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5篇

时间:2024-04-16 17:30:39 分类:工作总结

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优秀的事迹材料可以激发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5篇,感谢您的参阅。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5篇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篇1

吴xx,中共党员,2017年5月担任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安仁镇皇都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之前的工作中,也为单位的骨干成员,不仅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更是深得群众喜爱,也被同事称为热心大哥。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吴西选利用一切时间并经常牺牲休息时间入户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摸村情;针对村中的真实问题想办法、找对策、制定全村发展规划;从一点一滴做起,提高治理水平,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团结班子、提高战斗力、服务群众,事事为村民着想,希望真正能为贫困群众解决问题,带领村民摆脱贫困,使皇都村摆脱贫困村,这些所做所为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具体事迹如下:

一、入户调查,仔细排查,精准确定贫困户

自上任以来,坚持通过随机的入户调查,结合镇政府及村干部的情况反馈,根据市政府对贫困户的确定标准精准确定贫困户。只有自己入户与群众深入交谈,才能掌握最真实的情况,让真正的贫困户得到精准帮扶。

二、一点一滴的无私奉献,深得群众感动

贫困户中的老党员肖金柱老大伯,其儿子离异多年,孙子患精神疾病,吴西选经常帮老人干农话、打扫卫生,并与其谈心,希望通过一些国家政策帮老大伯一家逐步解决实际困难。

为包联户张红心找贷款,为其女儿找工作,并帮其干农话、打扫卫生等。

韩选民因其妻子、儿子有残疾,吴西选为其找贷款,帮其发展大棚冬枣产业,并针对其儿孑的厨艺优势帮助其开饭店。

在暴雨高温来临时首先想到贫困户,以皇都为家,为村上争取773米生产路硬化,2干多米巷道下水施设建设。

由干村上办公经理费困难,自费为村上买笔、纸打印机等办公用品。

端午节为贫困户送问候!陈自明老人有残疾,儿子在外打工自己和老伴管8岁小孙,吴西选义务为其看接孩孑、复习公课,干农活。

三、找准路子,发展特色产业

吴西选带领村干部,配合驻村工作队和乡干部,深入开展调研,召开贫困户座谈会,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寻找脱贫措施,为每户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用八个一批对应找措施,在充分尊重贫困户意愿的基础上,科学确立了发展冬枣产业为主,外出打工就业为辅的脱贫致富的路子。

四、精神扶贫,重拾生活信心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自尊心很强,特别是一些贫困户,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感受不多其他人的温暖,心理比较敏感,在帮助他们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方法方式。吴西选经常通过谈心的方式走进他们,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帮助来获得他们的信任,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关怀,对党要帮他们脱贫的信念产生信任,至此不但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优秀党员形象,更是让贫困户重拾生活信心,早日脱贫。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篇2

张爽,山东省鄄城县董口镇军屯村村民,1989年出生,已是30而立之年,但身高不足1米2,一级残疾,是董口镇精准扶贫对象之一。家里父母常年患病,父亲患有心脏病,做过搭桥手术,母亲患有高血压,大哥分家另过,一个妹妹外嫁他村。人虽残疾,但为人热情,乐于助人,能说会道,识书达理,村里大人小孩都善意和他开玩笑,因在家排行老二,被村里老少爷们戏称高二。抓住机遇促脱贫军屯村,是一个具有浓郁民族文化特色的回民村,该村因明代退役军队在此军垦、屯垦而得名,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将军曾先后2次在军屯驻军养伤。曾经的军屯村并不如现在这么富裕,而且条件艰苦,环境落后,贫困程度较深。但是那种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该村群众借助开展脱贫攻坚的机遇,结合本村实际,建车间,兴产业,树新风,全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张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机遇下,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秀的品质,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凭借董口镇一户一案、孝善扶贫、危房改造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扶贫车间等一系列脱贫攻坚政策,张爽的家庭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危房改造家里漏雨的住房得到了改善,大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为家里的药费开支减轻了不少负担。并且包村的工作人员周伟鹏根据一户一案政策向镇政府申请了专项扶贫资金,花费1000元给他购买了一台冰柜,用来卖冷饮雪糕,每月下来能有800元的收入,张爽也会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每天利用农忙闲暇之余可以多收入几十元。正是在这样的脱贫攻坚政策下,再加上但为人厚道,人也精明能干,张爽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成为了董口镇军屯村脱贫第一人,以前压在张爽眉宇间的压力舒展了,但是他并没有到此止步。主动服务众乡邻张爽是2014年被村里评为贫困户,由于张爽为人友善,热情大方,活泼开朗,很受乡亲们的欢迎,而且他从初中毕业后就回到了村里,对军屯村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比较熟悉,所以在2016年张爽被任命为军屯村的扶贫联络员。对张爽来说,扶贫联络员虽然官职不大,但责任不小。是党委政府与贫困群众之间的联络纽带,既让上级的政策传达到扶贫家庭,又把贫困户的需求反映给上级领导。张爽上任后,家里唯一的电动三轮车就成了他的专用交通工具。村里的大街小巷里经常能看到他身影,贫困户家里经常听到他问侯的声音。军屯村的各项扶贫工作都走在全镇的前列,走访工作最深入,最细致,张爽对全村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都如数家珍,非常熟悉。贫困户有什么需求和帮助,都乐意给张爽反映,张爽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及时通过正常渠道向上级反映,都能得到及时的答复。在扶贫车间招工上,他每天走街串巷,不厌其烦,积极宣传动员本村及周边村庄的闲散劳动力,特别是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前来车间务工,既不耽误接送学生和做饭,又能增加家庭收入。在这期间,他也确实遇到有的贫困人口,平时懒散习惯了,整天好吃懒做,不愿去车间务工挣钱,甚至有的人说他多管闲事,他拿出百倍的耐心和真心,最终都被他一一说服,甚至说是被他的真心打动了。慢慢的,大家对他的工作都非常赞同和认可,提起他,无不称赞!他在村扶贫工作上,尽心尽力,真正尽到了一名联络员的职责,张爽作为村里的扶贫联络员,随叫随到,一辆电动三轮车成为他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由于自身残疾,行动不便,全靠这辆三轮车,走街串巷,给贫困户送扶贫材料,陪同上级走访贫困户,宣讲扶贫政策,乐此不疲,不管刮风下雨,严冬酷暑,始终保持着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张广波是军屯村的一名贫困户,自身患有腰间盘突出,妻子患有重度残疾,整天就知道闲玩,什么活都不会干,老两口都是60多岁的老人了,家里屋子常年没有修缮,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张爽就由己及人,想到国家的危房改造政策来帮助老人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但是补贴申请下来了,张广波老两口却没有钱去偿付剩下的修缮款。张爽就凭借自己人缘好,嘴皮功夫好,做通了张广波兄弟的工作,帮助老人筹解资金,翻盖了房子。在收缴孝善扶贫资金的时候,张爽同样遇到了挫折和困难。张广较是军屯村的贫困户,对孝善扶贫工作一直持怀疑的态度。张爽就去耐心的做工作,宣传孝善扶贫政策,逐渐让老人接受了孝善扶贫的做法,同时,张爽每天到其大儿子家做工作,不厌其烦,并且做通了大儿子的工作,交上了孝善扶贫资金,老人的养老有了保障。在享受到一户一案政策带来的红利和改善后,张爽就开始为别人着想,张兆威和马同先两人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十分拮据。于是张爽就到镇里给他们申请政策,了解情况后,镇里出资给他们买了两台打草机,平时给本村及周边村打打杂草,每月能有900元左右的固定收入。张红是一名聋哑人,也是贫困户,没有经济来源。因为张爽也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工作,觉得利用农闲干些杂货,也充实也能挣些钱补贴家用,于是张爽也想让张红去扶贫车间工作,但是车间的负责人觉得张红是个聋哑人,工作不好沟通,不同意。于是张爽就对车间负责人进行死缠烂打,反复做工作,虽然张红是聋哑人,但是他心灵手巧、聪明能干,并且打下包票,现在张红在车间干活很出力,做的很好,收入得到了改善。待人以诚获称赞2015年7月的一天集市上,后元村的70多岁的李兰英老太太来军屯集赶集的时候,由于天气热,老太太中暑倒在地上。正在集上卖菜的张爽看到这一幕,立即走向前去,把老太太扶到阴凉处,又给老太太从邻居家端出来凉开水喝下去。老太太慢慢的缓了过来,看到老太太还是很虚弱,张爽就推来自己的电动三轮车,在众人的帮助下,把老太太扶上三轮车送到家。老太太家里人非常感激,事后拿着礼物来到张爽家感谢,张爽没有要他们的任何东西,只是说了这都是应该做的。如今的张爽又担任了一个重要的职务——劝阻黄河游泳公益员。每年夏天,时常有人不顾危险到黄河游泳,为此张爽会时常徘徊在黄河岸边,及时劝阻下水游泳的人。虽然时常会有人不听劝阻,但是张爽仍旧耐心地一遍又一遍为他们解释,告诉他们黄河里暗流的危险。张爽的这项工作,保护了一些人的生命安全,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人身安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赞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决定一个人高矮的并不是外在,而是他美丽的心灵。张爽乐于助人的品质、爽朗的性格、坚韧的品质、百折不挠的恒心,得到了军屯村村民的一致认可。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篇3

赵海燕,男,197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根据中共亳州市委组织部要求,2016年5月,该同志挂职任利辛县孙庙乡党委扶贫专职副书记。为尽快适应新环境、新角色,该同志报到履职的当天就深入到重点贫困村孙庙村,和该村两委深入交流,并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调研主要致贫原因。履职以来,三个重点贫困村全部出列,有1697户3523人稳定增收,实现脱贫,全乡贫困发生率从8%降到1.2%。赵海燕同志为孙庙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坚实地努力,贡献很大。

一、到艰苦的地方,不忘组织重托

孙庙乡是国家级贫困县利辛县的偏远乡镇,条件非常艰苦。作为孙庙乡党委扶贫专职副书记,赵海燕同志既是孙庙乡脱贫攻坚战的指挥员也是战斗员,责任重大。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到岗后他就撸起袖子加油干,首先建议乡党委从各村两委干部中选择一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担任村扶贫档案员,并公开招聘12名3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的同志充实到各村任扶贫专干。另外从乡里抽调4名同志到乡扶贫办任扶贫专干,培养出了一只优秀扶贫队伍。通过广播、墙体宣传、到户宣传等途径宣传扶贫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营造扶贫工作氛围,同时尽量消除老百姓等、靠、要思想。他坚持每周主持召开乡、村扶贫档案员工作例会,共同学习扶贫政策,提升业务水平,加强业务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奋力脱贫攻坚。

二、用精准的措施,掌握决胜之策

为了让扶贫更精准,赵海燕与扶贫办其他同志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乡12个村走访一遍,认真开展两册一审工作,通过逐村召开评议会,做到应进必进,应退必退,通过动态调整,实现精准识别。找准帮扶对象后按照村出列户脱贫标准,精准帮扶。三个贫困村出列的薄弱环节都是没有集体经济收入,为此积极为12个村申请建成了187.2kw光伏电站30座,每座光伏电站年收益14万左右,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28万左右,一是满足村出列对集体经济收入的要求,二是进行光伏收益二次分配,虚拟给贫困户,实现贫困户的稳定增收。贫困户的'致贫原因不尽相同,主要是缺劳力、缺技术、缺岗位、缺资金、因病、因残、因学等。赵海燕同志帮助全乡566户贫困户申请并实施了危房改造;介绍106人外出务工;在本地开发公益性岗位662个,安排六员一工实现就业;培养12名致富带头人带动贫困户脱贫;帮助申请贴息小额贷款用于扩大生产;对无劳力的给予安装到户光伏或虚拟到户光伏增加收益;为残疾人申请器具等。

三、用心用情用力,不辱光荣使命

赵海燕同志独自从市直部门来到乡镇,妻子和孩子在市区,家人长期分居,坚持吃住在乡全年超过300天,他已把孙庙乡当故乡,把贫困村当家园,把贫困户当家人,经常走村入户,嘘寒问暖,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他妻子是一名教师,知道他扶贫工作辛苦,也非常支持他的工作。但是由于身患疾病,长期严重贫血,医生建议要尽快做手术,可由于他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妻子做手术,手术时间一拖再拖,最后和医生预约好在一个周末手术,可就在那个周末又有紧急工作,赵海燕同志首先还是想到工作,只好请在亳州的同事照顾妻子动手术。偶尔抽周末回家,他也是陪家人吃顿饭又匆匆返回到自己脱贫攻坚的工作岗位上。在孙庙乡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每一户贫困户家里都留有他坚实而温暖的足迹,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他奋力演奏着有力的人生乐章。

: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篇4

xx,男,藏族,1980年出生于江孜县江孜镇宗堆居委会,2007年获得地区人社局颁发的中级厨师资格证书,随后于2012年7月获得全国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并于2014年创办江孜县雪域阳光民族传统职业技术学校。作为江孜县唯一一所私营性质的职业技术学校,自担任校长工作以来,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全身心投入到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农牧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中,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辛勤地耕耘,为全县农牧民技能培训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也使得农牧民转移就业工作成绩斐然。

一、真心育人,以真情教化学生

作为一名职业教师,他坚持“相信每个学生能够成人成才,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就业愿望”的学校德育理念,在教学中推崇愉快教学和赏识教育,努力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自信;在工作中善于潜心反思和深入研究,结合职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德育实际情况,深化学校德育模式。他坚持学生的德育工作态度,始终与学生近距离接触,深入学生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变化,走访困难学生,了解学生家庭和学生的真实情况,与县人社局、学生家庭、学生本人共商育人良策,做到工作时有的放矢,同时在学生中也树立起了较高的威信。从办校至今,共培育学生402名,实现就业226名,实现现金收入3500—5000元/月/人。

二、以身作则,以德行影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中他不断提升自身师德修养,在自身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时刻用自己的品德言行来教育影响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他坚决践行着学生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坚定个人利益服从学校的利益理想信念。被江孜县人社局授予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定点单位,2016年9月又被江孜县委、政府评定为江孜县农村乡土实用技能培训点。

三、大爱无疆,以爱心温暖社会

在创办职业技术学校三年以来,他努力克服自身资金局限,满怀一颗爱心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在为全县1000多名农牧民贫困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按时支付员工工资达28.8万元,送上各类节日慰问福利折合资金达7万余元。特别是2016年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为确保参加就业脱贫的学员能及时兑现现金收入,他创新培训方式,帮助贫困学员边学习边实习边实现收入,截至目前,已有229名贫困户学员以此方式实现平均月收入3000—4000元。同时,从办校至今,他以个人之力通过支付现金、解决大学生学费(生活费)、送粮送药、修建住房等方式先后资助全县低保户共计42户,折合资金共计12万元。其本人辛勤的付出先后获得江孜县委、政府颁发的各类捐资助款的嘉奖。

成绩已然属于过去,现在的格桑罗布校长正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投入到全县脱贫攻坚的战役之中。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篇5

在积石山县,很多人知道xxx这个名字。1969年2月,xxx出生在柳沟乡上坪村下坪社一户贫困户家中,高中毕业后,去新疆挖金,到青海挖虫草,但都没有挣上钱。

1996年,xxx在省建四公司学到了从事工程建筑的本事,1999年,他从省建四公司辞职返乡,一步步发展,注册5000万元成立了甘肃伟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自己越富有,越不能忘记自己的家乡,总想为家乡做点事……”xxx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尽自己所能奉献爱心,传递社会正能量。20xx年6月,他筹资100万元,向积石山县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无偿注资。20xx年9月,当xxx得知该县五名大学生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大学时,主动对他们进行帮扶,使他们圆了大学梦;20xx年12月,为了积极响应县扶贫济困“光彩事业”的号召,他主动捐款100万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xxx常对家人和企业管理人员说。如何做到呢?他常常思索着,20xx年底,当他被推选为上坪村村党支部书记时,更加坚定了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在xxx担任村支书后,就全力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只要是村里乡亲们迫切需要,他都慷慨解囊、倾力相助,为村里办了很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同时,他还团结带领本村群众栽植花椒树、修建调蓄水池、办养殖场、搞易地搬迁、劳务输转,有效改善了全村道路、饮水、住房、教育等基础设施条件,并在富民产业培育方面探索出了适合本村发展的新路子。由于xxx为上坪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付出了心血和努力,他还被选为县人大代表。

“看到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xxx说。

近年来州委办公室以“联村联户联民心、为民富民解民忧”为宗旨,按照“村美民富、田园风光、秀美庭院”要求,在双联帮扶点――临夏县新集镇寺湾村,通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村级特色富民产业,抓好精神文明创新活动,努力帮助群众打造和谐自然美丽的新寺湾。

《扶贫工作个人先进事迹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