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分数教学反思最新7篇
经常写教学反思对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在写教学反思中,老师们都能吸取教训从而及时改正,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分数×分数教学反思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分数×分数教学反思篇1
在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对比》这节课时,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在摸索中出错比在老师的扶持下永远正确更具有教育价值,因为它把学生的无知展示给他们自己看。这种错误直达心灵、催人反思。
复习中,我通过“明察秋毫”这个小环节,让学生明确解决分数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只有找准了单位“1”,才能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接着,我设计了“自学时空”这个环节。我将4道类似的数学问题一次性教给学生,并提出了三点自学要求:
1、找出单位“1”,做上记号。
2、说出等量关系。
3、列式计算。在这个过程中,身为教师的我没有给任何一名学生提示或指点。短短的4分钟很快过去了,全体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一起针对三个自学要求进行了交流。统计正确率时,没有一个小组能够达到100%的正确率。这和平时教学过程中我指点以后再练习的正确率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时我注意到那些出现平时成绩很好,但这次出现了错误的学生脸上流露出一丝懊悔的神情。俗话说:爬得越高,摔得越重。这些自信满满的学生在这次猝不及防的“摔倒”中发现原来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透彻。接下来的“观察对比”环节中,很明显的就能发现那些出现了错误的学生无论是思考还是听讲都格外认真。因为学生在无意中“获得”了一次出错的机会,因此他们都格外认真地去思考为什么有的算式中用加法,有的算式中用减法,有的算式中用乘法,有的算式中用除法。他们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出错,才能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在学生比较深刻的理解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一组四式的独立对比练习。学生运用刚才发现的步骤和方法解决问题,正确率大大提高。从一知半解到深入理解,从有对有错到正确无误,从随意应付到认真对待,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在发生转变之时,学习质量也明显提高,并从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分数×分数教学反思篇2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分数×分数教学反思篇3
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活动导学的课题实验的赛课,我选择了《麋鹿》这篇课文,按照活动单的教学模式上了一节这节课。
?麋鹿》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珍稀动物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体现了国家对保护野生动物的高度重视。通过本课的教学主要让学生了解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达到这一学习目标,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单:1、复习检查生字词、多音字,课文段落等。2、自读2-4自然段,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3、认真阅读5-7自然段,完成表格,并说说麋鹿的传奇经历。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达到了这一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了解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
在教学课文第三部分麋鹿的传奇经历时,我按照年代的不同,设计了一张表格,要求学生模仿老师的范例填好这张表格。学生填好表格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课文熟悉的过程,而且,填表格这种方式也利于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发展,而且表格中既包含了麋鹿的各个时期的生存情况,也有生存地点的不断变化,所以说从这张表格中就可以感受到麋鹿的生活经历的坎坷,漂泊不定,颠沛流离,这样引导学生感受麋鹿经历的传奇也就较容易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却不是很顺利,可能是我太高估了自己的学生,觉得学生应该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表格的填写,所以就想全部放手让学生自己填,结果却收到相反的效果,学生花了很多时间也没能完成这张表格的填写,以至于最后的拓展:介绍珍稀动物,写好广告用语匆匆完成。
另外还让我感到不足的是课堂气氛没有学其他课文时活跃,可能是说明文本身的文体特点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热情吧,也可能是学生看到有其他老师在听课,而感到有些拘束,怕回答有错,不敢贸然举手发言。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将会成为我今后在课堂上的努力方向。
这一节课,虽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当我看到全班同学(包括那几位差生)都能静下心来参与到小组活动,我就觉得教学方向是对的,我将把这一教学实验进行到底。
分数×分数教学反思篇4
?认识百分数》是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对于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概念是最重要的。
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播放红领巾跳蚤市场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说说什么商品会最受学生的喜爱?然后出示一份学生的调查情况,让孩子说说自己从统计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考虑到红领巾跳蚤市场是每个孩子都很期待的活动,而前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购物的学问”中,正好有学生研究了"红领巾跳蚤市场各年级学生喜爱商品种类的调查"这个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数据的统计,而百分数在统计中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就设想结合这个契机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很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百分数的认识是从具体—抽象—具体的一个过程,在这个环节中,主要让学生抽象出百分数的概念,理解概念,并运用概念深入理解每个百分数得具体含义。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这个知识点,还是放在具体情境中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教学中把它放在试一试以后引导学生理解,比较自然。而对百分数概念的深入理解,教师先出示一组特殊的百分数,让学生理解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也可以是整数,百分数可以小于1,等于1或者大于1,在比较全面地认识百分数的情况的基础上让后让学生通过信息发布会的形式交流百分数,更好的巩固了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最后一个环节把统计中的百分数用最简分数和分母是整百、整千的分数替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百分数在统计和比较中的便利。深刻理解了百分数的作用。
在整堂课中,今后还是要注意教学的一些环节的处理,比如百分数的读写法涉及到教学的规范性,最好还是教师示范给学生看比较好。此外,还要注意尽可能地放开学生,让学生更多地主动探索知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整理的10篇《《百分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分数×分数教学反思篇5
上周开始班级中流感来袭,看着那一个个空空的位子,作为数学老师的我真是不知所措。上新课吧,这么多学生缺席,上了心里也不踏实。只好“炒冷饭”了。本周四,学生基本上来全了,总算又开始正常地上课了。周四教学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课一开始,我出示了两幅百格图(上有阴影部分),要求学生分别用小数、分数和百分数来表示阴影部分。
0.65=65/100=65%
0.7=70/100=70%
借助百格图写数,引入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直观地知道三者可以表示同一个对象,给学生的探索活动搭了一个脚手架,提供了研究的素材。让学生感受到了百分数、小数、分数这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可以互相转化,本教案的设计也正是围绕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教学的。
接着让学生观察两个等式并思考:你从中能发现小数化百分数的方法吗?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小数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改写成百分数形式。
让学生尝试练习,将0.24,1.4,0.123,3改写成百分数。再次让学生观察这些等式:
0.24=24/100=24%
1.4=140/100=140%
0.123=12.3/100=12.3%
4=400/100=400%
你认为怎样能更快把小数转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接着继续观察百格图的两个等式,你能发现百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吗?本来是让学生发现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化成小数这一方法。不过由于前面直接方法的经验,学生很快迁移了过来,得出方法: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行了。只好让学生进行验证自己的想法,再出示了方法,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进行练习巩固。
探索活动搭了一个脚手架,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效果很好。本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从不同角度巩固了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在选择练习中潜意识渗透了百分数、小数、分数比大小,通过比较,学生能加深它们之间的互化。
分数×分数教学反思篇6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分数×分数教学反思篇7
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都是教学中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透切理解这类型的应用题,就要抓住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运用转化、对比,使学生了解这类分数应用题特征,再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规律。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组织教学:
一、走进生活,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本来人体的机体造构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教学一开始我把人体的彩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已的身边,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人体构造,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为让学生认识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时,我故意用乘法应用题与例题作比较,让学生从中发现与乘法应用题的区别,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亲自感受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联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并归纳出: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关键也是从题目的关键句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再列出方程。
三、寻找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我通过鼓励学生尽量找出其它语方法,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为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