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广东作文8篇

时间:2023-10-02 18:04:15 分类:心得体会

每一篇作文都是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作文教会了我们如何用文字记录下美好的瞬间和回忆,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考广东作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广东作文8篇

高考广东作文篇1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任何一育都不能缺失。特别是体育,它上承德智,下启美劳,地位不可谓不重要。甚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体育是其他四育的基础。有句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身体这个“1”,后面再多的“0”,也只能是“0”。

体育可以改变人的体质。人天生的体质是会有差别的,但是这个差别可以通过体育锻炼缩小,甚至扭转。天生的强者,哪怕是至强者,如果缺乏体育锻炼,身体也会逐渐变弱。天生的弱者,哪怕是至弱者,只要能坚持体育锻炼,身体也会慢慢变强。

体育可以促进学习。我们都知道“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一直学习,大脑就会疲倦,甚至产生厌倦情绪,这种时候,“坚持”就不再是什么优秀品质,而成了“死脑筋”和“不知变通”。我们可以到操场上跑两圈,可以到没人的地方翻两个跟头,再喊几嗓子,之后再回来学习,前后的精神状态和学习效率那简直得有天壤之别。

体育可以防止关键时候掉链子。越是害怕关键时候掉链子,关键时候还就越容易掉链子。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因为越是到关键时候,压力就会越大,学习就会越吃力,这时候越是需要一副好体格。有好体格的人,吃力虽然吃力,咬咬牙也就挺过来了。体格不好的人,体格就成了他的短板,平时看不出差别,一到较劲的时候,他不是感冒发烧就是咳嗽失眠,带病坚持吧,发挥不出平时的水平;请假休息吧,那岂不是不战而降?

虽然体育有这么好的功效,虽然体育的重要性一提再提,但我们身边的现实却不忍睹视。

课程表里有体育课,但体育老师总是“被请假”,有时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该生病。高一的时候大课间做完操还可以溜达溜达,高二的时候老师就开始往回喊了,高三干脆直接就不让你去做操了。

好不容易放假回家一趟,想补补觉,想逛逛公园打打球,可是不行,老爸老妈三连问:“新学的课能跟得上吗?”“旧的知识有没有遗忘?”“有没有哪一部分掌握得不牢?”求求你们别问了,所有的答案不都指向辅导班吗?!

我不是天生的至强者,我又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眼见着我的身体越来越虚,目前只是仗着年轻维持着最低档的运转。不敢跑不敢跳不敢大喊大叫,不敢喜不敢怒不敢大哭大笑,这样的我,是社会需要的吗?这样的我,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吗?

所以我呼吁:把好事干好,把实事干实,把该开的体育课开起来,把该给学生的时间给学生,把学生赶出教室、赶出辅导班,让他们动起来,并长期坚持。

身体一天天变强壮,精神也会跟着一天天变强大,意志变坚强,精力变充沛,干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野蛮了体魄,才能文明精神。只有真正发挥了体育的基础性作用,上承德智,下启美劳,并且能够反哺德智和美劳,五育才能真正并举,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优秀的人、大写的人。

高考广东作文篇2

青年何以强,强体以为先

“虚弱的身体,永远培养不出有活力的灵魂和智慧。”正如大思想家卢梭说的这样,无论是谁,想要取得非凡的成就亦或是有趣的灵魂,拥有强魄的体格是首要条件,因此,强身健体于个人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人倘若身体素质低下,那又谈何全面发展?愚以为青年何以强,当强体以为先,唯有锻炼好身体,才能更好的全面发展。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当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本钱时,才能够更加有底气,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毛泽东同志曾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能够“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磨意志”,这不仅充分展现出其“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健身强国”思想,更体现出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私以为体育不仅仅是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锻炼,更是对我们精神品格的磨练。通过体育锻炼,我们不但能够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还能磨炼意志,学会知难而上,学会坚韧不拔,学会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智面对。“欲有强健之国格,必有强健之人格,强健之体魄。”所以,青年之强离不开体魄之强,体育锻炼是青年铸就强健体魄的必由之举,是青年全面发展自身的必经之路。

当然,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体育不仅关乎着青年人的个人发展,更牵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与未来。你可曾想过,为何顽强、勇敢、不背叛不服输的斯巴达精神能够一直影响至今而千年不灭?正是因为斯巴达民族对族人制定了严格的身体考核标准,才换来斯巴达民族的强盛。由此可见,体育锻炼不仅能够促进个人发展,更有利于推动国家的繁荣昌盛,维系国家的强大。

然而,纵观当下,当今社会对待体育锻炼的轻视态度令人心寒不已。“唯分数”论下的学生成为了在纸上侃侃而谈,在纸下手无缚鸡之力的“病秧子”;“996”工作制度下的青壮年不注重体育锻炼,不培养自身身体素质,昏厥,猝死的现象成为常态;医院里,越来越多的怪病奇病频频查出,亚健康也越来越多……这一切究其根本都是因为人们对体育锻炼的不重视,不在意造成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体育锻炼,将其视为日常生活的必备环节。

“一个民族,老当益壮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强;一个民族未老先衰的人多,那个民族一定弱。”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这句话,不能不令人警醒。吾辈青年应增强体力,用健康的体魄,打造一个无限可能的未来!以强身铸青年之强,以青年之强铸祖国之强!

高考广东作文篇3

古谚有云:“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揣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局限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路子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迷信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晓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领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告竣“宏通迷信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迷信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迷信与自然不曾分离,从现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运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零碎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迷信前进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少,人类没有能力逐一亲自探寻自然的一切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迷信运用,恰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无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得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常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迷信常识对人构成迷信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恰是夙昔人的迷信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迷信实际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构成严谨的迷信思维产生庞大作用。可见,利用迷信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益于培养自然迷信思维,恰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平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现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现代给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如许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此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请求各方面告竣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法,也无法抵抗迷信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告竣人、迷信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迷信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迷信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再看“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之语,深以为然。在到中流击水的途中,体魄上的强弱关系会因勤惰之行而转换,而这一道理又岂限于体育之中?因此,请允许我谈一谈:胜人者有力,自勤者强。

勤自锻造,助个人“直挂云帆济沧海”,搏击巨浪。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天赋高低之差无法避免,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自勤精神则可以帮助起始的弱者迎澜直上,逆转命运。正如西晋左思,本“貌寝,口讷”,天资平庸,但他从未放弃勤勉奋进,为赋三都,便“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反观年少成名的陆机,却从未动笔,只懂得嘲笑左思道:“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终于,左太冲《三都赋》出,洛阳纸贵,陆机也只能拜服搁笔了。于个人,莫叹黄河冰塞川,且凭自勤济沧海。

勤自锻造,助集体“直向金刚水际行”,横跨怒涛。众人聚为集体,或许在初始阶段尚显弱小,可只要拥有自勤精神,便拥有了“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的可能。君不见东林学派,起于无锡书院,却凭自勤而对抗宦寺,终成“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君不见西南联大,组于昆明绝徼,却凭自勤而弦诵不绝,终兑“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之理想;君不见中国共产党,成于南湖红船,却凭自勤而筚路蓝缕,终领人民击破铁屋,走出“万家墨面墨蒿莱”的莽原。于集体,莫叹出没风波里,且凭自勤水际行。

勤自锻造,助民族“舳舻千里旌蔽空”,撕裂狂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能帮助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唯有不惧坎壈的自勤精神。遥想新中国成立之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正是凭借着一代代华夏子孙的勤奋努力,民族之轮才最终啸傲万洋。看,那是月球表面的悠悠倩影,是自勤让嫦娥五号在月桂树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听,那是137亿光年外的电磁之声,是自勤令中国天眼在贵州山谷中“南修窝凼落星辰”;触,那是横越55公里的跨海大桥,是自勤教港珠澳大桥在伶仃洋上“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于民族,莫叹惊涛拍岸卷,且凭自勤旌蔽空。

行文至此,再览“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之勉励,不由深深振奋。各位同胞,何必唏嘘自己肩膀尚稚,无须在意他人初始领先,愿我辈都可以高扬自勤之帆,无视巨浪、怒涛、狂潮,默默努力,化扁舟为艨艟,去驶向那自我超越的横流沧海,纵涌波涛。

能胜人者谓有力,可自胜者真曰强。

知之·行之·思之

古语云:“易有三训,一训简易,二训变易,三训不易”,“易与天地准”,之于常识,不也是如此吗?我们生活在常识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我们不假思索地运用它们,是为简易;同一事物不同时刻有不同的表现,变化无穷,是为变易;常识由生活而来,经久适用,是为不易。故庄子云:“道在便溺”。因常识,于生活,我们泰然。

老子云:“大象若希”。正是由于常识之于我们太过习惯了,时常,我们会无所察觉,如同时空之于我们过于静止与绝对,在爱氏之前,我们被蒙骗了千万年。于是我们在恍然后明白,常识虽常,但亦要知之、行之、思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知之,并非仅仅为热则却衣寒则添衣的自然反射,而是对自然存在的用心观察。没有这用心,何来常识?没有常识,何以行之?不得而行之,必遭祸患。譬如之于人,了解交通拥挤之时间,于约会便不会误时;又譬如拿破仑不知俄国之地广与冬天之寒冷,便因俄国坚壁清野而为滑铁卢之役埋下伏笔。

所以对于常识,要知之。

所谓的对常识的行之,不仅是于知之之后的体证,还是生活的必需,之所以要知且行,系因为知易而行难。行难,故特以行之。常识的知之,是困则眠、疲则休息,是诸葛顺势三分天下,是刘邦知楚强汉弱而强赴鸿门。对常识的行之,是顺应自然、顺时而动,故可避害趋利,所以才有一觉醒来的精神,才有汉朝天下。

所以对于常识,要行之。

至于对于常识的思之,那便是在知行合一后更高的要求。正因为常识之常,所以无形中被我们忽略、习惯,然世间万物莫不在变易中永恒,拘泥而行自己不适合,若死守既得,便永无进步可言。故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诏》曰:“作新民”;曾子曰:“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因为对常识的思之,爱氏提出了相对论,玻尔提出了量子力学;之于历史的,不正是由于对意识形态的思之与变革,再知而行之,才有三十年改革开放而至于今日之中华崛起?

“易与天地准”,也正是凭借常识,凭借与常识同行,我们维系了一个旷古的文明,然而无论是生活还是发展,不知常识无语进步,不行常识无以趋利避患,不思常识却也无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于是,不妨化用子思的“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而说,对于常识,我们要知之、行之、思之,由是,则有泰然的生活与不断的前进。

她是一个孤单的影子,从出生那一刻就注定,见不了太阳,拥有不了彩光。可是她是多么渴望阳光啊,以至于无时无刻地不幻想着阳光洒落在她的身上。她想,阳光应该是软软的,细细的,香香的,甜甜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而柔软;像女孩奶白的肌肤,细腻而清爽。可是幻想终究是幻想。生活之所以称为生活,就是因为它俗。梦之所以称为梦,就是因为它不会实现。

她只能顺下眸子,掩盖住自己的渴望,压抑住体内疯长的荆棘。她注定只能生活在黑夜里,正如一句话所言:黑夜给了我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其间的悲凉又有几人清楚。

她沉默而倔强地为自己披上了最华丽的盛装,戴上了最骄傲的面具,扑进了黑暗,放纵自己,欺瞒自己,以禁锢那股日益厚沉的渴望。

可是,年华是机械而冷情的,千帆过尽后,她终于老去。这时候,她想要卸下自己的盛装,却发现戴在脸上的面具,因为时光的推移,慢慢地渗入她的皮肤里,再也缷不下来。

再后来,她总是时不时地做一个梦。梦里,有一抹干净的阳光,簇拥着白色的花朵,铺展在她面前。她扬起了最真挚的笑,荡开了眼底最深的清波。她轻轻地抚摸它,眷恋的眼神凝视着它,小心翼翼,轻轻悄悄,像对待世上最珍贵易碎的神物,丝毫不敢懈怠。她对它虔诚地朝拜,忠诚地祷告,不允许一丝的亵渎。她轻轻地问它:“你会一直陪我吗?你会陪我,怎么都不离去吗?”

它笑意盎然,反过来问她:“你会一直喜欢我吗?”

“你会一直喜欢我吗?怎么都不放弃吗?”每当她挣扎着从梦里醒来,身边是大片大片的寂寥浮现着,牵扯着从前的那些被掩藏的喜欢,翻腾暗涌,似乎要在她的脉络里滚滚不息。

她无言良久,最后只剩一声轻叹从唇角溢出。看着窗外的树的枝丫已经开始冒出新鲜的绿色,她没来由地想起了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

令人心醒目醉的一句话,在胡兰成离开她时,她说:“我将只有枯萎了。”

是的,阳光之于她,就如胡之于张。如果只剩枯萎,那么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吧。

她又做起了那个梦。“你会陪我,怎么都不放弃吗?”在荒芜的记忆里总会浮现那片精彩的阳光,响起这样的'声音,仿佛从遥远的地方而来,却又像紧贴着她的身边。它如同起伏的黑色巨浪,不断地高涨,再高涨,迅速的从头顶倾覆而来。

她明了,此生她已经不可再脱离了,她只能做时光的囚奴,为其付出全部,甘之若饴。她奔跑着,尖叫着,倾其所有的力气去接近阳光。可是无论如何用力,她触到的只有薄薄的清凉。

她无助地哭泣着,呐喊着,可是无人应答,无人问津。她被当成一个笑话,一个异类,被自己的同类排斥着,嘲讽着。每个人都毫不留情地将利刃一刀一刀准确无误地扎进她精瘦的胸膛。而她,从伊始的惊恐,鸣泣,挣扎,到最后的无谓,漠视,淡然,犹如穿越√一秘★.1mi.net√了一个世纪的艰难和险阻,最终到达年华的彼岸。

可是,她终究还是拥不到她最渴求的阳光。最后的最后,她用尽她所有的生命,所有的力量倾覆在阳光身上。那一刻,她听到了百花盛开的声音,看到了蝶恋情深的柔情,闻到了深谷最独特的幽香……她走了,噙着一抹浅浅的笑离去了,残破的身躯从高空坠下,如一叶枯黄,在斜阳的映照下,飞舞,盘旋,终于不见。

时间让她如此惴惴不安,并且念念不忘。当她以为自己战胜了命运的时候,生命却如此轻易地就推翻了她,她不怕生,也不怕死。

她只是怕,她不够时间来爱它——她心目中最温情的阳光。

??

假如我已老去,我回竭力去看一场流星,渴求来世的轮回。轮回时,我会不在忐忑,我会诉说自己瞬间所能理解的。

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我也想拥有有限的时间,证明所谓的价值,但还是渴望来生。今世我会写一堆文字,来生得以延续。今世我会种几棵榕树,来世来倾听世间,尽心灌溉。

假如我已老去,我不会再为谁哭泣,我会把最后一滴泪留给最华丽的悲伤。不哭,是因为泪的成分,五分伤感,五分感伤。

流泪有时化解不了悲伤,没必要流。伤心总是难免,不是每次都要瓦解内心。我会累积一些漫画,因为它能诉讼快乐,而快乐能抑制悲伤。我会去拜访马克·吐温,请教“悲伤可以自行料理;然而欢乐的滋味如果要充分体会,就需要有人分享才行”是什么含义,如果我分享了欢乐,体会到了滋味,那么我真的会认同这种看法。

假如我已老去,我会找个悠闲的午后,晒晒太阳,犒劳一下身心。当身心得以充沛时,我会去听一下雅尼的曲子,或者看李商隐的诗,很喜欢他的《乐游原》,简单、自然,但又写得那么真。当把安排的空间都以分划完后,已快近黑夜,我会去看日落,感受一下李商隐的感觉。日已经落了,朦胧夜色中我会再次陷入雅尼的曲子陶醉中。

假如我已老去,我会脱离城市的喧哗,到村庄享受寂静。我会在院子里栽很多花,在每天落日余晖时沏上一杯浓茶,边饮边亲临花的芬芳。会让它贴近我的生活,感受我的生活。

我会很朴实的生活,不会再次奢华。我会象花儿一样绽放,虽然我已经老去。我会很安静,不让谁知我的来由。我会很勇敢,从迫的去幸福。我会很执着,放松的去回忆。

在花儿盛开时,我会很欣慰。当花儿凋谢时,我会为它举行葬礼,连同我的思维一起埋葬。

假如我已老去,我会化身天使。去崇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世界。去感受飞蛾--为了光明不惜生命,执着而壮烈的精神。我也会活得特别真,在我的生命里不会在有闲余。我会不在害怕黑夜,我会把夜色化成一种美,或者我会幻化成黑色精灵在夜晚漂浮,再或者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说的。我也很认同这种看法。

假如我已老去,我会去法国看埃菲尔铁塔,去美国看自由女神,还会去我想去的地方。我会将我的记忆消失在某年某月。

假如我已老去,我还是会喜欢李商隐的诗,雅尼的曲子。

假如我已老去,没有假如,我真的会老去,谁也一样。上帝很公平,岁月也会摧残人的容颜。我会很简单很简单的活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最大期盼,而每个家庭对待孩子的教育也各不一样。有的是顺其自然,让孩子自由发挥;有的是望子成才心切,对孩子学业严厉苛刻。

小明和小王是同桌,他们的家长对待他们的学业有不同的做法。小明成绩优异,父母都希望他能有一个好前途,,所以从小对他学业很严厉,不能有半点差错;小王成绩不是很好,虽然父母很失望,但是父母对他的学业还是一直鼓励。一次测试,小明考了满分,父母很高兴,亲了小明一口,让他下次还是拿满分;小王没考及格,父母很生气,打了小王一巴掌,让他下次考好点。等到下次考试,小明没考到满分,父母打了他一巴掌,而这次小王分数提高了一些,父母亲了他一口!

两对父母对待孩子成绩的不同做法,可以看出当代教育的不同体现。俗话说“黄金条条出好人”,这种思想也不是全对,家长过分的对孩子学业严厉,终究会适得其反,只会让孩子厌烦学习,如果家长对孩子学业多一点关心,鼓励,问候,对孩子繁重的学业之后也是一个很好的安慰,毕竟每个家长都是从孩子阶段走来的,都有过同样的感受!这幅漫画首先指向的是家庭教育,寓意的是爱与惩罚及其功能。在我看来,两个巴掌都是不对的,而两个吻都很对。仔细分析一下,100分得到的吻是高分挣来的,是爱,但爱的内容比较单一,所以98分就要挨巴掌;55分的巴掌是错误的,家长粗暴了,但61分的吻特别温馨,爱的内容比较丰富,有亲情,还有鼓励、宽容和等待。从效果看,98分挨巴掌的孩子可能从此战战兢兢,学习心态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会进入比较机械僵硬的学习状态,甚至可能创造精神也被压抑,下一次考试变成90分甚至更低都有可能。但61分得到的吻则可能成为一种动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孩子的心理会处于比较宽松自由的健康状态,未来可能有很好的发展,下一次考试分数会更高几乎是可以肯定的。

这幅漫画虽然看起来主要是在跟家长们对话,其实也是在讨论中国的教育。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弊端就是唯分数论,分数决定一切,漫画里的吻和巴掌也是分数决定论的后果。分数决定论在教育发展和人才选拔方面的消极后果已经日益显现,值得全社会反思。

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敬请期待!

月是古人的家乡,是知己的思念。

那种遥远到无可触及的神圣光晕,幻化成诗人笔下的魂灵,口中的吟咏。

东坡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阿姆斯特朗带走了人们的月。

那个印在沙丘灰尘上的脚印,让李太白的月下独酌成为历史,或许人类已经摆脱了几何时的愚昧,距离已经不是往日那般遥远,然而那枚挂在苍穹灼灼发光的玉盘已经褪色,是古人的距离,生出那枚曾经的月亮弯弯。

我是那样讨厌近距离,近在咫尺的梦想,我不要。

当在酷暑里挥汗如雨时,梦幻中的象牙塔是我惟一的支点。

我想象它的宏伟宛若天堂。

尽管每个人都会有现实的一面,然而我坚信遥远生距离,距离生美。

无可企及构出理想的神圣。

张开五指,刺眼的光折射出天堂的模样,我独自守望。

理想是宝石一般的晶莹透亮。

遥远观望,它是我的天堂。

我喜欢失真的美,就像古人的月亮。

无意中想起了海子,那个传说中始终愤世嫉俗的诗人。

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神话一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

在他的眼睛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盛开的美丽花朵,近看才知这个世界给他的失望。

大海留不住他,春天也留不住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只剩下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通向了天堂。

有人问,到底是什么伤了他,伤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这个世界,未曾远观它的美好。

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太大,反差太大。

在海子焚烧诗集的熊熊火焰里,盛开了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

这距离是悲剧,是文学女神的眼神。

远望与近观的世界让海子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完成了本质上的蜕变。

我想,仍然坚持远观世俗的海子永远幸福。

这就是距离的美感。

永远置身在纷乱的世界,这让人类开始麻木,甚至开始淡忘远观时那种令人窒息的美感。

当努力构建所谓的“美丽人生”时,人类是否忘记了那份遥远的守望,忘记了儿时曾经的天堂,忘记了古诗中月亮的眼泪,忘记了希腊神话里挥着翅膀的安琪儿?科学的发展放松了人类最后的一根敏锐的神经,一切诗意消失殆尽,只剩下世俗世界的繁华汩汩流淌。

看看天边的月,看看风流千古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守望那份曾经有着“蛮荒文明”年代属于人文精神的真实,看遥远带给我们的令人窒息的美,诗歌、散文、楚辞会滋润这个时代的麻木,遥远的美好让我们重新点燃希望的神话,精神之船重新起航。

守望遥远,守望天边只属于我们的永恒……

在第一幅漫画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分而获得了家长的亲吻,后一位则因为拿了不及格的55分而被家长打了一巴掌。然而在第二幅图中,曾获100分的小孩因只得了98分而被惩罚,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为进步得了61分而受奖励。两图对照,不难看出这其中蕴含的进步与退步的关系。但在我看来,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既要给孩子进步的鼓励,也应给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间。

进步与退步,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趋势,实则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方向。进步是一个人能力发掘的过程,而退步则是一个人缺陷暴露的过程。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待进步与退步,教育者应秉持科学的态度,鼓励进步者是鼓励其不断砥砺自我的奋进状态,而鼓励退步者则是为其留足反思的空间。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实现自我完善。正确地处理进步与退步,最终都将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家长应鼓励孩子前进的每一小步。漫画中的第二位小孩两次获得的分数均未超过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长仍在他获得进步后予以鼓励,这是我所赞同的。即便55分到61分只有6分的进步,且61分离满分还有很远距离,但这个鼓励是应有的。家长以鼓励的方式告诉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自我的升华过程中,需要一个量的积累,一小步的前进相对于从差到优的路途来说是微小的,但没有这一步步的积累便不可能到达优秀。因此,家长给予小孩进步的鼓励,应从细微处出发,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指引,脚踏实地,滴水穿石。

家长应给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间。孩子的成长发展就如同发掘一处金矿,不可能出现每一次挖掘都能见到金矿的情状。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的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如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明在被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从一个小退步入手,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

进步和退步是相离相生的一对,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以单纯地奖惩来对待孩子的进与退,才能让孩子在独当一面时正确处理自己人生的进退,成为一个能够推动社会在变动中求稳求发展的栋梁。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10篇《历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一秘的价值所在。

高考广东作文篇4

分数不是标准

我看到这样一则引人深思的漫画:第一幅图中一个满脸笑意的孩子拿着一张100分的卷子,颊上是他父母鼓励的唇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拿着一张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脸上巴掌印触目惊心;而第二幅图中,那个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脸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个孩子却因为这次考了61分而获得了父母的吻。

这则漫画反映了如今家长对孩子成绩过于关注的现状“一个孩子无论成绩好坏,退步了就打,进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子上鲜红的数字就是衡量他的标准,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绩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但我认为,他们这种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唯成绩”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私以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乐,而越来越大的学业压力是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家长们将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们严苛的要求成了残酷的枷锁,将孩子牢牢捆绑在童年那绚丽的梦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们一考不好就担惊受怕,生怕回到家里会经受父母“狂风暴雨”的洗礼。他们一想到考试就不寒而栗。他们的快乐童年已支离破碎,从来就只存在于记忆中遥不可及的一隅。的确,他们都是漫画中的孩子,无论55分还是98分,只要未到标准,便被家长呵斥。笔者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你折断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漫画中的家长用他们对“分”的严厉要求折断了孩子的翅膀,当“分”真正成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实证明,分数的确不是评价孩子的标准,善良、勇敢、责任心等等,也许是比智力更聪明更为宝贵的品质。同样,分数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着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学时成绩平平的马云,却成为了今日的互联网大亨;科举屡屡不中的柳永,却在“浅斟低唱”中为后人留下了凄婉动人的词句。

所以,笔者恳请家长们,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漫画中的孩子,别让他们在分数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成绩,也要关注他们的其他方面,让他们均衡、全面、快乐地成长。

要知道,一个孩子无论考了55分、61分、98分、还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脸上留下爱的一吻。但愿漫画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身上复制!

高考广东作文篇5

宋如郊说,今年作文好在一是防猜押,二是有难度,三是抓住了作文教学的核心——训练学生的思维。

他说,广东开始自主命题,大家都在押宝,都以为可能出新材料作文,但是年年都不考,今年也一样。今年作文做到了防猜押。

宋如郊认为,今年作文审题难度大。从广东获得自主命题以来,今年作文比往年的《常识》、《与你为邻》、《不要轻易说不》的难度都大,一开始考生不知道如何下笔,哲学意义难以短时间写出来。他说,议论这个问题时,应该从我们为什么要回到原点、怎样回到原点,回到原点又会怎样几个角度来考虑,而这些都是哲学问题。其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回到原点的过程和方法,都可以探讨。

虽然到处充满“原点”,但是短时间考生不容易找到抓手,写起来却容易空。

有难度可以拉开考生的档次,达到有效的区分度。他说,往年高考作文集中得分在42、43分,今年作文恐怕分数能拉开档次。重视哲学思辨的学生能得到很好的分数,而写作水平一般、写得太实没有升华的,或者很多没写完,或草草凑了800字的,就难说得到好的分数了。

谈到其他省份的作文题,宋如郊说,高考全国卷《期待长大》,比广东审题难度小,拉不开分数档次;湖南《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与前几年《提篮春光看妈妈》的题目一样,让考生不知所云;北京试卷的作文题目《对世乒赛的看法》,与现实结合太密切,不符合作文训练思维的原则。

宋如郊说:“从作文命题水平而言,有命题的难度、突出导向性,能考察思维训练,就是有水平的好题目。今年无论与全国横向比,还是与自己纵向比,广东省作文命题评分最高可以打95分,可在全国排名前三!”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陈少华教授:

作文让考生有话说

“今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回到原点》,考生看到题目,能够很快兴奋起来,高考作文《今年广东高考作文》。”昨日上午,高考语文一结束,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语文评卷组组长陈少华教授对作文题目进行了点评。

陈少华认为,总的来说,作文能让考生有话说,有精彩的话说。

陈少华说,本次作文命题有格调,格局开阔,给考生较大的思维空间,“回到”又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成长与认知来说话,避免不着边际任意发挥,可以较快入题。能够写出思想性、真情实感的东西,将人生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东西辩证地、有效地提炼出来。例如:在写作中,考生既可以正面立意,也可以辩证立意。在具体内容上,“回到原点”可以是一种反思反省后再出发的大智慧,也可以是一种调整策略或力量后的再出发、再冲刺,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事艺术;还可以是表面上写一种重复或位置复原,其本质是一种螺旋式上升。

考生可以就生活中的`具体话题如自然环境回到原生态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写物质丰富的今天,人的精神和道德应该回到本真的状态,还可以写个人迷失后,如何找回自己本来的位置,等等。

高考广东作文篇6

看过《开国大典》,记得毛泽东的那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得益于当今的科技,看到的是彩色,是唐国强健康自信的脸。但在彩色的镜头中,却夹有一段黑白胶片,那是当年的纪录片,是伟人领着他的团队登上城楼的时刻。如果没有这段“黑白”,我觉得唐国强演得真“出彩”,简直那就是“毛主席”,但是,有了这段黑白,我觉得,他更多的还是“唐国强”。

“黑白”与“彩色”,“胶片”与“数码”,看似不是同一等级的选手,在给人的印记上,却可能有着反转过来的效果,那么,“照片”,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也许有人会说是时光,是风。是的,有人恶俗而真实的称“时光是把杀猪刀”,它杀死了青春靓丽而成为满目沟壑,它杀死了彩色绚丽而成为黯淡无光。但当它在得意长笑之时,却无法抹去我们心底的亮色,因为你,“相片”给它的是假象,你把真色彩珍藏于我们的内心,你和我共同保鲜着一段时光的记忆,它让我们催眠于假象之下,只要我和我爱的人轻启你那一页一页,那一段段鲜活的生活便“复活”了。

不过,有人觉得应该让“鲜活”永远鲜活,于是,他们发明了数码技术。数码,如同一切的高科技一样,它因便捷而易得,因易得而丰富,因丰富而稀释。无论如何,我们的生活已然被它无情的改变着,比如,电子阅读改变着纸质阅读的优雅,而使阅读“碎片化”,网络社交改变着“鸿书往返”的亲切,而使彼此“隔膜化”,高铁朝发昔至改变着“应接不暇”的“山阴道上”的风景,而再不会有“骑驴过剑门”的柔美,而使旅途“无趣化”。愈清晰却愈模糊,愈丰富却愈单薄……

当然,数码时代的到来,没有谁能拒绝它的诱惑;科技推动的时代,没有谁做成真正的“隐者”。但是,稀释值得珍惜的“点滴”的神妙液体,也无法回避时光的淘洗,也无法避免时光对它的“萃取”,只要是“值得珍藏”,只要我们让内心细腻起来,被科技快捷了的生活也会成为“慢放模式”,单薄了的内心也许因此丰厚起来。毕竟今日的数码,也许就是明天的“胶片”。当初的黑白胶片,也是科技使然,相对于数码技术,犹如竹简刻字与活板印刷。未来的科技走向何处,谁能知道呢?但是我们知道,未来一定会有什么“技术”会替代“数码”,那里,人们会从电脑里打开数码照片,就如同耄耋老者寻找自己的童年,那时的“不泛黄、不模糊”的照片,相对于“新技术”,也会一样“模糊”,一样“清晰”。

是什么让你“模糊”,是什么让你“清晰”,你和我一样,“懂得”!

高考广东作文篇7

女儿去厦门旅游回来,就那么几天。相机里存满了照片,经过筛选,再转存至电脑里,还是有一两百张之多。我说你再筛选,减少些,把真正拍得好的小部分留下来就行了。免得占用空间。她说自己也拿不准哪些好哪些不好,叫我帮忙看看。我看了一两遍,也确实的,大同小异,景点重复,有新意有意思的也没几张。说得偏激点,似乎都可留又似乎都不值得留。

“拍那么多干什么,不累吗?”看得眼花缭乱,我既是自言自语又是低声埋怨地说了她一句。看着那密密麻麻的一张张照片,想起八十年代末,暑假自己和几个同事去北京旅游,坐火车的,硬座,没有空调,没有风扇,车上也没水喝,没到一个站,大家都发疯地挤下站台去,抢着往杯里碗里装水喝,用手或毛巾洗脸擦身。在北京,十多二十人共住的一个大室,也没空调没风扇,且共用一个洗手间。那时候,相机很稀罕,还是问别人借的,菲林更珍贵,几个人集资买了三四筒,一筒好像是三十张。前后十多天,回来时每人就照了二三十张照片。那些照片现在还保存在柜子里,与如今的高清数码照片相比,确实算不得什么。虽然后来过了塑,还是免不了发黄,褪色,模糊,画面真的不好看。因为菲林少,我们不会随便拍照的,拍一张就少一张,每拍完一筒菲林,我们既开心又痛心——买一筒菲林要几十元呢!有时不一定能买得到。因为菲林贵,我们每拍一张都很小心,很用心。拍照时,从选景点到选背景,从整仪容到摆姿势,无不认真投入,绝不随意。所以有人说,那年代的每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每一个姿势就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一点都不夸张。

再想想今天的数码时代,照相机、摄像机成了家庭日常用品,手机个个有,甚至人手不止一部。菲林绝迹了,手机就是相机,而且像数不断攀升。数码时代,就是数量时代。哪部手机不存满人相景相,哪台电脑不充斥影像视频?物以稀为贵,少儿精,点点滴滴都值得珍惜,东西太滥则不值钱,多儿粗,就没价值,人们也就视而不见,或者熟视无睹。说的又何止是照片?

如今人们钱多了,随意浪费、挥金如土的现象并不少见;高校扩招了,博士硕士满街是,含金量难免大打折扣;我们的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几十年时间走完别人用一二百年才走完的路,发展的质量又如何?中国的各类工农业产品和食品可谓恒河沙数,远超外国,为什么国人又往往偏爱洋品牌?我们的奶粉奶制品产量巨大,国人却舍近求远,赴香港或外国抢购。……我们似乎都热衷于求大求多,求数量上的突破。城市要追求国际大都市,至少也要是一个特大城市什么的,人口动辄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学校要兼并,要扩建,要扩招,似乎没有几千上万学生的学校就不算名校;企业要上规模要并购,要多元化,巴不得什么行业都涉及;大楼层数要一幢比一幢多,最好是全国第一甚至全球第一;地铁越多越好,高速路越长越好,汽车拥有量越多就越有面子;反正是大就行,是多就行,我们都信奉大即是优,多即是好这样一种理念。

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走进了数码时代。数码时代很容易造就数量时代,我们同时又走进了一个只重数量的时代。在只重数量而轻视质量的时代里,又多少东西是值得珍惜,值得回味的?

高考广东作文篇8

胜人者有力,自勤者强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再看“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之语,深以为然。在到中流击水的途中,体魄上的强弱关系会因勤惰之行而转换,而这一道理又岂限于体育之中?因此,请允许我谈一谈:胜人者有力,自勤者强。

勤自锻造,助个人“直挂云帆济沧海”,搏击巨浪。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天赋高低之差无法避免,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自勤精神则可以帮助起始的弱者迎澜直上,逆转命运。正如西晋左思,本“貌寝,口讷”,天资平庸,但他从未放弃勤勉奋进,为赋三都,便“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反观年少成名的陆机,却从未动笔,只懂得嘲笑左思道:“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终于,左太冲《三都赋》出,洛阳纸贵,陆机也只能拜服搁笔了。于个人,莫叹黄河冰塞川,且凭自勤济沧海。

勤自锻造,助集体“直向金刚水际行”,横跨怒涛。众人聚为集体,或许在初始阶段尚显弱小,可只要拥有自勤精神,便拥有了“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的可能。君不见东林学派,起于无锡书院,却凭自勤而对抗宦寺,终成“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君不见西南联大,组于昆明绝徼,却凭自勤而弦诵不绝,终兑“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之理想;君不见中国共产党,成于南湖红船,却凭自勤而筚路蓝缕,终领人民击破铁屋,走出“万家墨面墨蒿莱”的莽原。于集体,莫叹出没风波里,且凭自勤水际行。

勤自锻造,助民族“舳舻千里旌蔽空”,撕裂狂潮。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能帮助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唯有不惧坎壈的自勤精神。遥想新中国成立之时,积贫积弱,百废待兴,正是凭借着一代代华夏子孙的勤奋努力,民族之轮才最终啸傲万洋。看,那是月球表面的悠悠倩影,是自勤让嫦娥五号在月桂树下“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听,那是137亿光年外的电磁之声,是自勤令中国天眼在贵州山谷中“南修窝凼落星辰”;触,那是横越55公里的跨海大桥,是自勤教港珠澳大桥在伶仃洋上“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于民族,莫叹惊涛拍岸卷,且凭自勤旌蔽空。

行文至此,再览“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之勉励,不由深深振奋。各位同胞,何必唏嘘自己肩膀尚稚,无须在意他人初始领先,愿我辈都可以高扬自勤之帆,无视巨浪、怒涛、狂潮,默默努力,化扁舟为艨艟,去驶向那自我超越的横流沧海,纵涌波涛。

能胜人者谓有力,可自胜者真曰强。

《高考广东作文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