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观后感模板5篇
一篇好的观后感,能够引导我们发现影片中潜藏的哲理与智慧,观后感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反思影片带来的启示,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情观后感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情观后感篇1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的巨大成功,似乎给予陈思诚极大地信心,趁着《北爱》的热潮还未散尽,又风风火火的开拍了他首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同名电影《北京爱情故事》。
?北爱》的上映时间被选择在了情人节的前一天,是名符其实的黄金档,在同期上映的电影中,《北爱》不论是名气、演员阵容、宣传噱头都略胜一筹,这样的硬件配置和软件结合,让广大情侣对于影片期待值很高,特别是陈导一如既往的选择了和佟丽娅在戏内扮演情侣,以及事先爆料的一句:“如果《北爱》的电视剧是在强调北京,那么这次的电影我更突出的是爱情!”这样的宣言,更是迎合了“情人节”的广大消费者们。
电影的预告片做的比较花哨,车水马龙的街区,川流不息的人群,陈思诚饰演的疯子在人群中迷茫而执著的寻找,这时在马路中间突然被车撞了,随即出现了倒计时的屏幕,这场景呼应了《北爱》电视剧的大结局,但是实际观影时却发现,这其实只是陈导为了影片宣传而刻意设计的,影片其实和《北爱》毫无瓜葛。疯子完全没有了丝毫高富帅的影子,成了石小猛一样的屌丝出生,一般的家庭背景,三流的大学,没车没房,可谓是彻彻底底的城市底层白领。但是在影片开始,他就对佟丽娅扮演的“如冰”一见钟情,为了她,不惜喝酒喝到吐,之后还去游乐场折腾个天翻地覆,并且借机表白,当晚两人就发生关系,在不幸的“擦枪走火”后,他勇敢求婚,并大声的喊出了“我没钱、没房、没户口,但我爱你,嫁给我行吗?”佟丽娅在短暂沉默后,回了一句:“你为什么不早点出现…这样的台词确实太过于俗套,在偶像剧、爱情片中几乎用烂了。但陈导似乎通过电影证明了一个真理,佟丽娅就注定是我的,不管我是高富帅还是穷屌丝,那怕是拍电影,她都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影片一共交代了五段完整的恋情,一对中学生的朦胧好感;陈思诚和佟丽娅的裸婚恋情;王学兵饰演的三十来岁事业小有成就的老大哥在外面花天酒地,频繁约炮,但被妻子发现提出离婚后,却失声痛哭;梁家辉饰演的中年成功男人形象,差点和王学兵的妻子“余男”发生关系,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迈出最后一步,赶到希腊和老婆迎接结婚纪念日;以及一对老年夫妻,妻子发现自己身患绝症,四处张罗为自己的老公找个老伴,能在自己走后照顾他。五段恋情描写的是五种年龄段的爱情状态,在横向和纵向之间进行比较,少年时,爱情是最纯真的事物,纯粹到像一碰就碎的琉璃。青年时,一腔热血,可以为了爱忽视一切的物质。大了些,对于爱情产生怀疑,在外面放纵欢歌,但面对离婚,却发现自己完全割舍不下这段平淡似水的感情。中年后,彼此理解,那怕对于爱情已经没有答案,爱情却早已化作亲情融入生活。老年后,对于俗世已经看淡,熟悉了双方的生活,熟悉了有你的一切,爱就是左手牵右手,平淡却完全无法分开。
比起电视剧,影片的情感冲击力似乎减弱了许多,但是对于感情本身的理解和思考,却越发的深邃,挑选在情人节上映,气氛比较沉重,在感动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太多的思考。在青年时,爱情是面包米饭,不可缺少,在中年时,爱情依旧是面包米饭,可我们总喜欢找些牛排、汉堡尝尝新鲜,一直到老年,我们只习惯了对方的面包米饭,其他的食物已然消化不了…
我不知道作为观众的你现在多大?又是怎么理解你现在的爱情?但我想《北爱》所想传达的——爱情本身都是欲望的延伸,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会酝酿成亲情,平淡但不可或缺。
借着清明放假的功夫,把网上评价比较高的一部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看完了,当然我看电视剧就是那种强迫型的,自始至终一个镜头都不落。下面就说说我的一点感受吧。
也许是这几天感冒的原因,看这部电视剧完全没有当时看《奋斗》时的激动、兴奋、摩拳擦掌,自始至终也没能入戏。也许这部戏不适合我这个从农村来北京闯荡的男孩子的视角吧。也许是当你真的成为北漂阶层时,你就不再是以一种观戏的心态去观看这部电视剧了。心中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内心更多的是压力和担待。
戏里终究和现实有着巨大的区别,难以用浪漫的想法来指导或者给你的生活以借鉴。我难以接受这种脱离了现实的理想和浪漫,因为那对真正奋斗在北京的人会是一种打击,那是对未曾奋斗在北京人的一种悲剧,其实这只是北爱。我们一样也可以有南爱、西爱。真正的生活应该是系里最后的平淡、更多面对的是日常里的琐事,更多的是一系列条条框框,很少有地方和机会容得你去在这个噪杂的社会思考和停留。我们只能被挤着走入这条暗无天日的地铁,更多的人成为车轮下的历史的载体,只有不多的人才能从中挣脱出来,去怀抱北爱里的美好。世事艰难,北爱貌似描写的很轻、很轻。
没有太多感想、不能做过多的感悟,一切都又匆匆来过又离开。需要铭记的是:当我多年后回忆的时候,希望这种经历不会成为遗憾。
爱情观后感篇2
时间能证明一切,包括爱情。
记得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是在三年前,前段时间,一个偶然的机会,又重温了一遍,看完以后感受颇丰,所以就想写点什么。
首先我觉得江德福对于安杰无疑是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但是安杰对江德福并不是,她从一开始就嫌弃江德福没文化,不够绅士,作为一个资本家的小姐,安杰拥有一个浪漫的心,她喜欢读安娜卡列尼娜,喜欢看外国电影,喜欢喝咖啡,总之只要和浪漫有关的东西她基本上都喜欢。但是江德福和浪漫实在是搭不上边,他是一个从农村出来,从底层打拼上来的军官,他所追求的是实在的生活,在遇上安杰之前或许他从来不懂得何为浪漫。但是就是这俩个性格截然不同,爱好也截然不同的人最后竟然成为了夫妻,且叫旁人羡慕了一辈子。
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就是老丁对江德福说他想娶一个有文化的老婆。我想每一个男人都喜欢有才有貌的老婆。还记得某一天王政委和老江下班,恰巧看到了张桂英挑水回家,江德福便对王政委说,嫂子真厉害啊,于是王政委便说女人要那么大的劲干嘛。的确,后来等张桂英病死以后,王政委娶了和张桂英截然不同葛美霞。古往今来,有几个勤劳持家会干活的女的能名传千古,反而都是有才有貌的,在和平时期,才貌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能决定一个女人的未来。
看到很多评论都在说安杰能嫁给江德福真的是安杰的幸运,但是我觉得这种幸运其实是相互的,江德福要是没有娶安杰,娶了一个像王秀娥,张桂英那样的人,他这辈子肯定没有办法生活的像和安杰生活在一起那般美好,有趣。所以,这部剧从侧面反应了一个问题,就是美好的爱情需要有品貌来支撑,女生要是没才没貌,也没办法吸引像江德福这样的男人。
爱情观后感篇3
经过大约一周的时间,终于看完了《北京爱情故事》。在整部电视剧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侃侃的那首《滴答》。这首歌似乎印证了整部电视剧的大致内容。随时回顾着过去又时刻诠释着现实。在“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声中,在那首《再见,青春》中,如今,八零后最大的都已过而立之年,社会的圆滑渐渐磨平了我们的棱角,但是我仍然希望,我们能有我们的坚持,能有可以为之奋斗的梦想,能坚守最纯真的记忆,永远记住那段属于我们自己的青春岁月和永不褪色爱情故事。
当中的男主人公程峰,吴狄,石小猛在诠释着三种不同的人群在北京这颗中国心脏中的生活与命运。
被称作“疯子”的富二代程峰,整天泡在夜店中风花雪夜来回奔波伤害无数个女孩的心,一直被兄弟们恶骂!石小猛说过:“你一出生嘴里就含了一颗金钥匙,这辈子什么都不用愁,我们和你不一样,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得靠自己去奋斗。”吴狄一句话:“我真的不喜欢他对人对事那逻辑,永远散发着一股铜臭味。”这个难道不是当今社会最本质的现象吗?在这个家庭这个社会,他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大多也都是都家庭不满对社会的无知不满。可是当他发现自己想要的爱情想要的老婆时,却改变先前一些思想义无反顾的去追求,态度是那么诚恳,思想是那么单纯、自信!这让他对自己青春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
吴狄,虽然他的身上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地方,但是这个人物形象大体上还是不错的。一个普通的白领,安于现状,特别讨厌他那个异父异母的哥哥吴魏,他的一套处世理论让他无法接受。但是我感觉吴魏的那句“车是一个男人的脸面,男人最不能让人打了自己的脸”说的很现实。对待兄弟那是随传随到,够义气。在片中似乎让大家感受到吴狄老是站在有钱人程峰这边,对小猛来说很少顾及,貌似吴狄很自私、很强势假哥们!我想这又是透露出当今社会苦于这种现象已经很痛苦、很反感了。社会,是人类的社会,它的发展如何不是一下子就能让整体去改变,而是从个人慢慢向传染病一样迅速感染整体,才能让社会焕然一新!其实把吴荻换成你我,我们大多数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道理很简单,都是出于我们心里的片面信任而已!
石小猛是典型的北漂。曾经的学生时代,曾经的草坪乐队,曾经他和沈冰的青梅竹马。其实后来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任何人。一个看上去貌似很现实很无奈的石小猛,在面包与爱情之间竟然做出了抉择,抛弃多年投入至爱的爱情!当然人也是又脆弱的一面,他以为心痛几下,纠结几下就你能够成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一样与时俱进从而的到所谓的公平!决定把爱情交易,遐想着成功后喜悦,(读后感 )再把爱情买回来,让人们知道这就是爱情交易的感受!幼稚天真的认为爱情就是金钱和物质的投入,放下手中的爱情,也许就能够让自己真正走出大山走出贫穷成为一位成功男人而此时也乐观的认为如果自己一直没有钱抬不起头,就连至爱的女人也会离他而去…可是最终的结果呢?还不是他过于现实,太物质,太想成功忘记了清醒的头脑走火入魔!他忽视了什么才叫爱,此时剧中有这么一句话:“能敢买走的东西不会留下,买不走的东西,谁也买不走!”
城市的繁华,人心的丑陋于险恶呗抒写的淋漓尽致,然而想走出喧哗的人群与争执,走出自我就必须拥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信念。也许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比较凸显的现象。爱情,它是一种圣洁的东西,我们不能去玷污它的纯洁,更不能当它是一种儿戏当成交换品,伤人又伤己。如果真的想要拥有一份真正的爱,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千万不要气馁与妥协,爱情和面包都会有的,要怀着一颗赤诚的火热的心。
我们总是为了所谓的梦想去放弃最简单的幸福,可是梦想是可以靠双手创造的,不是依赖更不是贪图便宜、捷径,而幸福是老天给的。
爱情观后感篇4
?乡村爱情》从第一部到第四部,我虽然都没看完过,但我有点了解,我觉得《乡村爱情交响曲》这部电视剧,在搞笑方面起到了非同寻常的效果。我只是客观的评价一下,下面写的都是我糊思乱想的结果。
?乡村爱情交响曲》里谁我最喜欢,我很喜欢李秋歌,李秋歌从外表上看,很漂亮,从她开始追王天来,她都那么痴情,王天来才开始因为她太漂亮了,就不同意,怕悔了她的终身大事。假如我是王天来,我也应该这么想,我喜欢秋歌的样子,是主要,但也不完全是这样的,李秋歌如果真活在现实当中,这么好的姑娘,而且这么俊秀,谁不喜欢啊!说真的李秋歌的扮演者,金玫玫,真的很漂亮,在本山传媒工作,而且上境律这么高,说明她表演很出重。而秋歌敢爱,爱了就说,对王天来的爱那么坚定不移,真的很喜欢她。在《乡村爱情交响曲》中,就让王天来赔礼道歉,都是很正常的,按理说王天来做的也没做错,在加上王大拿的目的和认王大拿当干爹,不道歉,从中产生矛盾。
我喜欢秋歌,归根我个人的想法,也不管我喜欢金玫玫本人,那都是我的心里所想。而《乡村爱情交响曲》从总体上有这么几个矛盾,第一,刘能和赵四的生娃之挣,因为谢广坤有了个小外甥,刘能和赵四的矛盾开始激化。引发了让刘英和赵玉田分别去医院检查的闹剧。第二,谢广坤和王老七的矛盾,就为了谢永强开分厂,与汇源集团合作的资金问题,谢广坤和王老七打了一架,这事也有永强的责任,放着小蒙钱不用,这样的怪脾气,从而使矛盾升级。第三是王长贵和谢大脚的矛盾。首先王长贵先和苏红玉,吃饭、唱歌,在到刘大脑袋和谢大脚去找长贵,使长贵和大脚产生误会,在加上大国知道了长贵在镇上和苏玉红的事,使矛盾升级。第四是刘一水和小梅的矛盾;第五是王大拿和杨小燕的事,从而带动了王天来和李秋歌的矛盾。第六,王云和刘大脑袋的矛盾,刘大脑袋和秘书小李,还有刘大脑袋和谢大脚的事。第七是谢总强和小蒙,在加上个亚萍,第八就是白清明和陈艳南的误会。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使的电视剧好看和搞笑。
我还觉得,乡四里有两大美女,一个是李秋歌,一个是苏红玉。在以前没有发现过东北有美女,现在知道了,关外的美女也可爱和动人了。好了,就写到这吧!
爱情观后感篇5
随着最后两集的播出,爱情公寓这一系列电视剧终于画上了一个相对完满的句号,如果正如其所宣传的这是爱情公寓的最终篇的话。
这一季的故事承接上一季,先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把遗留问题进行解答,例如美嘉的怀孕,贱人曾的情感选择,把诺澜和展博这两个剧情弱相关人员赶走,并迎接回悲催的张大炮,完成整整一季的人员配置,然后便开始了与之前几季无二的无厘头调侃,在十几集略显无聊的乱侃之后,于最后两集迎来放大招式的密集轰炸,让贱人曾和一菲终成眷侣,最终故事结束。
似曾相识?是不是和第三季的整个逻辑完全一致?
意犹未尽?是不是觉得还不过瘾还可以再来一季?
若有所思?是不是冥冥中觉得有些问题尚未解答?
单从故事而言,最后的结尾确实可以视为一个比较讨巧的大结局方式,曾小贤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两个从第一季就擦出火花的苦命情侣最终修成正果,就符合潮流又迎合观众口味,以此结束,水到渠成。而另一方面,和之前的三季相比,虽然这并非是开放式的结局,但给观者的回味空间反倒更加广阔,毕竟这个大结局提供的信息实在是太少了。
但是,我们必须要说但是,导演和编剧也很明显留了心眼,这个所谓的大结局貌似完满,但想拍续集,并非难事。
首先,我刚刚已经说了,这个结局提供的信息太少了,想反转实在太过容易,再加上爱情公寓无视剧情逻辑的本色,一句“我口误了”就完全可以让第五部第六部迅速上马;
其次,很多疑点尚未解决,且这些疑点明显是导演刻意为之,例如悠悠为何要撕掉婚检结果?美嘉和子乔一对究竟走向何方?这都没有解释,我们甚至可以想的远一点,展博和婉瑜还有机会吗?这些或刻意或yy的遗漏点都完全能够促进续集的拍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一部电视剧的续集拍摄与否,不是由导演或演员的个人意愿决定,而是由市场决定,爱情公寓虽然就口碑而言,一部不如一部,尤其是从第三部开始质量有了明显的下滑,但相比于其他的国产“神剧”,无论从受众还是口碑,都依然有着绝对的优势,这样的一部剧不拍续集,是极大的浪费。
至于无论从导演到演员都宣称的最终季,更多的更像是一个噱头,当初第三季不也曾宣称是最终季吗?生活大爆炸第六季结束时也说是最终篇章,但第七季还是如约而至,所以不必太当真,只要市场有需求,爱情公寓这样一个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电视剧,依然会坚持不懈的拍下去,所以如果在暑假前期听到爱情公寓5即将上映的消息,请不要惊讶。
不过,如果爱情公寓依然沿用前四部的思路的话,那也是一件颇为蛋疼的事情,尤其是在第四季质量下滑严重,笑点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再不转变一下思想,爱情公寓终究会被糟蹋的一滴不剩。
先谈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爱情公寓作为一部抄袭严重,演技浮夸,脱离现实且无致命演员的都市爱情情景喜剧,却能够赢得如此之多的受众,靠的恰恰正是剧终几个年轻人的情感,很多人说白了就是为了看贤菲恋的最终结果而坐守第四季的。但是,这一点却在第三季和第四季被极大的稀释,准确的说,和稀泥。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整个故事一直都处于一种小步迈进的过程,四对恋人从相知到相熟到相恋,夹杂着各种爆笑故事,让观众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然而,从第三季开始,这个过程就几乎处于一种原地踏步的节奏,曾小贤和胡一菲貌似你来我往,还有诺澜这一插足者,本应最具情节张力,但直到最后两集,才有疯狗式的情感爆发;悠悠和关谷相对正常,从普通朋友到准备结婚,有着一个完成的发展历程;而美嘉和子乔则完全不知所云,两个人的情感既没有完整性又没有逻辑性,火花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至于展博和婉瑜,则完全沦为的配角,本应最先修成正果,却在一段长达数集的说教式恋爱鸡汤后走向崩塌。
情感戏,理应是故事的核心,也是剧情的线索和推动力,尤其是在一些影响剧情的关键点上,更是不能马虎,但爱情公寓在第三季和第四季对于这些关键点的处理都极其随意,比如说第二季末尾曾小贤的五百万,在第三季完全打了水漂,没有对贤菲恋起到任何的推进作用;再比如说第三季末尾曾小贤的艰难抉择,到了第四季更是以买红花油的方式草草弱化;更不用说美嘉的怀孕最终被视为误诊这种令人无语的解释,真是草率到了极点。
没有这些关键剧情冲突的推动,整个故事就无法得到发展,感情戏也就无法展开,于是也就出现了第四季中最后两集洒狗血式的情感大爆发,与其说是为了一个完美的结局,倒不如说是导演对于整部剧的控制力已经完全失控。
所以,当我们如今回过头来从新审视第三季和第四季我们会发现,整整两季剧情几乎没有任何进展,我们完全可以把第四季的最后两集直接接到第二季的22集之后。
我们可以再看看人家美帝的生活大爆炸,和爱情公寓十分类似,虽然也是情景喜剧,虽然也是每集相对独立,但当我们拿出第六季与第一季相比,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了质的改变,谢耳朵还停留在初级恋爱中,而wolowitz则已为人夫。感情得到增进,人物以及其行为才会出现变化,剧情才能推进,当所有人都停止不前时,炒冷饭已经无法避免,作为爱情公寓的观众之一,我依然希望爱5甚至爱6的出现,但不希望其剧情依然是一菲撒泼小贤受,悠悠关谷恩爱秀,美嘉的卖萌子乔的妞,可怜的张伟天天挨揍,既然贤菲大局已定,我更希望的是看到悠悠与关谷的婚后,贤菲恋后生活,以及美嘉和子乔的结局,甚至能否借张伟的恋情引出一个全新的人物,而不是让展博小夫妻回来插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