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1-15 14:02:16 分类:心得体会

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一定要将事情的经过发展梳理好,如果你在生活有了特别的感受,就可以写进自己的心得体会中,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7篇

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篇1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群众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篇2

前几天,妈妈为我买了一本《英雄人物故事》,我可爱看了。今天上午,我打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集体主义精神开模邱少云》,很快被这个故事吸引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他们连潜伏在离敌人只有60米的草丛中。当敌人的燃烧弹把邱少云烧着时,他要扑灭身上的火并不难,但这样就会暴露目标。

邱少云为了战友们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强忍着疼痛,将手深深插入泥土里。烈火在邱少云身上少了整整30分钟,他始终没有动一下、喊一声,直到牺牲。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战斗很快取得了胜利。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性情久久不能平静。邱少云真是个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英雄。虽然邱少云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中朝人民的心中。邱少云的集体主义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我想,在我们班级中,每个人都要有集体主义精神。

比如上课时,每个人都用该自觉遵守纪律,专心听讲。如果谁违反了记录,就会影响大家上课。这学期,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有一次数学课上,我一直在做小动作,张老师便停下课来批评我。现在想起来真惭愧。

从今以后,我一定以邱少云为榜样,在集体中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违反纪律,做一个人爱集体的好学生。

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篇3

学习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纪律精神。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国军人的纪律精神名闻天下。军人有纪律,能够打胜仗。一般人有纪律,能够做好工作。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单位有单位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习军人的纪律精神,能够让我们打造方圆精彩人生,能够让我们的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当然,学习军人的纪律精神不是保守,不是机械,而是要学习军人纪律精神的精髓,一切为了胜利,为了正义,为了荣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啥?因为要抓住战机,才能取得胜利。学习军人的纪律精神,就是要学习军人以胜利为纪律宗旨的精神。人人有纪律,社会有文明秩序。

学习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勇敢精神。一说军人,我们眼前马上想到的是不怕牺牲,战场拼杀。军人的勇敢精神是军人的形象缩影。没有勇敢的军人,就不会有伟大的国家。军人的勇敢精神打造了国家的钢铁长城,雕塑了战争胜利丰碑。《亮剑》中说,狭路相逢,勇者胜。说的就是军人的勇敢精神。古人说,夫战勇气也,说的也是军人的勇敢精神。勇气是勇敢的灵魂,勇敢是勇气的肉体。我们应该学习军人的勇敢精神,我们不一定人人在战场上拼杀,保家卫国。但是,我们要在人生的旅途中,事业的征程上,不怕困难,勇敢拼搏,用勇敢打造出人生出彩,事业辉煌。人人有勇敢,民族能强悍。

学习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担当精神。军人的担当精神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上,体现在为国家奉献上。革命站年代,中国军人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是担当精神;和平建设时代,中国军人苦练打仗本领,抗洪救灾,冲锋一线,是担当精神。中国军人都有宽厚的肩膀,能够扛起人民的需求,国家的要求。我们学习军人的担当精神,就是要让自己的人生征程,事业追求走出个人狭隘,走向为人民担当,为国家担当。人人有担当,国家有力量。

用学习“军人精神”庆祝“八一”,这是对军人最好的尊重,这是对军人精神最好的弘扬,人人有纪律,有勇敢,有担当,我们的新时代必然更加灿烂阳光。

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篇4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书名是《革命英雄的故事》,我用了足足3天的时间把它全部看完,我被书中一个个英雄形象折服了,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心颤抖了!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革命先烈们正是他们的行动给世人留下了学习的榜样。

其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女英雄刘胡兰的故事:刘胡兰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年幼的她早早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一次,刘胡兰根据组织安排,要转移上山,可是敌人封锁了所有入口,刘胡兰无法离开村子。一个叛变的民兵从人群中发现了刘胡兰,把她拉出人群,带到了敌人的面前。敌人从叛徒的口中得知刘胡兰是被捕人员中唯一的共产党员和区干部,又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便妄想从她口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可刘胡兰宁死不屈,敌人万万没有想到共产党的一个小姑娘竟会如此坚强。敌人的利诱和威胁都失败,便希望通过血腥的屠杀来逼迫刘胡兰投降。

在刑场上同志们一个个牺牲在敌人的铡刀下,只剩下刘胡兰一个人,这时的刘胡兰眼睛里冒着怒火,毫不畏惧,她斩钉截铁地说:“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愤怒的群众再次向刑场涌来,敌人的机关枪向几百名手无寸铁的乡亲们瞄准,这时刘胡兰大义凛然地大声喝斥敌人:“住手!要死,让我一个人死,不许伤害群众。”就这样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昂首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从容地向烈士染红的铡刀走去……。她用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换来了老乡们的安全,她却永远沉睡在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上,鲜血染红了蓝天。

刘胡兰,你不会孤单寂寞,中国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都在传颂你的事迹,你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毛泽东为你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邓小平爷爷也为你亲笔题词:“刘胡兰的高贵品质,她的精神面貌,永远是中国青年和少年学习的榜样。”

在中国,像刘胡兰这样的爱国英雄成千上万,你看,舍身堵枪口的“黄继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烈火中永生的“邱少云”,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为了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无数的革命先烈在战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这些勇士们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进,面对敌人的枪口毫不畏惧、视死如归,这种爱国之心是多么可贵啊!

我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硝烟、没有战争,这样的环境是千千万万英雄用自己可贵的生命换来的。此时此刻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光荣的少先队员,我们应该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我们更应该把握好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篇5

今天是清明节,我想很多同学都回家祭祖扫墓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说的就是每当这个特殊的时候,人们都会倍加思念已经死去的亲人,心情难免伤感。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烈士鲜血所染的国旗,不觉思绪又回到那艰苦峥嵘的岁月:旧中国饱受战争的创伤和帝国主义的欺凌,人民受尽磨难和屈辱。旧上海的公园门口曾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外国轮船在黄浦江上肆意闯荡,撞翻中国民船,淹死中国人也不管。那时洋人在中国土地上为所欲为,国人已丧失了最起码的做人尊严。祖国危难之时,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出,为了祖国的独立统一和人民的解放,甘洒一腔热血。从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女侠秋瑾,到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的邹容;从江姐到刘胡兰;从黄继光到董存瑞……无数英烈用他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爱国乐章。难道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吗?不!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们深深懂得:在祖国危亡之时,作为一个中国人,保卫祖国,拯救祖国是自己的责任,为了祖国的解放,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战火中出生入死,监牢里坚贞不屈,刑场上大义凛然。他们用生命、热血换来了华夏民族的新生。

英烈们虽打下了江山,但他们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贫穷落后。为了圆民族的强盛梦,让先烈的理想变成现实,每个炎黄子孙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富强祖国的历史重任。是的,目前中国还穷,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来开拓建造一个美丽的家园。美国曾经也很穷,美国牛仔当年开发西部时也绝没有可口可乐,但他们的后代没有抱怨、观望,更没有逃避和背叛。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他们富强起来了。清贫的中国正需要这样的硬气,继承先烈遗志,实现先烈遗愿,我们唯有卧薪尝胆,自强不息。谁不想自己的祖国日益强大呢?谁不想在走出国门时可以骄傲地称自己是中国人呢?祖国是民族的根,爱国是民族的魂。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把爱国作为自己精神的支信和力量的源泉。

时代的列车已进入21世纪,新世纪给爱国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爱国不再变的虚无,爱国也不再化表现为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爱国,我想首先应该落脚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试想一个不爱自己工作的人,一个不爱自己学校的人,一个不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还能谈得上爱国吗?

当今的世界是高科技的角逐场,入世后的竞争将会一浪高过一浪。作为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中学生,更应积极地、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是知识做梦梦不来,伸手要不来,只有靠今天的努力学习,日积月累。同学们,今天的爱国就是努力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老师们,今天的爱校敬业就是爱国的最好衡量。为祖国培养能够撑起中华民族脊梁的旷世之才难道不是爱国的最好体现吗?

“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老师们,同学们,只争朝夕,发奋努力吧,让我们以优异的成绩告慰青松下长眠的烈士。

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篇6

最近我读了一本革命英雄故事书,其中战斗英雄董存瑞的故事,深深的感动了我。

1948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连接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人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这时侯,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冲向暗堡,前进中敌人的子弹打伤了他的左腿,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但他咬紧牙关,顽强坚持冲至桥下。可是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董存瑞的身言,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我读了这篇战斗英雄的故事,深受感动,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都是英雄们用生命的鲜血换来的,我们现在应刻苦努力学习,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应该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篇7

常记得,儿时看到军旅类的电视剧,心中总是升起无限向往。看着战士们军装下的飒爽英姿,羡慕《垂直打击》里玩儿单兵战斗装置的方亦虹,佩服《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拼劲、钻劲、干劲,也膜拜《我是特种兵》里那群宁流血不流泪、宁掉头不求饶的战士们的刚毅勇敢。慢慢长大了才发现,那时吸引我的,是那股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劲头,那股不论何时以国家为上、组织为上的劲头。

昨天,他们的牺牲铸就不朽军魂。从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到千难万险的长征路,从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到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他们彰显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董存瑞、杨靖宇、刘胡兰、邱少云、黄继光等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不朽赞歌。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在寝苫枕块的行军途中,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才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他们也是血肉之躯,也是儿子、是丈夫、是父亲,是会累会疼会怕的平凡人。但是他们却书写了不平凡的历史,没有辜负那身戎装扛起的初心和使命,那是最美的曾经。

今天,他们中,有带领官兵深学真信笃行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干部、传承红色基因爱党报国的少数民族青年军官,有苦练精飞的蓝天骄子、潜行大洋的技术能手、务战研战的巾帼先锋、处突维稳的忠诚卫士,还有保障打赢的联勤尖兵、矢志创新的科研专家、扎根高原的一线带兵人……他们聚力强军打赢、忠实履行使命,在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充分反映了全军部队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显著成效。

《老革命事迹心得体会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