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后感5篇
理解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冲突,是写好读后感的重要方面之一,经常进行读后感的写作,有助于我们在不同场合下自如地运用语言,表达自我,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后感篇1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唯美的散文,一个个镜头随着岁月流逝已经积淀成一幅幅泛黄的经典照片,它将老北京、英子的童年一一重现。然而,无论是老北京,还是英子的童年,都已经与孩子们的世界遥远了。这篇课文自己上过不止一次,也听过别人上这篇课文,然而过后都只觉得文章陶醉了老师,却打动不了学生——课上得浮了。今天听了肖绍国老师的《冬阳·童年·骆驼队》,我猛然清醒——原来唯美的散文也可以上得扎实,原来孩子们的童年与英子的童年也有焦点。
肖老师的课尽管我不喜欢他说话的腔调,然而细细品味,尤其在课后细细回顾,却发现有许多值得我学习与借鉴之处,因而也觉得生动了。尤其是语言文字的落实上,很值得学习。
课上肖老师着重引领孩子们学习“学咀嚼”这部分。肖老师着重抓住了“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这几句话来点拨。三个“那样”,经过肖老师的处理只留有一个,让学生比较着读,读出了三个“那样”的慢节奏。“磨来磨去”这个词,肖老师从词的结构着手,让学生说几个“abac”结构的词。在这里肖老师让孩子们回忆起儿时妈妈摇摇篮的情形、荡秋千的情形,造了“摇来摇去”、“荡来荡去”,貌似词语练习,其实是激活了孩子的生活体验。肖老师还结合肢体语言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包括读好“磨来磨去”,接着又将原句改为“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学生在反复比较中读出了“磨来磨去”的韵味,感受到了骆驼的慢,感受到了骆驼给英子童年带来的乐趣。这一段肖老师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读,慢慢地读,读出了文本的韵味,读出了骆驼的沉稳,读出了英子的纯真,所以渐渐的,丑丑的骆驼也变得可爱了。所以在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后,肖老师创设情境“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学生想象说话,在学生眼前出现的骆驼变得生动了,他们和英子一样也喜欢丑丑的骆驼,我想,如果此时骆驼就在孩子们眼前,他们也会学骆驼咀嚼的样子的。
在“谈驼铃”这部分,肖老师的处理也很巧妙,但归根究底还是在语言文字的落实。他与学生扮演父女,分角色读英子和父亲的对话,在对话中巧妙地提示学生关注重点字词,比如“软软的,软软的,三天三夜,不声不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把英子的话读出了味道,一个充满遐想、无限纯真的英子便跃然眼前。
肖老师在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中重在语言表达形式的解读,从落实语言文字入手,领着孩子们在慢节奏中缓缓走进老北京、走进英子的童年。相比较肖老师的课,我曾经的借助图片、借助音乐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有感情朗读的教学真的显得空洞了。
“促进儿童与文本的视界融合”,是本次语文课堂节的主题。我有幸听了五节课。这回一改过去女老师主打的局面,四节是男老师的课,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注重落实语言文字,注意了读正确一个字,理解到位一个词,扎扎实实,看似细碎,其实这一字一词本就是理解文本的敲门砖。想来,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好语言文字,何尝不是语文教学的理性化呢?我想这也便是促进儿童与文本视界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了。
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后感篇2
今天,我学习了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林海音童年时做的一件又一件傻事:
学骆驼咀嚼,体现了她爱模仿的天性;认为给骆驼系铃是为了增加路途的情趣,写出了她的天真;想替骆驼拔毛剪整齐,写出了她的幼稚;问妈妈骆驼夏天去哪里了,写出了她的好奇。
读完林海音天真有趣的童年事后,我想起了我自己曾做的一件事。
在我的奶奶家养着一只可爱的小猫。那天,正值酷暑,人们都热得躲在家里的电风扇旁吹风,连小猫都懒洋洋地躲在家里不肯动弹。我想:天气已经够热了,小猫身上又有毛遮着,肯定更热。于是,我就想给小猫剃毛。中午,大人们都在看电视,我拿出爸爸的的剃胡刀,准备给小猫刮毛。
我拿稳剃胡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小猫。小猫飞身闪过这一击,我稳了稳身子,继续穷追不舍,小猫也一一飞身闪过,我气急败坏,放下剃胡刀。操起大棒塑料玩具金箍棒。向小猫疯狂杀去,小猫真是太机灵了,一见情况不对,立刻飞身上房。我想:大人们常说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就是这个意思吧!这时大人们才发现了我这边的情况,问我有何事。我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他们竟哈哈大笑,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就是我童年的一件趣事!
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后感篇3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纯真的,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表达了她对童年无限的眷恋和怀念,也让我印象深刻。
?冬阳·童年·骆驼队》主要写的是作者林海音在童年时的那些趣事:学骆驼咀嚼的样子;想象驼铃的用处;想替骆驼剪毛;询问骆驼的去处。这些小小的却充满着童真的事情,体现出作者的童年生活非常的美好,以及小作者天真可爱的形象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念。
读完这篇文章,小作者美好的童年生活一直印在我的脑海中,也让我感觉到童年不只是在作者林海音的生活中非常美好,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每个人在童年中也都有各自不同的乐趣,童年这些美好纯真的回忆,也都藏在每个人的心底,当自己想起这些美好的回忆,也都会像小作者那样对童年有着无限的眷恋和怀念。
记忆里,每当妈妈回忆童年的事情,都露出得意的神情,虽然妈妈小时家里非常贫困,外公、外婆去外地工作,妈妈只有八岁,就与当年10岁的舅舅,远离父母,独立当家作主了,过节还学大人,烧点鱼肉作佳肴;雪地里捕麻雀;烂泥田里挖泥鳅等等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
我可以从妈妈的语气和神情中看出妈妈对童年的怀念和眷恋。也令我向往不已。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也都有对童年的美好回忆,让童年的回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后感篇4
童年,总是有趣的,读林海音的《童年·冬阳·骆驼队》,我感受到天真无邪的童趣了。
北京的冬天又干又冷,骆驼队来了,停在英子家门口。骆驼俯下身子,慢吞吞地嚼着草料。他们吃草时,鼻子里喘着热气,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看着看着,英子的牙齿也学着骆驼动了起来,看上去十分有趣。
读着这段文字,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画面,不禁想笑出声来。
七岁时,听说乔治的神奇药水可以让人长高,又想起爸爸晚上经常睡不着觉。我就想配置米琪的神奇药水,可以治疗爸爸的失眠。想到就做,我拿出厨房里的各种材料:椒、醋、酱油把它们一股脑儿放进小锅里,先用大火烧,再用小火炖,直到厨房里都是奇怪的气味。接着,我把药水装在一个酒杯里拿给爸爸喝。它是棕色的,闻起来十分刺鼻。我说:爸爸,这是米琪的神奇药水,把它喝下去,晚上就不会睡不着了。爸爸盯着酒杯看了好一会儿,说:你出去玩儿吧,我马上喝。我高兴地跑出去玩了。
到了晚上,爸爸早早就上床睡觉了。我很高兴,因为药水起作用了。于是,接下来的几天,我坚持给爸爸做药水喝。
这一天,我心血来潮,想亲自看爸爸喝药。爸,你喝!我兴奋地叫着,眼中充满了期待。无奈之下,爸爸只好喝了一口,他眼睛瞪得滴溜圆,腮帮子鼓得老大,用双手紧紧捂在嘴上,对着垃圾桶吐了。我感到很奇怪,问爸爸怎么了?爸爸无奈地告诉我:前几天是为了哄你开心,才提早上床的。那些药,我全倒了。我叹了口气,心想:好不容易做的药水,怎么就被爸爸倒掉了呢?唉,真是可惜!
冬天又来到了,小英子不再学骆驼咀嚼了。我也长大了,不会再给爸爸配置米琪的神奇药水了。但是童年哪些美好的回忆永远徘徊在我的脑海中。
冬阳童年骆驼队读后感篇5
读了《冬阳·童年·骆驼队》之后,我知道骆驼队停在作者家门前,爸爸在和他讲价钱,骆驼在吃草,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作者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了。第一匹骆驼脖子下面有一个铃铛,走起路来铛铛地响,爸爸说骆驼怕狼,狼听到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作者说是为了增加一些情趣。春天到了,骆驼队走了,作者问妈妈骆驼队去哪了,妈妈就说你这孩子总是问,冬天来了,骆驼队就又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