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事迹5篇

时间:2024-05-17 14:31:12 分类: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可以让他人认可和肯定自己的成绩,推动自己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践行信仰和理念是一个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合同范文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村致富事迹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致富事迹5篇

农村致富事迹篇1

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花木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流镇耀南村老百姓有着种花养花的传统习惯,但过去都是零星种植且品种单一,档次较低,群众种花只能解决油盐酱醋等生活补贴,并没有起致富兴农的作用。张家树与生俱来就对花木格外感兴趣,1994年12月入伍后来到浙江金华,发现金华原来是全国著名的苗木之乡,于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的花农家取经学习,在当地的新华书店,购买了大量有关花木种植、培育等书藉。有点空闲就到当地的花农家无偿帮工,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从基础理论到田间地头,他写下了大量的心得体会,又有幸得到老花农鲍克文的亲身指导。1998年在部队退伍回来,利用在部队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种花养花的特长,克服资金不足等不利影响,走上了艰难的创业路。首先从精心挑通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花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手里的资金多了,经验多了,做事的信心足了,开始酝酿自己更大的引进新品种,搞起了示范园,积极引导当地老百姓走出了一条依托花木产业奔小康的路子。

近年来,他承包绿化工程30多个,还无偿为周围群众提供信息,帮助销售。周围许多群众刚开始种花时,都是张家树供应种苗,手把手指导种植技术,防病治虫,联合成品销售等。使周围的群众每人增加收入近3000元。张家树已连续多年被评为镇级致富能手,成为远近闻名的花卉状元。经过几年的打拼,他的苗圃面积已达200亩,每年获利都在30万元以上。他深知: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高流花木协会成立后,他把带领群众致富的突破点放在花木产业上,以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来实现群众的共同致富。

为了使广大会员种上“放心花”,张家树以个人名义与群众签订包销合同,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耀南村唐庄组的土地全部规划种花木。村民马明发说什么也不愿意种,张家树多次上门做工作,唐恒水就是不听,张家树又对他说“苗子种好卖给我,要是因为种花没饭吃,你一家都到我家吃。”就这样他还是想不通,张家树和他商量,最后以当时最高价每亩280元的价格承包了他的10亩地,当年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了金叶女贞,一年后,以每株0.55元的价格全部出售,当年获利15万元。村民的想法变了,马明发的思想也通了。第二年,在张家树的带领下,全组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种起了花木。马明发自己也承包了二十多亩,他逢人便说:“听他的没错,多亏了他帮忙”。张家树就这样走村入户做大家思想工作,并且和镇里的技术人员一起,向花农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主动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以实际行动把大家的思想都统一到“种花发家”这一点上,当年村里花木种植面积扩种2000多亩。

为了更好的发展花木产业,以张家树为主的向个花木种植大户成立了高流花木协会,以花木协会为龙头,动员广大村民发展花木生产营销,发挥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协会+农户”的良好经营模式。目前,耀南村700多户、2800余人从事花木生产经营,其中有80多名会员在沭阳等地承包土地,带动囝高一村、高二村、程徐村、夏塘村、高流村、三岔村、沟埃村等周边村民发展花木产业,为镇政府争创“国家级花木之乡”打下了良好基础。长年在外的花木经纪人有200多人,大江南北都有耀南村的客户。

为了扩大知名度,畅通销售渠道,张家树积极在《中国花卉报》、《苗木商情》等杂志刊登广告,本着当了带头人,就要有奉献精神,广告费全部由张家树和几个花木协会种花大户分摊,没有向普通会员要一分钱。而在售花过程中始终优先销售群众花木。

在生意场上以诚信经营为立身之本是张家树的座右铭,有时协会按照货主要求,货到后再付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群众放心,张家树就亲自跟车送货,来回10多天,路上辛苦可想而知。从来不克扣群众一分钱,所有差旅费自掏腰包。家人、朋友说他是自讨苦吃,但他心里却感到踏实。

2004年春,张家树和天津一个客户魏玉龙签订34万株红叶小檗销售合同,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他来取货时,红叶小檗每株市场价格比合同价涨了2角,供应苗木的协会花农说反正没关系,仍按合同价格,按时起苗装车发走。客户十分感动:“别看你们是农民,做生意却不为小利而动,重合同,守信用,真是实在,以后,我肯定还会来买货的`”。杨老板现在已是该村的回头客。今年,他又通过传真和协会签订了价值100万元的绿化苗木合同。就这样和客户们加强联络沟通,密切了感情,并通过他们在大连、沈阳、北京、山东等地设立了销售窗口,及时了解外地市场行情,扩大了高流花木的知名度。

在下一步的产业规划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适合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为多种新品种为所示目标,在下一步促进花木产业的升级换代,配合镇政府提出的花木四期规划,明年继续扩大花木种植规模3000亩;努力提高花木的技术含量,打出自己的品牌;完善销售网络,努力实现提高城市品位,绿化山山水水,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张家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引导当地群众走上花木致富之路,带动更多的农民在花木产业上发展致富,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实实在在的显示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农村致富事迹篇2

陈建能于2003年在村委会工作,担任团支书一职、平时完成好村会的各项工作之余,利用空闲时间,从事渔业、生猪方面的养殖。

农业的发展随时代步伐而改变,简单的病害都依靠科学,不能以传统的防治办法,既费时又担误防治的适合期,他结合实践与交流经验,听取科技人员推广新出产的药品进行对症下药,做到事到功倍。在经济市场的环境下,以最小的空间创造最大经济利润、投资少获利多是农民朋友最大的心愿。前年的生猪市场价格下滑波动比较大,亏损现象比较严重,在此期间他亏损基本为零。原因是采用一条龙的效益生产,即由母猪到商品猪出市都是自产自养,可以从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应减少仔猪死亡率而提高效益。今年生猪价格高涨,他采用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平均每头猪可增多200元的利润。

在渔业、生猪养殖取得较好效益的同时,他没有忘记昔日传授自己养殖优质鱼和饲养生猪技术的养殖户,他决心帮助他们更早走向致富之路:

一、迅速将自繁自养的生猪饲养技术向全村推广,与群众共同致富。

二、更好地帮助饲养户掌握好技术,扶持生猪饲养。

他把自己在生猪自繁自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向当地的养殖户推广。向本村生猪饲养户介绍技术关键所在,推广生猪自繁自养技术。在一年的推广期间,本村现进行自繁自养的养殖户有20多户,年增长利润约60万元。

良好的政治作风作为村委干部必须具备,树立刻苦学习的精神,努力改造人生观、世界观,事事走在群众的前面,在平时岗位上做好群众表率,发挥党员的先模范作用,绝不参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

农村致富事迹篇3

熊贤富,男,32岁,中共党员,大专文化,果瓦乡庆阳村党支部书记。该同志是个头脑灵活、敢为人先的好支书,近年来除了自己种地,还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其主要先进事迹如下:

熊贤富同志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乡党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部署精神,积极参加各种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活动,思想超前,敢想、敢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熊贤富同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同时他也是一个敢想敢做的村党支部书记,2010年12月他当选为庆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就积极探索,努力寻找致富的新路子,常常组织庆阳村党员和村民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农业实用技术和养殖技术,为了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给广大党员群众开好头、带好路,他结合庆阳村荒山草坡多的实际情况,搞起了杂交牛养殖,并在庆阳村建起了黄牛品改点,发动群众。平时,他努力钻研肉牛养殖技术,积极通过报刊、远程平台学习各种实用技术,购买有关资料回来自学,拓宽知识面。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终于掌握了一套扎实的肉牛养殖技术及黄牛品改技术。

他在依靠养殖肉牛致富以后,不忘乡亲们。他积极组织庆阳村党员和群众学习黄牛养殖技术,热心地带领群众致富。同时组织有志于养殖黄牛的青年刻苦学习黄牛养殖技术,争取让他们走出去。他无偿让有志于养殖黄牛的年轻人跟他学习技术。

他致富的同时也非常热心扶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读书,每逢村里有人患重病住院,他都去慰问,并慷慨解囊。

熊贤富同志依靠科技勤劳致富,热心带领群众致富,扶困济贫的典型事迹深受当地群众的称颂。他真不愧为我乡创业带富的优秀共产党员。

农村致富事迹篇4

徐发青,山东省莘县古云镇徐庄村村民,现年52岁,被当地群众评为“养鸭致富能手”。工作中,他务实创新,坚持不懈,奋斗不息,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无私奉献;是新时代里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2004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每当提起徐发青这个人时,村民都会数起大拇指,夸口称赞。他在农民中树起一面致富带头旗,创先锋争优秀,是当地村民学习的好榜样!

农村致富事迹篇5

周伟法,中共党员,延津县潭龙街道固头村人,一个憨厚的黑脸汉子,既是固头村的村委会主任,又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脱贫攻坚的冲锋号吹响以来,他勇于担当,克难攻坚,和村两委班子一道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引导发展产业,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周伟法家不是大富之家,周伟法也算不上创业功成之人,但他不怕困难,敢想敢干,面对固头村长年无集体收入、村委办事缺钱的困境,他不等不靠,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尽心尽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为增加贫困户收入,政府鼓励引导贫困户流转土地,并出台了奖补政策。村里很多贫困户想享受这项政策,但村里无合适经营主体带贫,奖补政策无法落实到位。周伟法了解这一情况后,经粗略计算,抱着宁愿赔点钱也要把政策落实到位的想法,出资30万元成立了盛伟家庭农场,以比市场价高1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贫困户25亩土地,让贫困户享受到了流转土地200元奖补政策,前后加起来每亩地增加收入300元。土地收入提高了,但光靠种地,贫困户增收幅度还有点小,周伟法仔细琢磨后,决定村内贫困户可优先到家庭农场打工,每人每天可得工资80元以上。目前,盛伟家庭农场发展势头良好,已流转村内土地120亩(含贫困户土地25亩),下步计划再流转土地80亩,扩大农场规模,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发展方向,争取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

贫困户高秀芬激动的说:“我家里也没劳动力,地里活没人干,我年纪又大了,早就想把土地流转出去,但总觉得人家给哩价格低,只好自己带着病种地,身体很吃不消。听财政局的帮扶人说流转土地国家有奖补政策,我一算账可高兴,觉哩划算,但俺村没人干,我可着急。俺哩村长知道后,热心的帮助俺流转土地、申请奖补资金,还比市场价一亩多给了100元,我都不知道该咋感谢俺村长了。”

延津种植的优质小麦一直有“中国第一麦”的美誉,在固头当地有句哪些地方小麦长得好的俗语说“两潭加一固,通村平陵也在数,夹堤门前有几步”,意思是说这些地方的土地适合种植小麦,其中的“固”字就是指的固头村。固头村的小麦之所以产量高、品质好,主要得益于当地特有的土质和完善的农田配套设施,非常适宜规模化种植。为做好固头村小麦文章,增加群众收入,周伟法和村两委多次奔走省市科研院所、大中型农业公司,最终与国内著名农业企业豫粮集团达成初步意见,由豫粮集团延津小麦产业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在固头村流转1200亩土地用于繁育高产优质小麦种子,同时计划投资80万元在固头村建设种子包装袋厂,可带动村内群众20人就业。项目运作成功后,单流转土地管理费一项即可增加村集体收入6万元。

作为致富带头人,依靠在建设工程领域的多年积累,周伟法还组建了固头村建筑队,优先照顾安排村内贫困户打零工,有些贫困户劳动能力弱,干不了重活,但只要想干活,周伟法都会根据实际情况给其安排较轻的活干,可工资却一点都不少给。

贫困户周焕发感动的说:“我都60多了,跟着周伟法干了好几年了,现在我年龄大了,干不了重活,但只要我没事干,周伟法都会帮我找点轻活干,让我多挣个钱,我很感激他。”

周伟法做的都是些小事,虽然他资金不多,实力还不够强,目前还处于创业阶段,但他仍然长期坚持带领贫困群众致富。周伟法说,现在他还不是一个称职的致富带头人,下步他要真正的把家庭农场和建筑队管理好、经营好,特别是要抓住乡村振兴的契机,把盛伟家庭农场做大做强,借势豫粮集团,让固头村的小麦产业变成一棵摇钱树,带领固头村的贫困群众早日奔小康。

周伟发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政治品质优良,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以敢想敢干的精神,以克难攻坚的勇气,一步一个脚印,热心帮扶、致富带贫,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承诺。

《农村致富事迹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