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的观后感7篇
优秀的观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影片的主题和情节,增加观影体验,观后感促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影视作品的核心思想,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苦难的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苦难的观后感篇1
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一小段记录片,名字是《苦难辉煌》,感觉好,放不下,就去网上搜,十二集,起早摸黑,一天看完。
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以及影视剧、纪录片等也曾看了很多。过去那些年讲正面的多,拔高的多,有些高得甚至离谱。这些年,没有了那些假大空,却多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有些书对共产党,对它的领袖的行为胡编乱造,肆意批判、甚至是诋毁。象《苦难辉煌》这部片子这样,能以宽广纵深的视角,精微细致的笔触,把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对它未来的可能命运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去审视,去观察,这在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说它有纵深的历史脉络是因为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包括新世纪,都在它的审视中。说它有世界性的宽广视野是因为从欧洲到亚洲,从苏联到日本,一个个左右世界走向,左右中国命运的事件,一个个影响中国,影响世界发展的历史人物,都表现了作者较强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以及睿智的令人回味的思索。
它的语言不浮华,却句句击打人心。它的一些早年影像不很清晰,可看着看着就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
它最击打人的是这样一些话,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那是一个年纪轻轻就干大事的年代,那也是一个年纪轻轻就丢性命的年代。对丧魂落魄者来说,这是一支残兵,对前赴后继者来说,这是一堆火种(指的是红十军团被敌人包围后,粟裕带出来的的几百人,其中还有部分伤员)。
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在那个苦难的年代,为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了民族的解放,他们战死了一批,又爬起了一批。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战友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那个年代,政党无数。为什么独独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的共产党成了气候。答曰得人心。书中说,淮海战役,十万解放军在前,后面竟跟了三十万的支前民工。国民党的前线总指挥杜聿明闹心的问自己,我这是在跟谁打仗?其实张学良在他之前就已经把答案告诉了蒋介石:剿共不成。原因是,我们没人心,他们有人心。
为什么共产党有人心,也很简单,因为它是一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它没有自己的利益。
想起看过的一些书籍、刊物,有的无良作者把毛泽东成长为党的领袖,描写成是靠排挤、打击、阴谋、暗算这些下作的手段实现的,把毛泽东的私生活也写得很淫乱。这些人中,有的人知道历史,一些人甚至是这方面的专家,但为了个人的某种目的,有意识的地去肢解歪曲那段历史。还有些人根本就不读史,甚至还有的大字都不识几个,自以为愤青,以骂领袖来博得别人的眼球,肆意的胡说八道。要知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一代共产党人,如果不是有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不是有着宽广的革命胸襟,不是有着对革命战友的生死情意,不是有着对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不要说在那九死一生的残酷岁月能吸引到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与之共同战斗,最终奋斗出一个崭新的共和国,恐怕共产党自己在它建党之初,也早就四分五裂,领袖们也早就各奔西东了。打开毛泽东的诗词,翻开毛泽东的著作,想着他和他的战友们为我们留下的这个伟大的国家,只要是稍有良知的人就该动容,为我们有这样伟大的领袖而感到自豪和光荣。还有谁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能比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更优秀,没有。一个人得有多无知,多无畏,甚至得多无耻,才能口吐恶言,昧心的抹黑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
?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在他的书中写到了国防大学的一位建国前入党的老将军,是一个关于当年如何入党的问答。
一个晚上,来人把我领到城墙边问我:你怕死吗?我说:不怕!负责入党的同志对我说,那现在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手续简单吗?简单,可又不简单。为了信仰,他押上了自己的性命。在那血雨腥风的恐怖岁月,还有什么比押上性命来得更有分量呢。
不可否认,今天的共产党人早已不可与当年的共产党人同日而语。当年是为他,为人民。今天的一些党员是为己,为自己的家人。仅仅是为己就足以能毁掉这个党了,有时甚至还要加上损人二字。这些党的异己分子,正在肆意糟蹋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留下的荣誉,正在疯狂的消减着老一辈共产党人留下的声望。他们穷奢极欲,他们贪婪无比。由此,当下的整个社会风气向下,只讲物质,不讲精神。信仰不在,理想缺失。一些有思想,有见地的优秀的人们正逐渐的与共产党离心向远。共产党在新世纪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说:这本书,看似讲过去,实则讲今天,看似问现在,实则问未来。此话极有见地。是的,看似苦难离我们远了,辉煌离我们近了,可如果我们堕落了,没了信仰,丢了百姓,回到苦难也许只是一夜间的事。
苦难的观后感篇2
20xx年7月25日和26日,河北省高速公路京衡管理处组织了广大党员集中学习并观看了《苦难辉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话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金一南教授的著作《苦难辉煌》一直在追问一个问题: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以少胜多?为什么能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在金教授的书里,我更多的了解了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人民军队在历史重大关头承担起救国使命,突出重围,杀出血路,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当然也有了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答案。
1、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
影片讲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了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那么,他们从哪里来?不言自明,都是从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的理论和创新实践中来。历史充分证明,前进和发展的道路从来不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而是处处有荆棘密布、时时有暗流涌动,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探索、去追求、去创造、去改变。现如今,中国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更好更快的发展?历史的结论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了自己的路;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是因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了自己的路;把中国建设成富裕、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然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自己的路。而走自己的路,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2、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不足百人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茫茫雪山中长征的疲弱不堪却斗志昂扬的队伍,背负起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正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雄厚的群众基础。最需要热血的长征史诗告诉我们:是沿途中群众不断的兵源补充,使战斗的火种能够传续二万五千里;是一路上人民不断的供给保障,使革命的洪流能够纵贯中国大地。有了群众的帮助,国民党反动派便有飞机大炮也徒劳;有了人民的支持,国民党反动派纵有千军万马也枉然。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反动派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与其说这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勿宁说这是人民选择的结果。因为人民是创造历史、推动历史、书写历史的真正主人。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走来,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能够发展壮大,从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体现了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自身错误而不断进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更是体现了人民的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唤醒了沉睡的东方巨龙,让炎黄子孙重新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树立了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让苦难深重的华夏儿女重新焕发出昔日上邦大国的胸襟与气度,乐观积极,豪迈大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路上阔步前行。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得民者昌,失民者亡,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他始终明白: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今天、明天乃至后天,他依然面临着人民的选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坚定不移的相信,中国共产党一定会清醒和自觉地以攻坚克难的勇气、续写辉煌的业绩、甘当公仆的情怀来继续赢得人民的选择!
3、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金一南教授曾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他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难最曲折最彷徨的一段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从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辉煌中汲取精神的养分,站在前人创造的精神高度上,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这一重大命题求解。 坚定不移的信仰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表里相依、内在统一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与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能脱离的,没有坚定正确的正确方向,就不能激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典范。正如影片中所提到的,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国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今天则是中华民族崛起的新起点,前面将是新长征中最艰难的一段路,面临的挑战空前严峻。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关键期和改革开放的攻坚期。中国绝不会在莺歌燕舞之中实现崛起。我们前面并没有一条洒满鲜花的道路,需要踏过一片片荆棘,迈过一道道门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依然是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高擎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信仰火炬,充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力 量,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从辉煌走向更加辉煌。
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因为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因为有无数为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共产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所以我依然坚定地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踏上走向幸福的路。
苦难的观后感篇3
近期,央视综合频道播出了12集纪录片《苦难辉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辉煌的艰难历程,记录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后,中华民族遭受的深重苦难,付出的重大牺牲,辉煌不再,尊严难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儿女为实现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这是千年的回响、百年的渴望。
有所思即有所梦,梦的内容反映的是追求、体现的是抱负。中国共产党人自诞生那一刻起就把中华民族的梦变成了自己的梦,紧紧依靠人民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迈进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
纪录片告诉我们,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曾有过不少志士仁人都在艰苦寻觅,但都由于这样那样的历史局限,没有寻找到一条带领中国人民摆脱苦难的正确道路。1920xx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才真正出现了新曙光。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正确的革命道路的探索,依然充满了苦难和艰辛。这90余年的奋斗历程,包括危难之际的绝处逢生、挫折之后的毅然奋起、失误之后的拨乱反正、磨难面前的百折不挠,既充满艰险又充满神奇,既历尽苦难又辉煌迭出,这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寻路历程。纪录片对这一历程进行了生动地表现和深刻地揭示,气势恢弘,引人深思。
纪录片详细、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讲述的一个真理就是中国要前进要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符合中国国情的自己的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曾经说:squo;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squo;。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这段话是我们党90余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鲍罗廷也好,李德也好,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真心实意地帮助中国革命,难免在不了解情况,甚至在根本就不理解情况的情况下,从他们原有的条件、环境,从他们原来接受的知识和受到的训练出发,发出一些对我们革命情况不尽适合的命令与指令来。关键是我们的态度,我们是学习他们的经验、发挥他们的长处,引导他们认识中国国情,还是把他们的经验奉若神明,把他们的话语当作指示。为探索这个真理,我们的党和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这是值得我们不断回望的苦难辉煌。
纪录片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伟大的党,尽管我们今天依然面临着新时期的执政考验,但作为一个经历90余年历史考验的政党,只要始终不渝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为期不远。
苦难的观后感篇4
,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总是被凌辱,被欺负。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饱受凌辱,在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中华民族的近代,经历了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的屈辱。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唤醒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和全中国人民的自尊;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打破封建主义的枷锁,打破帝国主义的牢笼;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挽救民族的危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给中国人民点燃了燃烧的火炬,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未来的希望,她给中国人民筑起坚韧和信仰,她给中国人民带来挺直身躯的脊梁!民族的觉醒,或许这个时候才算真正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出发了,一群特别坚决、特别勇敢、告别能奋斗、特别能吃苦、特别富有牺牲精神的中国人出发了。他们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引导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的方向,改变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哪一件不是艰险异常?哪一件不是关系着生死存亡?而在这种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从来都不相信困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勇敢坚韧,从层层的苦难中走了出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种.种奇迹。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正是一份精神洗礼。
没有人会去否认共产党人曾经经受的苦难。其实,也正是由于这些苦难,让共产党人明白了: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要的就是那份坚持和勇敢。记得曾经看到一句话:一个男人,再苦再难只需努力,咬紧牙关。没有走不出的路,也没有迈不出的坎!活着,就要脚踏地,头顶天!现在回味起来,心中依旧澎湃。新时代的我们,做人就要做有心之人,要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风格,人活着做什么事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
苦难的观后感篇5
一部《苦难辉煌》让人重温亿万中国人历经艰难险阻而重获新生的苦难历史;展示了人民军队慨然赴国难,最终夺取胜利的历史轨迹。是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总是被凌辱,被欺负。在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饱受凌辱,在封建主义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中华民族的近代,经历了太多苦难,太多挫折,太多失败的屈辱。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唤醒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和全中国人民的自尊;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打破封建主义的枷锁,打破帝国主义的牢笼;我们需要胜利,我们需要胜利来挽救民族的危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是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她给中国人民点燃了燃烧的火炬,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未来的希望,她给中国人民筑起坚韧和信仰,她给中国人民带来挺直身躯的脊梁!民族的觉醒,或许这个时候才算真正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出发了,一群特别坚决、特别勇敢、告别能奋斗、特别能吃苦、特别富有牺牲精神的中国人出发了。他们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引导着中华民族的未来的方向,改变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命运。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哪一件不是艰险异常?哪一件不是关系着生死存亡?而在这种后有追兵、前有堵截的情况下还要面对共产党组织内部的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从来都不相信困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勇敢坚韧,从层层的苦难中走了出来,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种.种奇迹。那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正是一份精神洗礼。
没有人会去否认共产党人曾经经受的苦难。其实,也正是由于这些苦难,让共产党人明白了:实事求是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思想根基;人民群众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力量源泉;理想信念是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
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个时候,要的就是那份坚持和勇敢。记得曾经看到一句话:一个男人,再苦再难只需努力,咬紧牙关。没有走不出的路,也没有迈不出的坎!活着,就要脚踏地,头顶天!现在回味起来,心中依旧澎湃。新时代的我们,做人就要做有心之人,要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和具体情况做出自己的风格,人活着做什么事都要经过自己的思考,要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不可人云亦云。更要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做好本职工作,以严谨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每一件事情。不光如此,我们还要学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工作。
苦难的观后感篇6
?苦难辉煌》一书系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少将力作,其联系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共产国际活动以及日本军国主义兴起等国际背景,从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力量、政治事件、政治人物入手,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恢宏壮阔的历史进程,进行全景式提示剖析,展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建立红色政权、率领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伟大壮举,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正义、艰辛和伟大。拜读此书,让我获益良多。
一是进一步学到知识。以前曾读过一些历史书籍、看过一些影视作品,但大多带有主观色彩,并不完全符合历史真相,往往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美化、提纯或剪辑,让人产生距离感、模糊感。《苦难辉煌》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详细描述我们党和军队早年革命史,讲述中国人民是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苦难走向辉煌,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从奋斗、挫折、再奋斗的历程中闯出通往胜利之路,描绘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前后的历史画卷,追忆众多我们敬仰熟知的大人物,如毛泽东、彭德怀、张国焘、老蒋等,介绍大量迄今仍籍籍无名的英雄。诸多史实、战例,让我对这段历史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对这段历史中的历史人物了解更加深入。
二是进一步坚定信念。“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老蒋而不是毛泽东”,苏俄及共产国际对xx党和国民革命的援助巨大,而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连汇报工作的“区区15元路费都拿不出来”,但红色政权仍然能顽强存在,这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从1926年“320”中山舰事件到1932年老蒋向共产党人举起屠刀,死难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工农群众和革命人士达100万以上,“如此杀气腾腾,为何共产党人终剿不灭?为何中国共产党人能够一次又一次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这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长征途中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卖都没能打垮共产党人,这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争的事实充分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精神动力,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中国就不会有今天的辉煌。
三是进一步增强信心。金教授广泛阅读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200多万字笔记,历时15年撰写形成这部52万余字的作品。金教授坦言,“没有天生的事情,只要做事用心、尽全力,就会干好工作,做出成绩;贵在坚持,把别人打牌、看电视的时间用来学习,就会有所收获;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八小时之外。”他的这些话,使我明白这本几十万字巨著来源于经年累月积累的读书笔记和常年独立缜密的思考。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只有充分利用时间,坚持勤学习多思考,就一定会对自己有所提高。
掩卷深思,《苦难辉煌》展现中国发展历程成功、完整、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画卷,每一章节都浸透着早期共产党人与革命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辙印和鲜血,令我们深刻体会到寻求一个适合中国国情,使中国人民摆脱枷锁桎梏的真理不易、确立一个政党合法地位的斗争不易、选定一个能够代表党的利益,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美好明天的领袖不易。忆往思今,面对新的形势,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坚定理想信念?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幸福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做好本职工作?
因此,我们必须牢记革命先驱的不朽功绩和崇高精神,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密切联系群众,争当时代先锋;必须要饮水思源勿忘历史,无数英雄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生命换来现在的幸福生活,与先辈相较对于现实中的琐事要多一点感恩少一点抱怨,多一点开心少一点烦恼,好好珍惜身边的人和事,努力过好每一天;必须要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的求实精神、实事求是高度负责的科学精神、克服困难挫折的进取精神,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从个人做起、从本职做起,从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把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作为具体的实践和当前时代结合起来。
苦难的观后感篇7
几乎是追着看完了12集纪录片《苦难辉煌》,感慨良多。
笔者对于纪录片,可谓情有独钟,所以央视纪录片频道和科教频道,是我家荧屏上的常客。也正因为对纪录片的钟爱,所以看一部纪录片,我往往首先是从片子拍摄的质量、品位上去衡量。《苦难辉煌》可谓制作精良,无论是取景摄制,还是配音解说都称得上是一流的。而我认为一部成功的纪录片,这两点是很关键的,纪录片要让观众感受到厚重,更要让观众感受到厚重,更要让观众感受到美,而视觉上的美与听觉上的美好比是纪录片的一双翅膀,缺一不可。
其次,纪录片的内容决定纪录片本身的价值。记录,顾名思义,是纪实摄录,一部纪录片如果从内容上看空洞乏味,或者视角低浅,那他便失去了存留的历史价值。无疑,《苦难辉煌》在这一点上也是做得相当成功的。本片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辉煌的艰难历程,从艰难历程中又读出了当代共产党人从对历史的回望中应该要获得的启示,应该说内容波澜壮阔,但又深入浅出。尤其是片中介绍了许许多多为坚持思想信仰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驱,这些先驱们的理想、信仰值得我们铭记,也值得我们深思。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历史告诉我们,只有铭记苦难,才能发愤图强,相信在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征程中,中国必将迎来灿烂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