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2-03 09:04:39 分类:心得体会

心得是写出个人真实感受的实用文体,我们在对生活产生了新的想法之后,就可以静下心来拿起笔真的写一篇心得体会,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7篇

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篇1

人类进入21世纪后,教坛上出项了这样一句话:“要使学生终身受益,就得教给学生自己寻找水源的方法。”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生本教育也被社会提上了日程,其实这正是对上句话的一种呼应,是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要想真正落实“授人以渔”,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

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人文的概念包含了“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所谓“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师自身素养高低,对于学生的素养起着关键作用。人文素养处在教师整体素养的核心位置,决定着教师职业的意义和价值。这次收看的网络培训中关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的研究便是对此的真实写照。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师的人生必修课。从某种角度说,学会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

学生的人格主动性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大家都在呼吁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到极致,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师思维碰撞的程度,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学《卧薪尝胆》时,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足够深的历史知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教师不能说全部知晓,但也要知道个七八成,这样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吊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会深深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发自内心的想学习,要学习,我们都知道好发问、爱探究是儿童的天性。儿童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探究欲望。杜威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四种本能的需要,即:语言的本能、探究的本能、制作的本能、艺术的本能。这四重本能的欲望与冲突,是儿童行动的自然源泉,指导学生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应该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遵循学生学习能力发展规律,遵循学生学科学习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探究学习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得到发展,在学生探索学习时,遇到难题,教师必须学会引导,遇到困难或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深入理解勾践为何要卧薪尝胆时),教师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可以由引导孩子想象战争失败后的残局以及勾践看到那时的场面心理的想法到受尽屈辱时的心理的强烈反差等等一步步引导孩子,必须平等耐心的对待每个孩子,这样孩子在爱的氛围感受到人文的关怀中他才能全身心的放松,真正投入到学习中,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颤栗的心理上写上平正的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一样。在教学中,只有让你的学生感到平等、自由时,他们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

这样的课堂是幸福的课堂,师生之间被爱包围着,相互尊重、民主平等,在我眼中课堂不仅是师生教与学的互动场所,更是师生幸福体验的场所,教师教得幸福,学生学得幸福,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吧,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去追求幸福课堂吧!

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篇2

人文精神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要提高人的人文素质,使他们远离盲目和低俗,做进步的现代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塑造人文精神,它是通过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格特征、审美情趣等体现出来的。人文修养培养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造就人的灵魂,灵魂主导人的一生。因此,注重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在现代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

新课改后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空间小到细菌微生物,无所不有,真可谓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人文关怀,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是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很好的教育资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担负起对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任。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首先,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内有所体会。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越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其次,尽可能地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佳方式。这是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由的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兴趣得以激活,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启迪,感受了审美乐趣。因而,做这样的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一定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感染。

最后,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是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教师高尚的品格,诚挚的感情,渊博的学识,整洁的外表,生动形象,文明礼貌的语言,整齐美观的板书等等具有美育因素的诸多方面,无不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教育。

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支持就没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业绩。因此,作为教师,要把人文素质的养成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社会实践中,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贯彻人文精神,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人文之光自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

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篇3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篇4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我所理解的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主要有: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甘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它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献身教育为荣、为乐的思想情怀,教师只要有了这些,就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要广泛涉及与本专业有关或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教师对社会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到更多除了书本以外比科学知识更有实际意义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各方面技能掌握的兴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篇5

学习了《教师人文素养》一书,我对教师师德以及教师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我就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感受。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通过暑期的学习,我对师德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我们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篇6

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这门课带给我的感觉不仅仅是一种学习上的启迪,更是一种在精神上的影响。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可以解释为人文素质与职业修养的相互影响,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职业素养是专业第一位,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因此,这门课对我们将来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我其实是那种不太会适应环境改变的人,进入大学,如果不适应环境的改变,那就会一点点落后于别人,因此,开学第一课时,老师就讲了我们应该如何适应大学的生活。大学与中学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在这里的确比高中自由,但现在的自由,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这里我们要学会独立,不再像我们高中那样,上个厕所也要拉上一个人一起去。刚开始真的不适应,其实现在觉得,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可以独立做很多事情,手脚麻利,不用牵挂什么。

当然,我们也要适应教学的安排,一天中总有那么几个时候是没课的,所以要合理安排空余的时间,积极为未来的就业做安排。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校园文化折射体现着一所学校的内在精神和行为规范,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影响。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

而关于做人,我们的确要有自主意识,正确定位自己的人生,确定自我。在每个角色中,安分于自身,不逾越。就像老师说的,该玩的时候,玩的疯点没关系,而在学习时也应该认真对待。

大学里,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每个人都从零开始,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做的自己,我们可以做一个独立自主、诚实守信的人,我们要合群、要有责任感。其实,我们还需要在这里学习一种叫团队意识的东西,与别人沟通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也要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别人沟通交流,其实这也是一种素质的体现。

同样的,大学怎么可以不参加一些社团,在那里,我们参加活动,认识更多的人,在这个小社会里,学习者为人处事。

我们的职业技能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学得这么辛苦,但说实在话,现在如果不辛苦,那以后有更多的苦要吃。

其实,我蛮喜欢这门课的,在很多时候可以深刻剖析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究竟在想什么,到底要什么。我可以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时候在写实训报告的时候,感觉是一种诉说,让自己有个释放的地方。

总的来讲,我觉得学习和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协调的,只顾了学习不行,但若只顾了生活,那也是不行的。在大学里,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有了这个为基础,再加上自己的学习为保障,那还有什么能阻止我们冲向成功。

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篇7

在20-年11月22日下午,我校全体教师在学校品正楼会议室认真聆听了来自贵州师范大学谢萍教授的《教师的人文素养》的讲座,在两个多小时的培训时间里,现场所有的老师听得比较认真还作了笔记,谢教授所举得例子和培训的内容使我颇有体会。我们深知“教师的人文素养” 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通过培训后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谢教授还说道现在的教师要使学生有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源源不断的泉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在培训中谢教授也举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明当今的学生知识面相当广泛,教师应不断学习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也举了很多师德出现问题的例子,使我深感教育,我认为那些师德严重败坏的教师应该严惩那些禽兽更不能容忍。 在培训的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谢教授并没有讲完,用几组图片让我们轻松一下,作了结束语培训就结束了,本次培训时间虽然短,但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教师的人文素养方面知识,更懂得了生命的可贵和如何在生活中找幸福,以及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

总之,通过培训后我觉得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人文素养课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