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胜利到胜利观后感模板6篇

时间:2024-06-28 18:30:03 分类:心得体会

观后感让我对作品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寓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书写观后感是梳理电影情节和主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从胜利到胜利观后感模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从胜利到胜利观后感模板6篇

从胜利到胜利观后感篇1

2015年9月3日,阳光普照大地。今天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阅兵典礼。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站在天安门上,200名乐队官兵等待着仪式的开始。

10点整,一首首革命歌曲振奋人心,把人们的思绪引到了那个烽火硝烟的年代,想起了一个个抗战英雄:黄继光、杨靖宇、彭雪峰……他们为了保家卫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阅兵正式开始,当一架架战斗机、轰炸机、直升机和预警机从碧蓝的天空上划过时,当运载着现代化武器的战车、坦克从天安门前缓缓驶过时,当穿着礼服的`三军仪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我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和自豪。

当抗战老兵方队来临时,观众们个个竖起大拇指。如果没有他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场的所有人向他们致敬。

这次阅兵还有国外方队,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方队参加中国的阅兵仪式,显示出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看出我们有保卫和平的盟友,他们和我们一样热爱和平。

看完阅兵仪式,我的心情难以平静。历史启示我们,和平发展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要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重任。

从胜利到胜利观后感篇2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忘记历史,一个崛起的民族不能没有脊梁。今天,2020年9月3日,我们迎来了又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了胜利和民族存亡,中国军队进行了14年的顽强抗战,最终取得了这场胜利,洗尽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为这一天,中国付出了惨痛代价。

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与日本帝国主义展开的一场殊死搏斗。在这场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坚强的民族意志,同仇敌忾,前仆后继,在世界人民的支持下,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100多年以来反抗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全面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奋发进取,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当前,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习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更好地开创未来。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找到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地,以至于被日本侵略者侵占大片国土几近亡国灭种的历史根源,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成功经验,挖掘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伟大民族精神,把握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历史规律。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领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局部执政的经验;我们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为今天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领导新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加强历史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必将使我们得到深刻启示,更好地指导今天的实践。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挺身而出,举起了全民族奋起抗战的第一面旗帜,倡导和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广泛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浴血奋战于最前线,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实际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符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深刻认识唯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从而更加自觉地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今天,我们在胜利纪念日这个特殊的日子,回首那些过往,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也不是为了沾沾自喜,妄自尊大。而是要告诉我们和我们的后代:对于历史,要有足够的认识;对于过去,也要有足够的警醒。每一名中国人都要意识到,我们经历过怎样的过去,只有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向更光辉更远的未来!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牢记耻辱,奋发图强,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胜利到胜利观后感篇3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是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是一个值得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终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1949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

回顾历史,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清楚地记得,1894年日本挑起中日甲午战争,使中华民族蒙受了空前的奇耻大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里越陷越深;1931年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打破了沈阳城的宁静,占领了东北三省;1937年日军炮轰宛平城,发动“七七事变”,战火硝烟从卢沟桥畔迅速蔓延到全国。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中国的大好河山,屠杀中国军民,强行掠取劳工,蹂躏摧残妇女,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惨案,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遭受了惨重破坏。整个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从心底发出一声怒吼:起来,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热血青年站出来了!他们激愤地奔走在大江南北,高呼慷慨激昂的抗日口号,以共纾国难的大无畏气概,站到了时代的前列,使全民族抗日救亡的风暴,迅速席卷了中华大地!

全民族抗战开始了!从平型关大捷到台儿庄战役;从东北抗日联军到长城喜峰口愤怒的大刀,让无数日本侵略者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正是由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一心,正是由于中华民族有数不清的杨靖宇、左权、张自忠……中国人民才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这场战争已经过去整整70年了,但是我们无法忘记南京大屠杀中被侵略者残杀的38万无辜的同胞,无法忘记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付出的3100万鲜活的生命,无法忘记日军在侵华的半个多世纪里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精神创伤……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但记住历史并不是为了仇恨。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对我们来说,我觉得主要有三方面的意义。

第一,要警钟长鸣,居安思危

70年前的胜利来之不易,中国人民为此付出了万分沉重的代价,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血债罄竹难书。但是,70年来日本政府从未深刻反思,军国主义的阴魂始终未散,他们不但为当年的侵华战争翻案,企图抹杀历史事实,拒绝向中国及其他受害国谢罪和赔偿,而且还连年参拜靖国神社为战争罪犯招魂,多次肆意篡改历史教科书掩盖历史罪证,近年来又频频滋事,对我钓鱼岛虎视眈眈……

更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多年来居然一直在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谋求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世界爱好和平主持正义的人民,尤其是深受过日本侵略之苦的亚太地区人民的竭力反对。

纪念,是为了认清历史、正视历史,是为了和平美好的未来,但世界还不太平,我们一定要增强自己的忧患意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居安思危的警钟应该在我们的心中长鸣!

第二,要衷心拥护共产党,坚定不移跟党走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解放的核心力量。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吹响了抗击外敌的第一声号角,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百年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胜利。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创造了弱国战胜强国的伟大奇迹,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我们纪念抗战胜利,了解抗战历史,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核心作用,她不但能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侵略者,而且能领导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家园,过上好日子,实现我们富强民主的中国梦。因此,我们青年学子要衷心拥护共产党,坚定不移跟党走。

第三,要弘扬抗战精神,在学习工作中奋发有为

70年,对于个人的一生来说,似乎很漫长,可以让一个翩翩少年成为一个耄耋老人,但对于历史来讲呢,只不过是人类文明的一瞬间,70年前那段血与火的年代只是我们的一段永远的记忆。铭记这段历史,是希望从中汲取历史智慧,获得开创未来的力量。

中华儿女的抗战历史也凝聚成抗战的精神,这是一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拼搏精神,是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是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坚忍精神,是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奋学习,刻苦钻研。

梁启超先生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振兴中华的责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上,让我们继承抗战精神,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胜利到胜利观后感篇4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部英雄史诗。长征精神不仅是我们的立国精神,而且是我们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千难万险,克服了重重困难,用自己的崇高理想、坚强意志和血肉之躯,终于取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

长征的历史不能忘,长征的精神不可丢。虽然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我们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依旧没有变。

在当前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更应当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学习,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踏踏实实工作,主动作为、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从胜利到胜利观后感篇5

1945年8月21日,湘黔交界处的芷江城里,日本投降代表、驻华日军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前来与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及美军有关人员举行洽降会谈。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当时的国民政府于次日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1946年把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49年底,新中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8月15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1951年进行了修改,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1999年,国务院修订颁布的“办法”中沿用了这一修改后的纪念日。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开创未来。《山海经》中讲到“其中多砥砺”,砥砺就是磨石,一个人的人生需要砥砺,一个名族更需要砥砺,只有经过砥砺意志才会变得更加坚强,受过伤的地方往往都比其他地方要坚硬的多。这样我们才会更加开阔,民族才会更有担当。

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在20世纪30、40年代,华夏大地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上千万的人因此而失去了生命。日本帝国主义14年的侵华史,炎黄子孙14年的抗战史,足以证明中国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是一个团结一心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人们不分民族、不分阶级、不分党派,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抵御外敌。曾经水火不容的国共两党重新合作,为驱逐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而共同努力奋斗。一部抗战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团结史。因此,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同心协力,坚决祖国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新时代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发扬主人翁意识,团结一心共同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和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八法地-波兰的维斯特普拉特半岛,有一副醒目的巨大标语:“永远不要战争!”这正是所有在那场战争中受侵害的人们的心声。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场浩劫虽已经离我们远去,成为了历史;但世界其他国家仍有被极端组织侵害,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无数苦难的。这时刻警醒着我们,如今处于中国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无纷扰的时代,这得益于我们各代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得益于我们的共同努力。和平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吾辈当铭记历史,为英雄先烈们致敬。在当今世界大同的环境下,我们应求同存异,共同发展、为人民谋幸福。在今天,我们物质条件丰厚、生活幸福美好,对于过往的苦难的回顾显得尤为重要,只有铭记历史,才能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才能更有力量担当未来。

铭记历史,凝聚前行的力量。“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屡遭外来侵略的悲惨经历中得出的刻骨铭心的教训。抗战的爆发,其根源还是当时中国的国力薄弱。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实现和平的美好梦想,自己必须先要足够强大,只有国家逐渐强大了,国人在世界其他地方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做好自己的事情,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应继续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如今,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国家正在一步步走向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抗战纪念阅兵式上,中国的陆海空三军和装备展示出中国国防的强大实力,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威武之师。我们用实力告诉全世界,如今的中国有能力保卫国家,有能力捍卫世界的和平。同时,我们也应当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牢记历史,不断努力发展,不断强大自己,只有这样才是永久和平的根本保障。

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每个华夏子孙都要牢记自己肩上的使命,奋发图强、不断奋斗,不断为中华民族这艘“巨舰”不断进行而继续力量。愿我们一起发力,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构建“中国梦”的美好蓝图。

从胜利到胜利观后感篇6

抗日战场上的枪声已消匿了近七十年,但那场战争的硝烟仍未散去。几十年过去,留在人们心中的应早已从愤怒与仇恨转化为对历史的深思,对国耻的反省,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然而中国的文艺市场上却产生了一批“抗日神剧”,仅映出一种将屈辱的历史娱乐化的倾向。但我想说,历史从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请还历史以严肃,还战争以残酷。

抗日剧其实由来已久。《地道战》《铁道游击队》等经典影片、文学作品伴随着父辈的成长,给了他们最初的爱国主义教育。抛去技术水平所限,早期的抗剧制作可谓精心,脱胎于小说的剧本也历经打磨。英雄形象虽有平面化之嫌,却也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引导,总体看来是用心之作。

如今的抗日剧竟依托高科技的特效制作出“手撕鬼子”“手枪射飞机”等场面,这在我们这些已有独立思想的观众看来自然是一笑而过,但这对于还处于启蒙阶段的小朋友而言,是否是一种严重的误导?给他们造成“战争很有趣”的印象?如此想来,这实在是令人后怕。

其实中国的战争剧对于战场残酷的刻画一直是轻描淡写,有意弱化的。《拯救大兵瑞恩》中开场便是惨烈的诺班底登陆的场景。坐着小艇的新兵,上一秒钟还在勤问胸前的十字架祈求上帝保佑,下一秒便被流弹击中了眉心;士兵们纷纷跳入海中企图逃生,却没想被摄入水中的子弹打死……奥马哈海滩几分钟内便被染成血红,残肢断臂零落着。真实的战争势必比电影中的还令人胆寒,而这样呈现出来的作品会让人被震慑于眼前的残酷与惨烈,从而激发起对和平生活的珍惜,这才是战争片的目的——描写战争是为了反对战争;还战争以残酷才能还和平以宝贵。

出于对人们心灵的保护,或出于更重要的宣扬爱国主义的目的而弱化战争并无不妥,但将战争娱乐化便是根本性的错误。孩子们认为“手撕鬼子”很酷;认为“骑摩托梳背头”的才是英雄;认为躲在暗处打两发弹弓就是战争。他们会以为“战争原来这么轻松”,这不是赤裸裸的教唆又是什么?

文化一旦进入市场化便必然会被利益、金钱而左右,日趋娱乐化。在批评无良的导演、编剧不尊重历史,不还原战争,唯利是图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公众对于“神剧”的口诛笔伐,这出于一种对历史的郑重与对战争的反思。

抗战作品,不论是影视、歌曲或是小说、文学,都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与消遣,它们应更多从“娱乐公器”转变为“文化益器”。

《从胜利到胜利观后感模板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