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砺心得体会6篇
写一篇实用的心得体会是可以让我们的写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其实我们写好心得体会之后都是可以让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的,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磨砺心得体会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磨砺心得体会篇1
坚定理想信念,在“追求”中激励青春。 毛泽东说过:“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青春是朝气蓬勃的,是充满希望和追求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用行动不断追求无悔的青春。只有不断追求,才能在广阔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在浩瀚大海中乘风破浪。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困难总是重重,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和磨难,才能向阳而长,向阳“绽放”。
站稳人民立场,在“服务”中磨砺青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大青年没有退缩,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在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方方面面的抗疫一线工作者中,都有“90后”“00后”的身影。他们心中有人民,以“服务”为宗旨,舍小家为大家,在服务中磨砺了青春,树起了新时代青年的榜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向这些“逆行者”学习,学习他们心中始终有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练就过硬本领,在“实干”中绽放青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要想成长成才,就要从一线干起、从基层做起,用一点一滴的汗水,苦干实干。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青年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在脱贫攻坚和服务群众的一线积极作为,勇于领任务、挑担子、练胆子,竭尽全力为脱贫攻坚添砖加瓦,真抓实干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年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不负韶华, 只争朝夕,为新时代党的事业发展而不懈奋斗。
磨砺心得体会篇2
走好“上坡路”,要以党和人民的召唤为“上”的根本动力。“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地“向上”牵引力。这个“牵引力”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常讲的“志”,志从何来?它根源于人民,从时代中来。这118名毕业生之所以选择到边疆基层工作,正因为他们感受到了伟大的时代力量,人民心中的深深召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路上,尤其是要关注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这不仅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每个有志青年的应有选择。把这种责任担当和选择融入“召唤”的,其本身就是伟大的,其奋进一定是自豪的,其绽放一定是夺目的。
走好“上坡路”,要以“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执着去矢志奋斗。“人生之大病,只一傲字。”前进的路上,最怕骄傲自满。古代有一种器皿叫欹器,“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在奋斗的路上要多考虑风险,多思不足,做“中则正”。有比较才知差距。要多走出去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见贤中自省、成长。有探索才识短板。要积极地去接触发展中的新事物,多研究新问题,为发展谋良策,既要能与发展同步,又要能超越“当前”登高望远“看未来”。“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为民不停歇,奋斗无止境。决不能躺在往日的“功劳簿”上,要始终有“归零”心态,让自己“沉”下去,以实干与拼搏把发展“提”上来。在“上坡”的路上,去铸就一座让后来者为之振奋,继承传播,并以此为榜样的“丰碑”,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去登更高的“峰”。
磨砺心得体会篇3
志在“恒”,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作毕生追求。正如《哈工大之歌》所表达的那样:“忠诚和报效是我们的选择。”一代代哈工人把“忠诚”和“报效”深深地镌刻在心里、牢固在志向中,默默无私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着。人贵有志,志贵有“恒”。广大青年学子既要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中立好志、立大志,更要让这“志”在内心生根发芽,不断成长。要把做好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作永远的追求和无尽的求索。心要跟党走,行要有人民的温度,专心而致志。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既要淡泊名利,又要能坐“冷板凳”,坚决抵制各种诱惑。要有“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以功力必不唐捐的执着,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添砖加瓦、保驾护航,为人民留下学以为民、学以致用的“为学”印记。
志在“励”,要到科技人文等领域最前沿去搏击。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广大青年学子要到各自的学习和研究领域里去奋进、搏击,正如哈工大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要以严的作风去做好工作,更加深入研究,在严中减少失误,提高效率,早出成果;要以“到家”的知识和本领,积极涌入到世界竞争的大潮中,敢同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较量,敢向世界最高端的标准“亮剑”。就像我们登顶“珠峰”一样,去进行伟大而鼓舞人心的探究。“山高人为峰”,要青出于蓝胜于蓝,不断向前人学习,不断超越前人,跑出更好的成绩。也要甘为人梯,传好“接力棒”,为后来人铺好路、搭好桥。
志在“为”,要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17岁的马克思在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这样的崇高理想最值得我们敬仰,更值得我们深深学习。“在新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具体体现,就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广大青年学子要知行合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绽放绚丽的青春之花。既要弘扬好“两弹一星”精神,到祖国最需要的知识领域里去攻坚,去填白、完善、提升,进一步助燃科技强国的引擎。又要能扎根基层,到老少边穷地区去,在一点一滴中做好为民的事业,实现“边兴民富”。只要祖国有召唤,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广大青年学子要乘好新时代的春风,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学习各项知识本领,在磨砺中实现与党和人民同频共振的伟大志向。
磨砺心得体会篇4
当代好青年既要“学高”也要“身正”。做人做事第一位是崇德修身,新时代好青年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于青年干部而言,锤炼坚强党性、坚定政治立场是为明大德,明大德当正以处心、廉以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以处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谨守社会公德、培养道德意识是为守公德,守公德当出以公心,自觉维护公共范围的正常秩序和公共生活,待他人要文明礼貌、乐于助人,待事物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当代青年要在加强公德建设和提升公德意识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严格约束自身操守和行为是为严私德,君子修身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新时代好青年要在慎独、慎初、慎微、慎欲中踏踏实实做人,学会感恩、学会勤俭、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在自重、自省、自律中扎扎实实干事。
作为一名精神科康复护士,我愿用爱、责任与担当,沿着南丁格尔之路不断前行,让青春在自己岗位放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扬认真负责、积极进取工作作风,严格把控护理质量,用自己娴熟的护理技术和先进的康复理念,为精神科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为我院的发展壮大添彩。
磨砺心得体会篇5
“老师变保洁员?这真的是我住了4年的‘金窝’吗?”6月15日,湖北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师生们的朋友圈里被一张张整洁的寝室照刷屏。据悉,武昌工学院即将迎来毕业生返校的日子,为了让学生们安心“归家”,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发起了号召全体党员教职工为毕业生清扫寝室,“欢迎毕业生回家”的活动,共计27名党员老师自愿报名组成党员先锋队,给102间毕业年级学生寝室进行大扫除,并耗时6小时全部整理完毕。
大学毕业季,青春绽放时。在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斗后的六月,又迎来了毕业生返校的日子。这些即将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莘莘学子们,“1月离校6月归”,自然感慨良多。与母校阔别了半年之久,这次回校也自然是来去匆匆。他们半年未曾居住的寝室,也自然多了尘埃,少了生机。为了给这些即将起航的青春少年们创造一个温情的毕业环境,让他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踏上工作岗位,院校的党员教师们用辛勤的劳动让学生宿舍焕然一新。这是老师们对学生归来的期待,更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生动体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人对教师职业的诠释。其中“传道”被列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我们现在要求的“教书育人”,并且以“育人”为本,确实就是秉承了古人倡导的“传道”为先。这里的“传道”,并不是单纯地给学生们讲解“道理”,更重要的是“言传”还要“身教”,特别是面对即将融入时代洪流的学子们,从灵魂深处感染他们更为重要。而作为党员教师,肩上的“育人”责任更重。大学四年,老师们一直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善始”还要做到“善终”,才能给这些时代的弄潮儿们做出榜样。
“1月离校,6月归,想它更想她。”这样的点赞是发自内心的。大学生活,正是青春勃发、人生得意之时,四年的时光虽也短暂,但在生命的旅程中却占有极高的地位。在这其间,他们立足于本专业,追求全面发展。在辛勤园丁们的带领下,怀揣梦想并追逐梦想,谱写着一曲曲情感之歌,奋斗之歌,青春之歌!在这里,他们除了练好自己的知识本领外,还接受精神的洗礼。他们正如一颗颗充满生机的幼苗,在党的阳光雨露下,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这里,是他们的又一个故乡。
“望少年们怀揣梦想走出校门,这里始终是你们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家园,始终是你们成就梦想的坚强后盾。”武昌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凯对毕业学生们的希望与嘱托,体现出新时代高校的责任与担当。党员教师主动当起“保洁员”,助力毕业生温暖“回家”,正是“坚强后盾”的一个细节。我们相信,这样的理念、这样的行动,必将在少年们的心中播下“青春”的种子,让他们踏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征程,并尽情地开花结果。
磨砺心得体会篇6
回望百余年,中国青年不屈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奴役,挺身而出、奋起抗争,发动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运动,形成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奋斗之歌、青春壮歌。今天,五四运动虽已远去,但五四精神却从未褪色,依旧熠熠生辉。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正需要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以奋斗与担当写下青春诗行。
奋斗要以理想信念为“马”。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总开关”,更是前行的“动力源”,有了理想,奋斗才有目标,人生才有航向,青春才有砥砺前行的不竭力量。青年有理想,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34岁的邓稼先,远离至亲,隐姓埋名,义无反顾扎进荒漠;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放弃城市,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奉献直至献出宝贵生命,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本来可以舒适,却选择了艰辛;本来拥有芳草茵茵,却选择了荆棘满布,一切都是因为理想。马克思指出:“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个人舒适永远只是暂时的,因为暴风雨总会如约而至。惟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树立胸怀祖国、胸怀人民的远大理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策马奔驰,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意义,我们的事业才会更加出彩,我们的人生也必将更加丰盈。
青年领袖恽代英说,“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我们的青春底色将更加亮丽,我们的青春人生将更加出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