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永恒的书的读后感5篇
优秀的文学作品有很多,不妨在读完一本术后尝试一下写读后感,写读后感需要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与作品相结合,以展示个人独特的思考和感受,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读永恒的书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读永恒的书的读后感篇1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根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关于赞美教师的语言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曾经的自己也带着那么一份美好的憧憬,期盼着自己有一天能成为一名教师。终于,20xx年的8月,我的这个愿望得以实现了。曾经我也悄悄的想过自己成为一名教师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呢?我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吗?学生们会喜欢我吗?我能教给学生们一些什么知识呢?与书中的新教师一样,刚从师范毕业的时候,我也是怀着这样的理想来到这个岗位。
也曾在心中暗暗的立下志愿,我一定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一定要成为一位学生喜欢的教师。在实习期的时候,面对比我小不了几岁的高年级孩子,跟他们相处融洽,认为管理孩子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也曾想过自己学了那么多的教育理论知识,读了那么多和教育相关的书籍,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该不难吧?直到我成为一名正式教师之后,才发现,原来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还记得刚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学校领导让我教一年级的一个班级,来到这个班级里,看着那40多张天使一般的笑脸,我感觉我终于可以发光发热了。但似乎是应了那句话,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刚参加工作的积极和热情,也一点一点的在这些小调皮的不断惹怒中,慢慢的被磨淡了。曾经想好的那些教育理论和教育手段,似乎也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开始变得焦急,变得容易发怒。
但自己一个人静下心来的时候,也会对自己说,这样是不对的。从而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自己的教育方法,后来渐渐的自己也明白了,教育并不是操之过急的事,教育不是揠苗助长,教育也不是工厂制造,教育应该是守望。读读这本《教育心雨》,真的是可以让自己静静心呢。
读永恒的书的读后感篇2
?永恒的终结》是阿西莫夫的一篇关于时间旅行的短篇小说,全文十八万字,主要人物也屈指可数,所以读起来难度小。文章中的硬核科技不多,主要就是时空壶——用以穿梭于不同时间,文章更侧重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以及对哲学和未来的思考。永恒时空中影响一般时空历史进程的方式是通过计算出“最小变革”以施加影响,通过消除影响人类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从无数个现实分支中寻求最为安稳的.发展方向。
文章讨论的因果链闭环以及由果溯因不太容易理解,比如说哈伦和忒塞尔知道永恒时空未消失,推导出他们寻求的因果链已经闭合,剩下的就是找到最佳方法实现;还有哈伦反复进入诺依的房间中看到的过去的自己和未来的自己,文章除了留下惊悚感没有给出别的遐想,略有浅尝辄止的感觉。
最为惊艳的还是文章的最后几章,两三次的连续反转,从不应存在的闭环因果链创造永恒时空,到忒塞尔对哈伦及诺依的态度,再到诺依身世的翻转,以及其对哈伦的感情,令人寻味。最终几章上升到思考安稳发展与人类种族命运的关系,感觉是比前几章的平铺直叙甚至有些神经质的情节精彩数倍。
套用抖音短视频中的推广词,“无论你看不看科幻小说,都推荐你花几天时间看一遍《永恒的终结》”,看它还是比《银河帝国》轻松许多……
读永恒的书的读后感篇3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随手写下的一些随感的结集,它展现了生与死、爱与孤独、真实、美、哲学与艺术、写作、天才等等的广阔领域。
周国平在他的小书里说,“死是最令人同情的,因为物伤其类:自己也会死。死又是最不令人同情的,因为殊途同归:自己也得死。”可能是因为年轻吧,路还很长,我还不曾想到因最终会死而同情自己。但是,我却因经历别人的死而心生感触。其实,对于死,人并不是本能的害怕的,它给带来的伤心绝望,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知道自己最终会死,而是因为看到自己的至亲至爱在自己眼前死去。我看到过一些失去孩子的父母,他们向上天祈求,让他们代替孩子死。这让我觉得,许多人其实是不畏自己死的,而是担心他人死。然而无论是谁死,最后大家也都“殊途同归”:死。曾经,我因为一个至亲的离世而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正如无人不知的谁都必须死,我也深知这个道理。但是,就是不能释怀。直到有一天,我的一个老师对我说,“人就是这样的,来这世上一趟,做完了他该做的事,他也就走了。”多么微妙,我顿时放下心中所有的阴郁。
在所有的主题中,我最喜欢“幸福与痛苦”作者写道:“幸福是有限的,因为上帝的赐予本来就是有限的。痛苦是有限的,因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我们总是一味地追求幸福,缺刻意避开痛苦。其实,幸福与痛苦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是人气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因为我们的偏见。然而,作者确认为幸福都是在痛苦中破茧而出,换句话说,我们不可以把幸福与痛苦看得太肤浅。
我没有周国平先生那样的智慧,但我还是会学着去感悟生活、思考人生。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
读永恒的书的读后感篇4
人是唯一能追问自身存在意义的动物,这是人的伟大之处,也是人的悲壮之处。因为意义没有确定的标准,寻求生命的意义,可贵的不在意义本身,而在于寻求!生与死,爱与孤独,自然与生命,真实,美等等,是人们对永恒的探索。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身边的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尤其书中对幸福与痛苦的解说,使我不断的思考。
一直渴望恬淡而平静的生活,不需要欢笑,同样也不会有痛苦;一直害怕遇到障碍,害怕礁岩崛起,狂风大作的海面将我淹没。读了《人与永恒》才突然明白,人生最可悲的,便是生命力的乏弱!
周国平先生通过文字,阐述了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看法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虽然只是短小的几段文字,却足以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不禁对以前的自己产生思考。
我之所以渴望平淡,并非是真正喜欢这种生活,排斥轰轰烈烈的人生,。相反,正是因为我向往精彩的人生,而产生了害怕得不到轰轰烈烈,害怕为此要付出巨大代价的'想法,所以,何不接受平淡,至少这样不会有失败。
我之所以渴望平淡,是怕自己受不住大喜大悲,是怕不再平淡的日子将会承受更多的坎坷磨难。所以,我屈服于平淡,我跪倒在了阻碍面前。是的,我讨厌失败,我害怕阻碍,于是我甘愿让生活化为一汪平静的湖水。但我并没有注意到“生命”这个美丽的词所潜藏的美被就此掩盖了。我们活着,不就是为了时时刻刻体验生活,哪怕辛酸,哪怕刺痛,都是一种丰富的生命之美。欢乐和痛苦才是我们应具备的表情。然而,这样的时候很少,大多数时候,我们倒像是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着,没有表情,被一个个巨大的四四方方的盒子笼罩着。我们总生活在眼前,忘记了永恒和无限,忘掉了生命的悲壮和美丽。
“生命”这个词,也许已经有无数的人追寻过他。但他却永远笼罩在一张神秘的面纱下。每个人对生命的认识便为他绘制出了一张张各具特色脸谱。此刻展现在我眼前的一张脸正在告诉你:“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最可悲的是生命力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当我感觉到自己的肢体和血管里布满了新鲜的、活跃的生命之时,我的确认为,此刻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无论我的人生平淡与否,无论我的前方或易或难,我都欣然接受。我会努力去感受——生命力存在的那种充实!
读永恒的书的读后感篇5
大学里曾流传一句话:“男生不可不读王小波,女生不可不读周国平。”周国平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和作家,其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人与永恒》是周国平的代表作之一,以随笔短语的形式阐述了他毕生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包括人、自然和生命、爱、孤独、人生、美、超脱、幸福和痛苦、幽默、女人和男人、天才、婚姻、死、时间和永恒等26个话题,内容精辟而深刻,让我们从中收获了智慧和超然。
第一次看到周国平这本《人与永恒》完全出自偶然,在图书馆里来回转,一直找不到很感兴趣的书,然后就这样发现了它。这样一本随笔,一句或者一段话都足以给人无尽感触。
人说随感录的可贵在于真实,在于字字珠玑而又凝炼传神,就这个意义而言,周国平的随感处处呈现出单纯而练达、质朴而传神的精巧之美。这本书中没有很难懂的术语,相反却是用很易懂的语言来写,让我们可以简单的阅读,留下无尽的思考。
我记得书中有很多话题,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有关于爱。
“给爱情划界时,不妨宽容一些,以便为人生种种美好的遭遇保留怀念的权利。”这句话正出自《人与永恒》。我想,我们每个人对爱情的要求都很苛刻,起码我是,我要的爱情不要丝毫懈怠,我要全心全意,只是这样的爱情似乎真的不能长久,还会以彼此的恨来结束。看到这句话时,我想了很多,也许爱情真的需要宽容。
“不要以成败论人生,也不要以成败爱情。”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谁对谁错,就算最后两个人各奔东西,就此分离,也不是爱情的失败。拥有过,存在过,那就是最美好的,就算只剩回忆,也一样值得珍惜。
“一切终将暗淡,未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有爱情存在的日子,永远都会闪烁,那是一段有价值的回忆,因为爱,所以美丽。
“爱一个人,就是心疼一个人……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两种需要。在这茫茫宇宙间,有谁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儿……”我特别喜欢这段话,每个人都有自己软弱的一面,没有谁能永远坚强,我们都需要被人疼,需要那种被人关心与呵护的感觉,我们不过是平凡人……
除却爱情,书中还有很多给人以思考的话语,在人生的旅途上,细细品读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话,你会收获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