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是工作总结6篇

时间:2022-10-28 13:04:41 分类:工作总结

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善于制定工作总结的人,一个善于总结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工作总结一定要联系个人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编辑,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农民是工作总结6篇,供大家参考。

农民是工作总结6篇

农民是工作总结篇1

今年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以粮食安全为前提,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以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抓重点、破难点、增亮点,全面完成了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以“保供增收”为核心,农村经济在攻坚克难中持续增长

(一)粮油产量稳定增长。

按照“稳面积、攻单产、保供给”的发展思路,以示范片建设为引领,以科技为支撑,以高产创建为抓手,以增产增收为目标,高标准建成了杨柏—诺江镇—三溪、诺江镇—长坪—空山、诺水河—涪阳—陈河3个玉米高产示范片,全县春玉米种植面积38万亩(地膜玉米25万亩);建成了以火炬唐村坝、三溪金碑村为中心的2.13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示范带动全县种植水稻28万亩;建成了以民胜新场村为中心的小麦万亩示范片,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8.5万亩;建油菜标准生产示范区2.15万亩、集中育苗200亩,示范带动全县种植优质油菜21.97万亩。全年农作物总播面148.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1.28万亩,总产量38.27万吨,超目标任务0.39万吨。油菜籽播种面积21.97万亩,产量3.3万吨,超目标任务0.07万吨。

(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一是食用菌产业。

按照“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强化资源要素配置,提升“xx银耳”金字品牌。围绕“一带两园五区”食用菌产业带,大力实施银耳“倍增计划”,食用菌产业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6万亩,种植规模达5.2亿袋(其中:段木银耳1.2亿袋、木屑银耳0.5亿袋、段木木耳1亿袋、香菇1.5亿袋、其它食用菌1亿袋),产量21万吨(鲜品),产值22.7亿元。

二是茶叶产业。

围绕“一带三片”茶叶产业带,突出“高山、生态、富硒”,巩固提升了龙虎山、火天岗、苏家坪、文峰金山、烟溪文家河等6个茶叶万亩示范区,新建了永xx县坝、文胜文溪口茶叶万亩示范区,新建茶园3.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2万亩,培育无性系良种茶苗基地1000亩,全县茶园面积达27.1万亩,其中,投产茶园17万亩,良种茶园面积21.5万亩,机修机剪面积15万亩,绿色防控23万亩,为全市茶叶产业“双百工程”流动现场会提供了高标准的参观现场。全年鲜茶产量9100吨,产值11.4亿元。基地村内的农户户均茶叶年收入达28000元。

三是马铃薯产业。

建成了年生产能力1500万粒的空山马铃薯种源基地和“育、繁、推”一体化良繁体系,探索出了一所(马铃薯研究所)一场(马铃薯原种场)一社(空山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和“一社三返三支撑”的富民机制。形成了以空山种源基地为核心的“一心三环”产业发展格局,在空山、火炬新建马铃薯生产基地5万亩,全县春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2万亩。

四是巴药产业。

以道地中药材为发展重点,走特色有机的发展道路,围绕“两带三片”(大xx河流域、小xx河流域、至诚—洪口—沙溪、诺江镇—广纳—铁佛、大兴—火炬),大力实施巴药产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在广纳、民胜、龙凤场、烟溪、泥溪、空山等地新建百合、玄参、桔梗、白术、川乌等中药材基地,新建了烟溪万亩中药材示范区,新增中药材基地5万亩,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量达2万吨,产值10亿元。

五是生态养殖业。

新建标准化养殖场9个、林下养殖示范场8个、生态养殖带5个、地方畜禽品种保育场3个,新建现代畜牧产业园2个,生猪规模养殖面达44%。全县出栏生猪98万头,肉牛7.1万头,山羊24.5万只,家禽246万只,同比增长6.5%、5.7%、5.4%、6.4%。肉类总产量8.44万吨,畜牧总产值达34.28亿元。巩固提升了5万亩水产生态养殖带,新建水产园区3个,新建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个,投放各类鱼种2345吨,繁育各类水花鱼苗2500万尾,水产品总量达1.7万吨,产值3.5亿元。

六是柞蚕产业。

以柞蚕种场为核心,在陈河乡建成了6000亩柞蚕产业基地,高标准改造柞林1000亩,发展柞蚕1500亩,其中农户1000亩,柞蚕种场500亩。保育继代母种6个,微粒子为0,原种2个,微粒子为1.6%,引进实验繁育新品种6个,全年产茧21.3万粒以上。

七是特色果蔬产业。

巩固提升了新场蔬菜万亩示范区,新建有机蔬菜基地1400亩,连片建设500亩以上的商品蔬菜示范基地4个,面积达3850亩,新增“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2000亩,全县蔬菜种植面积13万亩,产值11.5亿元,蔬菜自给率达75%以上。新建“乌龙山—东郡—大木树—方山”蜜柚基地2000亩,新建“金堂—鹦哥嘴—清江—新春—七家沟”猕猴桃基地3000亩,在诺江镇元顶、杨柏双凤垭新建李子基地500亩,在鹦哥嘴扩建葡萄基地500亩,在两河口龙头寨村新建李子基地3200亩,全县水果生产面积4万亩,产量8万吨,产值4亿元。

(三)产业扶贫精准到位。

选派13名懂技术、善管理、基层经验丰富的年轻党员深入我局挂联的13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培训157名专业技术员担任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指导产业扶贫。争取省农业厅产业扶贫资金300万元,全系统为贫困村捐款40余万元,捐赠种子(苗)、农药、肥料、机械等物资折资130余万元,落实各类项目资金800多万元,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基本实现了惠农政策强农、产业富农、扶贫助农的良好格局,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510元,同比增长14%。

二、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发展方式在探索创新中不断转变

(一)农村产权改革稳步推进。

一是农业特色产权开劈融资新渠道。

全县40个乡镇107万亩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登记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验收等次为优秀。全县49个乡镇分别建成了产权流转交易平台,累计流转土地16.53万亩,新增3.5万亩,新发展土地股份制专业合作社11个,新增农业特色产权证书11本,农业标准化基地用益物权证6本。通过特色产业所有权和农业标准化基地用益物权证在金融部门融资总额1.96亿元,从而激活了专业合作社静态资产,解决了资金难题。四川农村日报头版头条以“一个绿本本,快颁快盘活”为标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拓展助农增收新门路。

完成了22个乡镇278个村1493个社的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清查资金214万元、资产13.46亿元、资源45.35万亩、财政资金形成资产9.42亿元。通过量化股权,颁发股权证书,实现了资产变股权,农民成股东,有效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火炬镇石门子村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村流转土地520亩,发展苗木、果树种植200亩,发展中药材种植220亩,建商品蔬菜基地100亩,户均增收1300元。流转集体和私人山林面积50亩,建石材厂一家,实现农民就地就业16人,人均创收5.3万元。三溪乡张家山村经过股权改革,成立了xx县三溪乡张家村集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展青花椒1300多亩,产值达21万多元,实现利润7万余元。

(二)新型主体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计划5年投资10亿元对xx银耳进行全产业链开发的招商引资企业古林公司已投资2000万元在陈河老鹰嘴村建成了500亩银耳产业园,建成了xx银耳菌种研发中心和产品研发中心;四川宏森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在两河口龙头寨村建成了3200亩李子园;万峰科技投资500余万元在民胜方山村新建的中药材烘干房开工建设,千方药业在春在工业园建成了集生产加工、产品研发、仓储物流于一体产业园,并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引进了四川锐嘉医药食品设备有限公司入驻工业园;山霸王公司新增深加工流水线一条;罗村茶业新建加工厂1000平方米,引进茶叶精制加工机械15台;龙虎山茶业、绵阳生化林地、巴蜀白茶等茶叶公司分别新建了加工厂房,购置了初、精加工机械,金山茶业新建了茶文化展示中心、扩建了茶叶加工生产线,全县涉农龙头企业达82家。新培育专业合作社189个,累计达496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5个、省级示范社18个、市级示范社25个,土地股份合作社11 个);新增家庭农(林、牧)场86个,累计达158家;新增专业大户337户。

(三)适度规模经营效益凸显。

为缓解农业经营规模小、效率低而面临的成本和价格“双重挤压”,我局立足县情、农情,坚持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火炬唐村坝、大兴曲水坝通过集约土地,以100亩为标准,发展粮油种植大户14户,户均增收4.5万元。成功承办了全市粮油适度规模经营及小春生产现场会,xx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陈河陈家坝村、老鹰嘴村、诺水河梓橦村等通过林地流转,发展种植规模1000袋段木银耳大户3000户,户均增收5.8万元;兴隆、烟溪、泥溪等通过流转林地、荒山、荒坡,发展50亩以上茶叶专业户35户,户均增收3.8万元;发展小家禽养殖规模1000只以上的大户33户,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5户,20头以上肉牛养殖大户66户。

(四)社会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在火炬塘村坝建成了全市首家集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加工、技术培训于一体的“一府三乡”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中心建成了全市首个智能化育秧工厂和日烘干能力150吨的烘干设施,购置各类大中型作业机械30台套,在有条件的核心示范区开展从种到收的全程托管有偿服务。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11个,植保专业合作社49个,新增各类农业机械5000余台套,农机总动力34.7万千瓦,农机化综合水平达38%。依托政府购买植保病虫害防治公共服务项目,陈河、东山、祝源等植保专业合作社在陈河、新场、广纳等10个乡镇实施了10000亩植保病虫害社会化服务;依托全省农业机械化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金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涪阳、广纳、民胜、铁佛等乡镇实施10000亩水稻机收服务。金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火炬等乡镇开展水稻机播全承包服务,各乡镇植保专业合作社通过与农户签订服务合同,开展统防统治,有效解决了适度规模经营劳动力不足和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五)科技创新驱动成效显著。

一是科技应用率不断提高。

大力开展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驻村活动,实现科技到田间“零距离”,“四新”示范“六良”配套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率达100%,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率达30%,专业化统防统治率达40%,农业机械化率达38%。动物强制免疫病种免疫率达100%,抗体综合检测合格率达87.6%。我局代表xx县在全国科普示xx县创建验收工作会上交流经验,得到与会同志和专家的肯定。

二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力不断提升。

82人参加了省级知识更新调训,330名基层农技人员参加了市级知识更新培训,新增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3人 。组建了农业部科技网络书屋个人馆49个,其中获四川省、同方知网联合开展的20xx年农业科技网络应用竞赛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农技站高级农艺师郑光跃被评为“四川省最美农技员”。

三是新型职业农民及实用技术培训到位。

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20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专项技术人员培训26.8万人次,开展劳务扶贫培训150人,劳务品牌培训100人,培训拖拉机驾驶员52人。

四是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发展。

银耳科研所选育的川银耳1号、川银耳2号已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柞蚕种场选育的青蚕1号,正在进行种性鉴定。柞蚕种场代表省蚕业主管部门起草制定的《柞蚕良种繁育质量监督技术体系规程》、《生态高效柞园修整技术规程》等6项柞蚕技术规程,探索出的“一化二放”柞蚕保种技术领先全国。xx银耳药用质量标准收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六)品牌推介更加有力。

新增“三品一标”12个,xx柞蚕蛹正在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霸王、裕德源、巴山牧业等11家农特企业获权使用“巴食巴适”商标。组织食用菌、茶叶、畜牧、中药材企业、专业合作社多次参加农博会、渝洽会、西交会等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提高产品知名度,金山茶业成功举办了首届金山茶文化乡村旅游节,巴山牧业举办第二届巴山年猪文化节。13家省内外知名企业与县内33家农业企业以光彩事业老区行活动为载体,达成多项商贸协议。xx银耳品牌在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开展 “中国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活动中,品牌价值为8.75亿元,“xx银耳”获中国驰名商标。

(七)互联网+“农业”势头强劲。

开通了“农技宝”基层农技推广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户、专业技术员与专家之间面对面的沟通;罗村、山霸王、裕德源、千方、巴山土猪、梨夫牧业、巴山娃等农业企业分别在京东、淘宝开设了网店,销售额均在500万元以上,xx达海专业合作社在淘宝开设网店,年销售额100万元以上;一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入驻了麦味网。

(八)休闲文创农业相融发展。

围绕“xx银耳”建设的梓潼食用菌产业园,被省农业厅命名为“四川省休闲农业示范农庄”、围绕“生态渔业”建成的广纳水产科技园,被命名为“全国休闲渔庄示范基地”、围绕“有机水果”建成的鹦哥嘴葡萄庄园,被命名为为“四川省休闲农业理事单位”。鹦哥嘴、贾家梁果蔬基地作为全省美丽幸福新村流动现场会参观点位,受到与会领导高度评价;广纳铜钵山—独柏树百合基地,火炬唐村坝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两河口龙头寨李子基地在全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上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肯定和与会县区的`一致好评。

农民是工作总结篇2

根据《20xx年xx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xx县畜牧兽医局积极宣传培训政策,组织了全县相关畜禽养殖场(户)业主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一、完成情况

20xx年下达xx县新型职业农民(畜禽养殖)培训人数为120人,按时要求于20xx年3月份以前完成。我局于20xx年3月18日至3月23日举办了“猪禽养殖培训”,培训人员70人。3月25日至3月30日举办了“牛羊养殖培训”,培训人员57人。2期共计培训127人,参加“云上智农”好评率达到90%。

二、主要做法

1、明确责任。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纳入畜牧技术推广站和各乡镇畜牧中心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培训工作由局分管领导王建华副局长总负责,局机关在培训服务、教师协调、教室配置等方面全力配合和支持,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具体承担培训任务,负责组织实施授课培训,乡镇中心负责招生和后期跟踪服务,做到集中培训,分散指导,责任明确,各司其责。

2、创新方法。马头山羊、秦巴黄牛、黑猪养殖是我县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这几年我县精准扶贫的重点扶持产业。我们在教师聘请中采取“请名师、筑基础,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授课,今年聘请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金尔光、宋忠旭、郭万正等专家学者授课,并把专家请到部分养殖场,把脉问诊,实地指导。在实践指导上采取分片包联,分区指导,按期上门,定期回访的形式,让每一位学员学能应用,学有所用。

3、丰富教学。我们严格执行培训方案和期初计划,完全按照“五三二模式”,即理论授课时间50%,实训、见习30%,研讨、考试考核时间20%,培训时间上不缩水。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有教案、有教材,注重互动教学,并安排学员互相交流,实践中注重养殖专业技能、防疫员与养殖户之间的相互交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后期跟踪指导上建立了微信群、电话咨询,保证沟通顺畅,互动活跃,不走形式,不摆样子。

4、规范管理。培训按照训前申请、训中监督、结班验收、拨付资金的流程开展,建专帐,专人管理,专款专用,规范资金使用范围,严禁现金支付,严禁截留挪用。所有报销单据报县农业局和财政审核后报账,做到与培训无关的不予支出,预算中没有项目的不予支出,单据少于2人签字证实的不予支出。按照一班一档,拍照片、留痕迹,签字登记,全程收集,装订成册,入档存放,确保后期有据可查。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养殖从业人员素质。我县是贫困山区,环境恶劣,交通闭塞,过去从事畜牧养殖大多是不能外出务工的留守老人养羊喂猪。通过新型职业农民项目实施,把资金、能人都吸引了进来,从门外汉到行业能手,我县已建设40家规模羊场、20个猪场业主都是40岁左右的青壮年。

2、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培训后的学员接受新观念,运用新技术能力大幅提升,参加过培训的学员们在养殖场建设标准化圈舍,种植牧草,加工青贮饲料等科学管理上均有提高。在培训期间邀请往期学员现场讲解,现身说法,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周围传统养殖农户改建圈舍,改良品种,科学管理,开拓市场,效益明显增加。

3、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培训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规模养殖场业主自强、自律,遵纪守规意识明显增强,在养殖场的选址规划、粪污利用、档案记载、产品安全等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培训后的新型职业农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利用互联网营销,助推了三产融合。

四、存在问题

尽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一项利民惠农政策,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参加培训人员的认定不够精确。按照培训要求,学员必须用手机下载“云上智农”手机app登录申报,在实际招生中,正在从事养殖的农民大多在50岁以上,没有智能手机,有智能手机的因为年龄较大不会操作,只能培训时先报到,在我们的指导下登录申报,但部分学员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录入系统,导致培训台账签到人数远远大于系统录入人员,这部分学员又想参加培训,极大的占用了培训资源。

2、后期认定和扶持政策滞后。按照《培训方案》,培训结束后,需要对“职业农民”进行认定,对认定发证的给予政策扶持和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部门重培训、轻认定,重宣传、轻扶持。国家、省级农业部门没有专门出台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干事创业的政策和资金,影响该项目实施的初衷,不利于持续开展。

五、下一步打算

加强参训学员的遴选工作,完善学员申报程序,并且按照要求做好资金使用和档案整理,认真总结好培训中的经验,挖掘典型,持续推进,为贯彻落实中央制定的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作用。

农民是工作总结篇3

为了提高农民工素质和就业能力,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xx——20xx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及市、区有关对农民工加强培训的会议文件精神,结合朝真实际,20xx年度认真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为提高我乡农民工素质和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就20xx年度工作总结于后。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近年来,我乡和各村采取措施,大力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取得了明显成效。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民工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提高我乡劳务输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乡现有劳动力6537多人,20xx年外出务工达3364人,比20xx年增加86人,但外出人员中受过专业培训的少,严重低于国家和省市要求的水平。从全乡情况来看,农民工培训仍存在认识不刻位,培训的投入、激励、监督等机制不足,培训规模小,培训资金缺乏,培训手段落后和培训资源缺乏整合,以及引导扶持工作仍需加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就业竞争日趋加剧,对农民工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乡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意义,成立了朝真乡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长任组长,由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由经发办、农机、团委、妇联、财政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乡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具体工作由乡劳务开发办公室和成教中心校实施,大力推进“三个转变”,把加强农民工培训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大事来抓;作为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的实事来抓;作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龙头工程来抓。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实现我乡农民工转移就业由兼业型向专业型、由季节性向常年性、由数量型向素质型的转变。

二、农民工培训思路,目标和任务

我乡20xx年农民工培训的整体思路是: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本的原则,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坚持面向工业化、面向现代化、面向城镇化的方针,坚持短期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就业前的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充分调动农民个人、用人单位、教育培训机构、行业的积极性,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农民工培训。

我乡农民工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是:今年培训农民工1200人,完成培训1700人,其中1550人为引导培训,于今年7月、11月先后邀请xx区职教中心、市旅游职业学校在青荣村、朝真村分别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阳光培训,培训学员150人,受训学员结业率100%,就业率达85%。

三、加强农民工培训的措施

(一)加强农民工路训组织领导。为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领导,明确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定培训目标和任务,制定实施计划,出台配套措施。乡人民政府成立了农民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全乡农民工培训工作,研究解决农民工培训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制定农民工培训各种奖励政策。

(二)整合教学资源,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建立农民工培训长效机制,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当前要把党员教育培训学校,乡成教中心校等建成为农民工培训的重要阵地,完善教学培训条件,扩大培训规模,积极开展进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三)推行农民工劳动预备制度。逐步建立“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要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并准备进入非衣产业就业或进城务工的初中毕业生参加必要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评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推进农民工培训就业一体化。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加强农民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以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为重点,引导鼓励教育培训机构与劳务输出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培训与输出良性互动。

(五)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延长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努力实现劳动从纯粹的农业产业环节向其他环节转移。

(六)加拟农民工培训服务工作。对已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的行业,将农民工培训纳入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立农民工培训专兼职师资队伍,定期组织开展师资培训,加强农民培训教材开发,编写规范统一、新颖实用、简单易懂的农民工培训教材,建立农民工培训评价制度,加强培训效果考核。

朝真乡农民工培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任务还非常艰巨,任重道远,我们将在20xx年的工作中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为我乡的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工作,开拓新的局面。

农民是工作总结篇4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20xx年我县列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县。在培训工作中,得到了省科教处和州科教站大力支持和关心,使培训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县20xx年度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xx年项目实施涉及全县8个乡镇30个村,510个村民组,16102户,总人口70387人,其中,农业劳动力41228个,基本学员1200个,占劳动力人口的2.91%。开展了以优质稻米、中药材、马铃薯 、畜牧养殖、烤烟、果蔬生产综合利用技术为主等的实用技术培训。20xx年,全年累计进村办班179场次,培训基本学员8600人次;现场指导470场次,指导15100余人次,均完成进度任务的100%;建设科技书屋30个;学校挂牌30个示范村;发放技术资料4500份,技术书籍1800册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册。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项目审批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项目实施工作安排会议,对项目的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领导小组。明确由县农业局具体组织实施该项目,明确一名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抽3名同志到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各乡镇积极配合,把工作责任层层分解。对该项工作作出详细的安排布置,使工作有人抓,抓具体,抓落实。

(二)及时发布招标公告、确定培训机构。

我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项目方案的要求和领导小组安排,于20xx年2月16日在县城以电视播出和在各公告张帖栏张帖招标公告的方式及时发出招标公告,共有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施秉县牛大场镇中药材协会、施秉县马溪乡养猪协会,共五家单位前来投标。县项目领导小组组织本县专家于2月26日召开了定标会议,会议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最后确定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贵州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三家为中标单位。施秉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培训内容为畜牧养殖和稻渔工程,施秉县农业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培训内容为反季节蔬菜、优质稻和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施秉县办公室培训内容为中药材、烤烟和胡柚种植技术。

(三)认真搞好宣传动员、确定示范村及学员。

20xx年2月初,按照我县“两种一养”产业调整思路要求,利用我县有线电视和乡镇赶集的机会,积极向农户宣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好处。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各村实际,选择村民有基本培训条件,群众有强烈的发展愿望和培训需求,村里村支两委班子组织能力强的30个村,作为项目示范村。每个村确定40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农业收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收入的中青年农民作为基本学员,进行登记注册、公示。

(四)因地制宜,创新培训方式。

1.灵活办班。培训中紧紧围绕各村的主导产业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系统培训,结合生长周期阶段农村实际,采取白天指导和晚上办学、课堂上课与实地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式开展培训。并结合我县实际,积极组织技术力量编写《中药材栽培技术》、《畜牧养殖技术》、《胡柚种植技术》、《优质稻种植技术》、《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烤烟种植技术》、《鹅的饲养技术》、《稻田养鱼技术》等8套技术书籍,并将技术书籍印制1800册和农村实用技术手册1200册全部发放到学员手中,让学员课堂认真听,课后照学,有效地提高了办学质量。培训期间,培训教员根据农事季节不定期进村入户做好技术跟踪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确保做到指导一户成功一户,使他们在生产实践中能学以致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阳光操作。示范村确定后,及时对30个示范村的培训主导产业、指导思想、机构建设、培训内容、指导时间、措施、目标、教师和每村的40名学员进行公示。并建立学员个人档案,利于管理和跟踪调查。

3.加强项目培训管理。县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基本学员登记注册,发放培训卡,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培训教师。培训机构按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明确专人负责,建立培训台帐,确定每期(次)办班时间、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员、培训教师及培训教材。农业局建立项目公示平台,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五)加强项目的督促检查和材料收集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县项目实施领导小组随时对培训机构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培训质量。在对示范村进行验收时,采取实地考察、走访农民、电话抽查等方式核实培训工作的落实情况,重点检查各村基本学员参加培训情况,了解学员种植技能掌握情况和产业发展状况和农民的满意程度,对达到培训要求的培训机构出具合格证明。同时,做好培训工作的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归档迎接省州验收。

三、切实做好科技书屋创建工作。

按照项目方案的要求,我县将科技书屋的创建工作与县组织部实施的“一户一技能”工作和农村远程教育结合起来。通过采取靠干部捐助、部门支助、农业局赞助、项目资金扶助等形式组成,为示范村配齐了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现我县30个示范村均建立“农民科技书屋”并挂牌,每个书屋至少有教学光碟30套,各类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及其它书籍3000余册。各书屋均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光碟播放及书籍借阅登记制度。方便农民借阅,引导农民学科学、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市场经济知识。我县30个村,农民借阅书籍达8500余人次,集体组织收看和个人观看光碟达11000余人次,不断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加强经费资金的管理及使用

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财经纪律要求,将项目的补助资金设立独立帐户,实行报帐制。县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实施要求和任务,及时安排本级培训资金,培训结束后,培训机构凭培训台帐和县项目办公室出具的验收合格证明才能进行报帐。除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外,对项目的实施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做到项目实施到哪里,监督检查就延伸到哪里,不留死角。到目前为止,未出现违规现象。

五、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

通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科技、技能强、善经营的养殖生产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促进了种养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使全县农民科技水平有一个新的突破,上一个新台阶。20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9213万元,比20xx年32782万元增长5.7%;农民人均纯收入2259元,比20xx年20xx元增长12.6%;粮食播种面积21.9万亩,总产量达6.38万吨,占州下达任务的100.9%,较上年增长0.54%。

一是培养了一批学以致用的专业农民。我们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时,对培训专业农民进行重点指导、重点培养、重点扶持,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促进其发展壮大。

在30个项目村参训农民中,85%的学员掌握了1至2项实用技术;10%的成为当地科技致富带头人;10%的成为当地种、养加工和营销大户。如牛大场镇牛大场村学员汪金良,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中药材高产种植技术。他自家的60亩土都种植了中药材太子参,收入从以前的5万元增加到12.5万元。该村农民王忠平通过新型农民培训和老师的实地指导,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去年,他家种植了太子参15亩,按照所培训的技术进行种植管理,太子参长势较好,收入达3多万元。

同时,他也学起外地客商做起了药材的收购生意,一年也有5-6万的收入,比以前增收3万多元的收入。该村还有许许多多的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中药材的种植技术,他们有效地带动了全村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该村已发展种植中药材4500亩,较上年新增800亩,预计可新增产值160万元,该村农民户户均增加收入330元。20xx年该村农民纯收入3200元,较20xx年2540元增加660元。马溪乡马溪村是我县生猪养殖大村,也是养猪专业基本学员最多的一个村,学员田谭定成、杨胜芝的生猪养殖场,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xx年成为基本学员以来,认真学习钻研仔猪、母猪、肥猪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治。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实践管理经营中,到20xx年下半年,仔猪成活率逐步上升,出售仔猪收入达4.3万元较20xx年增加收入2万元。同时带动了一批养猪专业户,养殖户20xx年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全村农民增收40余万元,该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二是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根据各村主导产业,围绕“一村一品” 的发展思路开展技术培训。一方面传授主导产业关键实用技术,另一方有意识地引导农民规模化养殖、优质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牛大场的牛大场、大坪、三口、金坑、柳塘、吴家塘6个村重点开展头花蓼、太子参、何首乌等药材的种植生产技术培训,引导农民扩大生产种植规模,按照gap规范种植。20xx年6个村新增药材种植面积2380余亩,新增收入476万元;马溪乡九龙、茶园、2个村充分发挥养牛、养羊的生产优势,通过培训扩大养殖规模,20xx年养殖量比去年增加24%,示范村的主导产业得到发展壮大;地坝村围绕水产产业,重点开展了稻田养鱼等水产技术培训,20xx年全村40位基本学员每人增收1200元。学员通过学习新知识,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养殖观念,科学种养,有效推进“一村一品”产业的发展。

三是思想观念和社会风气得到转变。通过进村办班开展科技培训、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和跟踪配套服务,让农民不会就学、不懂就问,及时掌握养殖技能,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双井村是又名的赌博村和贫困村,一些村民整天无所事事就打牌赌钱。通过项目的开展,现在的双井村参加科技培训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忙于种养殖生产的人多了,游手好闲的人少了,瞄准市场的农民人多了,等、靠、要的人少了。

5.转变了农民的学习观念。通过开展培训,市场观念、科技致富观念正不断深入人心,对参加科技培训的看法在不断改变,科技培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靠科技致富奔小康的热情不断高涨,为农村培养了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参加培训学习的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政府要求他们培训”,转变为“农民主动要求和积极参加培训”。在培训中,许多农民感慨的说:“干了十多年,参加多种类型的培训,都没有象这次这样学习过,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几个村的培训中涌现了一些未能取得学员资格的农民,主动参加培训和到现场指导点接受指导,成为编外学员的可喜情况。

六、存在问题和下步的打算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是学员的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二是个别村主导产业还不够突出;三是有的村培训条件不够好,培训形式比较单调;四是个别村培训学员流动大,在培训签名时与基本学员不吻合。

下步,我们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省州的要求,继续抓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把项目抓好抓实,全面完成培训任务。

农民是工作总结篇5

我市某地是最大的玉米主产区、奶牛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自承担培育新型农民这一项目后,立即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农业局、财政局、团委组成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统一培训机构,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培训工作,圆满地完成了20xx至20xx培训任务。现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部分培训实施情况

一、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对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林英为组长,农业局长周田、财政局总会计师刘晋、区团委书记李田为副组长,高级农艺师、农业局副局长王林为首席专家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各专业首席专家为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务中心等涉农部门及海运学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技术组共有教师31名,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培训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点到村。参加项目实施的13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织配合开展培训工作。整个项目的实施单位两个,分别是忻府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省海运职业技术学校,共设立培训教室6个,都具备电视、vcd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建设培训基地6个,其中玉米专业3个,蔬菜专业2个,奶牛专业1个。

在项目管理方面,开发了“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系统”软件,使得整个项目在核心农户挡案管理;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安排;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汇综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

二、创新培训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培训效果

我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展开,其中玉米专业1500户、蔬菜专业200户、奶牛专业300户。确保通过核心农户的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的农业发展,结合“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教材、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的发送,在20xx年冬20xx年春的农闲时节,首先在13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召开了由项目涉及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科技培训进村入户动员会。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采取核心农户专业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教室授课和基地大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的方式一是核心农户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核心农户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吸收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除培训2000户核心农户外覆盖普通农民3、5万户;

二是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办班15次,其中玉米专业8次,培训农户2500户;奶牛专业5次、参加人数600余人;蔬菜专业3次,参加人数900多人次。玉米专业的培训以进村入户培训为主,涉及的54个项目村,平均进村1、8次,在村委会、街道、农户小院、田间地头小规模培训200余次。农忙时节,有的项目实施村农民白天忙农事人员难组织,我们就采取晚上以村集中办班的方式对核心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利用晚上的时间共办班20余次。20xx年3月17日从省农科院、农业厅蔬菜办请来专家在区政府大礼堂举办了“全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蔬菜专业核心农户200名、区农口有关科技人员、主要菜区的广大菜农共计人数800多人。20xx年3月25日以4个奶牛养殖项目实施乡镇为单位,举行了奶牛高产养殖集中培训会,授课教师除了项目技术组的'讲师外还请了市里的奶牛专家,300名奶牛养殖核心农户参加了培训,还有奶牛养殖村广大的奶牛饲养户,人数达450多人。在整个阶段的培训活动中,发放教材2300本、技术手册2000册、各种资料8000多份,科技光盘90余张;

三是培训基地展示田观摩与现场指导相结合,20xx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们先后组织奇村镇、播明镇、东楼乡、秦城乡、合索乡、解原乡等乡镇农民,举行了4次大规模的基地示范田观摩现场指导培训会,主要参观了:

1)卢野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共有56个示范品种,占地20亩;

2)项目单位和忻府区种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

3)项目基地和农业开发办,共建的董村镇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占地150亩,30个品种示范;

4)原种场玉米优良品种示范园。核心农户通过亲眼目睹了各个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玉米高效栽培各项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亲耳聆听了培训教师的现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为巩固所学技术指导高产高效的玉米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地观摩培训的人数达到1500人,这种观摩培训的模式用时短效果好,受到了广大核心农户的一致好评。

培训教材和资料除了省、市农业部门精心编辑出版的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外,我们通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需要,专门印发了技术手册、农事明白纸和大量的技术资料宣传单。针对我区实情和项目要求,共精选17项实用技术重点讲授推广。其中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玉米旱作节水栽培技术

(3)玉米品种优化技术

(4)玉米化控技术

(5)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

(6)玉米立体种植技术

(7)玉米配方施肥技术

(8)玉米种子生产技术。

奶牛高产养殖技术:

(1)奶牛品种改良

(2)奶牛冷冻配种技术

(3)奶牛高产养殖

(4)奶牛疫病防治技术

(5)奶牛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

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

(1)大棚水果栽培技术

(2)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3)大棚沼气利用技术。

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除此外,还结合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了普法教育。

为了使“核心农户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培训内容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技术组及包点培训教师与各村干部对科技培训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各村农民具体情况和要求,有的村对核心农户进行了个别调整,有的村调整、增加了培训的内容。许多项目实施村通过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实施的进一步认识,对培训工作相当重视,如奇村镇唐林村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培训协会,由协会根据农时、全村科学种田的需求联络、安排培训的具体事务。甜糯玉米种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协会,协会培训单位联合进行了甜糯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操作培训。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们投入一写经费设计开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软件”,对核心农户全部计算机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均受到了乡镇和村里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在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共接受农民技术咨询电话262次,其中播明镇农民反映出苗后的玉米出现大面积的异常现象,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及时前往诊断,指导农民进行了补救措施。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效果最大化

培训经费按项目实施进度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报告和资金预算、决算一并报项目办公室审批列支。项目设立专帐管理,一支笔审批,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技术材料,明白纸,购买培训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师讲课培训费补助,交通费用等。

四、建立监督监管机制

为了保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区农业局成立了监督考核小组建立了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与技术人员签订了责任书,监督考核小组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通过与核心农户访谈和由核心农户填写评价表,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凡弄虚作假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核心农户的考核,由技术人员测评和全体村民评价,考核合格的发给绿色证书,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区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城郊蔬菜种植效益,促进玉米、奶牛、蔬菜这三个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区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区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常规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2000名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现了不少自己种田、养殖,又能在本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的农民经纪人。

玉米专业核心农户孔中秀,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种,高效种植甜懦玉米的技术。他自己家里的10亩地全部种植了甜懦玉米,同时还担任一个公司甜懦玉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技术员,负责2个乡镇6个村近2000亩甜懦玉米的生产任务,带动一批核心农户推广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合理安排轮作,亩产值达1700元以上,农民纯收入达千元。还有核心农户崔玉卯凭着自己掌握的过硬技术,承包土地300亩,合理选择品种、安排播期,全部种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

蔬菜专业核心农户赵黄科,担任着南城办事处新农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会的要求,认真学习种菜新知识,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科学种植蔬菜,效益稳步增长,他种植的温室,创下了亩收入28000元的好成绩。具体情况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产工艺流程,一年两大茬,西芹——西红柿两茬生产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采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对比前向年西葫芦一大茬生产,生产周期延长,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红柿采用冬春茬产量高,采收期长,效益较好。田间管理:蔬菜整个生产期管理全部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学,实行配方施肥,西葫芦吊架,并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注重西芹、西红柿品质的提高,增加经济效益,对比前几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学田间管理,随意盲目浇水、施肥、喷药,生产成本大下降,田间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赵黄科温室实种面积0、6亩,西芹产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红市产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折合亩收入27933元,效果明显。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了温室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农户的的带动下,全村逐渐缩减的温室蔬菜面积05年增加到240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亩收入达23000元,成为忻州市郊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忻府区张乡高村是我区奶牛养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农户最多地方一个村,核心农户秦俏平经营良源忻定奶牛场,存栏奶牛60头,其中产奶牛34头,过去每头牛平均日产奶16公斤,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04年成为核心农户以来,认真学习奶牛相关技术,从奶牛的配种输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到种植优质牧草都认真钻研,精心领会。通过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牛场的管理经营中,到2005年下半年,存栏奶牛从外部观察有了明显的改善,配种方面也开始给每头奶牛建立挡案,杜绝过去的近亲繁殖,逐步使品种优化。饲料管理上以贮青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饲料,产奶量逐月上升,每头牛平均日产奶达23公斤,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时牛场也形成一套“推良种、喂贮青、阶段养、标准给、科学管理”的科学饲养规程,管理上重点抓四个环节:一是抓良种,严把母本关;二是抓防疫,严把抗病关;三是抓青贮,严把饲养关;四是抓方法,严把技术关。高村的奶牛养殖通过我们在这里建培训基地,无论是象秦俏平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是养3头5头的小户,养殖技术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为蒙牛、古城等国内几个大奶业集团的优质牛奶生产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生产要发展,科技是关键。要把现有科学技术普及到千家万户,必须有一批新型农民。综观我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地方政府经济落后,从财力人力上还不能更好地利用国家实施项目的东风,配套一定资金更好地促进农民科技普及的有效途径,尽快提高我区农民科学种田的整体水平;

二是培训专业不能与项目村产业更细致紧密地结合,虽然玉米是忻州农业的主导产业,但各县各村情况各异,比如有的村以种植红薯出名,有的村是多年的蔬菜制种基地;

三是在数量有限的核心农户选择上还不能做到更具代表性、典型性;

四是在培训模式和手段上尽管我们也下了很大力气,但总体效果还不是更好,同时自身的科学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工作打算,首先要充分认识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在新时期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农民科技培训任重而道远。我们经过2年的项目实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农业科技培训的技术队伍,发展了一批合格的新型农民核心农户,掌握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在继续争取上级部门培训项目的同时,结合农业部门工作和其他农业项目的实施,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定期回访2000名核心农户,发展更多的核心农户,以带动农民走山依靠科技发家致富的道路。

农民是工作总结篇6

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各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及省农业委员会、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加快培育发展壮大农业经营主体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核心,以造就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制定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以提高农民专业技能、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大力实施技术技能培训、积极开展跟踪服务指导、加强政策项目扶持,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顺利完成了工作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任务完成情况

今年上级分配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15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200人,专业技能和社会服务型200人,职业技能水稻机插秧手100人,专项技术水稻集中育秧员1000人。截至目前为止,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培育任务及职业技能、专项技术培训任务全部完成,生产经营型完成培育任务185人,共计完成培育任务l485人。生产经营型黄花梨产业培育15人,正在实施过程中,生产经营型培育的后期跟踪服务也正在等待各项农业产业生产工作的开展加以跟进,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培育学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专业生产技能水平显著改善,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效果虽然还不能立竿见影,相信将在今后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会得到具体体现。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

根据省农委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县领导小组办公室紧紧围绕我县现代农业发展,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时制定了培育工作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分类型分产业制定了培育计划。即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200人(其中水稻产业50人、葡萄产业40人、黄花梨产业18人、柑桔产业12人、蔬菜产业60人、生猪产业2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培训水稻机插秧手100人,培训水稻集中育秧农民1000人。

(二)出台认定管理办法,认定培育对象

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实施方案,明确我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的基本原则是“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制订了认定标准、认定程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自愿”原则,择优遴选了生产经营型农民200人,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130人,机插秧手100人作为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三)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培育资源信息库

通过组织各乡镇综合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深入农业企业、村、组进行新型职业农民情况调查摸底,把姓名、性别、年龄、地址、产业及规模等信息登记造册,掌握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状况,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资源信息库。

(四)认定培育机构,分解培育任务

按照培育机构四个认定基本条件,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了适合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特点的县农业广播学校、县职业中专学校、县农业机械化学校、蓝山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四个培育机构。根据各产业技术要求和各机构专业技术特点及跟踪服务能力,确立了以农广校为基础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分解了培育任务。即农广校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180人(水稻产业、蔬菜、水果),社会服务型农民5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职业中专学校培育专业技能型农民70人,社会服务型农民30人,水稻集中育秧技术员培训500人;县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培育生产经营型农民20人,专业技能型50人;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培训社会服务型20人,水稻机插秧手100人。

(五)认真开展培训、实训

1、采取“分段式”模式开展培训

各培育机构采取“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根据不同培育对象,按“一班一案”,分期分段安排课程,分门别类开展培训。全县共开展理论培训51期,开展实训及参观交流39期。

2、选择合适的教材

选择通俗易懂、实践操作性强的适合农民特点的培训教材,共选购《农业政策法律读本》、《新型职业农民读本》、《农产品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教材2300本,制作教学课件67个,印发讲义1300份,印发技术资料1、2万份。

3、聘请优秀培训教师

现代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老师队伍,才能完成培训任务。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的产业要求,想方设法聘请素质高、专业理论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专业技术骨干、土专家组成讲师团队伍授课。农广校请进了省农广校刘文俊副校长、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董红霞教授、县工商管理局雷俊英股长、毛俊蔬菜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唐召旭及农业局郭生阳等多名农艺师讲课;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聘请了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黄武光教授、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李毛忠、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兽医师郑孟生上课。农广校还请来了省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杨国顺教授、刘昆玉教授、省葡萄协会会长石雪辉教授到葡萄基地现场讲座。老师讲课形象生动,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4、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在培训过程中各培育机构,根据不同产业特点和专业技能要求,采取了“分段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进行培训、实训及跟踪服务。职业中专学校采取“专业分班班分组”的方式,开展了实训;农广校、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采取了“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教学,组织学员多次到各培育实训基地开展了学术交流考察活动;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组织学员到养殖场进行现场讲课,手把手教学员如何配饲料,如何防病治病。教学方式不枸一格,培训实训灵活多样。

5、加强教学管理

按照“一班一案“的要求,培训班基本做到了一班一案开班。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因为请的老师是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永州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专家,机会难得,加上生猪养殖与动物防疫课程有许多相同之处,所以合并开班的,但后期培训与实训是分开的。各培训班选举成立了班委会,建立了请销假制度,进行了考勤登记。

6、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在选聘优秀老师的前提下,各培训班采取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注重实训的方式开展教学。课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面授、老师答疑、学员交流、有文字、有图片、有专业设施、操作设备,课堂气氛活跃,内容通俗易懂。

三、主要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成立了由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农业局、财政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财政分管股站负责人及农业计财股负责人为成员的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先后研究制定了《县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积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进行请示工作汇报。比如:向政府领导、政府汇报请示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以政府名义向各乡镇下发培育工作方案通知,配套扶持政策等。组织各培育机构分管部门召开了协调工作会议和培育工作启动会议,对各培育机构培育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二)加强培育监管和业务指导

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蓝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培训考核制度、信息报送制度、台帐登记制度、跟踪服务制度、领导联系制度、技术员指导制度、检查验收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各培训班开班典礼,农业局、财政局两家分管领导及办公室工作人员亲自到场清点人数、核实学员身份、检查办班实际情况并上第一堂课,讲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和要求,并进行手工和影像记录。培训班结束时,到场检查培训实际效果,检查培训实训资料、班级管理资料、学员档案资料、学员信息台帐、资金使用情况,出具检查验收报告单。途中不定期到培育机构了解学员学习、生产及思想状况,确保培训真实可靠,保证培育质量。在资金使用管理上,工作方案规定了资金使用范围,80%必须用于学员的培训、实训、考察交流等支出。补助资金由财政存入专帐,凭学员台帐、检查验收报告、补助资金申请批复拔付,由县财政直接拔付到各培育机构。严禁套取或滥用、挪用培育资金行为,各培育机构资金使用规范。

(三)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

采取通过向各乡、村主要领导发送招生短信,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发工作信息,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培育机构、任务等形式,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的、意义、政策,极大提高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四)整合培育资金,加大扶持力度

新型农民培育不仅要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重要的是扶持他们发展壮大,辐射带动所有的农业从业者。我县各培育机构共整合项目资金200余万元,用于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其中农广校整合农业局农田有机质提升项目60万元、农技推广补助项目20万元、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20万元、“种三产四”项目20万元;畜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整合生猪养殖标准场建设项目60万元;农机化学校整合农机补贴项目20万元;这些项目资金强力地推动了新型农民培育工作。

三、问题与建议

(一)培育任务下达太迟,导致培训时间紧,效果打折

今年的状况是项目县苦等任务下达,前期等,后期紧,前期事少,后期事多做不过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必须在农业生产进行时开展培育,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迫切希望上级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二)个别部门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认识不足

其实在省实施方案下达以前,我们早就在做各方面的前期准备工作。本来我们很想提高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级别,拟定了实施方案、领导小组名单和多项扶持政策,但县机要室以教育实践活动严格限制和对等上级文件为理由,没有同意以县长或分管副县长为领导小组组长的请求,政府办在看过省实施方案后,也以没有必要向各乡镇下发实施方案为由,拒绝了实施方案下发乡镇,给培育工作带来许多不便。建议省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的人员构成。

(三)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我县财政状况不好,政府的财政无力拿出太多的资金扶持培育,目前扶持政策也只限于整合现有的项目资金,今后领导小组办公室争取更多地向县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以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

《农民是工作总结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