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6篇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教学任务,以便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准备好教案可以让教师更加有条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更加系统和有条不紊,以下是合同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语文教案参考6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3。培养学生看图和读书的能力。
重点:
学会dtnl的音、形。
难点:
练习dtnl与aeiu相拼的音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指读6个单韵母。
2.齐读4个声母b p m f
3.认读音节:b4 b! p2 m^ f$
二、指导学习声母
1.学习d
(l)(出示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马在奔跑)
(2)示范发d的音,d就是马奔跑时发出的`声音,发d音时,舌夹抵住上牙床,舌尖突然放开就能发出这个音。
(3)学习顺口溜:左下半圆d-d-d
(4)d——b有什么区别?
2.学习t
(1)(出示第二幅图)图上画了什么?t的形状像什么?(伞柄)
(2)示范t的发音,方法与d差不多,但t要送气。
(3)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伞柄朝下t一t一t
3.学习n
(1)(出示第三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个门洞)
(2)n的顺口溜:一扇小门n-n-n
(3)示范发音:发n音时,用舌尖顶住上牙床,让气从鼻子里出来。
(4)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i
(l)(出示第四幅投影)图上画了什么?(一根小棒)
(2)示范发l音,发音时舌头顶住上牙床,让气从舌头边出来,叫舌边音。
(3)学生练习发音
(4)学习顺口溜:一根小棒l一l一l
5.指导书写:
d的形状像什么?(马蹄印)d的笔顺:c d共两笔,占中格和上格。
t的笔顺:| t共两笔,t写在上格和中格。
i n共两笔,占中格。
l竖要写直,占中格和上格。
三、巩固练习
1.认读声母d t n l
2.说顺口溜猜字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声母d t n l
2.区分bpd的不同点,m和n的不同点,t和 f的不同点。
小组讨论,指名说。
3.拼读音节:指名读、齐读(板书)
ba bo be bi pa po pe pi
ma mo me mi fa fo fe fi
二、学习拼读
1.看图练说,图上画了什么?
2.出示音节d。
自由试拼、指名拼读,集体拼读。
3.出示音节n、t、l,
分小组拼读、指名拼。
4.教直呼方法,拼音时,先摆好d的口形,紧接着用d的本音连带调a的韵母,一口气呼出音节
用同样方法看图学习其他音节
da、di、tu、nu、li、lu、ni、na。
三、出示音节,让学生练习拼读或直呼
da de di du ta te ti tu
四、拼读音节并作比较
naacute; nǚ lugrave; lǘ dǎ duacute; tǎ tugrave;
五、指导学生朗读课后短文
六、总结
我们学习了四个声母dtnl,它们发音时都用舌尖顶住上牙,口形像e一样半开。
教学后记:
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想象的能力。
2、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鼓励孩子的发明创新。
4、培养学生借图画看懂故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5、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自己设计的桥(图或实物),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进行朗读训练。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己大声地朗读韵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和“口”合起来是“舌”;
“舌”和“甘”合起来是“甜”;
“土”和“里”合起来是“埋”;
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的部件在桌上摆一摆。
4、交流所摆生字:舌、甜、埋、棉、闪、闯、闷、拿、掰、跌。
5、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
〖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⑴ (出示字卡)学生认读并说说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义)。
⑵ 选择适当的字填在书上的( )里。
⑶ 集体订正。
⑷ 扩展练习。
坐 座 圆 园 声 生
( )位 公( ) 学( )
请( ) ( )形 ( )病
2、我会读。
⑴ 自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⑵ 小组合作学习,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⑶ 指名读,并说说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处。
⑷ 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园、因”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太阳要表达的美好心愿体会作者想像之美。
4、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所表达的心愿。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种太阳》歌曲录音带,多媒体课件,绘画用品。
?教学过程】
一、绘画激趣,想象导入
上课伊始,让学生动手画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太阳,鼓励学生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让学生对画太阳有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绘画导入新课,开启了学生想象之源,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为学习课文及课后想象说话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要注意的事项,学生按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
2、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读字音,标出生字词,多读几遍,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再读生字,发现翘舌音、前鼻音等字音难点,并在小组间互相交流,达到组内组外互助学习,在此基础上,再用“开火车”读、齐读、抽卡片等多种形式巩固读音。
3、齐读课文,要求读通、了解“我画了什么样的太阳,送给了哪个季节”,让学生整体感知想象的奇特。
三、诵读课文,说演结合,体会想象之美
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读文诵文,读中感悟作者在画太阳时想到了什么,同时辅助说说、演演感受课文文字之美,想象之美。
1、学生自己读文,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多读几遍,并读同桌听,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文。
2、以学定教,学生喜欢读哪段,就指导学生读好哪段:
“绿绿的太阳”一段:把课件演示的“夏日炎炎”图片和课文挂图中的“绿太阳”图片相比较,让学生说说炎热夏天,烈日当空时的感受和愿望,体会作者画绿太阳时的目的是想让大地一片清凉,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金黄的太阳”一段:请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读完此段后,老师用课件演示“秋日果园硕果累累,秋叶飘飘”的景象,教师边读边引导学生看,然后请学生上台即兴想象表演“落叶邀请小伙伴品尝水果”的情景,诱发学生边读边表演的兴趣,再让他们分四人小组一起读读演演,这样学生就在欢快有趣的说演中,明白了作者在画金黄的太阳时想到了秋天的果园和金黄的落叶。
“红红的太阳”一段:让学生看着“漫天飞雪、寒风呼啸”的景象,说说此时的心愿,再请学生读读,进而体会作者画红太阳想让红太阳给冬天带来温暖。
“多彩的太阳”一段:让喜欢这一段课文的学生齐读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美景。请学生边看边说说自己想到了什么,说说春天的诗句,让学生体会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感悟到作者想象之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赛读。
3、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⑴、挑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背下来,小组内互相交流,然后背诵其他段落。
⑵、按课文介绍季节顺序,由教师引导背诵。
四、口语交际
想象说话,请学生联系课前所画的太阳,仿照课文想象说说,“我画了什么样的太阳,我是怎么想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看谁想得最奇妙,再让学生拿自己的画,找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口语交际。
五、指导书写,总结全文
1、请学生齐读生字,重点指导“园、因”二字,然后描红、书写。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
2、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本课的心得,可说学文体会,可说识字心得,也可说想象中的感受,教师适时补充,最后总结,只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就能开出美丽的想象之花。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c、ch,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会读音节ci、chi及其四声。能准确拼读带有c、ch的音节。
3.能借助儿歌区分平翘舌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重点难点
重点:读准声母c、ch和它们的音节ci、chi。
难点:区分平翘舌音。
教学准备
拼音示教板,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声母c、ch,能在四线格中正确书写。
2.会读音节ci、chi及其四声。
3.能借助儿歌区分平翘舌音,帮助学习普通话。
重点难点
重点:读准声母c、ch和它们的音节ci、chi。
难点:区分平翘舌音。
教学准备
拼音示教板,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7)
1.出示卡片z、zh、zi、zhi,抽读、齐读。
2.比较z-zh、z-zi、zh-zhi,回忆学法。
二、学习新课(15)
1.引导学生运用学法学习c、ci。
(1)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刺”是第几声?第一声怎样读?
(2)出示c,领读,讲发音要领(发音方法同z,只是气流比z强一点)。指名读。
(3)识记,发挥想像,自编儿歌,相机书空。
(4)引出ci,说说这是什么?怎样读?你怎么知道的?试读、领读。
(5)比较c-ci。
(6)练读ci的四声,利用ci的四声练习组词、说话。
2.运用学法,自主学习ch、chi。全班交流,老师点拨。
三、看图学儿歌(8)
1.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2.让学生自主学习儿歌。
3.老师教读,小老师教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练习。
四、指导书写(5)
让学生完成读读写写记记。
五、布置作业(5)
抄写c、ci、ch和chi。
板书设计
cch
ccichchi
教后感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
2.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3.能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4.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5.背诵积累古诗《梅花》。
6.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读准词语,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学会自己借助拼音阅读短文。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联系生活,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正确认读8个词语。认识11个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
tào mào dēng xié kù
手套帽子登山鞋运动裤
tú hú zhàng peng zhǐ zhēn
地图水壶帐篷指南针
1.读一读这首诗,看看有什么特点?
这些都是描写观察大自然必需品的词语。(板书:观察大自然必需品的词语)
2.两组词语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组词语描写去野外观察大自然时,需要穿的衣着。
第二组词语描写的是去野外观察大自然必需的用品。
3.离开词语,你还认识这些字宝宝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帽、裤、帐、篷、指”。比如“帽”,读“冒”音,“巾”表示字义。
加一加:“革土土”是“鞋”;“口冬”是“图”“钅十”是“针”。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手套脚套帽子草帽登山登上登山鞋皮鞋裤子长裤地图图画水壶茶壶帐篷指南针手指指南针针线
(重点指导生字:翘舌音“指针”后鼻音“登帐篷”。)
4.练一练,学运用。
扩词。
帽()()()套()()()
登()()()鞋()()()
针()()()图()()()
5.我拓展,我积累。
(1)小朋友,如果你去野外观察大自然,还准备带哪些衣物?
我想带手电筒、睡袋、炊具、安全绳、急救包、登山杖。
(2)除了衣服,去野外观察大自然你还准备带哪些必需的用品?
我想带雨衣、冲锋衣、遮阳帽。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认识生字和新词,提高学生积累字词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谜语诗,学会与户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认识了11个生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2.能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
二、学和用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出示:
迎上去穿衣裳甩甩头
追上去披红袍摇摇头
1.体会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
(1)读一读这几组词语,想想加横线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一组中“迎”是“对着,冲着”,是面对面的动作。“追”是“赶,紧跟着”,是同一方向的动作。(板书:表示动作的'词语)
第二组中“穿”的意思是“把衣服、鞋袜等套在身上”;“披”是“覆盖在肩背上”,“穿”的动作比“披”复杂。
“甩”的意思是“抡、扔”;“摇”的意思是“摆动”,“甩”比“摇”的动作快,用的力气大。
(2)练一练,学运用。
找出这些动词对应的图片,并连一连。
(3)我拓展,我积累。
选一选,填一填
迎上去追上去
①早晨,我看见老师,()打招呼。
②我从地上捡到一个钱包,发现是前面叔叔掉的,赶忙()把钱包还给他。
穿衣裳??????披红袍
③哥哥当兵去了,我们全家给他戴红花,()。
④早晨起床,我会自己()。
甩甩头??????摇摇头
⑤看到我的考试卷,妈妈无可奈何地()。
⑥小鲤鱼在池塘里摇摇尾巴()。
2.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说说你的日常生活。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平常我在池子例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1小朋友,上面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第一个句子是是用“……有时候……有时候……”表示“不同的时间”。
比如,我有时候想唱歌,有时候又想跳舞。
第二句是用“在……在……在……”表示“不同的地点” 。
春天到了,我在树枝上发现了嫩叶,我在草地上发现了草芽,我在河岸上看到了桃花,我在天空中发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板书: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
(2)练一练,学运用。
你能试着用上面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的生活可丰富了,有时候我很忙碌有时候又很悠闲。)
平常我都是在学校写作业,在家里读书在培训班练舞蹈,在公园里和爸爸、妈妈散步或者看爷爷下棋。
?设计意图:认识“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的句子,并会联系生活用仿照这种句式说句子。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3组动词。能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注意有的字左边窄,右边宽;有的字左边宽,右边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
二、书写提示
1.看提示
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如“作、法”,有的左宽右窄,如“都别”。
2.小朋友,观察上面的字,说说有什么特点?
“作、法”这两个字是左窄右宽。
“都、别”两个字是左宽右窄。
3.如何写好左窄右宽这些字?
“作”左窄右宽,左低右高。“亻”写在左半格,“乍”第二横画横在横中线上,横画间距均匀。
“法”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氵”第二笔和提收笔在横中线上,“去”长横起笔于横中线下。
“都”左宽右窄,顶部左高,底部右低。左边横画间距均匀。
“别”左宽右窄,“另”横折钩贴着横中线和竖中线。
4.写一写
(1)观察字的写法,说说它们的笔顺。
(2)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3)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作都法别”,学会书写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生字规范学生写字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写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则,同学们都表现的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积累古诗《梅花》。
2.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会阅读的乐趣。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
二、积累和阅读
板块四:日积月累
出示《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重点指导读准“凌、墙”的后鼻韵母,读准翘舌音“数”和“枝”。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读读想想
(1)再读词语,想一想这首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这首诗写的是冬天的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景象,赞美了梅花的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板书:春景图)
(2)这首诗中你能读懂哪个词语?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凌寒:冒着严寒。遥:远远地。
知:知道。为: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3.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结合插图,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诗意: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板书:不畏严寒、独自开放)
4.拓展阅读《墨梅》
墨梅
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板块五:我爱阅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短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听范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小朋友们,读了短文,你知道《企鹅寄冰》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从中了解了哪些知识?
这篇短文讲南极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寄冰的趣事,介绍了非洲炎热、南极寒冷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板书:冰遇热变成了水,水遇冷变成了冰)
4.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1)冰寄到狮子那里变成了水,为什么退回来又变成了冰?
因为非洲炎热、南极寒冷,而且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
(2)读了短文,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读了故事,我明白非洲、南极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三、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认识了古诗,学会了读和讲童话故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好故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表示动作的词语
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宽右窄
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
冰遇热变成了水,水遇冷变成了冰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的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应多放手让学生训练,师稍作讲解引导。
一年级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两个新偏旁,学习生字“世”、“界”、“美”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在读课文的同时,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
重点难点:
1、学会“世”、“界”、“美”三个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了解小鸡孵化的过程,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闻声导入,教学第四自然段
1、播放小鸡叫声
2、小朋友,你听到了什么?
你听明白小鸡说的话了吗?它是在说——
[课件出示“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齐读
3、教学“……”及abb型表示色彩的词语
世界多美呀,你从哪里看出它的美了。(颜色美: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这些表示词语和其他表示颜色的词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abb)
只有这些美丽的颜色吗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你能帮作者补充几个相同形式的词语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那小鸡一开始看到的世界就是这么美的吗?它又是怎样才看到了这么美的世界的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翻到101页,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相机教学课文1-3自然段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小鸡是怎样才看到这美丽世界的呢?(先要鸡妈妈孵)
[课件出示]母鸡蹲着孵小鸡,一蹲蹲了许多天。
重点字词:蹲着、许多(体会母鸡孵蛋的辛苦)渗透小鸡在鸡蛋里怎样孵化的小知识。(孵化21天才出生,看见的是蛋壳)
指导有感情朗读。
2、小鸡一开始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为什么?
3、引导学生朗读,抓住“先……后来”“睡、醒了、看见、想”这些词语了解小鸡孵化的活动变化。
四、教学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是呆在蛋壳中多没意思啊!如果你是小鸡,这时想干些什么?
2、指导读好: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儿化音)(谁来演一演啄蛋壳)
3、你们才出生不久,力气是那么小,啄起来可费劲了,谁再来试试?
[课件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啄呀啄呀,很久,才,小小的”体会辛苦)
指名读(相机指导)—加动作读—齐读
4、小鸡啄呀啄呀,终于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让我们赶紧伸出小脑袋去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呀?
[课件出示]: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5、相机教学“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蓝湛湛:通过天空对比图让学生理解,是很深、很广袤的蓝
还有什么东西也是蓝湛湛的?(出示大海图)
绿茵茵:出示树林图帮助学生理解,是绿中带黄,毛茸茸的新绿
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绿茵茵的?(出示草地图)
碧澄澄:通过小河对比图帮助学生理解,形容水很清,一眼能看到底。
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绿茵茵的?(出示小溪图)
6、原来从洞眼里看到的世界这么美呀!赶快轻声自由读一读,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比一比谁看到的世界最美!
7、指名朗读,其余同学在静听中努力想象画面。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再读,你们脑海中的画,会更鲜艳,还会有好听的声音,试试看!)
带着脑海中的画面,一起来读一读
8、小鸡从洞眼里只看到这些东西吗?句子中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
9、哪只小鸡愿意来说说,你还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随意说一说
你能照书上的格式来说一说,看到的美景吗?(相机出示图和句式)
()是()的。(要求用颜色的词,abb型)
五、教学第三自然段
1、小鸡,你们从小洞眼里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东西,想说什么呀?
[课件出示]“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
齐读—指名读(相机指导)——齐读
2、这时,小鸡你的心情怎样?(可高兴了)那你又会想去做什么呢?
(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美丽)
3、小鸡和大家想的一样,急着要出来啦!快看——(播放小鸡出壳的动画)
[课件出示]: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4、现在你就是那只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了,谁来把你的急切与兴奋读出来。
5、读得真好,愿意跟跟你的好朋友们一起演演小鸡是怎么钻出壳的吗?
6、指名一人上台演。(钻出来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演,老师念。[课件播放叫声]
7、谁来说一说他演得好不好?为什么?(一撑:快;站起来:慢)
8、一起来演一演好吗?(齐读第三自然段)
六、拓展迁移
1、小鸡,你钻出了壳,现在最想干什么?(四处走走看看)
2、你会到哪些地方?会看见些什么?
3、说话:小鸡来到,看见_______是________。花园里、动物园里、草原、校园、旅游景点……)
七、小结巩固
1、小鸡去了那么多地方,忍不住“叽叽,叽叽”地叫起来,象是在说——(世界多美呀)
[课件出示“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齐读
2、师结合图片小结孵化过程[课件展示图片]
3、你能象老师一样看着图片,用自己的话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小鸡是怎样才看到这个美丽世界的吗?
(同桌练说——指名说)
4、师和大家一起看着图片,试着来把课文背一背,好不好?[课件播放孵化过程]
5、增加难度,一起来加上动作演一演,好吗?[课件播放孵化过程]
八、教学生字“世”、“界”、“美”
1、小鸡去了那么多地方,忍不住“叽叽,叽叽”地叫起来,象是在说——(世界多美呀)
2、是呀,世界多美呀!(多媒体飘出课题)
3、你想写写这个课题吗?这里有三个字特别难写[课件出示]:世、界、美
4、谁来当小老师(师相机教学生字)
世:独体字,三竖间距等
界:上下结构,田字头。田字扁扁,人字宽宽,撇竖不要在一边
美:上下结构,羊字头。大羊味道美,美自横画多,长短各不同。
5、师板眼演、生书空
6、做写字操
7、完成习字册相应部分
8、师生共同评价
九、作业布置
用“小鸡来到
,看见_______是________。”的句式写一、两句话。
板书设计:
17世界多美??
蓝湛湛
绿茵茵世界美
碧澄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