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工中国读后感精选8篇

时间:2024-02-07 14:32:37 分类:心得体会

读后感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来分析作品,拓展我们的思维视野,读后感是一种文学批评的体现,通过它我们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乡工中国读后感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

乡工中国读后感精选8篇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1

对于中国红军,我相信更多人是崇敬的,我也一样,所以我去读了这本书一一一一《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作者埃德加斯诺,是一位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市的著名作家,虽然他不是中国人,但呆在中国这么长时间后,也算半个中国人了,因为在他在华期间,习惯了中国人们讲话的方式,学习了不少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喜欢上了中国菜,与中国人一同庆祝……

本书也同样讲述了,红军们的艰辛,不过这本书的主角还是红军,例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徐海东等等,毛泽东,他身为领导人却无领导架子,与士兵,百姓同吃同住,还经常关心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并且,毛泽东也是一个善于指挥的优秀领导人。周恩来小时候便遭后妈们的欺负,便离家出走后,为了人民,国家、当了红军。徐东海因为查看战友,撞到树上,坏了两颗门牙……这一系列的事都被作者记录于书中。

同时,不可忽略的也有“小红军”,他们同样有着不可令人忘却的精神,虽然穷只有几件换衣服,却异常珍惜,比自己的命还值钱。没有多少,可以玩的东西,却依然能和小伙伴们玩得很高兴,虽然身板小,但也有许多人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红军,为中国效力。我们现在有了这么安定而美好的生活,是靠红军们用鲜血换来的。

我从他们的行为中看出了坚持,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一种自强不息,我从他们的战争中,看出了绝胜的自信。

啊!这本书终于读完了,我们的现在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当年的艰苦奋斗,才有了我们现在的中国,现在的好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国家做贡献,即使不能做到红军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我们要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贡献感谢红星们!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2

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一般介绍历史的书籍都厚厚的,小孩子读起来会比较乏味。这个暑假,我邂逅了一套历史书籍,陈磊著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从春秋战国写到了唐朝盛世,现在已看到了第三部,看漫画读历史,各种幽默嘻哈,看得欲罢不能,笑出了腹肌,读通了历史。现在我把这套书介绍给大家。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首先是一套轻松有趣的漫画书。作者陈磊的笔名或者说网名叫“二混子”,他有一个自媒体公众号“混子曰”,他的嘻哈风漫画作品深受网友喜欢,拥有300万粉丝,是个大咖级别的网红。书里的手绘和段子让人忍俊不禁,辛辣讽刺,他把历史上威严庄重的帝王将相、才高八斗的圣人文豪画得又贱又蠢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诸子百家、诗仙诗圣,全都跟我们一样,有优点有缺点,有朋友有敌人,有理想会任性。书里的漫画有点《灌篮高手》和《忍者神龟》的画风味道,寥寥数笔,表达传神。譬如大秦出场,画像加了兵马俑元素,一副玩命学习的小插图,把一个偏居一隅小国家的奋斗劲跃然纸上;譬如画到隋朝杨广,喜欢约架和约会的隋炀帝穿戴冠冕堂皇,手捧烩面狡诈地想着坏主意,然后是瘦骨伶仃挥汗如雨碎石满天飞的挖运河场景和威武的大龙舟耀武扬威光芒四射迎面扑来,把隋炀帝的劳民伤财表达得淋漓尽致;譬如画武则天,明明眉眼端庄,给人的最大感受却是一个特别壮实的悍妇,一股巍然不动的厉害模样。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当然还是一套历史科普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其实是一本严谨的极简中国史。我很佩服作者,用简短的语言捋出了清晰的历史脉搏,写出了历史故事和人物的特点,还附加了自己的观点和评论。如春秋战国像个班级,他把各个国家变成个性鲜明的学生,以历史事件为由,各种搞怪升级,多人混战打到战国七雄,最后大秦一统天下。接着是大秦过把瘾就死、三国就三大战役、魏晋乱世多奇葩、南北朝盛产败家子、大唐盛世开门红……经常寥寥数语就写出一段历史的精髓,譬如形容唐朝像坐过山车一样酸爽,配上大唐国力示意图,以公元618年开始的贞观之治起、到公元907年元和中兴结束,历经开元盛世,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为界限,将唐朝攀爬到巅峰后坠落的轨迹清晰展示。我非常喜欢书中对李白一生的梳理,从“i have a dream”、“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梦想少年开始,勤勤恳恳更文,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郁郁不得志,然后是入朝为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直抒胸臆,又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书生品格的坚守。洒脱不羁的李白,细细品味之下多是落寂和不甘。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我喜欢《半小时漫画中国史》这种读史方式,从诙谐有趣中打开学习的窗口,再以严谨的态度去探索更大的知识海洋。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3

?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很好看,里面讲了很多神话故事,有仪狄造酒,八仙过海,天女散花……但我最喜欢《神农尝百草》的故事。

古时侯,南方炎热潮湿的气侯使瘟疫横行,一到瘟疫暴发时,许多人病倒在地。有时,人们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常常中毒,甚至死亡。

神农目睹了这一切,他了解到地上的花草有一部分是毒药,也有一部分是救命良药,就想用这些草药治病救人。为了更多了解各种草药,他总是亲自品尝。他没有忘记天帝的警告,但为了治病救人,他顾不上自己的安危。春去秋来,他踏遍了深山老林,河水江畔,为了尝药误食毒草,他多次中毒受尽了折磨。但他从不放弃,总是亲自品尝后,再把药性记下来。

有一天,神农在山上看见一株草,他想:这一定是包治百病的草药。神农好不容易将它采了下来,顾不上考虑就吃了下去。刚咽下去他就中了毒,但他临死前还挣扎着记下了毒草的特征。

神农做了这么大的贡献,最终尝药而死,人们无比悲伤,不肯接受事实,认为他被天帝召回去了。

我觉得神农的'故事很感人,他为了人类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一生都在治病救人和了解草药中度过,并最终为之付出了生命。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4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记者。说是美国人倒不如说是中国人,之所以说是中国人,是因为他一生为记录中国共产主义战争为工作,从某种程度来讲斯诺是中华的斗争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到了中国西北部去实地采访中国共产党,可就是这一去便注定他写这本书的命运了。

这本书讲的是,埃德加收集军事将领的谈话,工人、战士、知识分子的谈话,揭示了中国红军的真正形象以及与日本战士,国民党的坚定斗争,让全世界恢复对中国的信誉。因为当时世界不了解中国是否为马克思主义者?纲领是什么?国民党与共产党到底哪方对?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争论是什么?他们是什么人?还有很多问题去问中国。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大渡河英雄,内容讲的是红军先锋队的指挥员刘伯承,他曾在四川的一个军阀的队中当过军官,他熟悉这个民族,了解彝族人痛恨汉人,他前往与彝族谈判,最后得到了武器,与红军联合打败川军,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从中我看出了红军的机智与勇气,和各个少数民族对统治的憎恶,以及希望恢复和平,追求自由的愿望。还有红军必胜的决心。

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那么其中的红星又是什么意思呢?没错,红星便是红军,那么中国又是什么呢?中国是世界上的那一颗红星。

从宏观上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划时代的巨作,推翻了外界对中国共产主义的负面影响,让中国共产党可以展翅飞翔,一鸣惊人。向世界展现中国最英勇的一面,也是这本书,给予国家很与民族希望,以振奋,以自由。

中国是世界上的那一颗红星,它也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5

”哲学“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似乎不够了解,它却充满神秘色彩。而它在我心中是个很崇高,很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的词。假期我在家中反复的看这本书,但总是感觉不太明白,似懂非懂。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的领域,令人仰视它。许多事情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聪明,脑子活、眼睛亮、办法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所以哲学给人带来的魅力是无穷的。

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种说法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不聪明,而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明。事实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放假的时候,爸爸也推荐了这本书给我。当时很不了解,觉得这本书很枯燥很乏味。可能现在的我们对读懂这本书很难,但是我们可以领略到哲学的庞大气场和魅力,它可以让我们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根本原理。能够提升我们的价值观和扩宽知识面。

书中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书中还说,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面对压力与日俱增、经济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面对期望与现实的强烈冲击,我们很多人无法在疲惫与焦躁中寻找到内心的安宁。书中说:“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这一个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来君子修身的理想。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们的心中就不会再有遗憾,也就不会再有失望。我想,到了那时,我们的教学中也就不会存在“好生”与“差生”的概念了。

我很感激这本书,因为它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学生时代,但仍然需要了解哲学。因为哲学是最具条理化和反思性的思维活动,它可以帮助我们整理纷乱的思绪,寻觅萌芽中的未来希望。

我很庆幸我能读到这本书,它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也让我真真的了解了哲学。虽然不是很明白,但也让我受益匪浅。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6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其实是中国的雷利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的信。雷利,他是个可怜的孩子,他的父亲参加了维和部队,可是,因战争失去了宝贵的生命,雷利从此失去了父亲。雷利的心情是多么的悲痛,那个陪他作业、陪他吃饭、陪他游戏、陪他成长的父亲永远回不来了。雷利的父亲精通四国语言(注意,四国啊),是一名经济学硕士,本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可是如今却……所以,雷利愤怒地发出呼声:“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是的,和平!和平!我们要的是和平!战争,能滚多远,就滚多远!

中国的孩子处在和平的环境中,我觉得好幸福啊!我们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上学,吃到山珍海味,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可是,全世界还有好多的孩子处于战争环境中,别说上学,连一本识字的课本儿都没有,没有充足的食物,没有一个完整的家,他们的爸爸妈妈一定在天上看着他们默默哭泣……

所以,我们全世界的孩子只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我祈祷,我期盼,让地球这颗水蓝色的美丽星球永远和平。没有战争,不正是全世界人民的梦想吗?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7

文:曹必承。在埃德加·斯诺编著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我被作者坚强的精神所感动。

作者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如同一道长城,连绵不绝,使中国红区宛如一座孤岛,可作者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越过那道长城。他并不了解中国红军是怎样的一支队伍,他可以把非议置之度外,勇敢地踏入这片土地,在这条路上,他遇到许多困难,白匪军的追杀等,但他终于排除万难,开始与红军接触,把他之前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

文中的作者遇到问题时,他选择去探究,去试验,直到自己了解真相,他不怕任何困难,勇往直前。

但我就没有这种毅力,我遇到问题时,很轻易地放弃,遇到困难时,我会选择逃避,而不是去面对。做任何事总是缺少那一份勇气,一份毅力,使我很难做成功一件事,因此我的成绩也很难提高上去。

以后我必须改掉自己的惰性,以文中的作者为榜样,学会勇敢,学会坚强,遇到困难不退缩,做什么事情都不放弃,坚持到底,多一份探究的劲,使自己不断完善,做一个男子汉,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做一个像作者那样勇敢的人。

读了《红星照耀中国》的前两章,曲折的故事情节吸引着我,影响着我,作者还会经历什么事呢?请听下回分解。

胡说:确实如必承所言,开头一章的叙述展示了一个独特的新闻记者的“我”的模样,那般真诚、执着,只为追求真相。给予我们许多启示和感慨。书未开读,已然被感。

乡工中国读后感篇8

国产剧在表现手法、风格化方面的创新并不十分常见,毕竟电视剧通常是以情节推动。所谓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绝非虚言。近年国产剧虽然在类型成熟、制作精良等方面颇多进步,但先锋尝试上其实是更趋谨慎的。

也正因如此,硬糖君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再次看到电视剧中诗意的镜头、诗化的语言、类似艺术电影的手法,会是在《理想照耀中国》——一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策划组织创作的主题重点作品。

5月4日晚,该剧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但让硬糖君急于想写下些什么的,却并非群星璀璨的阵容,而是该剧作为一部主题剧,在美学探索上表露出的野心。

当市场大潮之下,商业化剧集忙不迭地揣测观众当下的喜好,国产剧开拓的希望究竟何在?是否又再次回归到了这些可以在市场之外仍保有独立创作逻辑的机构和项目之上?他们也确有责任将更多元的内容呈献给观众。而时间往往将会证明,每一次这样的审美撩拨,都将带来长久回响。

?理想照耀中国》全剧共40集,每集30分钟,以不同时期的40组人物记录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年以来高擎理想炬火,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而不息奋斗的动人征程。

5月4日播出的首集《真理的味道》由毛溦导演,张显编剧,靳东、刘奕君等主演,讲述的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背后的故事。片名出自故事主人公陈望道的一则轶事,传说当时他翻译得过于专心,以至于墨汁当作红糖蘸着吃粽子,自己浑然不觉,还说味道“够甜了”。

陈望道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担任过《新青年》编辑,也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员,新中国成立后还曾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可以说,不管从革命还是学术角度,这都是一位值得后辈铭记的人物。

然而,如何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勾勒出主人公的华彩一生、传达出其人其事对历史进程的重大作用呢?《理想照耀中国》独特的系列短剧模式,给主创们提出了不小挑战。

对此,不同人有不同的作答方式,《真理的味道》单集主创的选择是“做减法”和“避实就虚”,将陈望道一生中最闪光的光辉点——翻译《共产党宣言》作为历史的切口放大,用一种写意化的方式去描绘当时社会的乱象,以及从乱象中站立起来的陈望道。

这一集的风格是极简的(硬糖君了解到,剧本仅10页29场戏)。主要人物仅四位——陈望道、邵力子、江流、娟子。主创就从这四个人身上做文章,搭建起剧本结构,设置了诸多隐喻,以小见大,书写当时的社会情景。

剧情其实并不复杂:在五四运动后的各种救国思潮中,社会局势混乱。有日本留学经历的陈望道受邵力子之托翻译《共产党宣言》,在回乡过程中偶遇穷苦妇女娟子,在家乡进行翻译工作时又与旧时同窗江流重逢,感慨良多。最终,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在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出版,为中国各阶层带来了火种与希望。

剧本打破了电视剧惯常的叙事方式,从不同的时空中截取出一个个重要的“点”,辅以闪回、画外音、蒙太奇等手段,按照主人公陈望道的思绪进行重新排布,从而产生新的效果。

比如,在镜头掠过整辆火车,从名流聚集的上等车厢到民众拥挤的下等车厢时,伴随的画外音便是一段《共产党宣言》中有关“阶级”的论述,最后镜头落在了陈望道若有所思的脸上,之后又切换到他的书桌前,带着对国家、对同胞的关怀与使命,他郑重开始了翻译工作。

而从人物的设置看,刘奕君扮演的邵力子先生,同样是一位拥有百科词条的历史人物。相比之下,江流与娟子的原型未知,但两人也绝非随意设置,而是极具代表性。

娟子是命运凄惨的底层妇女,丈夫死于上海工人运动,带孩子回乡奔丧时被列车员欺负,回乡后发现家产已被宗族侵占,甚至孩子都被抢走。几乎每次她的出现,都会带出一幅令人揪心的图景。可以说,她正是当时遭受压迫的中国人民的缩影。

江流则是陈望道的同窗,两人年少时都有救亡之志,但与出国留学、接受新式教育的陈望道不同,江流留在家乡执教,报国无门,落魄的样貌神情甚至有些令人联想到文学人物孔乙己。

三人的行动巧妙地勾连在一起:娟子的第一次哭喊,令陈望道动了恻隐之心,与她调换车票,到下层车厢中感受同胞苦难,从而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娟子的第二次哭喊,深深扯痛了江流的神经,悲愤烧书,引来旁人围观劝阻,从而促成陈、江两人的重逢对饮。

陈、江二人一明一暗,隔着小巷对望,如新旧知识分子的对视对答。从二人身上,我们可以鲜明感受到当时旧知识分子的迷茫幻灭以及新知识分子的坚定信仰。而故事最后,陈望道寄来的《共产党宣言》译本成为了江流的救赎。他从形象到眼神都焕然新生,走出乡村加入到陈望道的行列中,这一转变也意蕴十足。

娟子的苦难,江流的颓废,以及故事开头那场复杂的思潮论战,以一种具象化的方式点出了当时中国在社会上、思想上的动荡无序,也充分说明了发生在那间狭小柴房中的翻译工作,无声无息却又何其重要。

正因为是短剧模式,这一集存在大量的留白,没有让陈望道、江流、娟子之间发生什么狗血事件,家长里短的琐碎对话更是少之又少,观感与过往电视剧大有不同。多数时候,导演都在用画面讲故事,一花一叶、天气光影等细节都精心设计。流畅的视听语言,丰富的意象运用,令故事不显局促,而是意味深远、格调清新。

“路”的意象贯穿始终——上海的马路、乡下的小桥,陈望道的“道”。

陈、江这对老同学,少时一同诵读过古诗《行路难》。记忆中的“多歧路,今安在”像是人到中年的两人的内心叩问。苦闷的江流报国无门,连做梦都在迷雾中寻路。陈望道则在马克思主义中找到了“希望大道”。《共产党宣言》译本的传播则为更多国人指明了方向,统一了道路。

火是启蒙的象征。而陈望道出场的第一个动作,正是点火。全片第一场戏,镜头随着跑过的孩童而来,由窗格推进到屋内,他的手先于脸入镜,划着了火柴,在昏暗的柴房里点亮一盏油灯。

之后,他正是在这盏油灯之下,进行《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而当他终于翻译完成,一声响亮的公鸡打鸣,伴随着《国际歌》的旋律,晨光从窗户透了进来。联系到之前邵力子同陈望道的对话,不难想到,这一处理可能也预示着,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的传播,中国终将拥有自己的无产阶级政党,雄鸡一唱天下白。

“风筝”的意象亦是首尾呼应。开场,风筝在狂风中飘摇、最终栽倒在地,失落的孩子在台词中第一次提到崩溃烧书的江流。而故事最后,也是这几个孩子为江流带来了陈望道的信,随着江流读信、动容,孩子们也成功将风筝放了起来,仿佛载着希望越飞越高,正如中华国运。

除此之外,该剧的台词也简练有深意甚至有诗意。比如陈望道、邵力子在围观完茶楼论战后感叹的“当今中国,山太多庙太少”,比如路过的乞丐念叨的“下雨了,下大点”,又如邵力子提及国人对十月革命的认识依然片面,而陈望道以“只见桐叶、不知纹理”作比。台词中包裹着潜台词,尽显中国古典美学独有的含蓄蕴藉。

诚然,如果用微电影的标准来看,《真理的味道》在制作上并非尽善尽美,主演与群演的演技水平也略显参差,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从这一集中,我们不难看出主创在美学上的素养,以及整部剧的野心。在电视平台上看到这样大胆的创作,可以说相当难得。而年轻观众也没让他们失望,对于剧中的视觉隐喻、历史彩蛋、表演细节已经开八。

更重要的是,该剧并不止于《真理的味道》这一种风格。作为一部集体创作的系列短剧,集集更换的不止是故事与阵容,具体的叙事与视听风格也像开盲盒一样,每一集都不同:《秀才遇到兵》是轻喜剧,《叛逆者》是儿童视角的谍战片、监狱片,《你的眼神》融入了犯罪悬疑元素,还有许多章节选择了纪实风格。

之所以会如此,从客观情况看,是因为该剧时间紧、任务重,从而采用了大导大编统领全局、年轻主创分组创作的方式,有15个独立摄制组分头跑遍祖国大江南北。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不仅台前阵容里有着吴磊、王俊凯等一批95后、00后新人演员,幕后团队也相当年轻,分集主创(制片人、导演、编剧)的平均年龄仅为35岁,年龄最小的出生于1998年。

故事人物各自独立的单元模式,从近代到现代的百年时间跨度,加上各方对这部剧的保驾护航,给了年轻创作者一个尽情挥洒创意的空间,在叙事与视觉表现上进行探索实验,多处运用长镜头、手持摄影、黑白摄影、平行蒙太奇等电影技巧。

而这又满足了当代年轻观众飞速提升的审美,与国际上的电影级剧集接轨,甚至无意之间暗合了“诗选剧”的浪潮。

“诗选剧”,即在形式上像一本自选诗集,由多个独立故事构成,演员也随故事更换,在整体上用一个主题或风格来勾连,代表作如《阴阳魔界》《世界奇妙物语》《黑镜》等。《理想照耀中国》更加极致的一点是,它仅仅是故事服从于主题,在类型风格上却没有统一的定位,而是根据各集的内容去选择合适的类型模板与表现手法,愈加丰富多元。

想要找到一部类似风格的剧集作比并不容易,因为足够风格化,使其更接近文学的品格,硬糖君认为其更像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从这部剧上,我们能够感受到重大节点主题剧的升级与突破,以及年轻创作者的创新与野心。其记录历史,本身也将在电视剧史上留下值得记录的一笔。

当理想照耀中国,其如此真实可感,却又诗意恢弘,“历史作为诗人,作为戏剧家在行事,任何诗人都不应企图超越她”。这本就是我们每个人最会表达、也最能领悟的光。

《乡工中国读后感精选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