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5篇
个人的洞察力通过写心得体会成为我们的智囊团,心得体会是抒发内心真实情感的文章,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篇1
随着我关“北大荒精神品牌创建”为活动的不断深入,按关党支部安排,我关开展了北大荒精神专题学习,学习“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关、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召开全关大会,聘请北大荒见证者讲述垦荒经历等活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我个人深受启发。
从北大荒的变迁可以看出,“北大荒精神”在不同的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但精神实质没有改变。艰苦奋斗依然是北大荒精神的坚实基础。六十多年前,北大荒杳无人烟、一片荒凉。野兽成群、蚊虫糊脸、寂寞难挡。吃雪水、住窝棚;天当被、地当床。正是在这样异常艰苦的条件下,英雄的转业官兵、院校学生、支边青年、知识青年以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仁人志士纷纷奔赴这块神奇的土地,默默地、深深地扎下了根。艰苦,并没有吓倒勇敢的北大荒人;奋斗,则让他们战胜无数艰难险阻。从那个时候起,艰苦奋斗,便成为北大荒人攻坚克难的法宝,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北大荒精神的基础源泉;勇于开拓是北大荒精神的发展。当地属寒带,以往没有种植水稻的先例。从六十年代间试种,到八十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经历了几十年的追求和探索,无数次的失败,无数次的坚持,可是创新却始终没有停止过。正是这种“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终于帮助北大荒人完成了历史的超越,今日的北大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勇于开拓也同样在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种植技术迅速推广、单产总产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翻番倍增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顾全大关是北大荒精神的升华。垦区自建立之初,每一项战略部署都是在顾全大关,顾全大关已经成为北大荒人自觉的行为准则。北大荒人从开发建设那一天起,就时刻牢记着共和国赋予的神圣使命。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北大荒为前线提供粮食保障。全国解放后,为了解决国人的吃饭问题,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十万转业官兵开赴北大荒,一手拿枪为国家站岗,一手抓生产为国家送粮。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北大荒人宁愿自己挨饿,也要交足交够给国家的粮食。作为国家大粮仓,垦区人一直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与生俱来的天职,在粮食问题上,北大荒人始终和党中央心连心,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北大荒人心里时刻装着全国人的吃饭问题;无私奉献是北大荒精神的内涵。60多年的垦荒事业,已使北大荒人与黑土地结成了一体,他们是黑土地忠诚的儿女。他们是用灼烫的黑土、坚硬的山石为材料,以风雪雷电作刻刀,历经漫漫岁月凿刻而成的北大荒人的英雄群雕。那么,是什么力量把来自五湖四海的垦荒者凝聚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正是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我作为农业系统中的一员,我一定要继续传承北大荒精神,弘扬北大荒精神,把这种精神运用到工作实际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交流学习座谈会,听取黑龙江省农垦老干部关于北大荒创业情况介绍,经过这次走进当年北大荒人开拓前进的黑土,近距离感悟北大荒精神,使我个人的思想认识得到全面洗礼,对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我决心在组织的领导下,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真抓实干,恪尽职守,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为我关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篇2
一年生产粮食400多亿斤,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超过6000多亿斤。历经几十年的开发建设,被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北大荒地处高寒地区,因“荒芜”得其名。这里总面积5.76万平方公里,分布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完达山和小兴安岭地区。1947年,为响应毛泽东同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号召,伴随着解放战争的硝烟,一批军人来到这里,在荒原上点燃了“第一把火”,拉动了“第一把犁”,唤醒了沉睡的荒原。
20世纪50年代中期,王震将军亲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由此开始规模化的开发建设。随后,5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各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先后投身北大荒。
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这首当年流行的歌谣,是北大荒人在此生活的真实写照。半个多世纪以来,黑龙江垦区广大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培育和锤炼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垦荒大军前赴后继,用青春、热血、生命诠释了这一精神。
北大荒这片热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青年形象。1948年,18岁的梁军在黑龙江北安参加拖拉机手培训班,是班上70多名学员中唯一的女学员。为了学好驾驶技术,她咬牙搬起几十斤重的拖拉机零件,令其他男学员刮目相看。“别看我是女子,再苦再累都不怕,我向党保证,坚决完成学习任务”。就这样,梁军以坚韧的意志力参加到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之中,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壹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的原型。新时代赋予了北大荒精神新的意义。如今,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北大荒人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资产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北大荒精神与时俱进,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
北大荒博物馆内,一面长达25米的铜墙上,镌刻着长眠于黑土地的北大荒人的名字,历史不会忘记,他们是12342名拓荒者。如今,更多的北大荒人及其后代依然在此奋斗拼搏,将这里从人迹罕至的“莽莽荒原”建设成富饶丰盈的“中国饭碗”,是北大荒精神造就了这样的奇迹。这片神奇的土地,因精神而不朽。
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篇3
01新时代新青年要擦亮青春底色
02新时代新青年要激发青春动能
03新时代新青年要凝聚青春力量
红兴隆潜水挂钩的故事已成为一段佳话,年轻的任增学不顾个人安危,三次潜入到满是冰碴的黑土沼泽中进行挂钩拯救大型拖拉机,当时恶劣的环境,随时都可能付出生命危险,可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想让拖拉机脱困,一心只想尽快完成开发任务。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青年人学习。北大荒是农业集团,青年的我们要去除身上娇气,要不怕吃苦不怕累,带着知识去田间去地里实现人生价值。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站在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青年在集团党委正确领导下,把青春力量集中到推动分公司高质量发展上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攻坚克难,齐心绘就红兴隆的壮美画卷,为党的100年献礼。
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篇4
北大荒,当我睁开眼睛,开始认识这个世界,我已经是你怀抱里的一个人。
是谁赋予了你这么一个荒芜的名字,暴露了你滚滚的寂寞与荒凉 。你的名字充满大气象。你广袤的土地,辽阔得像头顶的天空。你荒凉了那么久,渺无人烟,遍地长满野蒿草,小叶樟和红毛柳。多像一个不修边幅的人。
你如此宽容,先以你的荒凉,生养了那么许多的野鸡野鸭,和仨半斤,它们在湿地里栖居,在野山杏的林子里隐匿。狍子随处可见,满地跑,野猪群霸了一块大地盘。至今,山凹里有一个村子,还在叫着野猪窝呢。应该想到,毛头竖尾,眼神冷酷的草原狼也来了,它们结队在野地里大量出没,在所经的地面上洒下几泡狼尿,踩下一行行交错的狼踪。
我只觉得你的荒芜好。有十足的野性。你是一块未开垦,富得流油的处女地。可荒芜又怎该是你与生俱来的宿命。当我端着只粗瓷的碗,坐在草屋门槛上吃着粗茶淡饭,当我跟着干农活的父亲下到山那边的田里面去,你早不是昨天的旧模样。你的x黑水,你的漫山遍野,早被纵横弯曲的田垄缠绕和覆盖。你厚实的油油的黑土,已生满五谷,迎来一个又一个丰年。
你有一扇门,是常年打开的,你以宽广的胸襟迎接着八方的客。你的土地众多,你是很收农民的,有那么多关内的汉子,携家带口,闯进关东,投奔了你。你统统都收下了,并把他们变成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子民。你随便施舍他们几亩土地,种点粮食,就养活了他们一大家子十来口的人。他们被你驯化了,北大荒,他们的性子开始充满了粗野,话语也变得朴实和土性,就像你的黑土。他们都成了地道的东北人了。
北大荒,当我成为潇洒少年郎,当我在你的黑土地上风一样跑动和缓步徜徉,你已经土地肥沃,炊烟如织,收得了万担粮,你变成了富饶的代名词了,改名号为北大仓。
这名字多好,大气霸气仍在,但一字就抹掉了地老天荒。黑色的土壤是你的面庞,仓丰廪实是你的新气象,你是一位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你的体内正沸腾着滚烫的血,你散发出无限诱人的生机。你的每一季,都孕育着春天。
你是以土为贵的,你可知道吗?
我的北大荒啊。
北大荒精神的心得体会篇5
优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学习北大荒精神,弘扬开拓创新作风为宗旨,赴三江平原腹地,x省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学习。在农垦建三江管理局樊庆东副局长和x省农垦总局农业局马德全局长的全程陪同讲解下,大家通过连续走访、实地参观、认真座谈,深刻感悟北大荒人用青春和汗水、鲜血和生命培育和锤炼出的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随着北大荒的历史变迁,北大荒精神在不同时期闪耀着不同的光芒,以不变的精神实质激励着农垦人民。七星农场办公室副主任刘文义从北大荒的历史、北大荒精神产生的背景内涵、北大荒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为大家全面深入解读了北大荒精神。回想特定历史条件和极其艰苦的环境下,几代北大荒人风雨兼程、奋斗不息,在荒芜凄凉的边陲土地上开垦北大荒,建设共和国大粮仓,大家切实感受了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解放思想、敢闯新路的勇于开拓精神,胸怀全局、富国强民的顾全大局精神,不计得失、勇于牺牲的无私奉献精神,并被其现实意义、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而震撼,进而领悟了北大荒人追求升华的诚信、务实、创新、卓越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
活动期间,围绕学习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思考新形势下农技推广方向和模式,支部党员详细了解垦区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参观农场科技研发中心、稻米加工厂、智能化水稻芽种生产厂、种子加工中心、寒地水稻高科技信息化园区等现代农业科研、生产基地,实地感受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壮观场面。建三江管理局现有耕地1100万亩,粮食总产140亿斤,占全国的1/80,占x省的1/8,商品率高达95%以上,粮食生产以自然生态条件好、栽培技术水平高、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高而著称,素有中国绿色米都的美誉。近年来,管局坚持的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化大农业核心功能区、绿色稻米产业核心功能区和粳稻中心、粳稻研发中心,做好粮食生产保障,生产优质工业原料,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