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作文6篇

时间:2025-04-21 16:30:04 分类:心得体会

通过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我们可以发掘出许多独特的作文素材和灵感,同学们在写作文时,可以通过多次修改来提升文章的质量,做到字字斟酌,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辛弃疾的作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辛弃疾的作文6篇

辛弃疾的作文篇1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凡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

在我网上所查的资料中,辛弃疾真是一位豪气的将军。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出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与蹂躏,二十二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而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在一起,并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据说有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信偷走,准备投金。辛弃疾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个人头,可见其血气方刚,实在是英雄本色,令人佩服。

辛弃疾是一名优秀的词人,他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存留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他本身是以身相许,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之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何人懂得其中的愁苦心情,谁能看懂他的哀怨,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但是朝廷怕他、烦他忌用他。他为国家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的他浑身发热,从而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不是用笔来写,而是用刀剑刻出来的,这就是词人辛弃疾。

辛弃疾的作文篇2

以前我一直觉得辛弃疾是文武双全却郁郁不得志的,虽然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但更多的时间是用词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懑之情。但是通过一些关于他的轶事与生活中的小侧面,却让我觉得辛弃疾在我眼中变得更加饱满,更加立体。

很多人都知道,辛弃疾在疆场上成名,二十三岁时就帅兵五十奇袭五万金军大营,不仅自己平安的出来了,而且还活捉了叛徒,策反了被逼迫投降的几万人。此举“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我总觉得驰骋沙场的.辛弃疾应该是高大挺拔,英姿飒爽的,不过史书上说辛弃疾肤硕体胖,红颊青眼,目光有棱,精神壮健如虎。听上去有点吓人的,也完全颠覆了我心目中辛弃疾的形象。不过细细想来,粗犷的样貌中似乎也透着一股将士的豪气。

多年驰骋于疆场也造就了他热情豪爽,不拘小节的个性。辛弃疾生平交游广阔,尤其喜欢认识和自己一样志在北伐的朋友,借此大家在嘴头上收复失地、直捣黄龙。朱熹和辛弃疾是多年的朋友,但因为朱熹是被朝廷封杀的对象,死后朋友学生没人敢去送葬,只有辛弃疾写了祭文去哭拜。即使朋友被朝廷封杀,却仍去吊唁,也足以显示了辛弃疾的大胆和对朋友的忠诚。

辛弃疾有一首词中说“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讲的是他看到小孩子偷梨、枣,却并不去管,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从词中也能看出来辛弃疾的慈祥宽厚慷慨,他大概也是明白,小孩子偷梨枣也许只是为了找刺激玩玩而已,也许他从小孩子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许他以前也曾这么做过么?其实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时候,他的境遇也不是很好,但是就自己身边之事而非国家的大事,他却不那么斤斤计较,甚至以为乐。由此也能看出他性格豪放。

其实现在在我看来,辛弃疾不仅仅是一位因不被重用而不得志,总在词中发泄心中愤懑的“悲情英雄”,通过了解他生活中的一些小侧面,也足以看出来他在疆场上的胆大豪放、不拘小节也同样体现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他也就只是一个很普通、快乐、讲义气、甚至有些可爱的人。

辛弃疾的作文篇3

半醉半醒中,你将长剑轻放于膝上。烛火在剑上跳动,映出了你眼中的炙热。

我好像看见了你的军营生活。将士们或坐于木桩之上,或席地而坐,围着篝火,刀尖上烤着大块大块的肉,手中弹拨着五十弦,大口大口地喝酒。嘹亮的歌声划破夜幕,被飒飒秋风一带就带出了万丈豪情。然后被推向深处,推向渺远。而你,辛弃疾就在期间。

于刀光剑影中,我好像又见到了你。你脸颊上溅着斑斑点点的血迹,手执长剑,心持爱国情,鲜衣怒马,少年意气风发,奋勇杀敌。正如你所说的那般,“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身先士卒,奋勇上前,厮杀声响彻天际,铠甲与刀剑在烈日下闪着报国的光影。

少年,你的梦,不,是你一生的梦就是杀敌报国。可是,梦终是梦,梦醒一切便散了。手执长剑,身骑战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你被困在这小小的田地间,被世事所磨折,壮士再难酬。可你心中名为报国的光从未熄灭,你便以剑为笔,以雪为墨,沥血成诗。

你写《破阵子》写《南乡子》写《水龙吟》写……你在后来改号为稼轩。可我知你心中的“幼(佑)安”报国,从未改变。你登上北固亭,看着远方,“何处望神州?”疑问一出,心中早已血流成河。一阵风吹来,将你的思绪吹散,吹向远方。你想起了你的剑,想起了你的白发,失落惆怅,悲伤叹息,“了却君王天下事”,完不成了,一身傲骨被折弯碾碎,转而又重组。你大抵也是想:大宋还需要我吧?!你便和着热血,写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执笔直呼:“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你从未放弃,也从不想放弃。

我有些不解,朝廷如此,负你一腔热血。为何你就不曾想远离?读你一首首的词让我明白:世事磨折仍不悔,沥血为诗终报国。这就是你,这才是你——南宋伟大爱国词人!

辛弃疾的作文篇4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也许大家对这句话非常熟悉,我也不输于此,然而今天我想把这句话给一位来自于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人物,辛弃疾。

也许他一生没有苏轼那样跌宕起伏,也许他的一生没有那样的轻狂,或许他也没有,府常见一扬眉的侠客大梦,他没有过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可他却从不抱怨人生从不憎恨世间的悲凉。

我很欣赏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词曲大气捂脸,而是因为他有着千古文人墨客不具备的气质,那就是文武兼备,从水龙吟到青玉案时,一种隐喻的力量似乎在洗涤着我的心灵,给我灵魂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在破阵子和水龙吟中,他曾不止一次提到了报国的豪气,例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猛虎,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和他在作品中不断提到的潮流与孙仲谋都能使我大受震撼,但是最使我眼前一亮的还是他那青玉家,这首词,通过开文对贵族的一行描述,以及最后的暮然回首中,他却给人一种表面写元宵节的盛世,假象中道出了最深奥的人生哲理。

或许你会问什么人生哲理,我当然笑而不回答,因为在宋代一切都是以功名为重要权利,利禄为策,调来把这个社会变得面目全非,大多数人把功成名就当成梦想,甚至当做终身追逐的目标,而他却以一首简单的词牌名来表现了自己的,不随波逐流,不随和事实,希望有一个平静太俗的世界的人生志向。

可惜他的愿望终究落空,以国家为己任的四史无归态度,以身殉国。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却不波澜壮阔,他曾经深秋的战役里挑灯看过剑,喝过烈酒杀过敌人捉过贼。然而他在梦里都追求着田园世界却从来没有出现过。

不需要报国志向的,这样一位伟人也不需要,愤世嫉俗的怨气更不需要,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作,却在不经意间道出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平静与空虚。

也许这就是我心中的辛弃疾,我敬畏他是他的伟大豪气,也是赞美喜爱他的诗词,而我值得欣赏的思考的是他那种看透人心,看透人生,不求名利的高尚品质。

辛弃疾的作文篇5

吟诵着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我想起了老师口中的他。

曾几何时,我坐在那木凳上,等待着老师讲课。望着大屏幕上,那一幅幅图中的环境,显得如此优雅,如此朴素。老师走上来了,开始讲课。轻轻一点,《清平乐。村居》便清晰地展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我认识了我一生的挚友——辛弃疾。

老师惟妙惟肖地读着,脸上的神情万番变化:我似乎听到了什么,听到了农村生活的闲趣,听到了辛弃疾对其生活的向往,更听到了辛弃疾的那抹风骨。

随即,老师叫我们朗诵,我奋然举手,老师见状,便请我来吟诵《破阵子》。我稍带胆怯地站起身,但望着老师坚定的目光,我提起精神,挺了挺腰,清了清嗓子,大声朗读起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词吟完,我一身都是胆也,体内的激情毫无散去,受到了老师的称赞。

坐下后,老师描述了《清平乐·村居》的画面,放起了幽幽乐声,让我们身临其境,细细品味。

我陶醉在这似高山流水的乐声中,同时沉浸在这首高深幽雅的'词中。窗外,鸟呜声不断;屋内,乐声仍复还村居的生活丰富多彩,随着歌声荡漾开来,徘徊在每个人的心中。多么富有情操,多么令人陶醉。我仿佛真真切切地目睹了一家五口的亲情。

待音乐停止,我还未缓过神,那一幕幕画面,终究使我难以忘记,也让我,记住了那个潇洒的名字——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难忘辛弃疾。

辛弃疾的作文篇6

辛弃疾,你一生兢兢业业,一心想要精忠报国。你在家乡率先起义,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不见风使舵,本着坚定的信念反金犯禁抗敌报国。后来你遇到了耿京,与他共商大计,与他奋起反抗,你尽自己所能,竭自己之力,满腔热血鼓舞起无数士兵的斗志。当义端窃走你的大印投奔金兵时,耿京的斩令落地,你却沉着冷静地请求三天期限,杀叛徒取大印。你跨上骏马,挥鞭向附近的金兵的营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而去。而在山道上,你英勇果断,手起剑落,搜出军印,将义端的头颅挂在鞍上,催动坐骑,回营复命。

辛弃疾,你的赤子之心,让人震撼;你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你想要“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地杀敌报国,因而你组建了“飞虎军”,一支所向披靡的队伍,一支令金人闻风丧胆的队伍。可谁又曾想到,你当初可是冒着杀无赦的危险地上请呈;谁又能记得,你当初在期限二十天的时间里而做出的努力。你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是为民,是为家,更是为国啊!

辛弃疾,你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在下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时,还是在“单骑闯敌营,午仞数杀敌”的豪放风采中,都是那么的真挚。你晚年政治上很不得意,而且身体虚弱,仍心系国家。在九月十日,你憔悴的脸上忽然现出了一些神采,他此时如同又飞骑在战场上,对着金人砍杀,马儿不停地奔跑着,身后成千上万的大军跟着自己向北冲锋,旌旗飘扬,杀声震天……

《辛弃疾的作文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