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长津湖的观后感7篇
一篇富有深度的观后感能够引发观众的思考,激发他们对相关作品的兴趣,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的细节和镜头的感受,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观长津湖的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观长津湖的观后感篇1
看了《长津湖》,谈一些感想:
1、陈凯歌的镜头美学、林超贤的枪战功底、徐克的大场景描写很好地在作品中结合,一个电影里面能同时看到三位大导演的风格,机会不多。
2、美军的出场展现了他们的强大,这段我看的头皮发麻。海军:仁川登陆,近海上密密麻麻行驶着美军无数的战舰,每一炮都打出重磅炸弹,倾泻在海岸上,麦克阿瑟在旗舰,眼神中充满了不屑。空军:轰炸朝鲜人民军某目标,凝固汽油弹将整个山谷化为了一片火海;轰炸丹东,遮天蔽日的轰炸机将工业区炸的一片狼藉。陆军:机械化部队绵延在风雪之中,坦克的钢铁洪流浩浩荡荡;北极熊团的将领们讲述着他们一战、二战中的荣誉,号称没有他们打不败的敌人。但是,这样恐怖的力量仍然最终被我们推回了三八线,不能前进半步,我们更加强大!
3、讲清楚了我们为什么要参加这场战争。一旦美军打到鸭绿江,统一了朝鲜,一定会进犯东北,同时出兵台湾、扶持当时还未收复的各省份将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是苏联作为一个重要势力竟然没有出现,略显遗憾:苏联不会坐视美国实力的增强,一定会直接与美国开战,东北将成为主战场之一,而战争一旦上升到核战争,那就是人类的末日。
4、解放军不是旧式农民军队,而是现代军队,尽管装备落后,但是每一个士兵都知道为何而战,每个士兵都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士兵可以分散的很开,打出更加灵活的战术;同时第一次出现了指导员,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政委,这也是我们区别于旧式军队的要素之一,党指挥枪的原则被体现了出来。
5、终于有部影片表现了我们打赢抗美援朝不是靠人海战术,而是靠策略。三三制、打冷枪、设埋伏、战术跑动、抵近到可以投掷手榴弹的距离才发起冲锋,志愿军的战术在影片中表现的很好,比较硬核。
6、也有一些瑕疵:有些镜头很突兀、没有意义;毛岸英的牺牲略仓促,没有毛主席得知岸英死讯时的悲痛的特写;收尾部分信息比较零碎;长津湖战役前的一个炸毁美军通信塔的战斗由于战斗人数较少,描写的比人数更多的长津湖战役更加细致,会更紧张刺激;有毛主席等一代领导人,但斯大林、杜鲁门没有出现,缺失了三巨头之间战略层面的博弈……总之,作为第二部讲述抗美援朝的商业电影,有不少亮点,也有不少瑕疵,可能是三个导演和官方之间的配合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即便如此,第一部的《金刚川》跟这个比起来就是一坨屎),满分十分,我打6.5分,因为这个题材的商业电影只是一个开始,尽管跟美国的同题材影片比起来还是不少硬伤。
观长津湖的观后感篇2
?长津湖》是国庆期间上映的一部电影,主要讲解并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故事。因为四周好多同学都去观看了这部电影,并且对它好评连连。 妈妈在我几天的软磨硬泡之后,最终在假期的尾巴带我和弟弟去了电影院。我蹦蹦跳跳的和妈妈还有弟弟买好票,抱着爆米花和可乐,迫不及待地等电影开场。 影片开头只见主子公伍千里坐在船上,可以看出当时生活艰苦,平民百姓只能住在船上,而且还要去打仗,一个不当心就会丧命。而伍千里他们一家三兄弟全都去打仗了。大哥伍百里因打仗时丧命,伍千里自己是连长,因为那一次我回家弟弟也瞒着爸妈参军了。两人相互依靠着打仗,经验多数艰险。一次两人在一起时,敌军突然从旁边的门中窜出。两人相互帮助,最终将那堆敌军歼灭。 其中还有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是:里面一个雷战士牺牲的场景。他为了运走敌人丢下的标识弹,让战士们都可以回家。不惜牺牲自己,而把他视作干爹的其他战士们,看到他牺牲后泪流满面。于是战士们下定决心要打完斗争带雷爹回家。
中国志愿军以自己坚韧的.意志,英勇的才智,誓死反抗,很多年轻的生命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让我们恒久牢记这段艰难的历史,向这些英雄致敬。
观长津湖的观后感篇3
昨天,爸爸带我看了期待已久的电影《长津湖》。这部电影讲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看完后我非常感动。
1950年10月,美国出兵朝鲜,毛主席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并让彭德怀将军带领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始了长达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长津湖战役非常惨烈,在零下40度的冰雪天气中,七连志愿军战士,与美国的王牌部队“北极熊军团”展开了战争。他们守在1100高地,没有食物,只有冻土豆可以充饥。当天正是感恩节,美军在他们的机场吃着火鸡,喝着美酒。即使是这样,志愿军战士也没有退缩,依然坚守阵地,苦战三天三夜,最后歼灭了“北极熊军团”。在这场战争中,有的一个连的战士,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变成了“冰雕连”。后来,美国将军看见了这一幕,不禁敬了一个军礼,还说:“这样有决心的敌人,我们终究打不败他!”
电影中七连的指导员说:“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我们的后辈就不用打了,希望下一代生活在一个没有硝烟的年代。”这句话让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让我们永远记住长津湖,永远记住英雄,“有的人永远留在了这个寒冬,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迎来春天”,让我们向英雄致敬!
观长津湖的观后感篇4
这是我第二次《长津湖》这部电影,依然热泪盈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长津湖主要讲述了是抗美援朝战争这是一段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浴血奋战不屈抗争史。这里边的战士大多数都是年轻人。
这场战争困难重重,要爬过高耸入云的雪山,温度最低达到零下三四十度。他们穿着单薄的衣服每天只能吃又黑又硬的土豆,长途跋涉几十公里,他们虽没有精良的武器,但还是勇敢的和美军的飞机坦克作战。
电影里有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美军几十辆坦克和几十架飞机发起冲锋时,一个中国军人杨根思他说“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最后他抱起了几个正在燃烧的炸药包,冲向敌人和敌人同归于尽。他为了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
最后我们的志愿军战胜了美军。美国军队在逃跑的过程中,看到我们中国志愿军都变成了雪人,美军的上司命令下属敬礼,并说:"这样的敌人我们永远打不赢的。”我敬佩这些军人,情不自禁我也敬礼了。
走出电影院,我看了看天空,看了看路上的行人,真的好美啊!这是千万名战士用他们的血肉换来了现在的美丽和安详。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更应该奋发图强,如饥似渴的学习。珍惜每一天,好好学习,铭记历史,这才对得起千万战士的生命换来的和平。
观长津湖的观后感篇5
新中国这一仗打出了军威和国威,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艰难取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以劣势装备进行殊死搏斗,他们冒着摄氏零下30多度的严寒,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纵横驰骋、前仆后继。无数勇士身负重伤后从血泊中爬起来冲向敌人,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敌人的枪口,即使战斗到只剩一人一枪,仍然坚守阵地,顽强地同敌人血战到底。在反击敌人的“空中绞杀”中,他们冒着密集的轰炸和严密的封锁,建成了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在“空中拼刺 刀”的勇猛战斗中,他们搏击长空,创造了世界空战的奇迹。他们中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他们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不愧为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坚强卫士,无愧于“最可爱的人”的光荣称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出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国际威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一扫中国近代历的屈辱,使中国人民真正地扬眉吐气,使中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毛泽东所说:“现在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
美国人沃尔特·赫姆斯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一书中这样评述:“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由于共产党中国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坚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它也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而且看来会成为远东与西太平洋地区共产党的领袖。”可以说,是抗美援朝战争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奠定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进一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坚强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各族人民坚信,跟着党走就有希望,听党指挥就能胜利。
观长津湖的观后感篇6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的一场战役,为朝鲜战争第二次战役的东线部分。《长津湖》讲述了一个志愿军连队在极度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感人故事。
抗美援朝战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创造了世界战争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这一伟大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巩固和捍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极大地提振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雄辩地证明:中国人民受欺侮、受凌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有能力、有资格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严寒笼罩下的“长津湖”战役中,不得不提“冰雕连”的故事。美军在南撤途中不断遭到我志愿军的阻击,为了听从命令不暴露目标,很多战士紧握钢枪,静静埋伏在路边或山头阵地。可是严寒零下近五十度的低温天气,渐渐地夺走了他们身上的温度,但他们直到冻死前仍旧保持着射击姿势,如冰雕一般。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
我边看电影边想,今天的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好好学习,不辱先辈之忠烈!
观长津湖的观后感篇7
今晚看了电影《长津湖》。看之前由于铺天盖地的宣传和赞美,因此抱走很大期待。看后总体感觉还行,在国产电影中属于质量较好的。电影院里几乎座无虚席,大家都是怀着紧张而激动的心情看完了电影。
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电影到底应该表达什么?作为第七艺术,它的表达应该是通过声光电等综合技术手段而进行故事的表述并通过故事来传递价值观。从技术角度而言,总体可以打八十分,在国产片里算是不错的,尤其是对现场气氛的渲染,空袭的震撼,近距格斗的残酷表现的大有进步。虽然在故事的讲述上由于线索较多背景复杂,但这与这次战役本身的宏大背景和复杂程度是有关的。而且电影中的主角九兵团第七连总体上还是比较突出的。人物刻画也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毛岸英和杨根思、冰雕连等个人和群体英雄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其次是电影对白。这是很多国产电影电视剧的硬伤,但在这部电影中总体还行。美方的对白相对精炼直接,看上去逼真度还原度较高;中方对白作了一定的创新尝试,在进行对话设计时也穿插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对白,观众给与了正面回应,达到了效果。尤其是雷公牺牲那段很令人感动。
再次就是背景音乐。这部电影所展现的是美军强大的军事科技和火力与志愿军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正面对抗,在战场上,于我而言气氛绝对应该是紧张压抑到令人窒息的。但是电影中却高强度反复出现大音量的激越的背景音乐,使得志愿军的精神展示得到了较好的表现,使得整部电影主题得到恰到好处的升华。
电影散场时,耳边响起了一个女孩的歌声: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