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品德教案5篇

时间:2024-05-14 15:32:07 分类:工作计划

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而必须准备的,编写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教学思路和目标,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是合同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社会品德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社会品德教案5篇

社会品德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3.了解和欣赏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饮食文化中闪烁着的祖先的智慧和创造。

4.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拖册和再现历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远古时代人们生活状况的了解,感受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艰辛与漫长,以及我国历史的源远流长。

2.从食的角度,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体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走进远古时代吃穿住行是生活最基本的需要,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考察吧。

小组交流自己缘故的故事,全班交流师: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吃什么/穿什么?住在哪里?他们生活中会有哪些苦难和危险生:汇报自己的资料。:人类从诞生之初,就一直处在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中,严寒酷暑,暴雨雷鸣,毒蛇猛兽。。。。。。为了生存和发展,我们的祖先在艰苦的条件下,运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不断地摸索,开拓,经过漫长的岁月,一步补从野蛮走向文明。

二.告别饮血茹毛的生活查字典“饮血茹毛“是什么意思?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谋取食物和社会方面与最初给人类有哪些变化?

1.自己阅读熟食的故事,从吃生食----吃熟食

2.出示教材,图片,刀耕水种,人拉犁,牛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是怎样一步步进步的?在漫长的生活,生产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把一些植物培养成农作物,把野生动物驯化成家畜,创造了农耕和饲养技术。思考:这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3.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培育出农作物最多的国家。。。。这是中华民族为人类的生存与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第二课时

古人的歌谣

1.出示课前农谚。(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调查表

天气的农谚

节气的农谚

自然的农谚

其他

2.学生说说这些农谚,告诉了我们什么(自然现象和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中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历有二十四节气,我们在日历中找一找它们的名称。再设想一下,这些节气与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中华食文化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几千年来,人不仅学会了种植和养殖,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食文化,

今天我们来谈谈的食文化p31——p32。

1.你们了解了什么?(出土的石器、面团变面条、饺子的做法、屈原的故事、筷子的使用)除了书上的介绍,你还知道什么?(从习惯、讲究、礼仪等方面引导)

2.全班齐读《奇妙的筷子》,读后最大的体会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反映出祖先聪明的例子吗?

3.古代与现代食文化有哪些联系呢?(以饺子为例教学p85)

4.刚才有的同学说喜欢肯得基、牛排,那它们属于——西餐。对,每个民族和国家,由于生活的环境和历史文化存在着差异,所以在食文化上也不相同,我们比较一下,中、西两餐各有什么特点?p33除书上的以外,你们还知道哪些?5.:这两课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生活状态,以食这一话题,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及对现代的影响,除了食文化,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再次感受这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社会品德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34~35页。

〖教学准备

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创造了从简单手工工具到现代农业机械的伟大成就。其实劳动者的创造还远不止这些,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给教师的建议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或者在黑板上绘制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示意图。

〖建议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和关注程度。

社会品德教案篇3

一.

教学目标

1. 本册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指导纲要》第三学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编写的。

2. 目标分级要求

本课程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思想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各分两级。认知目标分为认识、理解两级;思想情感目标分为愿意、乐意二级;行为目标分学会、初级养成二级。

二.

教材内容及特点

(一)

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共14篇课文(14课时),内容可分4个部分。

1.话说社区(社区教育)(8课时)

(1)社区——我的大“家”

(2)可爱的社区人

(3)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4)走进社区

重点:

认识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况。知道各种设施的所在地,了解它们的作用。

在调查、了解、讨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鼓励学生加入志愿者行列,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为社区美好的明天贡献一份力量。

2.生我养我的地方(热爱家乡的教育)(8课)

(1)我的家乡在哪里

(2)我来做个小导游

(3)家乡特产知多少

(4)了不起,家乡人

重点:

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能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

通过走访了解家乡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从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余,结合自己对家乡的了解,为客人做小导游,向客人介绍家乡的特产,名人名事,民风民俗,立下为家乡明天的建设贡献力量的宏志。

3. 东南西北中(热爱祖国的教育)(6课时)

(1)我国的行政区

(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3)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重点:

了解祖国的版图。通过地图、图片、文字、歌曲等形式的呈现,了解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历史文明悠久,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同时也要结合当前情况,和对世界先进国家的对比,增强环境危机和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回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镜头,感受祖国统一是全国人们所期盼的。

4. 人类共同的家园(了解地球,了解世界)(6课时)

(1)我们的地球

(2)世界真奇妙

(3)我们这样生活

重点:

初步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面积位置及主要地形。通过图片及网上资料,了解世界各国的代表性建筑、文艺作品、动植物和矿产、科学成就、地貌特征及名人故事,激发学生对地球和世界各国的了解欲望和热爱之情。

阅读麦哲伦的故事,交流感受,激发对人类勇于探索、不屈不挠精神的敬佩之情。课后阅读科幻著作《海底两万里》和《地心游记》,丰富想象力,加强了解地球的兴趣。

通过各方面、多途径的了解,懂得科技和艺术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巨大影响。激起热爱科学、热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二)

特点

本册教材具有目标明确、块状结构清晰,内容丰富,以激发三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都是通过亲人走访,实地查访,并结合实际行动来展开的,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和行动真正落到实处,便于激发感情,让思想感情有所依附。这是《社会与品德》从空对空真正着落到地面,脚踏实地的一大进步。

全册资料详尽,便于老师取、舍适当的资料来上课。

三.

教材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认真掌握目标,灵活运用教程。

2. 坚持知行统一,注重教学实效。

3.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充分发挥配套教材的作用。

4. 教学中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

教学进度

1 社区——我的大“家”

2可爱的社区人

3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

4走进社区

5我的家乡在哪里

6我来做个小导游

7家乡特产知多少

8了不起,家乡人

9我国的行政区

10长江长城,黄山黄河

11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12我们的地球

13世界真奇妙

14我们这样生活

社会品德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口号。

2.发现不同人身上体现的道德美。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174~175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可以先从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业开始。然后教师朗读:“爱国守法……”教师体温学生:“你们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口号?懂得它们的含义吗?”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予以补充或纠正。

2.自由讨论。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76页下方的课文,并向学生说明本节课要进行“画像活动”,请学生说一说他们希望为什么样的人画像,为什么。

3.制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讨论决定为谁画像并动手完成画像。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教科书第77页豆博士的提示要求,提醒学生要进行分工与合作。

4.展示与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画像,并且按照第77页下方的格式做介绍。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画板或厚纸,以便同意全班作品的规格。

2.鼓励学生为普通人、平凡人画像,不一定局限与英雄人物。

3.提醒学生无论所选择的是英雄人物还是普通劳动者,要说明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的道德品格。

社会品德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模拟使用过去的生活用品,体验生活的变化与进步。

2、通过体验活动,感受普通劳动者的智慧,培养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情感。

3、认识简单的实物年表,理解年表的作用,学习制作简单的年表。

教学内容:

第32——35页

教学准备:

过去年代的日常生活用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课题:

请学生展示各自带来的日常生活用品,提问:“平时你见过这些东西吗?你知道这些东西的用途吗?”“这些旧式生活用品是谁使用过的呢?”

今天我们对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作进一步的了解。

二、小组讨论,一起探究。

教师将搜集到的旧物品分给几个小组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东西的大致年代和用途。说一说哪些东西现在已经不用了,哪些东西现在还在使用,为什么。

三、学生演示,进行体验。

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两种用具,亲身体验一下它的用途。在使用前,教师适当地加以指导。

使用用具后,再说说哪些旧用具已经被新用具代替,进行新旧用具的比较。

四、学看年表,学做年表。

引导学生看年表,然后制作年表。

《社会品德教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分类

关闭