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事迹材料7篇

时间:2024-03-16 15:32:48 分类:工作总结

通过事迹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人在各个领域中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付出,在动笔写事迹之前,我们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孝亲事迹材料7篇,感谢您的参阅。

孝亲事迹材料7篇

孝亲事迹材料篇1

她叫田鑫,是一(3)班的学生,别看她年龄小,却懂得很多道理。

首先,她孝敬父母。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她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自己洗头洗澡,叠被、洗袜子,双休日还帮父母拖地,洗碗等,妈妈经常夸她是很能干。

其次,她友爱助人。当别人有困难时,她总伸出援助之手。她班的杨叶同学,学习上有困难,她总是耐心地帮助他,直到她弄懂为止。还有一次,她和爸爸乘公交车回家,一上车,她就挑了一个好位子坐下,车子就出发了。车子过了好几站,停在了根思,一个驼着背拄着拐杖的老奶奶走上了车来,因为这条路上的人特别多,车上的座位都被人坐满了。她看见了老奶奶上了车,就立即起来,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

第三,她懂得谦恭礼让。她从小就听过“孔融融让梨”的故事,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她有好吃的东西都是和父母一起分享。

另外,她很爱学习,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她总是自觉地不折不扣的完成。她还主动学习课外知识,自从学了拼音后,她读了好多文章。在期中考试时,她得了双百分呢。

别看田鑫小朋友年纪还小,但她知道自己今后的学习任务更重,成长的路子还更长,需要刻苦拼搏、去创新、去体验。我们相信她凭借园丁的培养、亲人的关怀和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让自己金色的童年绽放出更鲜艳的花朵。

孝亲事迹材料篇2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任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孝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理关系的表现。

2017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连在一起,共放8天假。我们打算趁这个假期去北京游玩,那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啊!但在电话里得知爷爷奶奶生病了,爸妈就果断放弃旅行,我们直奔老家去了。我们到家时,爷爷奶奶都躺在炕上,身体像寒风中的秋叶摇摇摆摆,连下炕都很困难,看到这一情景,我难过极了!

回去第二天,爸爸和姑姑决定带他们去看中医,因为他们得了胃病,比较难治,加上他俩都有高血压,中药治疗可兼顾五脏六胕,调理效果更好。老中医瞧病后,给他们各抓了六副中药,回来后爸爸每天给他们煎药、量血压、做按摩,还抽空把家里的农活干完了。妈妈也忙得不可开交,把家里的脏衣服、床单、被套全换洗干净,物品边收拾得整整齐齐。爷爷奶奶的病也渐渐好起来了……看到以上情景,我才懂得了“百善孝为先”的含义。

我曾读过一则故事:一个男人很讨厌他父亲,便让他父亲带一条毛毯出去“闯一闯”。这时他六岁的儿子居然说:“父亲,你不必给爷爷一条毛毯,给他半条就行了,剩下的半条请你好好收藏起来,等你们老了,我把它给你们,让你们也到外面闯闯。”孩子的父母认识到错误,赶紧留住了老父亲。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种传承,上行下效,只有父母孝敬爷爷奶奶,我们长大了才会更孝敬他们,所以我们要及时行孝,免得到最后“子欲孝而亲不待”,追悔莫及!

孝亲事迹材料篇3

他荣登了2020年“中国好人榜”,他是00后众所周知的孝子,他自小家境不好却从不抱怨,5岁便开始照顾瘫痪的父亲13年,他带父上学的事迹被大家广泛流传。

他的孝心是新一代年轻人的榜样,受到许多人的敬仰,他从小就是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家庭突遭不幸,5岁的他一夜长大

2002年3月,郭xx是一个出生于河南省禹州市普通农村家庭的孩子,但是他却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他的父亲郭英杰在不惑之年,便经历了丧偶之痛,从痛苦中走出来之后的父亲,又与邻村的一个姑娘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并诞下了他,此事让夫妻二人内心高兴得心花怒放。

然而世事难料,在他三岁大时,母亲被查出身患癌症,没多久便撒手人寰,这无疑是对父子俩的又一重大打击。失去爱人的痛苦对父亲再次席卷而来,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条件,父亲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

2007年7月,郭xx的父亲在山西的一个煤矿上打工,一天,父亲骑着电动三轮车开往运煤的路上,不慎被巷子里的木头撞击到头部,从车上摔下来后就一直昏迷不醒。

在医院的多重检查下,诊断出父亲的颈椎出现严重的骨折,腰部及以下已完全丧失自由行动功能,并且胳膊也不能活动自如,这意味着父亲以后的吃喝拉撒等日常生活,都必须在床上进行。

煤窑的主人担心他们家里人索要巨额赔偿,于是塞给他们家三万块钱后,就关闭煤窑全家搬迁了。

无奈之下,郭家人只好将父亲带回老家禹州继续接受治疗,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后,病情仍然没有得到任何的好转,这时家里所有的积蓄都已经花得一干二净,家里只剩下年仅五岁的儿子郭xx。

生活的重担是一个普通的正常人都难以承受的,更何况一个只有五岁的孩童,在那个懵懵懂懂的年纪,他对生活上的种种事情又了解多少呢?放在任何人的人生道路上,都是一种灾难性的打击。

无奈之下,父亲只好指挥着郭xx如何做饭。当时家中使用的是高煤炉子,因郭xx年龄较小,个子还没有长高,把锅放上去之后,即使他踮着脚也依旧看不到锅里的东西。

在父亲的指挥下,他历经千辛万苦才把油倒进了锅里,看到锅里的油冒烟后,就让他把冬瓜倒入锅里,但是油一碰到水立马就会油花四溅,吓得他立马嚎啕大哭,热油溅在了他的脸上、身上,起了很多的小红点。

看到儿子哭,父亲却无能为力,心里面很不是滋味。最后冬瓜虽然炒得半生不熟,但是父亲却觉得十分的好吃,胜似人间美味,毕竟这是一个五岁的孩子费心费力做的。

做饭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然而新的麻烦一波接一波地来了。更换煤球对一个大人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在郭xx面前却犯了难,压根不能将已经碎了的煤球夹出来。

一段时间后,旁边的邻居问询便便热心地帮助他们,还给他们买了一个电磁炉,这样一来郭xx做饭就方便了很多。

对于一个瘫痪在床的人来说,最致命的问题无疑是因身体行动不便、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肌肉萎缩,所以小小的郭xx要承担帮助父亲锻炼四肢的重任。

学业和父亲,他都从未想过放弃

自从2007年10月起,他就开始每天做家务、做饭、伺候父亲。刚开始的时候,因为他只有四十多斤,根本抬不起父亲的腿,他只好反复地揉搓父亲的腿,后来慢慢地能抬动一点了,就开始为父亲做拉伸运动。

郭xx每天一放学就立马跑回家,给父亲做完保健操后,就立刻开始为父亲做饭,他每天坚持给父亲做三次保健操,小小年纪的他从来没有抱怨过,只是每天奔波于学校学习和家里照顾父亲。

有一次郭xx因为做饭耗时太长,使得上学时间变得十分紧急,他很担心上学迟到,便慌慌张张地赶往学校,但没想到刚出门便一下子摔倒了。郭xx没有在意,立马爬起来继续跑。

中午放学回来后,他并没有像从前那样继续给父亲做饭、按摩,而是蹲在一旁嘴里小声嘀咕着胳膊疼,父亲见此状况立即给他的姑姑打电话,把儿子带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显示他的右臂骨折了。

父亲只好安排他在村里的诊所里打上石膏,右手上的石膏需要一个月才能拆除,他依靠左臂照样支撑着家里。

这样的生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虽然生活比较艰辛,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郭xx的学习成绩。他平时一有空就刻苦的学习,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所以他的成绩在班级中一直名列前茅。

2014年,步入初中的郭xx带着父亲上学,他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他把学习之余的所有时间和精力,全放在父亲身上,帮助父亲按摩、翻身似乎成为了他的“必修课”。

由于父亲还患有糖尿病,因此每天必须要注射两次胰岛素,他在初中和高中的这六年里,每天往返于教室和家之间,他没有和同龄人一起玩乐,而是用那些时间来陪伴父亲。

新生活开启,他要带父亲上大学

2020年,郭xx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折点——高考,在他每天努力刻苦的学习下,不负众望地取得了553分的优异成绩,接到了郑州中原工学院抛来的橄榄枝,从此便开启了他的大学生活之旅。

然而,当同龄人都在为进入大学欢呼雀跃时,他却在思考上大学能不能带父亲一起去。

幸运的是,学校方面在了解到郭xx的情况后,专门为父子俩安排了一间一楼的房间,还安装有风扇和冰箱等必备家电。与此同时,为他们成立了帮扶小组,住宿费、水费、电费等全免。

就这样,一间普通的学生宿舍、两张正常的高低床、几件家具、一张可以上下活动的病床,构成了他和父亲的“新家”。

艰苦的生活并没有将郭xx压垮,反而让他变得更加成熟,学校里老师和同学的关爱让他感到非常的温暖。中原工学院软件学院学校深受郭xx孝心的感动,决定减免他四年的学费和住宿费,许多校友得知他的情况也都送来了慰问金。

冬季来临,学校里的老师还专门包饺子送给郭xx,临近春节时,还特地为他们置办了一些年货。同学们都说他是一个很阳光的人,虽然他有一个不幸的家庭和特殊的成长环境,但他从来没有因此感到自卑,而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这一切。

对于他所受到的一切帮助,他将以爱心来回报社会,他还主动加入了学校的爱心社,平时偶尔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奉献爱心。

他这种历经磨难却依旧乐观的品质十分值得大家的学习,同时学校也很乐意把他培养成一名德才兼备的美德少年,他要继续学习考研继续深造。

孝亲事迹材料篇4

我叫xxx,今年九岁了,我是一个热爱学习、性格开朗活泼可爱的女孩,是老师的小助手,是同学们的好朋友。同时我也是一名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女孩,为班级做事,为同学服务,我觉得非常开心。

因为我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阅读让我的生活有静有动,我读过的书有《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优秀作文绘本》、杨红樱的《笑猫日记》、《马小跳系列》、《瞧!这帮俏丫头》、《女生日记》……蕴含无限科学知识的《十万个为什么》,《笑猫日记》里笑猫各种惊奇的探险让我赞叹不已,近两年来,阅读了200多本书,阅读让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从书中找到了快乐,明白了道理,遨游在浩瀚的书海中,我快乐成长着!

在我读过的书中有一本叫做《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在成功的道路上,并不是到处都有鲜花的芳香,安妮那乐观向上,勇于面对生活的精神,让我敬佩不已。我要像安妮那样,做事有目标、有计划,做人有责任心,用微笑迎接生活的考验,让自己的生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我一直以来都把书当成自己最好的朋友,从书中我不但学到了许多的知识,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是看书丰富了我的想象,让我体会到了畅游知识海洋的乐趣。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求上进,守信用的我一定会不断努力的!

孝亲事迹材料篇5

徐xx,女,今年17岁,共青团员。家住新县新集镇艾洼居委会,就读于新县高中本部高三(2)班。该同学学习刻苦认真,思想品德端正,孝老爱亲事迹典型。

小时候的徐力维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有和蔼可亲的爷爷奶奶,有对自己关怀备至的爸爸妈妈,有聪明活泼的弟弟,一家人虽不富裕,但其乐融融。

2009年秋天,徐力维同学的爸爸徐斌突患脑溢血,当时她仅仅是初二学生,弟弟才上六年级,爷爷奶奶年近80,都有老年痴呆症。爸爸一病,妈妈要去医院照顾病人,就把整个家丢下了。没办法,徐力维只好用柔弱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她既要在学校搞好学习,还要回家照顾爷爷洗脸,穿衣吃饭,帮助奶奶做饭、扫地、做家务等等,不幸的遭遇让她过早体味了生活的贫困与艰辛,但她总是说:“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不能让妈妈担心。”这一挑就是123天。直到几个月后父亲从医院回家。

徐力维母亲李本丽身体也很不好,前几年肝脏做过切除手术,不能做太多的事情,所以在父亲回家后的大部分家务仍是要她做:洗衣做饭,加上爸爸的尿布,还要帮妈妈给爸爸做康复运动。那时她爸爸被确诊为植物人,整天卧床不起。即使这么辛苦,徐力维仍毫无怨言。爸爸病后,家里生活相当困难,她正值青春年少,没有去与人家比吃比穿的,穿的都是好心人给的旧衣服,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其他同学一星期要花费100元钱,而他们兄妹俩每月一共才用100元钱,妈妈有时对她说:“孩子啊!真是苦了你了!现在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了。”望着妈妈憔悴的面孔和头上出现的银丝,徐力维含着泪点点头,她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妈妈照顾好家人。

从此,不管春夏秋冬,徐力维每天早上五点就准时起床了,她总要先帮爸爸洗脸刷牙,穿好衣服,再趁妈妈做饭的时候读读书,自己有时候都顾不得吃上一口就得背上书包飞快地赶到学校上课,放学铃声一响又飞快的跑回家帮妈妈做午饭。除了学习,做家务、照顾爸爸的饮食起居,成了徐力维每天必须做的事,她的少年便是在这样的忙碌辛劳中一天天度过的。

临近中考,她的学习任务也变得繁重起来,但她依然坚持每天临上学前把吃的喝的给爸爸准备好放在床边,中午回家给爸爸喂饭、擦洗身子,晚上回家后给爸爸洗脸、洗脚、做身体按摩,给爸爸讲自己一天的收获,看到爸爸笑,徐力维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周围好心的大叔大婶们有时候也会过来看看她们一家,问她有哪些地方需要帮忙的,但徐力维都会婉言谢绝,因为她觉得,这么多年来大家对她们的帮助已经够多了,现在她长大了,就要凭自己的能力撑起这个家了。

这么艰苦的家庭条件,她没有放弃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在升高中时,她原本打算放弃县高去职高的,因为职高学生有补助,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可以让弟弟更好的学习。她的这一举动感动了好心人,有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她上高中,她知道求学的不易,珍惜上学的机会,克服了一切困难,努力学习,成绩始终优秀。

进入高中之后,学习任务更繁重了,但卧病在床的爸爸依然是徐力维最大的牵挂,她甚至想到过放弃学业回家一心一意帮妈妈照顾爸爸,可每次都会被妈妈骂:“孩子啊,这么多年的艰辛我们都走过来了,爸爸有我照顾,你要好好学,再坚持三年,你考上大学就好了”。听了妈妈的话,徐力维饱含着泪水,继续回到学校努力读书,她在心里激励自己:“我要坚强,我不能向生活低头”。几年来,徐力维精心照顾爸爸的孝心感动了周围的许多人,大家都对这个善良质朴的女孩竖起了大拇指。

走过了艰辛的成长之路,徐力维没有享受快乐幸福的少年时光,她勇敢地帮妈妈承担起赡养老人,照顾爸爸的义务,她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未来的路依然漫长,但徐力维却毫不畏惧,她在日记中写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要与那雏鹰一样,用大自然生存的残酷历练心智,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坚定信仰。我坚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自己不放弃努力,笑对生活,残缺的家庭也会充满爱的温暖,也能收获美好的明天!”

孝亲事迹材料篇6

从古至今,尊师孝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一位11岁的小学生,在老师眼里,她是一名自尊自强和富有理想的好学生;在同学眼里,她是个乐于助人、好学上进的好伙伴;在父母眼里,她是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她就是合作市三小五年级(4)班张文华 。

在学校,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她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她爱护班集体的荣誉,只要是集体活动都会有她快乐的身影,只要是班集体的事情她都会主动承担任务,同学之间的友谊她特别珍惜。在老师心目中她是好帮手,作为小组长,到寒暑假的前夕,帮老师抄写成绩单。记得还有一次,老师正在帮同学们讲评作文,时间已过去半个小时了,老师的声音早已沙哑了。看到桌旁的暖瓶,张文华趁老师在进行个别指导的空隙,拿起老师放在桌上的杯子,去加了一些热水,双手端着杯子,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请喝口水吧!”老师看着她赞许的笑了!平时帮同学打扫卫生、整理课桌、帮课代表把作业收齐整理好并帮助交给老师。

合作市三小五年级(4)班 班主任丁风元表示,张文华同学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至真至善的思想态度,体现了一名当代小学生的良好素养。在学生心目中,她无疑是一面道德示范的旗帜,一个众生学习的榜样,一名当之无愧的美德少年。

在家中,张文华孝敬父母。去年年底,在外地的爷爷和奶奶来合作,妈妈做了好吃的饭菜。她在开饭前,夹了几块最大的排骨,放进爷爷、奶奶的碗里,然后等爸爸妈妈坐在饭桌前时自己才动筷子,爸爸望着她微笑地点了点头。吃完饭主动帮妈妈洗刷碗筷,妈妈称赞她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去年年底爸爸的脚扭伤了,张文华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帮爸爸换纱布,拿药端水,还经常帮爸爸妈妈洗袜子,爸爸说她长大懂事了!

张文华同学就是这样心中有长辈,心中有同学,心中有老师,心中有集体,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努力按照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去做。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有着突出的成绩和表现,确实做到了令家长放心、令同学敬佩、令老师满意,是名副其实的好学生。

合作市三小尊师孝亲美德少年张文华说,老师在小小的讲台上,默默无闻的耕耘、浇灌,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父母的养育,长辈的关爱,为我的健康成长倾注心血。我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老师,对父母,对长辈,常怀敬重意,永装孝尽心。

孝亲事迹材料篇7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关爱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校,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家里,她乖巧、勤快,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帮助父母分担忧愁;在社会,她诚实文明,遵守社会公德,力所能及的帮助人。我们相信你会一如既往的去孝敬老人、爱护老人!

黄曼玉是利辛县程集镇张桥村黄庄人,现为汪庄户小学五年级学生。由于家庭生活困难,黄曼玉一面上学,一面总是尽量把家中的家务活多做些。虽然没有感人肺腑的事迹材料,但点点滴滴中也体现了她对父母长辈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

说起孝心事迹那可是有好多:首先,在学习上,从不让家长担心,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因爸爸和妈妈身体不好,尽量不让他们操心。很小的时候她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在家里,体贴父母,关注亲人的冷暖。在学习好功课的同时,在生活上也坚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自主自立,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提高自己适应环境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为了让妈妈少些辛苦,经常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对待邻里,他讲文明懂礼貌、与人为善,遇到邻居,主动问好,经常搀扶老爷爷老奶奶,帮他们拎东西,有时帮邻居家看小孩,并辅导邻家小孩学习,深得邻里喜爱和称赞。在生活中,她从未有过多的要求,不挑吃穿,不乱花零用钱。

尊师也是孝顺的一种,尊敬老师就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亲一样,老师讲课,她能认认真真地听;布置的作业,也能认真细致地完成。还积极参加各种班活动,为班级争光,为老师添彩,做老师的小助手。

《孝亲事迹材料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