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精神心得7篇
书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从实践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结合实际经历写心得体会,能够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思考和感悟,产生共鸣和共同成长的愿望,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青海精神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青海精神心得篇1
信长星同志在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优化‘育选管用’工作,突出政治素质考察考核和实绩考核,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大柴旦将严格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从干部“精选、优育、严管、善用”四个维度长效发力,努力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助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精选”为立足点,画好干部选用“精准像”。经世之道,识人为先。组织部门要本着对事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差异化”考察识别干部,切实画好干部“全息影像”,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精准度。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敢担当、善作为”选人用人导向,对党政一把手,着眼考察战略思维、科学决策、驾驭全局、知人善任、抓班子带队伍等素质;对党政副职,注重考察统筹谋划、贯彻执行、综合协调、创业创新等能力;对专业领域领导岗位,侧重考察专业知识、技术攻关、工作实绩等要点;对一线干部,靶向考察拼搏进取、攻坚克难、群众工作等情况,切实做到干部考察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灵活考察方式,综合运用“望、闻、问、切”等手法,通过考察谈话、民主推荐、意见征求、政治测评等渠道,用好一线调研、明察暗访、分析研判、综合评估等形式,全面掌握干部政治表现、德能勤绩、廉洁自律等情况,切实画好干部“全息影像”,保证选出来的干部让组织放心、干部服气、群众满意。
以“严管”为落脚点,拧紧干部监督“安全阀”。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组织部门必须进一步转变理念、拓宽渠道、创新方式,着力破解深层次干部监督难题。严格落实干部政治审查机制,通过重点工作跟进、重要任务督查、日常走访了解、经常谈心谈话、广泛听取民意等形式,全面掌握干部政治表现、日常表现和负面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提醒谈话、函询、诫勉,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拧紧关键少数“思想阀门”。加强与政法、公安、司法、纪委、审计、环保等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广泛公开“12380”等干部监督线索举报平台,重点加强人事、财务、项目等“权力”主管部门监督管理,拧紧关键领域“权力阀门”。认真落实“凡提四必”要求,统筹用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公务员平时考核、巡视巡查、任中和离任审计等手段,严把干部提任、晋升监督关,拧紧关键环节“责任阀门”。
以“善用”为发力点,激活干事创业“动力源”。好中选优,优中选强。把干部选拔使用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树立“用当其时、人尽其才、用人不疑”观念,把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安排到吃劲岗位成长历练,让他们接一接“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通过明责任、交任务、压担子,提高干部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科学制定干部储备机制和轮岗交流机制,统筹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优秀干部储备培养计划,对有想法、肯干事的“潜力股”实行结构性、培养性、适岗性交流,通过换岗锻炼、交流挂职等方式,让优秀干部用当其时,打通墩苗锻炼、挂职锻炼、定向选用的递进式干部成长链条,保证干部成长有途径、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
青海精神心得篇2
优化人才培育“沃土”,激发人才活力。围绕“人才强州”战略,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多措并举吸引、培养和选拔人才,用心用情服务人才,全力打造近悦远来的玉树人才洼地。树牢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专家制度、人才关怀帮扶机制,以“求贤若渴”的劲头,用好用活援青和挂派工作机制,放大援青和挂派干部效应,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基层人才定向培养计划”,积极探索推行“乡土人才”培育计划,加快培育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扎实做好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推动更多人才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振兴基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夯实监管职责,压实责任链条,形成监管合力,不断提高县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水平。推动实现“三化”,即智慧化、常态化、实效化。
创新监管方式
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智慧化
深入挖掘监管数据价值,依托差异化监管制度,构建专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平台,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要推进双随机与非现场、大数据等“互联网+监作文吧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监管精准度。要将双随机监管与信用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信用状况、风险级别的监管对象,开展分行业、分领域的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对风险较低、信用良好的市场主体,适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风险较高、信用不良的市场主体,适当增加抽查比例和频次,有效提升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强化部门协同
推动“双随机、一公开”常态化
要以公平公正监管为基本遵循,强化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坚决杜绝重复检查、分散检查,实现监管范围全覆盖,监管责任无盲区。各有关部门要周密制定抽查计划,科学调配抽查力量,合理把控时间节奏,及时公示抽查结果,最大限度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减少对市场主体带来的负担。要确保抽查发现问题与后续监管相衔接,形成监管闭环,营造公平有序、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增强惩戒力度
推动“双随机、一公开”效能化
各部门要加强执法检查人员培训,要通过抽查真正发现问题、发现违法违规线索,坚决杜绝随机抽查“蜻蜓点水”、流于形式。要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惩处,实施信用惩戒,让随机抽查制度“长出牙齿”,真正起到震慑作用。要重视并做好公开公示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青海精神心得篇3
5月23日至26日,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在西宁隆重召开,xxx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指出,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高质量发展是青海全部工作的主题。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全过程聚焦高质量,全要素服务高质量。当前的政策举措、考核检查等全过程聚焦高质量,人才、知识、技术等要素配置都要适配高质量。学习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精神,我有许多的思考和启绿色作文网发,作为一名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支教教师,如何以新时代青海精神为引领,立足新时代,贯彻新理念,实现新发展呢?工作中要坚持学校的主体地位,把服务好学校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项基本内容,我们要践行五育并举理念,为十四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青海教育更加出彩增添亮丽的色彩。
青海精神心得篇4
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立足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科学谋划今后五年全省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具体措施,用“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奋斗目标和“八个坚定不移”工作部署描绘了宏伟蓝图,也为做好组织工作提供了遵循。
组织部门作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践行者”,必须在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把准党的政治建设“脉搏”、织密建强组织体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组织工作保障和服务全局作用中扛起组织担当、展现组工作为。
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豪情满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委书记信长星所作的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远坚定,精彩答卷赶超跨越,奋斗目标科学精准,擘画蓝图接续辉煌,极具战略引领力、理论指导力、实践推动力、政治领导力。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六个现代化新青海”奋斗目标和“八个坚定不移”重点任务,找准履职尽责切入点,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担当起应尽的使命和职责、狠抓落实,为奋力谱写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现代化新祁连建设篇章交出新的履职答卷。
以“国之大者”的担当精神
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
以“驰而不息”的工作态度,
在加快项目建设和争取上下足功夫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县级领导包联和“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年总结”机制,进一步加快续建、新建项目推进力度,确保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结合青海省关于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一揽子政策实施方案,围绕“高地”打造和“四地”建设,抓牢光伏产业、文旅、交旅融合发展,农牧业基础设施提升等有利时机,抓好高质量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县建设,扎实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重点工作任务落地,争取谋划、储备、申报、落实一批重点项目,为高质量发展筑牢项目支撑。
以“居安思危”的风险意识
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上锲而不舍
从近期省内外发生的各项安全事故中汲取深刻教训,结合国务院及省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具体要求,始终保持高度警觉,针对“主汛期”来临等重要时间节点,扎实开展好自建房屋、道路、消防、地质灾害、防汛抗旱等各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压实压紧各方责任,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扛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始终保持安全生产监管管理的高压态势,进一步营造良好生产环境。
以“改善民生”为奋斗目标
在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上坚持不懈
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在解决就业、出行、医疗、养老、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持续发力,加快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步伐,着力稳控物价,扛牢粮食安全职责使命,扎实推进积案化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青海精神心得篇5
刚刚闭幕的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是在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全面总结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高度概括了过去五年发展积累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省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奋斗目标,对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作出了全面部署。全省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焕发精气神、干出新气象,再接再厉、善作善成,切实把学习贯彻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青海精神心得篇6
我们必须矢志不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紧紧扭住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这个关键之举,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努力实现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在高原大地上描绘一幅山脉、水脉、人脉交相辉映、和谐共生的绿色画卷。
记者: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中,我们取得了哪些成效?
特别是在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青海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谋划、统筹推进、精准发力,积极探索建立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保护、管理和建设之路。建成了较为完整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治理成效显著,初步形成一套规范有效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与此同时,青海以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修复为核心,全面加强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全省生态资源环境持续改善,为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奠定了生态根基。
记者:一年来,国家公园建设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王恩光: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启动以来,青海紧盯“三步走”规划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成功举办第一届国家公园论坛,促进了青海对外开放和交流合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建立顶层协调推进机制,为示范省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完成全省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在全国率先启动自然保护地调查评估,对全省14类109处自然保护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全面摸清了全省自然保护地“家底”。启动了《青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建设总体规划》《青海省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陆续开展其他各类保护地规划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制定等工作。
青海精神心得篇7
人民网-人民日报
行走在青海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从农区到牧区,从草原到林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更坚固,我们有付出、也有收获。面向未来,青海将进一步肩负起维护生态安全的光荣使命,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海力量。
(作者为中共青海省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