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以内加法的教案精选6篇

时间:2024-06-07 09:31:20 分类:工作计划

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我们需要在教案中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评价和评估方式,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组织课堂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十以内加法的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十以内加法的教案精选6篇

十以内加法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复习100以内数的形成

活动重难点:能进行20以内的加法。

活动准备:加法板、红蓝定规尺、题卡 。

前经验能进行10以内的加法。

活动过程:

一、走线活动:播放舒缓的'走线音乐,幼儿自然进行走线活动。

二、在线上活动:问答游戏---10的合成三、蒙氏数学工作内容—20以内的加法

1、介绍活动名称与使用教具,并将教具端放于桌上。

2、将红蓝定规尺依次取出,按9—1的顺序依次排列在加法板的左侧;以同样方法将红色定规尺排列在右侧。

3、出示题卡:4+7=(背面写有答案11),把题卡放在加法板上方。

4、将蓝色定规尺4排在第一行,左侧与方格对齐(占用1~4的方格);再取红色定规尺7,排在蓝色定规尺的后面(占用5~11的方格)。此时红色定规尺的右端对着数字11。

5、教师把着数字11说:“4加上7等于11。”并数一下加法板上的刻度,看是否正确,再将题目卡翻过来,确认自己的计算结果。

6、对照后,请幼儿将结果“11”写在题卡上,再将定规尺放回原来的位置。

7、教师出示另一张题卡,请幼儿自己独立计算。

8、幼儿自己继续进行练习,直至不愿继续为止,收好教具与工作毯。

四、幼儿自由工作、教师指导。

活动延伸:请幼儿相互配合进行出题做题。

活动反思: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幼儿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好的成效。

十以内加法的教案篇2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27-6=32-9=

35-20=50-30=

师:真棒!大家对已学的减法计算掌握得都很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65-54,问题②算式:65-48。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Ⅰ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Ⅱ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Ⅲ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具象化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退位减法。

对于不退位的减法学生都会做,而退位减法有小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往前一位借位,相当于给这位数加上10,再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始终不明白计算方法的学生,可采用小棒图帮助他们理解。

2、注意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为未来教学做铺垫。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列竖式笔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讲解中主要涉及口算,但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列竖式笔算会继续使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以内加法的教案篇3

活动内容:

10以内序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学习序数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2、提高幼儿正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从不同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能够在教师帮助下尝试正确说出观察结果。

活动重点:

能用序数词表示物体排列次序。

活动难点:

能从不同方向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次序。

活动准备:

物质:白板、贴绒教具(若干)、1—10数字卡片、果盘

知识:幼儿已有的序数经验

活动形式::

集体教学,集体和个体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游戏“排排座坐火车”,随着游戏音乐,教师将小椅子纵向一字排列,一组9把椅子组成一列火车,贴有火车头标志。提问:“你坐在第几个座位上面?”让幼儿回忆复习以前学过的`序数知识。

二、展??

1、认识10以内序数

(1)教师出示台阶和花朵贴绒,请幼儿数一数有几级台阶,几朵花。接着把各种花逐个放上不同的台阶,请几名幼儿从下面开始数,说说10朵不同颜色的花分别在第几级台阶。

(2)请10名幼儿上来每人拿一贴绒,放在不同的台阶上,分别说一说自己摆放的是什颜色的花,从下面开始数,摆在第几台阶,其他幼儿评判说得对不对。

2、区分基数和序数

(1)教师出示贴绒图片,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有几个盘子,再说一说从左到右(或说从右到左开始数)每个盘子的顺序。幼儿数对以后,教师再请几名幼儿数一数,每盘有几朵花,引导幼儿发现盘子里有几朵花和盘子在第几个是不一样的。教师提问,有几朵和第几个一样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小结:有几个和第几个不一样,一个是说有几件东西,一个是说排在第几。

(2)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轮流用手里的图片任意排队,互相说各个果盘的次序,并数一数各个盘中水果的有几个,进一步明确有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3、活动延伸:游戏“跳格子”教师把幼儿分成10人一组,玩跳格子的游戏。教师先在地上画几组10个连续的大格子,从1到10标上数字。各组幼儿按顺序在数字卡片中抽一张数字卡片,说出自己抽到的是什么数,然后按卡片上的数,一次一格,单脚或双脚跳到相应的格子里,直到组里所有的幼儿都跳进格子里。(户外活动进行)

三、结束

教师小结,对活动过程中回答问题好的幼儿提出表扬,鼓励幼儿大胆发言,积极动脑。

十以内加法的教案篇4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教师以“估算”为线索,展开教学。

①在解决问题中进行估算。教师在引入主题,展会讨论,巩固练习等五一节上创设了一系列的情境:如收集矿泉水瓶,乘火车和乘飞机,购物,看书等。以生活化的情境为载体,以估算为内容,把解决不同类型的实际问题和估算紧紧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的实在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②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学生的思维各不相同,想出来的方法也是各有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估算时鼓励学生寻求多样化的合理估算方法,肯定学生独特的想法。如在估算“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时,学生就想出了多种合理的估算方法,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而且也看出他们理解了估算,懂得运用估算。

③发展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流利的数学表达能促进更广阔的数学思考。教师重视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估算过程。学生在表达中加深了对估算过程的印象,对估算理解也更准确。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②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③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第98、100页采图(或相应多媒体课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矿泉水瓶能再利用吗?矿泉水瓶是塑料做成的,属于可回收物质,可以回收进行再次利用。大家看看二年一班一个月来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况。(电脑展示例题5;收集矿泉水瓶情况)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①根据统计表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从这个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量吗?

学生根据统计表提供的教学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

a.第一周和第二周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b.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了几个矿泉水瓶?

c.第三周和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第三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

②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a.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怎么列式?

板书:192+219=

师:不计算,估一估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矿泉水瓶?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并对计算结果作出预测和解释。

十以内加法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学生掌握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法,掌握5、4、3、2加几的加法。

2、能熟练应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来计算5、4、3、2加几。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计算5、4、3、2加几的加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口算题卡。

9+5???9+3???8+5???8+3????9+4

9+2???8+4???7+5???6+6????6+8

7+6???7+8???9+6???9+9????8+8

让学生看题说得数,并选择其中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快速算出来的。

教师:大家都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9、8、7、6加几的式题,真不错!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些方法来学习5、4、3、2加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4。

教师出示例题1:5+7=□?5+8=□??4+8=□??3+9=□,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和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算法。

2、提问:怎样想才能很快说出得数?

学生汇报自己的.算法。

3、教师组织学生比较,体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计算,这种方法更快一些。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5页“做一做”第1~3题。

(1)第1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题都是上下对应的,上面是大数加小数,下面是相应的小数加大数。

(3)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教材第95页数学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以游戏形式展开。

3、完成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1~5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十以内加法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

练习卡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春天来了,天气暖了,小草变绿了,小树发芽了,外面的景色真美!瞧!小朋友们正准备坐船出游呢?

2、出示主题图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收集信息

师:从这幅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筛选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这么多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与乘船有关的数学问题?

(1)独立思考

(2)汇报交流

师:如果2个班坐一条船,我们可以怎么安排?

(3) 讨论解决问题策略,老师进行及时归纳梳理:

方案一: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

方案二: 1班,4班坐一条船;2班,3班坐一条船

方案三: 1班,3班坐一条船;2班,4班坐一条船

3、添加条件,确定研究主题:

(1)明确限乘68人所表示的含义,最多不能超过68人。

(2)确定研究主题

师:以上3种方案是否都行呢?我们先来研究第一种方案。

1班,2班坐一条船;3班,4班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三、探究算法,学习新知

(一)分组自主探究1班、2班合坐一条船;3班、4班合坐一条船,能坐得下吗?

1、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分工合作,列出算式

(2)静静地思考,写出得数,并把方法简单地写在表格里。 比一比,谁想得方法多?

(3)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4)写好得小朋友,跟伙伴交流下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2、读懂活动要求,列出各自的`算式并让学生明确自主探究的方向是: 研究 23+31=? 32+39=?有多少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并对自己的方法进行补充完善。

5、分组汇报交流

6、算法的初步优化:这么多的方法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之后发现,以上的方法都是从十位算起,进步感知直接从十位算起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7、揭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听算练习:

2、拓展延伸:

(1)解决如果我们按班级来乘船,怎么安排比较合理?

(2)解决如果我们按人数乘船,两条船够吗?

(3)你觉得哪种好?让学生从切身感受出发选择合适的方案

五、回顾总结

1、由老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了什么?

2、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体会?

《十以内加法的教案精选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