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7篇

时间:2024-04-07 12:32:43 分类: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省的方式,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优秀的心得体会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7篇

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篇1

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 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整合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要坚持读写听说的综合训练,处理好教与学、讲与练、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组成:最外一层,是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包含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第二层,是读写听说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包含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善学”。这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重心的转移,是唤醒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重要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历经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创造等心理体验,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习惯,形成学力。而且,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形成教与学的互动推进。教师应充分了解“学情”,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提高学法指导的自觉性;适时引导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加强能力迁移。

第四,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仍然非常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七~九年级)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背诵优秀诗文80篇。但同时又要求,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如错别字改正和病句的订正,可以从广告、招牌、标语、报刊文章中选取新鲜活泼的材料进行命题,使学生通过考试真正体会到语文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成立体式、网络化的语文教育环境。语文教师应像导演、像领航员,课外阅读、社会调查、书法训练、日记撰写、诗歌背诵等等都可成为教学内容。就课堂而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而教学手段更应该是“语言+普通教具+现代媒体”。

第六,课程标准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突出板块就是课程的评价。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在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而评价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试卷考核的方法,这种以“分”为本的评价严重地扭曲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使语文教学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其实,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说它最能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就对语文课程的评价提出了新的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并为实施留下了一定的创造空间。

第七,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

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一个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总之,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越来越好!

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篇2

这段时间,通过学习新课标,我对新课标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身为一线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坚定地朝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接下来,我将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跨学科学习”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感受:

新课改明确指出:语文学科要加强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以整合的教学观念去开展教学。整合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念,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模糊了学科的特性,注重各个学科的互渗、互补。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传统教学过分强调了语文和数学这两大基础学科,完全忽视了绘画、音乐、自己认知等多元化的智能培养,进而抑制了学生智能的发挥。所以,要构建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系统,让人才在各个领域得以充分的发挥,而整合作为一个全新的理念,没有任何的经验可循,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此课题研究才具备了价值。我试图通过这一研究,将整合的理念转化为策略探索,以让小学生在跨学科语文教学下,自主探究、创新,为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新课标中,义务教育学段的语文课程内容主题上,主要包含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这些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低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基础性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置了实用性阅读、文学阅读、思辨性阅读三个发展型任务群;第三层设置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本文主要就第三层“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跨学科学习”,针对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改进。

1、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设计并参与校园活动

这里的多学科主要指的是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可以发挥教育者的指导作用,充当语文活动的设计者,开展多种形式的与语文学习相关的校园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等。当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三年级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不同学习个体的跨学科知识,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策划多样学习活动,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来。

这里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为例,在学完本课后,为了达到激发孩子们自主学习文言寓言故事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听说训练的目的,作为语文老师给全班布置了一项跨学科口头作业:编排并表演课本剧《守株待兔》。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有效地参与,我还明确了课本剧的具体要求:尽量做到忠实原文,可在原文基础上有所创新,根据需要对人物的对话及相关情节作调整充实;需要有符合主题的背景音乐、视频背景画面、简单的道具装扮;表演时间在5分钟以内。任务下发后,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分别设置了“小小导演“,负责分配各项任务并利用课余时间精心排练。在接下来的两周,小组内的成员们分工明确,短时间内完成了情节对话的编写、背景音乐的设置、视频背景画面的制作以及道具服装的制作。每天晚上放学后,孩子们都自觉主动地进行课本剧的排练,最终在两周后的班会课上圆满完成了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调用了音乐、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掌握的技能,发展出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综合学习的可能性,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了孩子们的审美情趣、品味。

2、参观了解文化遗产,参与校内外文化主题活动

除了校园文化活动以外,我们伟大祖国的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孩子们去生活中学习、积累语文经验的重要途径。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群)和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实物、场所,如观念表达、知识、技能、工具、实物、手工艺品、文化场所。全国各省市地区都有其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社会各界也以多种形式的文化主题活动为重要载体,使得这些珍贵财富得以保存、传承。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为例,较为人熟知的文化遗产主要有西递宏村古民居村落、黄山、当涂民歌、淮北花鼓戏、徽派版画、六尺巷传说、黄梅戏、徽剧、珠算、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孔雀东南飞传说、淮北梆子戏、徽墨制作技艺、徽州三雕等。安徽本地的三年级小学生,可以利用假期时间在家长陪同下,组成探究小队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观察、记录、参观、体验。引导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生活情景中学习语文,不拘泥于语文课本。

(1)这里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为例,对于生活在远离传统造纸工坊,对传统造纸工艺知之甚少的城市三年级小学生来说,此篇课文距离孩子们的生活较远,缺乏对传统造纸技术最基本的具象认识。于是,我开始去各大网络平台上搜索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纸工艺,结果将下一步孩子们课外探究对象锁定到了宣纸的传统造纸技艺上。于是,在学完本课后,我布置了一项选做实践作业:参观安徽省博物院内的徽州馆,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组队前往安徽宣城市实地考察宣纸工艺。但是当时由于疫情的条件限制,我并未作任何探究成果展现上的要求。在课后反思中,我这样写道:活动要求应该更加细化,评价标准应该具备为学生探究指明努力方向的作用。可以使得探究成果多样化,灵活运用信息技术、科学等学科知识,以照片、视频、调查表、参观心得等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展示探究成果,让孩子们真正学会如何跨学科自主探究课本外的“大语文”世界。

3、选择社会生活问题进行调研并试写研究报告

进入小学三年级,孩子们经过两年的成长锻炼,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认知水平、思辨能力,开始对自己身边的社会生活现象以及现象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有了较强的探索求知欲。这时候,语文教师可以发挥“大语文”的强大优势,鼓励并指导孩子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已有的信息获取整合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于是从其他综合学科中获取的知识技能;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提高孩子们的交流沟通、团队协作、实践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课:《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为例,这个主题与三年级的孩子们息息相关,是孩子们较为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辩论会的形式,鼓励大家就这个话题畅所欲言,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但是三年级的孩子对辩论的形式、规则了解不多,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条分缕析地说出确切的论点论据。这就需要孩子们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校园小记者专访、撰写探究小论文等多种形式,为自己选择的相应论点作论据。并且还要将提前准备好的素材,在父母的帮助下制作成一张表格或者思维导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为最终的6人小组辩论赛做好准备;此外还可以鼓励孩子们为自己所在的辩论方设计文化衫图案以及横幅标语,制作与本方论题相符的幻灯片解说。这样,就真正做到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社会生活问题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进行此主题下的深入调查研究。当然,由于每个学校课时安排、学生学情差异较大,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做灵活调整、创新。

以上仅仅是我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在认真地学习了2024版新课标后,结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材,针对课标中提出的拓展型任务群中“跨学科学习”具体实施策略上地一点浅显思考,不到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篇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黑龙江省20xx年xx月xx至xx日举办的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暨省级教科版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会,前来主持讲座的老师有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专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教授。还有以《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为讲座的冯景泉老教师。他们不仅仅是实践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同时又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理念的专家。他们丰富的教学理念是值得我们学习、钻研的,通过这次培训学习,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冯景泉老师讲的《新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这篇讲座。真让我在教学过程中重新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真谛,让我更加明白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对语言能力的学习,同时也是对语言方式的运用。这是因为:

第一,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目的,即对语言的学习,对语言的运用。而不能是试卷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是典型的考试教学,也就是应试考试教学,这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语言的感悟能力,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习。我们只有明确了让学生掌握对语言能力的学习,对语言方式的运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自觉的去学习语文的习惯。

第二,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把握小学语文新课标的标准,不能脱离根本,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听、说、读、写的能力。相反,就达不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第三,我们要把握好小学语文每一个年级段的目标,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去落实,不能随心所欲。把每一块砖都给它垒好了,这样才能完成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的各段目标,最终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

第四,从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中,我也体会到:要做好语文教学,真得去下功夫。一是要有丰厚的语文知识,也就是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还不够,教师必须要有永远不断的知识源泉;二是要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做好小学语文的教学。三是要钻研、读懂文本,才能做好教学的设计,做好每一堂课的教学,同时认真反思总结自己的语文知识、教学技能,才能推陈出新,不断提升。

第五,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语言也是很重要的。教学态度决定了一位教师是不是认真搞教学。教学语言能解决教学中学生能否接受、理解,从而让学生能积极动脑思考,体验语文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感悟,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最终达到语文学习目的。

第六,语文教学中,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老师要做好为主角服务的配角,几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实例充分展示了这一点:老师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文本与学生自己生活实际的结合起来,教读中感悟文本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进行心灵的碰撞,完成了本次学习目标。

最后,这次培训学习真正解决了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困惑,真是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定将此次培训所得到的体悟运用到现实教学中去,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进一步升华。

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篇4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第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第二、讲授新课程时应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

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课程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第三、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

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等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当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篇5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工具,也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信息媒介。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几节优秀课例给了我极大的启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到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现行的教材极富德育意义,它图文并茂,每课时无不渗透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初中语文教师要本着教书育人的原则,寓德于教,引导学生在逐步掌握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是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操陶冶,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应该对学生抱有期望,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暗示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总之,通过学习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遵循的应该是掌握工具与人文教育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多彩而悠久的祖国文化、正义和爱心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受益终生的教育。

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篇6

今天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20xx年版新课程标准培训的学习,听了__主任的精彩讲解后,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要有爱心、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第三,明确了语文教师的职责在于精通育人之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即“授之于渔”的作用,教师应重视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的大环境。第四,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的理念,认识到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诸如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质,陶冶丰富的情感,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等。第五,要明白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灵魂,提升人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给我们一套全新的东西: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但同时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经过10多年的课改实践,我们一线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都有很多的实践体会,但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产生了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许多地方的老师还进行了小学语文课到底该怎样上的大讨论。前段时间,国家出台了《20xx年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许多一线的小语教师都纷纷从网上下载来学习,但自学终归会有很大的局限性,于是大家都盼望能有机会早点得到专家的分析和讲解。正在大家渴盼之时,这次培训就犹如炎热的夏日突然吹来了一股清凉的风,让人顿感欣慰,真是想老师所想,急老师所急,难怪老师们的参训热情如此之高涨。

三、精彩的讲解是培训取得成功的关键

这次新课标解读x主任利用大屏幕采用比较法、数字法等多种方法讲解,让大家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这样让参训教师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一些关键的部分则结合他所听或所上的课例来逐一剖析,使大家一下子就茅塞顿开。在提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她反复提出,现在的小语教师们一定要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特别是多阅读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同时希望老师们要让自己的精神不断成长,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我觉得高素质的主讲人精彩的讲解是这次培训成功的关键。

四、教学新定向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把写字教学当做语文教学的基础。坚持每天练习10分钟。

3、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且要注意纠偏。

4、习作教学要以学生生活接轨,不能脱离生活,凭空想象。

今天的学习,我看到了自身的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了解了可以尝试的各种方法,总之,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让我们的教学另创一番新滋味。

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篇7

学习,反思,成长——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静下心来,我再次阅读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及教学建议,感受颇深,进一步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 要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中的名家,个个都注重了教会 “做人”的基本能力。因此,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今后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基础就是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也是对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最好评价。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考试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要加强学生的阅读与背诵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人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的道理,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还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能纯粹“为讲而讲”,学生不能纯粹“为学而学”,这样的“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很热闹,可学生学完后遗忘很快。就像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感官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语文要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依托,解决语文课程的抽象性的问题。从而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一些与课堂毫无意义观点,也不要轻易否定。我们常常见到的是,恰恰是学生天真、幼稚观点,折射出了儿童纯真的天性,闪烁的智慧。生活即课堂,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能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反复历练,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累积起来,才会形成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教师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有语文,把口语交际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四、要注重语文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是伴随着积极的心理活动,寻求未知的实践过程,是获取直接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唤起创造潜能的基本途径。课堂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提倡个性化的理解,注重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把体验性学习应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要用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语文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迪启智慧。学生学习的真谛在于“自悟”,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因为学生的年龄、知识积累和个性特点,决定了其学习品质的差异性、因此,反映在学习结果上差异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学生的差异有多大,只要是积极参与了学习研究的过程,都要给以肯定和鼓励。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快乐教学,快乐学习,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是我们践行的目标。

总之,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新课标语文培训心得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