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2-10-26 14:05:50 分类:心得体会

相信在当下社会中,很多人都是会写心得体会的,通过心得体会的写作我们是可以很好的记录下自己的思考的,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北斗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北斗心得体会5篇

北斗心得体会篇1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堂》更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2021年6月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批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人在太空“安家”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22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弱到强的历史,社交媒体上的网友们也纷纷为中国航天点赞:“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了不起的中国,了不起的中国人”!

物换星移,岁月如诗。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国庆期间,讲述父母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默默牺牲和奉献的电影《我的我的父辈》燃爆银幕,其中的一个章节《诗》,就是对中国航天的致敬——在戈壁沙漠做早期研究的峥嵘岁月里,身为火药雕刻师和航天工程师的年轻夫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在天上写诗的人。”在丈夫牺牲之后,妻子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事业和家庭,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让观众破防。如果说爱国是最深沉的情感,那么奋斗就是最长情的告白。为民族复兴、为航天事业躬身奋斗的身影,组合起来就是人世间的壮美诗篇。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说到诗意,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专属中国人的浪漫内涵。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空间站叫“天宫”、火星探测器叫“天问”……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国航天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把载人航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个满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宇宙,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身份”的变化,代表着国力的增强,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油然而生,当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念兹在兹。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创意十足,更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延伸。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北斗心得体会篇2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其原理是利用人造卫星来实现地球表面物体的精确定位。北斗以“中国核心”“中国速度”“中国制造”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局面,对增强国防建设,提升中国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6月25日2时0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21颗组网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它将与此前发射的20颗北斗三号卫星组网运行,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的覆盖能力和服务性能。改革开放40年,风云激荡,中国导航卫星从无到有,北斗走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东方传奇。

始终秉初心,不陷于困境,“石以砥焉,化钝为利”。“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面对千难万险,北斗人的初心始终“挺且直”。回首往昔,面对自身卫星导航起步晚,国外技术封锁,又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巨大困难,中国北斗人以大决心、大毅力选择自主创新,不给自己留退路;面对摸索中接二连三的困难,先驱者“灯塔计划”的未果而终,科研一次次回到起点,中国北斗人以义无反顾的决绝选择牢记初心,认定初心,勇往直前、锲而不舍地往上攀、走下去;面对北斗是一步跨到全球组网还是分阶段走的路口抉择,中国北斗人以稳扎稳打、不骄不躁的心态选择立足国情,“先区域、后全球”的思路,科学铺开“三步走”的北斗之路。正是千难万难的千磨万击,千锤百炼,铸就了中国北斗人永不服输的劲儿,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为中国北斗升入星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推力。

始终秉初心,不止于自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虽比高飞雁,犹未及青云 。”中国北斗卫星发展迅速,虽然取得了大量突破,超过了欧洲和俄罗斯的卫星导航系统,但中国北斗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清醒地认识到与美国的gps系统还有差距,距离实现“三步走”目标还有距离。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的成功发射,再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北斗永不自满、永不停歇、不断创新的精气神,始终秉持初心,心如明镜,不骄不躁,永远在路上,始终迈着坚定又自信的步伐,不断向着2020年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35年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的目标砥砺前行。

北斗心得体会篇3

一堂“太空授课”,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如果说此前和过去的载人航天器我们更多地骄傲于宏观上发射和运行回收的成功,那么我们现在骄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实验的细节上的生动美丽的展示,一堂太空课,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首先是对青少年科学探索精神的影响。航天科技能够强国,能够振国威,能够带来民族凝聚力,这话过去也许有些抽象,但是,面对天宫课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学演示,会由衷地感叹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进,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天宫课堂不仅给青少年演示了科学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契机。

其次是对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的影响。有趣的“太空授课”,让平时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变得生动起来,看得见摸得着,一滴水珠中蕴含着几多科学的原理,一次航天员称重,蕴含了简便的科技应用,不仅让青少年兴趣盎然,也让成人观众更加喜欢科学,而航天科技并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难解,航天科技最终是为生活科技化服务的,这对于培养国民的科学素养很有裨益。

第三是对航天科技改变生活的影响。航天科技中蕴含了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都会极大推动民用科技的发展,数字温度表、干吃面、尿不湿、心脏泵和补充液体等等无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结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经广泛栽培,服务于人类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没。

第四是对趣味教育的影响。相信看了这一堂“太空授课”,即使很不愿意学习科学知识的学生也会感觉到,原来科学可以这样有趣,这样生动,这样实际,从水滴到失重的单摆运动,从陀螺的轴心运动规律到液体的张力和毛细现象等,如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能够多些像“太空授课”这样的趣味性、直观性和生动性,将学习科学知识从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够激发更多的孩子投身于科技事业,更会在学习中获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总之,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不能想当然,过去我们不少人以为航天员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蓝,通过这次“太空授课”我们知道了,航天员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学和科技永远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航天科技不仅壮国威,更关系我们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国梦脚踏实地,科技梦张力无限!

北斗心得体会篇4

待长征呼啸苍穹,北斗组网群星闪耀。从北斗二号首颗星算起,中国已成功发射54颗北斗导航卫星,离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部署完成只剩“一星之遥”。

据悉,北斗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闪耀的北斗”彰显的是“科技创新”的目标追求。北斗系统的成功源于无数科研人员干着“惊天动地事”,做着“隐姓埋名人”,用刻苦钻研挺起民族的脊梁。“早在北斗二号系统正式提供亚太区域服务前,我国就开始了北斗三号全球系统的论证研制工作。”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谢军说。今日的北斗工程,流程的优化构成“基因细胞”、新方法的采用锻造“强健肌体”、科技创新则注入“核心灵魂”。可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放眼当下,只有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才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加速奔跑在璀璨星河中。

“闪耀的北斗”彰显的是“人民至上”的中国伟力。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北斗系统为我国国家、社会公共安全、国民经济稳定安全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是我国改革开放42年的重大成果,是国之重器,是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北斗系统可实时监测和预报库坝、桥梁、隧道及尾矿库等目标的位移,为安全生产和事故救援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也在农田信息采集、农业普查、土地确权、精准农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搭建融合北斗技术的多警种统一作战指挥系统,实施网格化监管,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等。北斗系统正在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生产安全、农业发展、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让“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愈发“熠熠生辉”。

北斗心得体会篇5

基层干部与“北斗精神”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的第30颗卫星发射升空,这意味着整个北斗系统的55颗卫星成功组网成功,中国拥有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始于1994年,完成于2020年。26年,北斗从无到有;26年,北斗人霜染两鬓。年龄在长,容颜在变,不变的是北斗人对祖国的热爱。科学家的坚强、孤独、隐忍,换来了今天北斗的大圆满。科学技术的创新,离不开科学家的思考和钻研;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基层干部的坚守和奉献。基层干部应该像北斗人一样,敢吃苦、能坚持、善斗争、能隐忍,让“北斗精神”成为自己的内在品质。

敢斗争、善斗争是基层干部的成长的垫脚石。在中国退出“伽利略”计划后,北斗人不认命,与工程技术难点作斗争,与难攻克的公式作斗争,与器件材料作斗争,与一切阻碍中国卫星事业发展的困难作斗争,坚持将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如今中国北斗搞成了,而当年的“伽利略”却已是物是人非。基层干部应该和北斗人一样,敢于和贫困斗争,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与汛情灾害作斗争。斗争不仅可以造成事物的量变,还能实现事物的质变。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梦想,必须进行斗争。面对不同问题,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基层干部是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在群众工作中,要勇于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

打破常规、自主创新是基层干部前进的助推器。卫星精确定位对一个国家的安全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北斗人坚信要将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卫星间建立星间链路,攻克了在海外建立地面站的难关;给卫星装上app,让系统自己升级,自己给自己补补丁,避免出现问题无法解决。这些都是北斗人的创新,他们坚持自我创新,用创新驱动发展。如今,我们北斗系统的民用精度达到厘米量级,军用精度达到毫米量级。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建设中,矛盾突出、任务重,不仅需要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服务意识、大局意识等,还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思维方式、体制机制等。创新不是让基层干部一味地打破旧的制度、旧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而是要找出问题和矛盾,利用旧的经验、结合新的技术,解决问题。

默默付出是基层干部走向成熟的试金石。北斗研制团队中有一位母亲因为经常出差,她的孩子学会的第一句长句子竟然是,“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如今,北斗三号系统的最后一颗卫星送上太空,北斗系统成功组建完成,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这些科研工作者的付出。他们每天都在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做实验、修复bug、调试参数,希望早日攻关成功。北斗人的默默付出,给中国带来了底气。中国卫星梦是每个北斗人的奋斗目标,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是基层干部的使命和担当。5年来,基层干部一直奔走在扶贫的路上,一些干部为了扶贫霜染两鬓,一些干部牺牲在路上。是他们的默默付出,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两不愁三保障”,是国家给予贫困人口的最低保障。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基层干部依旧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付出。

《北斗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
付费查看全文和复制
限时特价: 5元/篇原价10元
在线支付
联系客服
复制成功!
付费成功后,若无法使用请联系客服 微信号:bigfish5135 打开微信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2:30 14:00-18:30 周六 9:00-12:30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如您已付费,请耐心等待,切勿二次付费。
支付成功 已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