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参考8篇
写读后感可以让我们思考书籍所探讨的问题和主题,从而对其内容有更深刻的了解,读后感是书籍中智慧与读者心灵相通的表达方式,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参考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篇1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读了水浒传,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受到了古典名著的熏陶,感觉都能从人物的话语中体会到人物的性格。鲁迅曾经也说过,《水浒》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有说话看出人的。
这本书大致讲述了:北宋末年,皇帝无能,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在山东北边,有一处水泊梁山,那里聚集了一百零八个好汉,替天行道,兴盛一时,成为当时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几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帮助朝廷征辽、平方腊,最后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劳,部分剩下受封赏的好汉被害得丢官或被害死。
不必说林冲的忍辱负重,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也不必说武松漂亮的醉拳,只说吴用的足智多谋,就令人叹服。他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他在宋江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行刑时,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他在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准备第三次攻打时,利用双掌连或建立镜像#环计攻克祝家庄;他在宋江闹华州时,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为"智多星"呀!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源于一个字“义”。义就是正义,孟子说过:“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水浒传中的英雄,哪个不是义字当头,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古人舍生取义的人很多,如:文天祥、岳飞。他们不怕死么?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可以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在现实生活中,义同样无处不在,给老人让个座位,给父母洗一次衣服,看到有人跌到了扶一下,这都是义。刘备说得好:勿以已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一部《水浒》显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杀退朝廷官兵;
一部《水浒》展示英雄气概:侠肝义胆,为民打抱不平;
一部《水浒》现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义梁山水泊;
一部《水浒》写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讨江南淮西。
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篇2
一提起《三国演义》,自然就会想起“正面人物”的刘备和“反面人物”曹操以及“中立人物”孙权。这三个人在中原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形势。
书中的刘备“忠厚老实”,“一心想修复汉室”,我可不这么觉得,你想,在赵云救出阿斗后,刘备怎么会舍得摔孩子呢?还不是因为要收买赵云的心!刘备也还是个心思细密的人,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后,知曹操生性多疑,怕暴露自己远大志向,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学起种菜来,得以骗过曹操耳目。现在想想,要是刘备他提早展现的话,恐怕早就被曹操轻而易举地解决掉了。煮酒论英雄时,当曹操说出:“当今世上的英雄,只有你我两人!”这样的话时,要不是他反应快,借雷声掩饰,曹操迟早会因为疑心将他给杀了。可光懂得收买人心和及时反应也是没办法的啊,关键要有军事才能,说句不客气的话,刘备的领地都是靠诸葛亮给他出谋划策打下来的,至于刘备,我可没看见他有什么计谋上的突出特点。他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三国史上才有了“三顾茅庐”一说。
曹操一直都是以奸诈、狡猾、残忍的形象出现的。特别是“曹操杀亲朋”这一段,在他人看来简直太残忍了。吕伯奢为了招待他,特地出去买酒,他在屋里听得磨刀的“嚯嚯”声,误杀了他的家人后出门又设计杀了吕伯奢。他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更是让他人惊得目瞪口呆。有人指责他不道义,可若是他不那样做,吕伯奢必会带人追杀他,那他也别想活着出县了,可以说,这是生存的需要。曹操是决不会负“奸雄”这个“美名”的。当老朋友许攸前来投靠问及粮草时,曹操先答粮草可够一年,后答半年、三个月、一月,后许攸揭发他:“休瞒我,粮已尽矣!”俗话说“兵不厌诈”嘛,曹操可是把它给运用得灵活自如。
孙权在书中也算得是位“明君”了,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这样谈:“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只看民附二字便可知道他有多贤明了,上下一心,老百姓拥护君主,使得他人都不敢来犯。“贤能为之用”,看吧,只要是贤能的人都被网罗去做那些大大小小的官,等于无形中为国家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他在任期间也可算是一段“太平岁月”吧。
这三人各有各的特点,不尽相同,但相同的一点就是他们都是一方霸主,刘备善于收买人心,手下的将士忠心耿耿;曹操狡猾而善于用计谋,他的聪明使他多次度过难关;孙权能够做到“贤能为之用”,上下一心使得外人不敢来犯。他们的特点使他们多次度过难关。
我们要学刘备的心思细腻;学曹操的果断、坚决;学孙权的人格魅力。我们不能学刘备老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不能学曹操的残忍、无情;不能学孙权的出尔反尔和朋友反目。
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篇3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受益匪浅的书——《傅雷家书》。
它不仅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一个好孩子,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懂得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著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同时也应该是作子女的了解父母的一本好书。子女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父母,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自己的子女,傅雷在信中所写的每字每句已经成为经典,永垂不朽的经典。
从书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甚至是比较刻薄的人,这正是他的身世所决定的傅雷在幼年丧父,童年母亲的严厉家教。在细节上修炼自己的品德,虽然家书中是许多教育儿子的话,但实际傅雷自身都做到了,这也就是儒家文化中在品德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吧。当然这和他所受到的既有儒家底蕴的儒家文化,又有从头到尾的接受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傅雷作为父亲,对子女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其实,我们身边的父母也跟傅雷一样的平凡与伟大。我们的父亲也是经常为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为了我们能拥有好的成绩,使得他们的头发都白了,费尽了心血,这是真正的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傅雷可以说是千千万万个父亲中的一个杰出的代表,他的对子女的充满爱心的心理使得他的子女可以健康的成长。
从这里边我想到了现在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致于现在的孩子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的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自己去冒险,就让他去……不要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告诉他,他所在的世界,所在的国家,所在的社会,以及这个家庭等一切一切他应该了解的东西。永远不要说:等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之类的话。那样他会不珍惜童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再说人自己一辈子都活不明白,有时候只能顺其自然。你给予了他生命,有责任。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去替代,去承担。清华大学曾辞退了一个学生,原因是该生在学校竟不知如何穿衣服,系鞋带。另有报道说,曾有一女生在校不知如何煮鸡蛋,只好哭著握著两个鸡蛋回家,这样可笑的事情居然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奇怪吗?不奇怪!有这样的教育,就会有这样的孩子。
温室里的花朵是弱不禁风的,大自然中的树木才能经受狂风暴雨。
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篇4
今天我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心中充满了惋惜和愤怒。惋惜那美丽无比的圆明园变成如今的废墟,愤怒那可恶的强盗把我们中国的宝物都占为己有。
当时,漂亮的圆明园是我国最棒的皇家园林,也是世界的博物馆,艺术馆。修建圆明园,耗费了150多年的时间。但是,中国人民的`心血,在1860年10月6日,遭受英法联军的破坏。此后,恢弘而又神奇的圆明园就只留几根残柱了。
当我读到“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走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就任意破坏,毁掉”时,我的五脏六腑都绞在了一起,脑子里一边想象那种悲惨的场景,一边自言自语:“这些侵略者真是太该打了,这样欺负当时的中国,这种以强欺弱的野蛮行径,真是可恨。明明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宝贝财产,怎能让别的国家想拿就拿,想毁就毁呢?”
这篇课文使我想起,在一则资料上看到强盗们抢走我们中国的宝物后,进行拍卖的场景,他们利用我们的珍宝得来大量的金钱。原本是我们中国的宝物,如今想要从他们手里再拿回来,还得支付昂贵的费用。唉,这些都是强盗们的罪恶呀!
以前的中国确实太弱了,不过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为我们的中国做贡献,让我们铭记国耻,振兴中华!
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篇5
?红楼梦》,一部面带笑容的悲剧。《红楼梦》不但描画了一个封建权贵家子由草木开花走向凌夷的夏商周生存,并且还胆量大地指控了封建权贵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它们的种种做假、诈骗、贪得无厌、腐朽和罪恶。
它不仅指出这一亲族的定然解体和失去生命,同时也暗中示意了这一亲族隶属的阶级和社会形态的定然解体和失去生命。曹雪芹笔触下所发明和热烈地爱的主人翁是那一些有决心反判那一个接近死亡的封建权贵阶级的贰臣忤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一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决的是封建社会形态的做假道德和不符合理的社会形态制度。一边儿是木石前盟,一边儿又是珍宝姻缘。一边儿是封建社会形态下务必寻求的功名光环,一边儿是心驰心里向往的自由之身。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出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稀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所有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琳琅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临封建礼教下的种种压迫使受害和冷漠,甚至于以性命的支付为代价,质本洁的寻求始末不弃。我们兴叹贾、林两人爱情的悲剧的时刻,看见了导致悲剧的一个关紧因素:林黛玉的纯洁高尚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初的世俗格格不入,没有办法与社会形态合成一体,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表现出来,也是她悲剧的着手。
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篇6
这个暑假里读了一本书,叫《老人与海》,让我深有感触。
?老人与海》主要讲了一个常年独自在海上打鱼的老人。有一次他钓到了一条大鱼,但在返回的途中引来了成群的鲨鱼,老人使出浑身解数与鲨鱼搏斗,鲨鱼把能吃的肉全吃完了,结果老人拖回去的只是一副大鱼骨架。
老人说:“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你可消灭他,却不能打败他。”这个永不言败的精神感动并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
我想老人能打败鲨鱼是因为他的机智和勇敢的可贵精神。鲨鱼来吃大鱼肉时,老人一点儿没有畏惧,而且还说“来吧,花皮魔鬼。”当鲨鱼跟老人开战时,老人用刀子猛扎鲨鱼,可鲨鱼的皮又硬又厚根本扎不进多少,于是老人开始观察鲨鱼,终于找到它的要害部位,扎了下去,鲨鱼沉了下去。
这使我想到我在学骑车时,开始,我刚骑上车,车头歪歪扭扭,车一下子就倒了,我把车扶起来再骑上去,刚骑两步,连人带车一起摔了下去。我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扶起倒下的车,又骑了上去。这时前面来了一个人,我一慌张,松开了双手,连人带车重重的摔了下去。这时只感觉右膝痛得钻心,起来一看,右膝盖鲜血直流,回家我将伤口处理了一下,想了想摔倒的原因,仔细想过后,我知道了骑车要保持身体平衡。我又下楼骑车,这一次我终于学会了。
我明白了不管遇到任何事,任何困难,我们都要像老人一样有永不言败的精神,才不会被困难压倒。
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篇7
?孙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和内容出自孙武。但后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吴孙子兵法》有82篇,图9卷,而多认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汉书?艺文志》着录的《齐孙子》,即《孙膑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传的只有一部《孙子兵法》,而认为13篇出自孙膑之手。不过,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了一部《孙膑兵法》和《孙子兵法》的残简,以及记载孙武言行的70余枚竹简后,学者们已多倾向于13篇应出自孙武之手,82篇则是孙武后学所着,是用以补充和解释13篇的。
作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精髓之一,《孙子兵法》对我们的影响当然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学生,我们能看到更多的`是《孙子兵法》对我们学习的影响以及启示。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所得。
我们可能会在不经意间脱口而出或在作文中舞文弄墨时,出现一两句这样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置之死地而后生”——孙子兵法已经渗透进了我们的学习生活。
?孙子兵法》为战争而作,也就是为了打败敌人而作,学习中何尝不会有“敌人”,一道难题,一个对手,甚至于自己。“五事七计”告诉我们要有正确方略与思想,要拥有有条理的计划方案,正确地、客观地认识我们所面对的人事物。
例如在《作战篇》中,孙子指出:“兵贵速,不贵久”。学习上,对于要考试的人在考试一定的情况下,你的速度一定要快,否则考试题将作不完,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平时训练有素。同时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接纳知识的速度一定要快,以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再如“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上述的“八之”战法的实质就是变被动为主动。对于现在的学生学习,大部分的实际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不过问,不主动,上课不听讲、玩游戏、睡觉,到考前才猛背考试题纲,“强扭的瓜不甜”,可想而知,知识的保质期也是大幅度缩减,而且强度过大的瞬时记忆会对脑部造成负担,影响脑部健康。这么得不偿失的事,还是少做的好。
学习“孙子兵法”,真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与精髓,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我们的老祖宗原来在数千年前就已认知和分析得如此确切与深透,使我们不得不深深感叹前人的伟大和华夏文明的精深,相信一部孙子兵法,只要认真领会其神髓并不断实践,必将对我们的各方面的提高有着指导性的作用。
中国文化道同行、而不悖、君子和、而不同,传承五千年,源远流长,作为炎黄后人当虚心上学,以史为鉴。
读经典名著的读后感篇8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简爱》是初一的时候。那时候姐姐推荐了这本,我就把它带到班上了,结果被很多人笑,大家都以为《简爱》就是简单的爱情的缩写,而这样的内容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的确是早了些。后来我自己看了才知道原来简爱是女主人公的名字。说实话当时基本上没看懂什么,就像看一般的小说一样专挑情节看,其实现在想想这本书确实不适合当时看:诗意的语言,富有哲理的内容,激荡的情节,就算是现在,我也没能理解更别说是初一了。
整部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女主人公的精神,借用书评就是“追求人的价值=尊严+爱”。简爱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律: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她对于金钱,权利毫不在意,也不被强权威胁,她对于世界的一切有着自我的认识。我的文字太苍白了,不能很好的形容,资料上写到“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
人们都疯狂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埋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被认为是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简爱》告诉了我很多,我也知道现实来说不可能做到像她一样,我也没这样的高度做到如此,但是书就是这样有借鉴意义,我希望能从中领悟一些,学会怎样去看待这个世界,看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