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战观后感8篇
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观后感是我们对影片情感的深刻体验,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毒战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毒战观后感篇1
导演杜琪峰为内地毒枭量身打造的警匪电影《毒战》,低调凶猛简单粗暴。它没有那么多啰嗦的前缀,也没有大量的花招式,更多的精力用在讲故事本身。比起《夺命金》还有黑帮介入,《毒战》中的角色更像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普通人。环境粗糙的客运大巴车、酒后驾车撞入饭店的倒霉司机、身残志坚的聋哑人、灰头土脸随处可见的警察叔叔。然而,那些自以为遥不可及的社会新闻每天都发生在我们周围。比起以往的银河映像出品的警匪片,《毒战》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不同之处在于片中并没有杜琪峰惯用的风格化元素,如人物站位式调度、高反差的灯光、镜头内外节奏的对比、人物造型特写,这些烘托气氛的元素统统没有了。电影很常规,无论是街头枪战和谈判交易的片段,嘈杂的街头不再阴郁,平缓的自然光有悖冷峻,看不出银河的半点风格,没有了气氛,只有写实。
?毒战》为缉毒警察提供了巨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卧底、可吸毒、可被杀(警察也会死?这是数位被我剧透后的朋友第一反应)。孙红雷饰演的津海禁毒大队长张雷就像一只老鷹,紧紧盯住涉毒者的死穴,他敏锐、周密、谨慎、刚正不阿,有着一切皆有我掌控的气魄。事实上,整部影片表面看来的确由他主导。他清楚涉毒的敌人是多么凶残,却没有想到涉毒的敌人根本不是人。
?毒战》参赛第6届罗马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时,有媒体报道说louiskoo(古天乐)是杜琪峰风格的最佳诠释者。影片中古天乐饰演的蔡添明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很多视他人生命如无物的犯罪分子,这些人在网络上都曾引起热议,更有犯罪学家心理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蔡添明亦有着人的弱点,他清楚自己的罪,怕死。古天乐的演技就是蔡添明的演技,想要辨别真假,谈何容易。
对于观众来讲,谁都清楚蔡添明绝非省油的灯,戏一定在他身上,但是,如果不是出人意料精明机敏的大小聋对蔡添明的畏惧,谁也不能预想他有多强。尽管略有预想,结局依旧超越人的理解范畴。一个好人的思维方式,永远同步不到蔡添明的频率。蔡添明,不只是毒枭,毒枭亦有人性,他又不能简单用贪婪、凶残、冷血来形容。曾经看过一本小说讲一个人生病后视觉出现问题,从此看他人都是污秽的生命,而污秽的生命在他眼中才完美。蔡添明眼中,人是以怎样的形象存在,这是一个很有嚼头却无法嚼透的问题。
影片的动作、枪战都很精彩,但最精彩的还在于对人性的探寻。
毒战观后感篇2
前一段,学校组织我们观看缉毒宣传片《毒战》,那一幅幅不堪入目、血淋淋的场面令人心惊胆战、毛骨悚然。从那一幅幅场景,我看到了许多触目惊心的事实,有人因吸毒而家破人亡,有人因吸毒而被逼无奈做出来许多危害国家、亲人、朋友的恶劣事件,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
我看到吸毒的的人个个在生死、亲人朋友边缘挣扎,他们骨瘦如柴,像狗似的蜷缩在一边生不如死,他们惨象是多么得可伶、多么令人作呕、可怕……
看完这部电影,我感触很大,有很多很多青年以上的无知、好奇,在所谓的“朋友”“哥们”“伙计”的诱惑下,吸上了毒品误入歧途,以至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毒品就像一只无形的魔爪,它不断的摧毁着你的意志,精神,身心的健康,让吸毒者做出危害社会性质的事件,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使其家人蒙羞,难以抬头做人。为了吸毒断送了自己得一生,这值得吗?由此可见毒品的危害远远超出你们的想象,不是你们个人可以解决的。毒品不但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连累了家人!
我知道阿丽姐姐的故事,她很美丽,但因为一次的好奇,吸上了毒品,从此过上了毒品的词语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父母的伤心,也没有使她回头,是社会的关怀使她毅然戒毒所,重新迎接她新的生活,误入歧途的朋友们,赶快离开这可怕的旋涡吧!靠自己坚强的意志,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
为了我们的明天,请珍惜生命,拒绝毒品,不要贪图一时的痛快,毁掉终身的幸福!
各位在校的青少年朋友,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不要做罪恶的牺牲品。让我们共同努力斩断这魔爪,迎接我们光辉而又充满憧憬的明天吧!
加油!
毒战观后感篇3
昨天晚上看完杜琪峰的《毒战》,到家12点整,心潮澎湃,却因跟老娘唠嗑,耽误了记录的过程,想着今天必须要写出来,不然看过丢过,等于没看。第一次到电影院支持最爱老杜的电影,又是这么让人激动,怎么的也得写个心得体会,不枉支持的这一份票房。
原本打算在word敲出再黏贴到微博或者空间,却发现现在已经患上word空挡压力恐惧症,望着空空荡荡的刚刚新建的空白文档1,脑子里乱七八糟竟不知如何敲下第一个字。索性打开长微博,痛痛快快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下来。
我想说,杜琪峰的黑色风格又回来了!上一部的《夺命金》,不知道是不是题材不是老杜所擅长,不痛不痒,我也明确地感觉到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但就是感觉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在电脑上看完,竟然看一半看不下去,曾经被我吹嘘得天花乱坠的杜琪峰和银河印象就这么栽了,那时第一次去电影院看杜琪峰电影的好友回来跟我说,杜琪峰不过尔尔。当时我还狡辩,在大陆上映的杜琪峰电影和香港上映的版本,肯定不一样!不放心的我,苦苦等着网上出来的粤语版本,发现,果真是“尔尔”。凉了,心。百度了一下,大陆版本和香港版本相差并不太大。难道这就是一直坚守香港本土的杜琪峰第一次精心尝试北上之后的水土不服?
?毒战》,表面上看起来是警察带着犯人利用犯人,犯人争取戴罪立功,仿佛警察占着主动占着上风,其实恰恰相反,警察从一开始就输了,而且很被动,一直被古天乐这个毒枭牵着走。孙红雷和黄奕第一次跟毒贩古天乐在审讯室里交锋,没有任何逼供,镜头里也清清楚楚出现禁止逼供的牌子。原本古天乐完全是拒不合作闭口不谈,但是当孙红雷拿出特别生硬的法律法规,以作威胁,古天乐就屈服了,申请戴罪立功,求警察给个机会。我冒出了一个想法:编剧的逻辑呢?后来我想明白了,从这一刻起,表面看似警察给了毒枭机会,实则毒枭在争取自己生还的机会。警察玩不过土匪,杜琪峰电影里永恒的主题,警察的英勇善战,杜琪峰一直是不太注重的,或许是——不屑。相反,警察的出现,让问题变得更糟,或者只会用比较生硬的规则和制度解决问题。
毒战观后感篇4
?毒战》是一个好电影,至少是最近一段时间在电影院里上映的影片中流畅度、节奏感和紧凑感最好的电影。它是一个精彩的电影。而且,它的nb之处还在于,在《毒战》中,广电局的审查制度仿佛开了天眼一般,电影院里的中国大地上奔跑着当代的警察和毒贩,海港上开出了数量惊人且红旗飘飘的贩毒船,天津马路上响起了鞭炮般的枪声,欢腾的火焰烧着通胀的人民币这些,都令《毒战》成为了一个颇为感人的奇葩。
我想应该有不少人都希望这朵奇葩能变成一朵正常开落的花。可是,如果抛开大陆背景,而把《毒战》放归到银河映像的电影群中,我觉得它本来就是一朵如常开放的花。
在《毒战》里面有着很多银河前作们的影子,例如,毒贩巨头们有如《神探》般的几个分身,其实是编剧韦家辉很久以来的母题之一。好比《大只佬》、《再生号》,无论是针对一个人还是一段时空,韦家辉都喜欢进行这种关于一分裂为多,多又聚合为一的主题的探讨。再例如,《毒战》的结局总让人不免想起《非常突然》、《ptu》等一系列银河电影,而这种结局方式,更是银河映像自成立以来最重要的母题,这个母题的核心,即,人总是无法掌控自身的命运。有人说这是存在主义的,有人说这是宿命论的,而在我看来,不妨称之为是《红圈》的。
银河电影中诸多的突如其来的死亡和宿命感,就如同梅尔维尔这部1970年的巨作开头时的一段话:佛祖达摩用红笔画了一个圈,并说,“尽管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终究有一天他们会相遇。可是,就算他们的人生际遇各异,他们所走的是不同的道路,但到了特定的那一天,他们终究会在这血红的圈中会合。”
从这个角度看,银河的诸多作品,就好比是一支支的红笔,画着一个又一个的红圈。所有剧情上的峰回路转、起承转合仿佛都在等待着那个让所有人聚集到一起时刻,然后:开枪!(可惜的是,杜琪峰在几年前就发话说,他要翻拍《红圈》,这个令人期盼的事情却一直没有落实。)我想这是不能称之为存在主义的,因为在银河的电影里,你根本找不到“局外人”。在如此惨烈的集体死亡面前,生命不能只仅仅用存在主义的荒诞和恶心来总结。
你看,在银河里给人指路,指路的方法就是:右转,右转,右转再右转,就到了。因为银河里所有的星星都是这么活着的。但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在银河里不断右转的生命体验,看多了银河的电影你就会习惯。对我而言,银河电影的可贵之处在于,即使是不断右转的生命体验也各有其有趣之处。在《神探》里是人格的分裂,在《暗花》里是迷离的巧局。这些呈现在红圈背景之上的趣味点才是银河诸多电影一一林立的关键。
?毒战》呢?怎么立?当然,在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所有大陆的惊人景象,已经足以使它立起了。它对于当代港陆关系的表现也比其他很多银河电影更为有趣。但是,关于港陆关系这类问题,看看就好,何必不断论说呢?不是还指望这朵奇葩变成常开的季花么?如果大家都表现得看不懂,或者看懂了也无所谓,我想它变成季花的概率也许还能高些。
而抛开这些母题、丢开港陆关系,我觉得,《毒战》最不同于其他银河电影,也是它最好看的地方在于:演演戏。它是我看过“演戏”最多的银河电影。我所谓的“演戏”最多,指的是在同一故事同一时空中,电影里的角色在不断更换身份演不同的戏,而演员在演演戏。
我主要说的当然是孙红雷。回想起来,《毒战》里让我最high的段落就是孙红雷在10分钟之内,演了警察,演了警察演的昌哥,继而又演回警察,然后再演了警察演的哈哈哥。当他演完死人脸的昌哥,在电梯门闭上的一刻,开始模仿哈哈哥发出“哈哈哈哈”四声大笑的时候,我觉得,号称为金马影帝们量身定做的戏中戏《厨子戏子痞子》瞬间就弱爆了。
有的时候,我想,广电局所关心的神马意识形态之类,至少对于我来说,根本就不是一个电影里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果不允许画一个红圈,那么,红圈所能圈住的这些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毒战观后感篇5
自古以来,正义与邪恶便不可两立,《毒战》取材自真实案例,讲述了缉毒警察深入狼穴,在短短3天时间内完成了一场惊天奇袭,歼灭一个特大贩毒集团的故事,并由此塑造了一群执掌正义之剑的缉毒警察。首度接手内地题材便涉及缉毒这样既敏感而又严峻的题材,即便是以场面调度和凝练风格独步华语影坛的警匪片专家杜琪峰也不敢怠慢,与编剧搭档韦家辉经过大量深入的调访和素材收集,历经三年筹备,先后转战天津、珠海等多地实景拍摄,才打造出一部绝无半点夸张和卖弄,却又极度震撼人心的现实主义警匪大戏。《毒战》虽然也是集合了犯罪、悬疑、动作等多重商业元素,却并不是像好莱坞的《007》、《虎胆龙威》等著名系列一样打造超现实的特工童话,也不是像近年来比较流行的华语警匪片一样追求动作刺激,而是扎根于现实,努力刻画出最真实的中国警察形象。
以前在香港层出不穷的涉毒警匪剧情,因为杜琪峰转投内地,也开始发生在津海(天津、珠海)地带。作为香港影坛生产力旺盛别具一格的战神级人物,杜琪峰这个外地人拍内地,比内地人拍内地拍得更加通透刺骨。尽管我们每天看的社会新闻,比目前电影审查底线底出无数条歌舞伎町,但电影审查一直在情绪不稳的尽职尽责。《毒战》中所有人都死光(最大剧透),与其说是超强推理的犀利收尾,不如说是审查机构携手杜琪峰为观众提供的巨大惊喜。
第一,内地的执法警种的确是队建制,但是你去找找,哪个禁毒总队下面有大队,当孙红雷自我介绍:是某禁毒总队的大队长张雷时,我被雷到了。但凡能叫总队下面是支队,如果是某禁毒支队,下级机构才是大队。
第二,杜导,植入广告要不要那么显眼,内地一线执法车都已经好到全是别克君威了,难道我们大部分的执法勤务车辆不都是破破旧旧,超期服役的10万级别的车吗?
第三,再来说说毒贩的智商,一辆红色君威在运毒车后跟了几天几夜,如此显眼的颜色,跟了几个省,紧紧跟着,毒贩都不知道,这毒贩是有多傻。
第四,内地的警察已经牛逼到什么技术工具都有了吗?不需要多部门配合,缉毒警什么都会,跟踪、定位、视频采集,连服装都应有尽有。好吧,大概是我太孤陋寡闻,不知道公安机关已经牛逼到这种地步。一个大队长可以随便调警,不需要开个什么专案会之类的研究一下,然后就展开侦破,实在不是内地警方的作风啊。
第五,校车上的小朋友太淡定了吧。小孩子就在车上的时候,警察就和毒贩开始枪战,毒贩如此人性,不搞绑架什么的,就那么让小孩子待着,自己冲出去枪战?以为保一人不惜全死的古天乐饰演的毒贩性格说不通。在双方如此激烈枪战的时候,没有一个小孩子受伤,这些小孩子在学校莫非都接受了训练,知道如何躲避子弹,如何自救,然后在特警出现,得以营救时,淡定的没有一个哭的,天朝的教育是有多伟大呢。
最后,就是杜导的个人风格了,反正都是要死绝的,不如死得惨烈点,警察都是没脑子的,都是用肉身档子弹,都是不寻找掩体,大家拿着枪互扫的,主角要活到最后,怎么扫都不死。孙红雷掀起了后备箱盖子,英勇的跳入后备箱,李光洁拉开了车门,是为了追求画面感吗?难道不是汽车不是只有引擎和轮胎才能挡子弹吗?不过杜导眼中的禁毒警察,都是拥有全套技术装备,但是不知道战术进攻的,这样的设置就奇怪了。
毒战观后感篇6
电影《毒战》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之后上演了,因为从拍摄就开始关注这本片子,所以除了期待之心日积月累之外,里里外外的拍摄花絮和精彩的剧情片段也让我十分有欲望想看完整作品。零点的剧场里居然那么火爆,也许在场的人都和我一样的期待这一刻的到来。
如果说《毒战》是本故事片, 到还不如说他是本超级的写实记事片。片子从头到尾没有华丽的音乐和灯光背景,也没有很多特技的支撑,甚至连一点鲜艳的色彩都没有,一贯的杜氏作风,两个字“纯粹”,纯粹到连点悬念的都没有,剧情的层层推进,环环紧扣,都围绕着实际案情的发展而展开,一口气看完,脑子几乎没有连空隙的时间。最后的枪战结局确实是令人意想不到的,其实就算是知道最后结局毒贩要处死,但还是被最终结尾的那段要死要活的精妙情节设计所震惊到,大呼过瘾。
看完片子很久情绪还是那么hi,脑子里不停在想,根据剧情,到底是缉毒队长一直在掌控局面呢,顺藤摸瓜,还是毒贩蔡添明在一步步的设圈套想彻底逃逸,明明是刘队掌控了毒贩蔡的生死大权,但是每次却又反过来被蔡算计到。到底谁在玩谁? 片中 蔡天明其实是有机会逃跑的,但是他很镇定的处理着一切,该睡的时候睡,该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他最后搏命一击,而缉毒队却被他带着连日的游车河,拖垮可身体和精神不说,他还叫来香港的7位上线毒枭给他垫底,血拼缉毒队,估计他也在想,就是他逃出去,这几位上线也不会放过他,还不如骗过来替他挡子弹。高智商外加可以冷血到六亲不认的出卖,甚至杀死所有的人,这恐怕就是现实中贩毒者们亡命之徒的真实写照。剧终是依然是天网恢恢,但是多少无辜人的生命也从此失去。
片中的两大主角孙红雷和古天乐的演出尽情而到位,孙红雷把一个业务精湛,对周边发生事物的敏感,应变能力强,办案不要的命的缉毒队长演绎的入木三分,而古天乐扮演的毒贩,阴险狡猾,冷酷无比,让人看了不寒而栗,特别是最后注射死的时候,他把一个人面对死亡恐慌到极点的表现诠释的如此的无懈可击,真的很难能可贵。中港两大实力派演员联手演对手戏,真的很夺人眼球,剧中其他的演员也都可圈可点,特别是蔡添明的两个聋哑人徒弟,身手了得,这也是以往电影中难得一见的,导演把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推到了跟正常人平等的高度上。
影片大量的写实手法普及了贩毒群体,体内藏着毒,带毒的细节,有的人明知性命攸关,惩罚极严,但还是在做。也许林雪的那句“高风险,高回报”,就是对此最好的解释。影片中有组对比的镜头,这边毒贩子们在烧真的人民币祭祀,而警察出差费用和过路的费用却要大家七拼八凑的先垫着。这从正面烘托了缉毒工作的艰辛和劳苦,而最后几乎整个缉毒队都被打死更加说明了这份工作的危险性,也许导演是想正面的给观众一个警察的工作的真实写照。
有人说这本片子里的血腥程度,涉及的公安内部资料等方面的尺度把中国内地的禁毒片推到了一个高度,确实里面有很多个第一次,我觉得只要是对社会有积极的正面的教育意义的,宽松点又何妨,也衷心希望如杜导说的那样,中国电影的审批可以开始考虑分级了,至少这本是个禁毒片的里程碑。
毒战观后感篇7
杜琪峰拍过很多部大陆与香港的合拍片,他的电影风格不一,如《八星报喜》等具有喜剧恶搞风格的影片,也有《瘦身男女》、《高海拔之恋2》等爱情片,但是最令观众印象深刻的要属《夺命金》、《毒战》、《盲探》等电影。为什么说《毒战》是杜琪峰导演正式进军大陆影坛的力作呢?之前杜导也拍过一些香港与大陆的合拍片,但是场景、演员都以香港人为主,这次拍摄毒战,主要场景发生在津海,这其实是天津的化名。演员也启用了孙红雷、黄奕等大陆演员。在影片中形成了两大阵营,一个是以大陆演员为主的警方,一个是以香港演员为主的毒贩方。这两股势力的对立也可以影射出香港与大陆两股演绎势力的对抗,最终并没有谁输谁赢,双方惨败,就算是唯一存活的古天乐也面临了安乐死的命运。
?毒战》没有颠覆杜琪峰导演以往的拍摄风格,银河风格依旧,叙事紧密却并不复杂,文戏与武戏分离,场面爆破激动人心。古天乐可以说是杜琪峰的御用演员,杜琪峰导演的很多重要作品都是古天乐完成的。在这部影片中,古天乐饰演的角色十分有特色,依旧是香港电影最擅长表现的小人物,怕死、胆小、谎话连篇。明哥这个角色就是这样胆小嗜命,为了保全自己出卖朋友,甚至连自己的干爹也出卖。在这一部分很多观众都以为是明哥讲义气的,却不料他是为了跑路才故意这样说,以让双方枪战,造成两败俱伤。就连在执行安乐死的时候,他也喋喋不休地把自己知道的说给警察,这样设置出来的人物是鲜活的,即使不被观众认可,但是反派形象瞬间树立了。
从艺术表现上来看,影片的风格很真实,并不是说特效妆和穿着打扮,而是镜头的运作合理自然。在一些很混乱的场面中,比如大巴车经过津海的收费站,警察抓捕车上的毒贩,此时是摄影师手持摄影机跟拍、摇移,画面晃动,体现了当时的慌乱,让观众内心躁动不安,同时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还有让从大巴车上抓捕的罪犯蹲在地上拉屎的画面,相信如果不是杜琪峰,这个部分应该不会这么直白的展现。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杜导在细节上的处理,粤江禁毒队的两名警务人员在跟踪贩毒货车的时候,吃喝拉撒全在车上解决,路过津海收费站时,镜头以黄奕的视角看到车上的零食和一个装着尿液的水瓶。杜导的细心令人叹为观止,或许刚开始观众还不明白为什么车上会有这些东西,导演为什么要这样表现,但是后来在张队与他们的对话中便可以解决方才的疑问。可以说,杜导设计的这个细节不仅有效地展现人物身份和扫毒行动的激烈与辛苦,更加为影片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悬念,并且在悬念解开时大快人心。
聚焦故事本身,影片最为有创意和奇妙之处就在于张队扮演哈哈哥与标哥见面,又扮演标哥与哈哈哥见面。在这两方面中都遇到了一些困难。每一次的刁难都让观众十分紧张,但随着张队的迎刃而解也暂时输了一口气。最精彩的是影片濒临结尾的时候,也就是影片的高潮。明哥为了保命出卖了警察,上了小学的校车,并且让毒警双方激战。最后两败俱伤,所有人都死了,双方中都有被明哥打死的,杀“标哥”是为了灭口。观众都以为影片最后的赢家是明哥,这个最应该处以极刑的、没义气没人性的家伙。但是就是这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在杀光了警察和毒贩之后也没能逃命,被代表着正义的手铐拷住了脚踝,最终判处死刑,执行“安乐死”。
影片以正义为宗旨,贬斥那些不讲仁义道德、自私自利的小人。电影《毒战》无论是故事本身的独创性还是导演的艺术感觉与特色,亦或是演员对于角色的解读都首屈一指。《毒战》这部影片不仅在金鸡百花等国内著名电影节上为导演和剧组赢得了荣誉,也问鼎了很多国际奖项,可以说这些荣誉对于这样一部内地与香港风格汇总的合拍片来说是实至名归的。
毒战观后感篇8
预告片出来时,“人心比毒品更毒”的标语就一直在宣示着,这不仅是一次警察与毒贩的较量,更会是一场人心之间的博弈。我怕我错过一秒,就少读懂一个眼神,错过一个眼神,就漏识一段心理挣扎,所以全神贯注,全情投入。当我观影结束,字幕就这样出现时,却心里空荡荡的,好像我看了一个故事,却又没看全这个故事,我明明没有错过一个剧情,却好像没看懂这个剧情。此时的我,似乎已经完全忘了,当时对于“人心比毒品更毒”的好奇,只记得枪法干脆,没有任何余地,好的坏的就这么全军覆没。
看完第二遍毒战,才发现,好的故事,真的需要再三品读思考,好的刻画,真的需要通贯全片再反复细琢。此时的我,才记起电影没出现却一直在渗透着的这句“人心比毒品更毒”,大腿一拍,果然预告非虚啊。
世界上的好人总是好得一致,坏人却是各有各坏。影片刻画的毒枭虽更震撼人心,公安在高大全之余却也开始略显生动。一个散发着痞子气息的缉毒队队长,狠,凌厉,以身试险,一直豁出命去,临死还拿自己铐住了蔡添明。两个日夜不休追赶逃犯的警察,一车泥泞一身风尘一脸胡渣,终于得空,第一件事就是上厕所,我不厚道地笑了却也厚道地心酸不已。很多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监视器里毒匪烧真钱,监视器外警察凑钱给他们回程费的场景,对比越是讽刺越是让人肃然起敬。他们与毒作战,耗尽汽油耗尽手机电量耗尽身上钱财,最后也耗尽了自己的生命,客死异乡。其实,仔细想来,片里没有任何催泪的渲染,连死都死得这么干脆,可是却牵引出更多背后的遐想,伟大的,辛苦不为人道的,不被家人谅解的,比比皆是。在此致敬。
接下来就来说说坏人那边吧。大聋小聋不与师父计较得多得少,慷慨大方到拿真钱烧与亡魂,拿真心祭奠师母,那一刻大概有种错觉,他们即使手沾恶毒,人心依然纯净,骨子里确实重情重义。可我以为至死不渝的这份情义,在自身利益之前,还是不堪一击,师徒恩情算什么,曾经拿巨额真钱烧了的心意算什么,他们超越了“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可终究敌不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怂恿凉薯去看了毒战之后,他让我去看杜导的《神探》,因为毒枭七人帮让他似曾相识。七种人格站出来的时候,从背面扫过去的镜头都和毒战登场如出一辙,也许是七个人等于黎振标,也许是黎振标代表的毒贩背后是千千万万种这样的恶人格。蔡添明起初不愿供认这七人,有干爹有兄弟,也许是真的有情义,可是口水苏这个兄弟在听说被出卖的时候甚至不问原委,直接拔枪要毙了他,我又一冷,兄弟情,又算什么呢。
但是最毒不过蔡添明,为了自己逃跑,把所谓干爹兄弟全都暴露在了警枪之下。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撞断了手也要保命,牺牲掉所有人也要保命,杀人,杀人,再杀人。同时他也很孬种,求饶,求饶,再求饶,出卖,出卖,再出卖。在他心中,所有的这个情那个义,又算什么。如果如花絮照,连老婆死了的那个工厂都是他引爆的,那么真是毒到天惊地泣啊。
此时再来看为毒战而牺牲的警察们,保家卫国铲除毒枭是谓情义,互不相识也能精诚合作是谓情义,只因他们有着一样的崇高信仰,有着一样引以为豪的身份——缉毒公安。
情义,无价,因为不值一钱;情义,无价,因为高过一切。这就是毒战告诉我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