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5-03-08 15:30:29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的设计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课堂动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写教案时,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以便于学生理解学习的意义,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女孩教案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女孩教案模板5篇

女孩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外部特征区分男女,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2、尝试根据一些简单的符号标志和简单的指令进行分类、排序。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男孩、女孩影子图片两张;自制小火车一列。

活动流程:

一、猜一猜玩一玩

意图:能从外部轮廓判断男女,并知道自己是男孩或女孩。

(出示两张男孩女孩的背影)

1、这是两个小朋友的影子,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2、他们可能会是谁?(男孩或女孩)

3、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游戏:

● 男孩女孩两边站

儿歌:走走走,走走走,男孩女孩两边站!

看清楚你应该排在哪一边?

(继续) 互换男孩女孩照片的位置

师:闭上小眼睛,看~现在你应该排在哪里?为什么?

小结:原来做这个游戏一定要看清楚标志的变化,游戏才会做得开心。

● 男孩女孩谁来蹲

儿歌:走走走,走走走,男孩女孩谁来蹲!

(邀请幼儿来做小老师)

● 猜猜他是谁

师:这两个人就是我们班的小朋友,猜猜是谁?

小结:是啊,我们班里有男孩也有女孩,我们在一起真开心。

二、游戏:开火车

意图:初步尝试男孩女孩一一间隔的排序

(出示自制的小火车:男孩、女孩、男孩、女孩……后面略)

1、看看火车上坐着谁?(男孩女孩)

2、他们是怎么做的?(示范指读,了解规律)

3、这节车厢里应该做谁?幼儿操作

4、最后一节应该做谁?为什么?

师:看看他们是怎么排队的?我们也来玩开火车的游戏,像他们一样排行不行?(检验)

师:让我们一起坐上火车出发~!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符合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在游戏中感知男女的不同外形特征,通过按男女标志做不同的动作,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同时渗透了分类排序的数学知识。由于在设计中关注了孩子的学习特点,因此小班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男孩女孩两边站和男孩女孩谁来蹲的游戏中,孩子们从慢到快,从错误到自己或在同伴提醒下纠正错误。体现了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既有趣也有效。

虽然是借班上课,但在活动前夕的'交流中,让我对部分孩子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问更有针对性,同时师生感情也很融洽,这可能也是本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原因。

在活动的组织与互动过程中,我比较关注游戏活动积极氛围的渲染。通过变一变、猜一猜、试一试等手段,充分调动小班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身体的不同感官都调动起来,快乐的学习。

当然,在活动中的回应还不够灵活,当孩子说“男人女人”时,只是直接纠正为“男孩女孩”,其实这里可以拓展验证。

女孩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令你感动的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女孩五次幻想的事物,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在读中质疑、释疑,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把读、思、议结合起来,出画面,议出感悟,读出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2)激起学生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重难点、关键

1、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2、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词,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凄美”的词语卡片,全班读一读。

2、指名反馈“凄美”的意思。(凄惨而又美丽)

3、教师导读:人们都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凄美的故事。说它凄惨,我们能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深切地感受到。可是,为什么说它是个美丽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最能这个问题的一句话。

二、再读,鼓励读文了解幻象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2、指名反馈:为什么说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是一个美丽的故事?

(“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3、教师追问:她在冻死前到底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呢?这是我们今天探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4、教师导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又累,最后蜷缩在了墙角里,她太冷,太饿了!于是,她擦燃了火柴……就是这一次次擦燃的火柴把她带入了美好的幻象。

三、研读,了解五次幻象的内容

(一)总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女孩幻象的段落。

2、指名反馈:文中哪些段落具体描写了小女孩的幻象?她一共几次擦燃了火柴?

(一共五次)

(二)研读第一次,指导学法。

1、教师导读:五次的幻象内容各不相同,小女孩第一次看到的是什么美丽的东西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第5自然段。

2、指名反馈: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到了什么美丽的东西?

(“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舒服啊!“)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小女孩的表情:想想此时的小女孩心情怎样?

(高兴、激动、幸福、满足)

4、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子。

5、教师:这是小女孩擦燃火柴后想象到的,这对她来说是这样的美好,而现实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联系该段以及前文反馈:冷,她的小手几乎冻僵了;小脚冻得红一块紫一块;她冻得哆哆嗦嗦,蜷着腿缩成一团)

6、学生边反馈边画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出对小女孩的同情之情。

7、教师小结:小女孩实在太冷了,所以她渴望温暖,哪怕是一根火柴的火焰,她也觉得是那么温暖,那么明亮。可是,擦燃这根火柴对她来说却并不容易。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

(教师出示句子)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8、指导学生读出小女孩擦燃火柴的艰难和矛盾。

9、指名反馈:小女孩只是擦燃一根火柴而已,为什么却显得这样艰难和矛盾?

10、教师小结,导读:是呀,火柴是她们一家的救命绳,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就要挨打,更何况是擦燃一根火柴呢!可是这么艰难擦燃的火柴很快就灭了,美丽的幻象也不见了……

(学生读:她刚把脚会伸出去……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1、教师:读了这一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小女孩太可怜了;小女孩多么渴望温暖啊;穷人的生活太悲惨了……)

12、教师指导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怀着对可怜的小女孩的同情、怜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出小女孩感情的变化:擦燃火柴的矛盾、害怕;看见美丽幻想的喜悦、激动;幻象不见了的悲伤、失望。

1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法。

(1)找出描述幻象的句子,感情朗读。

(2)联系上下文说现实。

(3)对比幻象和现实谈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段落。

(三)合作学习,迁移学法。

1、教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余下的四次幻象。

2、学生合作探究,完成表格。

3、集体反馈,完成表格。

第几次擦燃火柴,幻象,现实

第一次,火炉,冷

第二次,烤鹅,饿

第三次,圣诞树,没有欢乐

第四次,奶奶,没有人爱

第五次,和奶奶一起飞走,寒冷、饥饿、痛苦

4、指名反馈,你们从这四次的幻象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

5、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小结:现实中的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人疼爱,所以她渴望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所以她一次又一次地擦燃了火柴。

6、教师:然而火柴一灭,暖和的火炉不见了,喷香的烤鹅不见了,美丽的圣诞树不见了。当她擦燃了整把火柴的时候,她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教师出示句子)

“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7、指名说说:你们是怎么理解这语句的意思的?(学生说一说)

8、教师小结: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渴望温饱,渴望爱,渴望幸福,这一切只能靠死来实现。真是太悲惨了!我们一起把这一感人的语句读一读。

9、教师:这四次的幻象中还有不少感人的语句,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读一读。

(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有策略地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再通过集体的反馈,大胆地交流自己读文的见解,达到自由表达感悟、集体求同存异、真正理会文本内涵的目的。)

四、探究,深化文本的主题

1、教师:小女孩的生活是悲惨的,但她死前却看到了那么美丽的东西。所以说这是一个凄凉而美丽的故事,故事的结局,也是那样的凄美。

2、指名读一读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

3、指名反馈:小女孩又次又饿,结果冻死在街头。她的嘴角上为什么还带着微笑呢?(因为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4、教师质疑: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看到了小女孩死前所看到的美丽的东西。可这“幸福”该怎么了解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集体反馈,教师引导。

(前一个“幸福”是因为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是说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

7、教师:同学们,在当时的社会,对一个穷苦的孩子来说,死就等于幸福。这告诉我们什么呢?

(社会的冷酷、世界的冷漠)

8、教师小结,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天气寒冷,更冷的是这冷漠的世界,是这冷酷的社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深沉打动了我们的心。有个叫刘倩倩的中国孩子读了这个童话,深受感动,写下了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首诗。

五、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者。安徒生运用虚实结合的方法,通过残酷的现实和美丽的幻象的对比,反衬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安徒生一生写下了一百多篇童话,受到全世界儿童和大人的喜爱。希望同学们用心去阅读,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六、布置作业

1、写几句话送给“卖火柴的小女孩”

2、阅读安徒生的作品。

女孩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能够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设身处地地引导孩子走进文本。 2.难点:让学生体会当年小女孩的生活情境,感受小女孩的悲惨辛酸。

四、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师生合作读 这是当年九岁的刘倩倩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今天,让我们也来读这个故事,(板书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全文,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静场,进行整体阅读,之后汇报。) 2、故事中的小女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学生汇报

三、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小女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卖火柴的呢? ⑴ 指名读。 文中说到了大年夜,告诉老师在大年夜你都做些什么呢?咱们再来看看美丽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呢? ⑵ 出示课件,谈体会。(小女孩卖火柴的录像片段。) ⑶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想想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呢?) 2、在这样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呢? ⑴ 指名读。⑵ 师范读。(小女孩实在是太可怜了,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部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 ⑶ 指名说。再读。

四、学习点燃火柴的部分 1、可怜的孩子在风雪中卖着火柴,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小手几乎冻僵了,于是她擦燃了火柴,在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景。谁知道小女孩共几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些什么? 板书:火炉 烤鹅 圣诞树 奶奶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幻景的语句读一读,体会这些幻景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幸福、美好、温馨、美妙。) 3、我们和小女孩一起来感受着美好的幻景吧。 (出示课件: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 ⑴ 眼前这种种美好的幻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你喜欢哪一次幻景呢?请把你最喜欢的多读几遍。 ⑵ 指名朗读。 4、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景? ⑴ 小组交流。 ⑵ 汇报。 ⑶ 师小结: 是啊,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只有寒冷,痛苦,饥饿和孤苦。然而,火柴终究是要灭的。小女孩看到流星时,想起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于是小女孩情不自禁的叫出声来,体会小女孩当时的心情,想想该怎么读第10自然段。 (激动、渴望、乞求。) 播放课件:朗读。

五、学习“冻死街头”的部分 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就这样被冻死了。让我们一起送送她吧。 1、小组讨论: 出示投影:课后思考题: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2、指名回答。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徒生童话里的一个小故事。课下,希望同学们能够多阅读几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生活。

女孩教案篇4

活动准备:

材料:彩泥、泥工板、红豆、卡纸等

课件:孩子的画、泥塑作品、轮廓画

音乐:奶牛歌、春之歌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手拉手入场。老师见到大一班的小朋友很高兴,你们高兴吗?一起向大家问声好!随着音乐给大家摆个最酷的造型。(播放音乐:牛奶歌)

2、区分男孩女孩的不同。老师发现刚才男小朋友的造型很酷、很帅、很有绅士风度;女孩呢都很文静、优雅,真是一群可爱的漂亮的男孩女孩。咦,谁能告诉我男孩和女孩在外型上有什么不同?

3、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

(1)老师这儿有小朋友的几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孩子自己的画)

(2)刚才的画,小朋友画的都很棒。老师这有一种特殊的材料,猜猜看是什么?(出示彩泥)彩泥怎样变成一副漂亮的男孩女孩画呢?应该怎么做,大家商量一下。

(3)请个别幼儿说说看。

小结:团圆、压扁、搓条的.技巧。

(4)老师带来了几幅小朋友用彩泥做的画,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泥塑作品)

(5)刚才图片中哪个最吸引你,哪个给你的印象最深,说说看。

4、了解制作方法,组织幼儿进行泥塑创作。

大家商量一下用彩泥作画的步骤,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小结:先画人物的轮廓来确定人物的性别。(出示课件:造型轮廓)不同的造型画法是不一样的,胳膊弯曲的时候,线条是弯曲的……

然后选择不同的彩泥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将彩泥均匀的粘在轮廓线内;最后进行外表装饰,可以借助毛线、豆子、小梳子等工具进行装饰。

女孩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这是一条世界上为流传的成功秘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

爱因斯坦

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板书:爱因斯坦

伟大

2.爱因斯坦简介。(交流)

3.读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明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2)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思考的问题。

用一、二句话说一说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间发生了怎样的事?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偶然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过程。)

(2)检查生字词。

蓬乱

纳闷

踱步

冷不丁

衣衫不整

蓄??

温柔

穿戴

手把手

一塌糊涂

难写、易错字指导。

蓬乱

温柔

一塌糊涂

穿戴

明词义,特别是:蓄着、踱步、冷不丁、手把手、一塌糊涂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边读边指导)

(一)、(1——3)偶然相撞。

(二)、(4——5)相遇。

(三)、(6)

相邀。

(四)、(7——8)相处。

三、精读、学习第一部分。

(一)引入故事。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与小女孩第一次偶然相僮的情形。那是(1940年的一天下午……师读第1节)

(二)精读第2节,思考爱因斯坦的怎样一个人。

同学们都知道了解一个人我们先要观察这个人。观察他的外貌、穿着、行为动作,再通过这个人的.语言、事例来了解他。

现在就请同学们,静下心来默读第2节,画出有关描写人物的各方面语句,认真思考你觉得爱因斯坦是怎样一个人?

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回答,加以引导、小结)

外貌

不拘小节,不修边幅

穿??

一边……一边……

只知“思考科学”

对话描写

平易、宽容、坦荡的胸?

(三)形成对比、产生疑问。

读第3节理解:小女孩的纳闷有没有道理?

(产生疑问,为下课学习体会爱因斯坦的伟大做准备。)

四、作业。

1.描红、抄写生字词。

2.思考:小女孩初见爱因斯坦心里直纳闷,请同学们回去思考爱因斯坦到底是不是“最伟大的人”。

《女孩教案模板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