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条棉被电影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02-14 15:01:56 分类:心得体会

对于心得体会这一文本,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认识,心得体会就是将实践中得到的体会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面材料,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半条棉被电影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半条棉被电影心得体会6篇

半条棉被电影心得体会篇1

?“半条被子”彰显为民初心】

服务群众,以解民忧。几天的时间,3位女红军和徐解秀同吃同住同劳动,还帮着徐解秀烧水煮饭,闲时给徐解秀夫妇讲革命道理。离别时,女红军对徐解秀说:“等革命成功以后,一定要送你一条完整的新棉被。”女红军最后还是没能来,但是给老百姓送新被子的承诺,共产党人做到了。近__年来,我党带领全国人民一步步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全党全国之力消除贫困,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兑现共同富裕之诺。共产党人不仅给老百姓送来了新的棉被、棉衣,更送来了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平等的教育机会、健康的生活状态、安定的社会环境……但是,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共产党人要与时俱进,主动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跟上时代节拍和群众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无论世事如何变迁,只要共产党人坚持“只有一条棉被也要分半条给老百姓”的情怀不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改,就一定能汇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亿万人民群众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半条棉被电影心得体会篇2

?看似平凡 实为不凡】

“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近日,在湖南省津市市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下,我们观看了《半条棉被》这部电影,“聚焦平凡一幕,实为不凡之人”,这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段平凡往事,但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却闪烁着不平凡的光彩,正是点滴平凡中的不平凡造就了今日的中华民族与中华儿女。

一枚普通铜板,承载着党员不拿百姓一针一线的自律。“路上挖到一颗红薯,红军也要在地上放上几枚硬币”,食虽无主,纪律却常在心中,党员干部应时刻做到自廉。常持自警之心,卑以自牧。贯彻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坚定四个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抵制四风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能力。常思权力之框,慎独于内。深刻认识党面临的四种危险与四大考验,牢记权力为法律所约束、为群众所服务、为人民所监督,筑牢思想防线,不踩红线、不越底线;自觉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诚心接受群众监督、真心对群众负责,做到群众面前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

一双自由脚,承载着党员破旧革新的勇气。电影中,徐解秀老人在三位女红军影响下,脱下了裹脚鞋,重拾了自由脚;党在长征过程中也蹚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前,世界正面临__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我们应坚持创新引领,把握发展机遇。建立容错机制,降低试错成本。将从严问责与合理容错相结合,坚持对干部创新进行客观评价,公正合理对待,对该容的大胆容错,不该容的坚决不容,既确保让广大干部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避免拿容错当保护伞,出现纪律松绑情况。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成效。结合时代新特点、新形势、新任务,敢于突破传统、敢于跳出常规,打破思维惯性与工作惯性,在干事创业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敢于提出新观点,善于学习新技术,勇于尝试新方法,将创新精神贯穿工作始终。

半条棉被电影心得体会篇3

影片《半条被子》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一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的故事,展现了军民鱼水情及伟大的长征精神。

观影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这部影片是对我们党的初心和革命情怀的最真实表达、最深刻映照,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初心使命与革命情怀,才会有如此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军民鱼水情!

我集团党员将在感悟“半条被子”的精神中坚定信仰、坚守初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加入到推动党的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队伍中来,为争当全市建设“重要窗口”示范样本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只蝎子不小心掉到一口水缸里,无法爬出。一个和尚路过此处看到这个情景后,伸手把这只蝎子从水缸里捞了出来。但是,这只蝎子在脱离困境逃走的一瞬间,却本能地把这个和尚的手指狠狠地蜇了一下。围观的人看到此景愤愤不平地对这位和尚说,这个蝎子太不仗义了,你救了它,它却恩将仇报地蜇你,早知这样,你就不该救它!和尚一脸平静地说:蝎子蜇人是它的本性,我救世上的生灵于水火之中是我的本性。我岂能因它的本性而放弃我的本性呢?

读罢这则故事后,我感触很深: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忘记你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你要干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认准最初的方向,持之以恒顺着这条路走下去,才不会违背你自己原来的初衷,才能实现目标。

作为一名党员,我的本性、我的初心是什么呢?回忆起17年前宣誓入党那一刻的心情,我清晰记得当时无比的激动和兴奋,那鲜艳的党旗下铿锵的誓言穿越了时空,激荡着我的心灵,响彻在我的耳边。

不忘入党初心方能坚定信仰

“初心”,就是一个人的目标以及为目标而立下的誓言。共产党员的初心,就是立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就是对党忠诚、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理想信念。无论任何时候,在任何环境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的本性与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事业不倦的追求,就是在党旗下庄严许下的诤诤誓言,就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回想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共产党人为了革命的成功,南征北战,流血牺牲,靠的是什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只因坚信人生最高之理想,在于求达于真理,38岁的李大钊从容就义;只因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36岁的瞿秋白、33岁的澎湃视死如归。因为这一信念,毛泽东10多个亲人献出了生命,2100万革命者慷慨捐躯。

再看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人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靠的是什么?靠的还是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坚如磬石的信念,是自己那颗宝贵的初心。从焦裕禄到杨善洲,从邓稼先到袁隆平,从雷锋到郭明义……概莫能外。__年,走进地震灾区的外国友人面对令人震撼的汶川奇迹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有些“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这些共产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信念如山。

去年看到一篇报道:湘潭大学原纪委书记曾子其,退休19年坚持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故事。或许有人会想,退休了就像一头牛卸了架,该歇歇了。曾子其为什么还那么“卖命”?“我想为党活100岁”,曾子其透露出自己的心声。遍地英雄下夕烟。云南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甚至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都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只要活着,我就有义务和责任帮群众办实事,共产党员的身份永远不退休。”退休没有成为他们对党员身份的告别,反而成为他们英雄般的开始。

感怀过去,聚焦现实,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一直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部分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定的理想信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忠诚为人民服务。

不忘入党初心方能永葆本色

在任何环境中,只有不忘入党初心,坚守底线,拒绝诱惑,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党员。

1939年元旦,陈毅司令员乘新年之际,宴请当地抗日武装的负责人。在热烈的气氛中,陈毅司令员说:“请大家放心,今天的烟酒钱可不是公款,是我陈毅写文章所得到的稿酬啊!”。正是牢记宗旨,坚定信仰,才能将廉洁作为重要支撑,战场上的“亮剑”才更有底气,更令日寇胆颤;正是有了这种从纯洁内心透出来的廉洁,共产党人才能最大限度上下同心,才能把最广泛的人群团结在周围,才能胜强敌、创奇迹。

可惜,这样的坚守并非人人都能做到。例如,深圳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他曾身居要职,在仕途上平步青云,“连跳式”升官;如今落马,被查出近乎疯狂地接受巨额利益、参与赌博,还在企业老板安排下多次嫖娼、参与赌博,被一线办案人员形容为“五毒俱全”的干部。蒋尊玉的人生道路,一度沿着“从军—规划—治水—治区—治市”的轨迹而行,政绩耀眼、仕途顺遂。但是他丝毫没有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利来为群众谋福利,而是用来为自己的圈子疯狂敛财,所以等待他的是法律的制裁。

近年来,我们从电视、报纸、网络上看到一系列落马贪官的新闻,在他们的履历中,不乏曾经是优秀党员干部,也曾经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也曾有过立志为党和人民奉献一生的铮铮誓言。但是,他们却没有经受住形形色色的考验,最终背离了党的宗旨和自己的初心。

这些话看似朴实平凡,却再次告诫全体党员不忘第一身份,履行第一职责。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无论出身和社会地位如何,其第一身份都应是“共产党员”这四个大字。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时时警醒,明白自己是一名在党旗下宣过誓的共产党员,要用入党誓词约束自己,用坚强的行动恪守党章,恪守信仰。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每一个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都要从小事做起,从衣食住行做起,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为金钱所诱,不为美色所迷,不为物欲所累,慎独慎初,自警自省,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不忘入党初心方能担当作为

在基层工作中,我经常会被党员的事迹所感动,为他们的精神境界所感怀。

在我们的身边,从不缺乏这样优秀的党员。为什么他们能几十年如一日肩负起工作的责任和担当,任劳任怨、孜孜不倦,为党和人民奋发作为?我在他们的身上、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找寻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共产党员在宣誓入党的那一刻起,也把信仰写进了心里,成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于是,在往后的日子里,要用一生的时间、一生的实践去固守自己的家园,使其勿染尘埃,清净常新。即使有困难,即使有艰辛,甚至有挫折,有失败,也会义无反顾。

尽管如此,比起身边许多优秀的党员,我仍然觉得差距很大,时刻充满了紧迫感和危机感,不断地追求更多的进步空间。我一直相信,作为一名党员,不忘入党初心,践守入党誓言,就是一生的成功!

半条棉被电影心得体会篇4

?半条被子半辈子 一声党员一生缘】

半条被子半辈子,是鱼水,是情深。

那是1934年11月初,一个北风夹着冷雨的夜晚,红军长征来到了汝城,3名女红军借宿在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她家境贫寒,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就将身上唯一的一条行军被打开与徐解秀母子合盖。临走时,坚决要将被子留给他们,可朴实的百姓怎么会接受呢?就这样你推我阻,谁也不肯要。最后,一个红军姑娘用剪刀把这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送给了他们,还说,“这半床棉被留给你,等革命成功后,我们再来看你们,到时候带一床很新很暖和的棉被给你们!”遗憾的是,英雄却无觅处,这三位不知姓名的红军姑娘或许在某次战斗中牺牲,或许成了草地雪山的英魂……1991年腊月,等了大半辈子的徐解秀老人就这样带着遗憾去世了,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这三位女红军,并嘱咐子女:“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老人的话语,是老百姓理解人民军队的生动写照,更道明了共产党和老百姓就是这样共用一条被子的鱼水情深!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在那条严酷悲壮的革命征程上,一床被子弥足珍贵!可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半辈子的守候,半条被子的温度,这种感情、这种信任代代相传,直至今日!

一声党员一生缘,是初心,是使命。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我们需要不断受教育,为了立身基础更扎实;我们需要不断受洗礼,为了奋斗目标更高尚;我们需要不断受启示,为了前进方向更明晰!从给半条被子到给幸福路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初心始终如一,这使命要从未改变!

这一生,只为这一声,党员!

半条棉被电影心得体会篇5

?从“剪下半条被”中感悟奋进前行的力量】

同人民风雨同舟,老百姓才会当咱是“自己人”。

同人民血脉相通,老百姓才会把咱当“亲人”。

同人民生死与共,老百姓才会把咱当“家里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古时的统治者尚且知道和人民同甘共苦,人民才会生死与共。作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己任的共产党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始终是我们开展群众工作的不二法宝。如何在基层实践中,将所学的理论和具体丰富的实践生活结合起来,考验着学习者的智慧,也考验着学习者的能力和水平。在基层实践中,通过深入一线,参加支委会,开展“面对面”“背靠背”的座谈,通过一以贯之的接触、了解,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我似乎找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在融入新生活的过程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争执和不开心,甚至有过放弃,折返的想法和念头,但更多的是新的收获,新的砥砺,新的成长,更有基层将咱当“自己人”“家里人”“亲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事非经过不知难”,今天再回看这段“剪下半条被”的故事,更加感受到真理的力量,感受到新思想的光辉。登临山之高,领略海之深,在经风沐雨的实践中长经验、增智慧,壮筋骨、练本领,越发感受到新思想的永恒魅力,我相信,初心不忘、使命永存,砥砺奋进的脚步必将在实践的发展中愈发坚定笃定,愈发行稳致远!

半条棉被电影心得体会篇6

?半条棉被映初心 决胜小康再出发】

1934年11月,红军过境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老人家中,见到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一个被窝度寒夜,一床棉被对半分。寒冷的冬夜里,棉被之所以能够御寒,并不是它本身就有温度,是因为人把棉被暖热了,棉被才会给人以温暖。“半条被子”的背后,是三位红军女战士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让群众受苦的为民情怀,是红军与老百姓鱼水情深的印证,更是中国共产党同人民风雨同舟的现实缩影。“半条被子”不仅见证了人民军队和人民的血肉联系,也映照了中国共产党人“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初心。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为不易的一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神州大地,夏秋之际,南方各省又发生了严重的洪水灾害。在过去8个多月时间里,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勠力同心抗击疫情、汛情,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披荆斩棘战疫情、劈波斩浪战洪水,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全力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大战大考面前交出了满意答卷。

当下,在中华大地如火如荼的疫后重振建设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的任务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增长、日趋多样。因此,我们还有很多“娄山关”要征服,还有很多“腊子口”要跨越,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掉队”、扶贫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新形势下,我们不仅要弘扬传承“半条棉被”精神,分给人民群众自己的“棉被”,还要带领人民群众谋发展,为人民群众送来“新棉被”,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一个温暖的故事能够折射出真理的源泉和力量。今天,我们重温“半条被子”的故事,就是要牢记“半条被子”的精神,用心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将“半床棉被”中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时刻与人民共担风雨、血脉相融、生死与共,为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提供不竭动力。

《半条棉被电影心得体会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