会是可以把学习或者生活中获得的启发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表达,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8篇

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篇1

60多年前,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每一次航天发射任务的成功,都是中国航天不断努力奋斗的真实体现。未来,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不断发展,我国运载火箭能力将再一次实现新跨越: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等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正按计划开展研制,以实现运载火箭整体的“更新换代”;长征五号火箭将先后执行多个重要发射任务,支撑我国探月三期月球采样返回、2020年火星探测器发射、空间站核心舱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的稳步实施;重型运载火箭有望在2030年实现首飞,使我国航天运输系统水平和能力进入世界航天强国前列……

与此同时,中国航天空间运输的方式也将实现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由单一航天运输向航天运输与空间操作相结合等重大突破。不难想见,随着中国航天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必将承载着中国的航天梦,凝聚着中国航天人的奋斗精神,一次次飞向太空,开启中国航天事业的“新长征”。仰望星空,征途漫漫。300次发射,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有500次、1000次,甚至更多次的突破,等待着我们去不懈奋斗。

相信在未来,我们必将能创造更多的航天奇迹,实现新的更大的“航天梦”,在浩瀚宇宙中留下更为精彩的中国印记。

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篇2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向全国中小学生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一号”授课,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水滴在太空与在地面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失重条件下如何测量物体质量、陀螺的旋转有何奥秘……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篇3

今天,我观看了天宫课堂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我看到了航天员阿姨和叔叔在太空中给我们授课,讲述太空家园,展示了他们在天空的锻炼休息,还有厨房冰箱新鲜的苹果饮用水等等。老师的讲解中了解到企鹅服的作用,在失重的状态下。细胞生长发育的研究细胞一闪一闪的,还会跳动还有水磨实验,我看到了花朵儿在水中绽放。水磨。注入一个气泡水球,形成一正一反两个相。

太空真的太奇妙了。我学到了太空的知识,我要努力学习,学习更多科学知识,长大了我也要做宇航员,为国家做贡献。

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篇4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从“两弹一星”、“嫦娥”问月,到“北斗”指路、“天宫”揽胜、“天问”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苍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进,中华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从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阳;中国人民目光所及,正在从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质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区域。

“中国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满天神话变成现实”。的确,浩瀚太空里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身影,正在将中华民族对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怀,谱写成探索太空的现实诗篇。根据安排,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度过春节。期待除夕守岁时,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

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篇5

?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正式开始了,应该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举,它不仅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熟练的运用载人航天技术,也意味着我国的航天科学技术已经向教育领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榄枝。

此次,中国航天员们在300公里的太空传递科学知识,并用各种太空实验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发了无数学生对神秘太空的兴趣。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用太空讲课的方式亲自传授科学知识,这也只能是人类现代史上才能完成的壮举。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摩根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

中国航天员们的太空授课,已经为我们开启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们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然而,广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义的深远也给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宇宙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必须大力发展载人航天和教育事业。而我们也期待此次太空历险记将我们带到更遥远的地方去,好让更多的地方都能够倾听到“中国好声音”。这次太空授课,激发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内心喜爱,这样就可以转化为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朴素情感,让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少一些说教,多一些用心,激励培养我们未来的接班人。

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篇6

“太空授课”开辟了科技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的.新方式,这是一次崭新的教育改革,这个改革必然激发出更多社会领域与学生面对的授课方式。比如文学家与学生面对授课,比如企业家与学生面对面授课,等等。做好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所有领域的责任。这个责任我们都懂,但是都做的远远不够,今天,太空授课迈出了伟大的一步,我坚信,这伟大的一步,必然引领处更多领域的社会授课之步,必然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崭新内容,社会教育的神圣职责必然得到很好的落实、

“太空授课”以一人主讲两人配合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圆满的教学。这是一个创举,这是对课堂一人授课传统的打破,笔者认为,这样的讲课方式应该在地面试验推广,一方面,我们的班级人数很多,一人授课,老师很累;一方面,多人配合讲课,更加生动,立体,多元,必然给学生打造一个更加充实的学习氛围。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创举。

“太空授课”以身临其境的感悟教学别具一格,教师与知识融为一体,与环境融为一体,教师身临其境的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真正创造了教师,课堂,知识的形象合成的。作为地面授课的课堂,我们应该好好借鉴,要根据现场的环境,现在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师的个性融为一体,创造的课堂。只有的课堂才是最美的课堂。

“太空授课”是高科技的结晶,是教育现代化的硕果,必然对我们教育中国梦有无数的启迪,必然引领教育中国梦更加精彩纷呈。

我期盼我们的教育中国梦里有更多这样的太空授课,有种类丰富的工厂授课,商场授课,军舰授课,飞机授课,等等,教育的中国梦,是教育的立体化,社会化,现代化,形象化,多元化,网络化的具体落实之梦。

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篇7

伟大的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事业。新一代航天人在征服太空的进程中,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和杰出的聪明智慧,铸就了新时代的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具匠心的课。

本次太空课堂主要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们身体处于失重状态,像小鱼儿四处游走。在空间站睡觉就更有趣了,只要一个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舱壁上,但只要你愿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太空转身"这个实验,是由叶光富完成的。他刚开始是原地转身,可是一转身人就倒下了,后来他是根据伸缩手臂加上旋转完成的,我想如果他不这样,用两把扇子来扇风,借助风力是不是也可以呢?

遥想当年,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奔月之梦”,不辞劳苦,克服重重困难,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好好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退缩,勇往直前,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锋!

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篇8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2023直播课堂心得体会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