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认识教案6篇

时间:2024-12-28 10:30:25 分类:工作计划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案中应注重目标导向,不少人在写教案时,缺乏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负数认识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负数认识教案6篇

负数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 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1)对接反义词(师说:前。生答:后)。

(2)教师做动作,学生对相反意义的动作。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一、 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 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上海、南京和北京图片及温度计图。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每个城市的气温或两个城市气温之间的比较。

追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个城市气温的?你是怎样看温度计的?

引出摄氏度℃和华氏度?埘的介绍,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

引导: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4 ℃(+ 4 ℃) - 4 ℃

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小结并板书:“+ 4”这个数读作正四,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4的前面加一个正号,“+ 4”也可以写成“4”;“- 4”这个数读作负四,书写时,可以写成“- 4”。

[说明:“零上4摄氏度”和“零下4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4”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2. 巩固气温的表示方法。

练习第2页的“试一试”。

介绍:气候状况与地形特点、海拔高度等有关。

二、 进一步认识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 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同步出现与海平面的比较)

提问: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要求: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 米,可以记作:+ 8 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2. 归纳正数和负数。

小结:我们用这些数分别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课件同时呈现:温度计和海拔高度图,其中0℃和海平面用红色线标出)

[说明:教师将温度计、海拔高度图同时出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零度刻度线、海平面是分界点。零度以上、海平面以上为正数,反之,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

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出现:

① + 4、19、+ 8 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上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上的高度,- 4、- 11、- 7、- 155表示的都是零度以下的气温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② + 4、19、+ 8 都大于0,- 4、- 11、- 7、- 155都小于0。

小结:像+ 4、19、+ 8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 4、- 11、- 7、- 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完成板书)

3. 练习。

(1)完成第6页第2题。

提问: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负数,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2)完成第7页第5题。(图序调整)

题目改为:读一读下面这些温度,你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分别说出:水结冰的温度是0℃,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 ℃。

学生可能出现:这些数有的是正数,有的是负数,正数比0大或负数比0小。

[说明:教者将题中三个温度做了适当调整,先让学生读数,再谈读数后的感受,学生有的说水沸腾的温度太高了,有的说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太低了。通过读数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 5 + 26 8 - 40 - + 103 0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说明:本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教师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4)完成第6页第3题。

学生可能出现:

①1、2、3、4、5,- 1、- 2、- 3、- 4、- 5

②有分数、小数或整数(除0外)各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方式读一读写的正数和负数。

如1、- 1、2、- 2……感受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正数有无数个,负数也有无数个。

如1、2、3、4、5,- 1、- 2、- 3、- 4、- 5,感受这组正数读起来越来越大,负数读起来则越来越小。

对于第二种情况,让学生感受到过去学过的除0以外的整数、小数、分数都是正数。

教师随后用数轴表示出正数、负数和0的关系。

[说明:充分挖掘习题功能,在展示学生个性化表达的同时,丰富学生对负数的认识,这是对这道习题深入研究、灵活运用的结果。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一种情况,巧妙引出正数和负数的对应关系,体会正数和负数是无限的;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二种情况,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正数与过去所学过的数之间的联系,同时巧妙地引出数轴,为学生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作了很好的渗透。]

三、 在生活中应用负数,初步体会正负数是相反意义的量

1. 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电梯间里标识的楼层数、商场购物导示牌上的正负数)

2. 完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下面是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收入用正数表示、支出用负数表示)

小明家六月份很有意义的一笔支出是什么?

3. 推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也可以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

介绍第9页“你知道吗”负数的产生史。

总说明

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一与众,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如何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呢?

课始,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4”这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前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课中,利用学生随意写的5个正数和5个负数,引导学生观察,以前学过的整数(除0外)、分数、小数都是正数,在这些数的前面增加一个负号,就有了负数的集合,这样抓住了负数与过去所学的数之间的联系,感受了数的发展。

本课的读数教学也很有特点,注意赋予读数以新的内涵。如让学生在读过南极气温、水沸腾的温度后联系自己的经历说感受,这给了学生更多的体验数的机会,“太冷了”“太烫了”,原来没有生命的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数感也在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再如,让学生在读数中加深对负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成对地读数:1、-1……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到负数与正数是对应的,理解负数集合与正数集合同样无限;有序地引导学生读正数或负数,1、2、3、4、5,-1、-2、-3、-4、-5,让学生感受负号后的数越大,值越小,理解负数、0、正数三者间的联系,完成小学阶段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负数认识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例,经历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简单事物的过程。

2、进一步认识负数,初步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意义相反的量并会运用。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正、负数表示事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珠峰的海拔高度是多少?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对,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负数,请看这是妈妈12月份家庭收支记录。(打开书)

二、设计记事卡

1、观察收支记录,了解其中的内容。

2、讨论有没有更好的.记录方法。

3、提出“设计一张记事卡,记录家庭收支情况”小组合作完成。

4、交流设计记事卡。

5、评价学生设计的记事卡,说一说各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用负数表示支出钱数的记录方式较简单。

三、典型事例

师: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1、教师介绍教材中用正、负数表示的典型问题。

2、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四、练一练

1、让学生自己填空。

2、先了解养鸡场的记录内容,其次设计表格,最后交流设计的表格,鼓励学生算出目前有鸡蛋的千克数。

3、鼓励学生给自己家设计一张记事卡。

五、问题讨论

1、先看图了解奶奶取款时发生了什么情况?

2、讨论“结余—200元”是什么意思?

3、推算一下奶奶卡上原来有多少钱?

教学后记:

通过吐鲁番盆地、楼房地下层等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设计记事卡,使学生了解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收入和支出,让学生明白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负数认识教案篇3

教材分析

1、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和分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

2、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如气温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

学情分析

负数这部分内容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重要基础。小学生对负数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点:

1、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联系实际的素材来渗透负数的概念。

2、要通过实际感知,动脑感悟,小组讨论理解,逐步培养数感,促进认识和理解。

3、教学中应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的量。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负数的认识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及归纳总结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的意义。突破方法:创设情景,合作探究。

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突破方法:列举、比较、分析。

负数认识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p1—3 练习一 1—5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一、 教学例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显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0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19摄氏度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3摄氏度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0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3摄氏度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规定零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3前面加一个“+”——正号,“+3”也可以写成3。“-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要先写“-”——负号,再写3。(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2)小小气象记录员

二、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2、练一练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论。

师:象+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

练一练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

正数 负数

2、每人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 4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 水中的鱼 烧好的鱼

负数认识教案篇5

?认识负数

(一)》教案

汪海梅

教学内容:课本p1~2例1~2,p3练一练第1~2题,p6练习一1~6 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播放天气预报音乐或节目片头。

谈话:伴随着这熟悉的音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老师从中收集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地气温资料,并通过温度计表示出来。

二、教学例1。

(一)1、出示例1的三幅三个城市某一天最低气温的温度计图。

师介绍“℃”和“℉”的含义,说明我国是用摄氏度“℃”来计量温度的,适当指导看温度计的方法。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追问: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2、小结:上海的气温是零上4℃。以0℃为分界线,一个在0摄氏度以上,一个在0摄氏度以下。一上一下,正好相反。那你们知道在数学上怎样区分和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呢?为了便于表示,通常规定零上4摄氏度记作+4℃(或4℃),零下4摄氏度记作-4℃。

(二)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读法:“+4”读作正四。写法:在4前面加一个正号,“+4”也可写作“4”。

读法:“-4”读作负四。写法:先写负号再写4。(示范写)

指导完成“试一试”。

三、教学例2。

(一)介绍新疆吐鲁番盆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情况。

指出:吐鲁番盆地的气温在一天当中有如此大的变化,与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以及海拔高度有关。

结合图,简单介绍海拔高度的含义:海拔高度是指某地与海平面比较,得到的相对高度。

(二)出示例2中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图。问: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

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表示这两个高度吗?

(三)小结: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848米,通常称为海拔8848米,可以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通常称为海拔负155米,可以记作-155米。

(四)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分组讨论。

出示+4、19、+8848、-155这些数,提出要求:前面,我们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以及海平面以上和海片面以下的高度。仔细观察这些数,你能将它们分类吗?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分类结果。

说明:像+4、19、+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

4、-111、-

7、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板)

结合例题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引导观察: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分界点,0℃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用负数表示。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启发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小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四、做“练一练”。

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2题。

五、巩固练习。

指导完成“练习一”第1、2、3、4、5、6题。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数?你能说说有什么收获吗?

负数认识教案篇6

教学目标 :

1、在游戏中寻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2、通过温度计的演示,学会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正负数的意义,难点是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

教学准备:

课件、背景资料、温度计、挂图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说反正话》。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向上看(向下看) 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

引入谈话: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意思相反的情况存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二、初步认识负数,教学读写方法

1、创设情境引入:

同学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素有“火洲”之称。下面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那里的奇异风光。(课件展示)

提问: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

2、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及0度的含义。

师:信息中用了很多数据来说明吐鲁番的气候特点,我们先来看这两个温度。(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知道生活中用什么工具测量温度吗?

师:(出示教具温度计)上面的1小格是1度,中间红色的纸条代表温度计的'液柱,你能找

出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吗?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从0度开始往上数13个格是零上13摄氏度,从0度开始往下数3个格是零下3摄氏度。)

师:为什么零上13摄氏度要往上数,零下3摄氏度要往下数?

生:因为零上13摄氏度比0摄氏度高,所以是从0摄氏度开始入上数13个格;零下3摄氏度比0摄氏度低,所以是从0摄氏度开始往下数3个格。

师:零上8摄氏度怎样找?零下5摄氏度呢?

师结:也就是说,找零上温度从0摄氏度开始往上数,找零下温度从0摄氏度开始往下数。0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线。

3、探究正负数的表示方法:

师:像零上1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这种表示方法看起来有点麻烦。你能用一种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吗?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找到一种更简洁的表示方法。

学生交流。

师:你们想法与数学家的一模一样,也是用“+”“—”表示。(板书:+13℃、—3℃)以0度为分界线,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用负数表示。“+ 13”这个数读作正十三,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13的前面加一个正号;“- 3”这个数读作负三,书写时,在3前面加一个负号。我们以前熟悉的“+、—”号在里是正负号。

4、了解负数的历史。

师:看来啊,负数的出现还真得是很有必要,那你知道哪个国家最早出现了负数吗?让我们通过一段资料一起来回顾负数的历史。

电脑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公元100年,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就明确提出了负数的概念,以及正、负数的运算。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数学家刘徽晖更加明确了负数的意义。

在算筹中,刘徽把两种表示相么意义的算筹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常规定红色的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的算筹表示负数。而西方国家认识正、负数则要迟于中国数百年。

请学生谈感受。

5、巩固气温的表示方法。

请同学们在本上写出其余的四个温度,找一板演。

6、表示海拔高度。

师:我们再来看这条信息,(电脑出示)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你能用刚才这种表示方法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

海平面在这里相当于分界线,比海平面高就是“+ ”,比海平面低就是“—155”。

下面请你们用这种方法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课件出示)

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8.43米,死海比海平面低330米,泰山比海平面高1545米。

7、揭示正负数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用数学符号(+-)表示出了零上、零下温度,比海平面高、比海平面低的高度。每组量表示的意思有什么特点?(意义相反)

师:表示意义相反的量,我们要用正负数来表示。像+13、+38这样的数是正数;-3、-10这样的数是负数。(板书)

8、举例理解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同学们,你们能再写几个正数和负数吗?(学生举例)

正数有多少个?负数呢?

9、自主练习1。

师:7是什么数? (学生交流)

正数前的正号可以省略不写,那么负数前的负号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0是正数不是负数?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师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0、找生活中的正负数。

师:你能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都用正负数表示出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你能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

(他们的意义是相反的。)

师结: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三、课堂练习:(课件出示)

1、填空题:

(1)车内上来8位乘客用+8表示,下去5位乘客用( )表示。

(2)粮店运进大米60吨,记作60吨,运出12吨可以记作( )。

(3)妈妈领取工资1500元,记作+1500元,那么,妈妈帮小明买书用了120元,记作( )元。

(4)小张参加奥运知识竞赛,答对一题得了50分,记作( ),那么答错一题扣了50分记作( )。

(5)小平家住的楼房有15层,地面以下有2层,地面以上第12层记作+12层,地面以下第一层记作( )层。

2、做自主练习5和7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希望同学们能用一双数学的眼睛、智慧的头脑来发现生活中更多用正负数表示的有相反意义的量。

《负数认识教案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